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4级9月月考 历 史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遗址有数百处,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 人位于今天的( )
    A. 陕西 B. 云南 C. 北京 D.四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元谋县,B 项正确;陕西, 北京,四川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CD项。故选B 项。
    2.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属于仰韶文化元素的 是 ( )
    A. 打制石器 B. 粟壳遗存 C. 蛋壳黑陶 D. 宫殿建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彩绘 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B 项正确;仰韶文化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 项;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 壳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 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排除CD项。故选B 项。
    3.距今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与红山文化的玉器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距今4300年前,晋陕 高原石峁遗址的一些石雕曾面与人面饰与远在江汉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的雕塑多有相似之处。这表明,此 时的中华文明已具有( )
    A. 博大精深特征 B. 多元一体特征 C. 独立发展特点 D. 源远流长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前5000 多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同一时期的不同文化遗址之间有着交流与借鉴,体现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多元 一体特征,故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点,而A 、C 、D三项的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 、C 、D项。故选B 项。
    【点睛】本题从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切入,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状况。试题通过不同文化遗址的文 物之间的交流借鉴,实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本题重在考查和落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4.《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普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表明
    A. 禹实行独裁专制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王权已出现雏形 D. 禹对地方直接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禹已经对其他邦国或者部族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这就是王权的雏形,故选C;材料不能体现禹实行 专制独裁,A错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夏启开始的,B 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禹没 有实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错误。
    5.商王廷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其中,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这是因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 巫政合一的发展特征 D. 商王的实际控制力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百官中,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这体现了商朝治理国家的特点,即神权与王 权相互结合,故选C; 禅让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无关,A 错误;中央集权指地方权 力集中于中央,题干中反映的是中央官员职权的划分,B 错误;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不能体现商王实际 控制力的大小,D错误。
    6.下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龟腹甲,上面刻写了一些有关占卜的内容,这一实物史料最有可能出土自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刻在龟腹甲上的文字属于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时期,所以这一实 物史料最有可能出土自商朝的遗址,即河南安阳殷墟遗址,D 项正确;元谋人时期还没有文字,排除A 项; 良渚文明和二里头文明都早于商朝,此时还没有出现甲骨文,排除BC 项。故选D 项。
    7.《史记》记载:“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大公于齐,兼五侯地。”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 度 是 ( )
    A. 禅让制 B. 察举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大公于齐,兼五侯地”可知,周 朝推行分封制,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以此维护周王朝的统治,C 项正确;禅让 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
    项;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 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 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 项。故选C 项。 8.“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我国,每年清明节人们普遍进行扫墓祭祖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 可知,清明节进行扫墓祭祖活动,是中国人借此抒发尊祖敬宗、思念亲人的道德情怀,反映中国人重视宗 族和亲情的观念,根源是受到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影响,D项正确;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排除B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9.周代的射箭比赛有一系列的规定:在距离上,“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 在箭靶上,天子射熊,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猪;在所行的射仪、射时所配音乐方面也均不相同。 这些规定( )
    A. 说明分封制以宗法制为保障 B. 有利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 体现体育活动的阶级性特征 D. 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周代。根据材料,
    射箭比赛中,根据分封层级的不同,所射距离、箭靶、射仪、配乐方面均有不同,这些规定与分封制的等 级制度相对应,有利于维护分封制下的社会等级秩序,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射箭比赛中的分封制等级秩 序,未体现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保障,排除A项;材料所提及均为统治阶级,体现了统治阶级的等级性,
    而非社会的阶级性,排除C 项;材料强调对分封制下各等级之间秩序的严格规定,而不是周天子的共主地 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0.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 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
    A. 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 B. 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 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D. 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西周时期”、“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可知这是对井田制的描述,井田制实质上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 项正确;井田制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之前, 没有推动当时的社会转型,不是造成分封制最终瓦解的原因,排除ACD 项。故选B 项。
    11.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 )
    A. 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B. 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 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 D. 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主要城市位于中原,商朝的慕葬里面发现了新疆的玉器, 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区域间存在交流往来,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些玉器所具备的 文化特征,而且这些玉器并非出土于周边地区,排除A 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排除B 项;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排除D 项。故选C 项。
    12.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楚人是“帝高阳(颛 顼)之苗裔兮”。这说明
