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4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5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6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7页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第8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02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考情分析,年备考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清命题范围,明确概括类型 文本从命题范围来看,考查分局部和全文两个角度。从概括类型来看,主要有特定信息概括、内容概括两种题型。特定信息概括:原因、作用、意义、思绪、情感、结果、方式、特点。内容概括:情感概括和主旨概括。因此,明确命题范围和概括类型,对于之后理解命题方向,筛选答题信息,组织答案具有重要作用。2.分析答题方向,确定信息区间 以特定概括为例,在确定概括对象的基础上,需要明确信息指向(原因、结果、作用、意义、思想、情感),理清全文思路,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3.强化试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类试题查考频率较高,考点涉及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需要我们在平时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区分特定信息概括和内容概括两种类型,掌握不同的答题策略,在试题训练中进一步巩固能力。 总之,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类试题是散文阅读中高频考点,需要从基础知识和答题思路方面树立正确意识,在试题训练中检验答题思路,逐步提升散文阅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角度解读】概括文章内容要点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概括特定内容、概括情感态度和概括主旨。本设题角度,选择题和简答题皆有出现,有时一个选择题中会出现多个细化设题角度。
    一、层(段)意概括“三方法”  1.提取词句法: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直接提取即可。  2.层意相加法: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3.层次分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二、特定信息概括范围及解题思路(一)特点类概括范围 特定信息概括,是指对文中某一方面信息(如原因、特点、作用、意义、方式、影响、观点、结果等)进行概括。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二)特点类概括 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明确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A.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B.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C.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写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2)概括物象特点: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声音)和环境特点。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③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区域。  3.概括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三)因果探寻类概括 1.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因果探寻类题,题干提问时一 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 “什么理由”等关键词。2.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中作者多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文中的叙事、描写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要尽量把“因”找全。  
     3.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所在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此外,往往会有一二要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  4.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起米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三、主旨概括解题“5技法” (1)因文而异法:①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②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③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2)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三、主旨概括解题“5技法”  (3)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4)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5)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考点解读】概括文章内容主要包括对文中景、物、人、事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文本意蕴的解读。选择题和简答题皆有可能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
    【考点突破1——概括文章内容选择题】
    【考点突破2——概括文章内容简答题】
    例1:(2020 新高考I,T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例2:(2022 全国乙卷,T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6分)
    答案:①感慨时光流逝之快,十年中和弟弟相处的时间短促;②对与弟弟相处的回忆感到真切而又模糊,恍如梦境;③牵挂、担心、思念流浪在外的弟弟。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写“恍恍惚惚”情感状态的内容,据此明确概括情感态度类细化考点。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由“一再呈现”可知,概括区间为全文。由“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
    【解题思路】“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的时候弟弟年纪还小,所以这“恍恍惚惚”是感慨时光流逝之快。由“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可知,对与弟弟的相处感到真切而又模糊,对于弟弟表现出的成长状态,“我”又感觉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经长大,从当初那个不知离别是
    【解题思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个有了自己的思想的青年。由“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可知,“我”的内心对于弟弟的离开有不舍,有担心,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参军抗日,内心纠结矛盾,这种矛盾的背后是对弟弟的担忧、不舍和牵挂。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此题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2分,因此,我们要分点作答。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考点主要包括三个考向,分别是概括特定内容、概括情感态度和概括主旨。该考点中概括特定内容考查频率最高,在练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类试题的必备基础知识,梳理了试题的基本考法和答题方法。接下来,我们精选2011、2020、2021、2022年相应真题,希望同学们从真题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题规律,真正提升做题效率和应试能力。
    (2021年全国甲卷,T8)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根据本段内容“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由此可见,此地是普希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地点,而达吉雅娜是作品的女主人公,故而作者联想起她很正常。从情感上来看,“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可见,作者钟爱她,认为她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女主人公也关乎作者的青春回忆,故而引起作者的联想。
    (2021年新高考Ⅱ卷,T9)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答案】①选题为儿童喜欢的放猖;②在回忆放猖时,选用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口吻、语言,写儿童看到的场景和参与的活动;③注重表达儿童的心理,写小孩子的羡慕、寂寞和失落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写鬼神祭祀之事,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
    【解析】选材为孩子喜欢的“放猖”民俗。从文本二第一段“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可知,让孩子作文,首先在选题上要符合孩子的特点,文本一选择“放猖”为标题,这正是儿童所喜欢的题目。选用孩子视角。“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原本严肃、庄重的习俗用孩子的视角来看,简直是一出闹剧,因为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解析】描摹孩子的心理。热闹后的寂寞:“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放猖”是一年一度进行的,对孩子而言,热闹的闹剧之后自然是寂寞的。语言稚拙有童趣,符合儿童阅读水平与习惯。“‘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我则跟在后面喝彩”,作者记述“放猖”这一习俗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符合儿童阅读水平与习惯。
    (2022全国乙卷,T9)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一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
    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1941年9月(有删改)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等能力。
    【试题 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答案】①由个体到群体,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代青年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②不同感受:在上海时,“我”对流浪青年生活没有着落、前途未知的状态充满担忧;在山西时,看到年轻群体的革命生活充实、快乐而有朝气,“我”深感欣慰,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这两处内容,结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这些青年的生活状态进行分析。如在上海时,“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慌乱”;结合“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对这群青年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由此可知,对于此时的流浪青年,“我”的内心是充满担忧的。
    【解析】如在山西时,“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开心”;结合“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可知,这群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他们拿起枪战斗,生活有目标,“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从整体来看,文章从弟弟写到青年,从上海的流浪青年写道山西抗战的青年,这是由个体到群体,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的人生遭际和心路历程。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概括散文要点与主旨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概括散文要点与主旨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建模,思维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3 第2讲 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材料异同: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3 第2讲 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材料异同,共43页。

    新高考语文第5讲 概括内容要点——删繁就简,提炼要点 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讲 概括内容要点——删繁就简,提炼要点 课件,共4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