    A.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 争霸需求推动文化融合
    C.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 华夏认同不断深化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西周时期楚国国君自称蛮夷,拒绝接受中原文化,到战国时期,屈原提出楚人是“颛顼”即黄帝的 后代,说明华夏认同不断深化发展,D 项正确;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A 项;争霸需求推动文化融合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 项;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屈原自称黄帝后代等不符,排除C 项。故选D 项。
    13.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反映了儒家学派( )
    A. 把富民安民作为终极目标 B. 发家致富的功利思想
    C. 民富才能国安的民本思想 D. 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孔子和孟子都强调百姓富足才能国家稳定, 要求统治者关爱百姓,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 项正确;富民安民是儒家的目标之一,不是终极目标, 排除A 项;材料内容不是鼓励百姓发家致富,而且儒家重义轻利,排除B 项;材料未体现儒家重视经济发 展的内容,排除D 项。故选C 项。
    14.战国时期某重要学派针对当时的战乱动荡局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 众暴寡、富侮贫、贵傲贱”的阶级压迫,主张人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庄子 D. 墨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兼并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墨家思想主张,D 项正确;材料未 涉及孟子、韩非子、庄子,排除ABC项。故选D 项。
    15.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秦国。商 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的是法家思想。D项言论出自韩非子,强调应该根据社会的变化,适时 调整应对的策略,与材料中商鞅的观点一致,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贤者举而上之”体现了墨子的尚 贤思想,排除B项 ;A项是老子思想,排除A项 ;C项是孟子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6.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这一主张的核心思想是( )
    A. 天下共主,众星捧月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大兴教化,圣贤治国 D. 分化事权,加强监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反映了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权力政 治设想,故B符合题意;A 是对分封制的描述,排除;C 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排除;材料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而非分化事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 .材料解析(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24分,共52分)
    17.北京,是我们伟大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延续发展。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右图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 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 《礼记 · 表记》
    材料三己已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一说远古时期在今天的北京附近有哪些著名古人类,这些古人类过着怎样 的生活?
    (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二《礼记》和材料三出土的甲骨卜辞哪个历史价值较高?为什么? 【答案】(1)古人类:北京人(或山顶洞人)。
    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2)价值:材料三。
    原因:因为材料三是甲骨卜辞,是一手史料,材料二是后世文献。
    【解析】
    【详解】(1)古人类: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远古时期在今天的北京附近有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生 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北京人遗址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 前,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生活:根据所学,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此外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2)根据所学,材料三出土甲骨卜辞,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一手史料,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历史价值较高。材料二《礼记》是后世文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尚书 ·周书 ·多士》
    材料三四子争位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的“殷”是指哪一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任写一位)
    (2)朝代:商代;原因:夏代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反抗。
    (3)老三。原因: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老三是嫡长子,所以应老三继承。
    【解析】
    【详解】(1)材料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意思是天下是公众的,选拔任用贤能的人。结合所学,这 指的是禅让制,即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老首领把统治权让给新推举出的新首领。传说中由这一制度推 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2)朝代:根据所学,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因此材料二中的“殷”指 的是商代;原因:根据所学,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夏朝的统治。约公元前1600年, 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大败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灭亡。
    (3)根据所学,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老三是嫡长子,所以应老三继承王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图2: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 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 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答案】(1)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 封制的瓦解。
    (2)直接原因:诸侯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评述:消极性——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积极 性——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3)目的: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维护和巩固统治。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 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新现象: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 铁犁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 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与东周(中国)。直接原因:根据材料“周朝分封的诸侯 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消极性和 积极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消极性方面,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积极性方面,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 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目的: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 家争鸣的核心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维护和巩固统治。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以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等角度进行 分析。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C.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
    D.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记载,“清明时节雨纷纷”, 周代的射箭比赛有一系列的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成都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成都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