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①站在三堆镇宝珠寺电站旁的山腰上,白龙湖呈现在你的眼前,它被称之为“西南第一美湖”。湖畔山势雄奇嵯峨,水域广阔,环境优美,展现着自然与人类共同(dì) 造的美丽景象。
②白龙湖的秋,在2024年来得与往年晚些,这里换上新衣。这里的秋是是悄悄溜来的,在不经意间,染红的几片叶子显得格外妖娆,微风一吹,飞越山岗,(lüè) 过山谷,霎时,蜿蜒的湖岸被秋装扮的七彩斑(lán) ,积攒了近一年的色彩瞬间绽放了,让人(xiàn) 慕不已。晴朗的日子里,平静的湖面就像镶在三堆土地上的一颗璀璨蓝宝石,山峦密而雄伟,湖水静而清澈,两者相融构成一幅绝世山水画。此时,宛如仙境的白龙湖,让人心生向往。携几好友,乘船游湖,在浩(miǎ) 的湖水之上穿行,所有的一切都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快乐。山水间,看纤细芦苇,听水鸟轻鸣,赏缤纷彩林,观微澜涟漪,好不(qiè) 意!
③在白龙湖的秋里,深深地呼吸她的气息,静静地享受她的宁静,用心去感受她的纯净,会让你流连忘返!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1)(dì) 造 (2)(lüè) 过 (3)斑(lán)
(4)(xiàn) 慕 (5)浩(miǎ) (6)(qiè) 意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1)妖娆(A. rá B. lǎ) (2) 积攒(A. zhǎn B. zǎn) (3)蜿蜒(A.wǎn B.wān)
(4)璀璨(A.chàn B.càn) (5)山峦(A.luán B.nuán) (6)纤细(A.xiān B.qiān)
3.注意文中划线部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B.各地各部门都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C.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D. 白龙湖的秋,在2024年来得与往年晚些,这里换上新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山势雄奇嵯峨,水域广阔,环境优美”写出了白龙湖的美丽景象。
B.第②段中“溜”“不经意”等词写出了白龙湖的秋的俏皮、可爱的情态,同时也突出了白龙湖的秋在人们不经意间就悄然来临。
C.纤细芦苇、水鸟轻鸣、缤纷彩林、微澜涟漪,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是并列复句。
(二)根据下面图片或文字完成5—6题(每小题3分,共6分)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阳”指山南水北。
B.颜真卿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指的是23~1点,“五更”指的是3~5点。
C.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共有十二天干,十地支,它们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了干支纪元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说法就是运用了干支纪元法。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
6.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二、阅读·鉴赏(7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深触经典的灵魂 王佳可
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言樊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这样一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改编成各种哗众取宠、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业限制或追求票房而胡编乱造。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话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裹挟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目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囿于此。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通过《西游记》被不少影视工作者胡乱改编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阅读经典应深触经典的灵魂。
B.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论证了深触经典的灵魂的原因,然后从反面论述了深触经典的灵魂的必要性。
C.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以《红楼梦》这样一部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为例,总结了“深触经典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8.联系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阅读经典文学,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使我们在这个充斥着碎片化阅读的文化语境里,不被裹挟。
B. 深入阅读经典名著,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力与理解力,能够丰盈我们的想象力与审美力,能够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矫正纠偏,意义深远。
C. “《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能够作为本文的论据。
D.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作为本文的论据。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利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文】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③。”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⑤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 ①殍殣(piǎ jì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号召民间富户卖出余粮。③役:事。④敖仓:粮仓。⑤无虑:大约,不少于。
9.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言词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答案是( )(3分)
A.(1)做准备 (2)依靠(3)归依 B.(1)详尽、完备(2)仰视 (3)归依
C.(1)做准备 (2)敬慕(3)归依 D.(1)详尽、完备(2)依靠 (3)归依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问其姓氏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
C.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则北通巫峡 D.其喜洋洋者矣 感极而悲者矣
11.【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B.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C.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D.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13.【甲】【乙】两文共同表达了范仲淹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三)诗歌鉴赏(共1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甲)咸阳值雨 (乙)宿城南亡友别墅
【唐】温庭筠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上面两首诗都是温庭筠的作品,《咸阳值雨》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2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3分)
15. 下面是8.1班某同学整理的诗词卡片,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8分)
(四)名著研读(7分)
16.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1)(2)小题。(7分)
(1)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3分)
A.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鱼化石》④《礁石》
B.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我爱这土地》③《礁石》④《镜子》
C.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鱼化石》③《我爱这土地》④《礁石》
D.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礁石》④《镜子》
(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借助上面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4分)
河(二)
沿着寒夜的河边
我听见河水哗哗地流着
好像一群喧闹的夜行者
一边行走,一边歌唱
它们在这寒冷的夜晚
从冰层下面
不止地奔向远方…
一切都已入睡了
但河水依然兴奋地流着
经过广大黑暗的地域
一直奔向黎明
《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 你绝对的静止,
精力多么旺盛, 对外界毫无反应,
在浪花里跳跃, 看不见天和水,
在大海里浮沉;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
也可能是地震, 活着就要斗争,
你失去了自由, 在斗争中前进,
被埋进了灰尘; 当死亡没有来临,
…… 把能量发挥干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种下阳春》,完成17-20题。
种下阳春
彭学明
①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
②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寒气和雾气跟着,将姐姐姐夫包裹。山色和山影跟着,与姐姐姐夫同行。
③柴火灰是乡间最易得也最实惠的有机肥料。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农耕机来到姐姐姐夫家好几年了,不但熟悉了家里的一切,也熟悉了山坡上的一切。姐姐姐夫更是熟悉农耕机的脾气,把农耕机驯服得比耕牛还要听话、勤快、有力。偌大一块坡地,很快就犁完了。
④在姐姐姐夫眼里,柴火灰就是满地的乌金碎银!一整片泥土被农耕机像翻面团一样一溜溜翻开,被一锄锄翻晒,柴火灰也与泥土紧紧交融,成为喂肥庄稼的养料。
⑤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这片跟了姐姐姐夫几十年的地,在他们年复一年的精心伺候下,一年比一年黑,一年比一年肥,黑得发亮,肥得流油。尽管虎年里半年都没下雨,那泥土还是带着湿气和地气,一捏,就能像海绵一样捏成一团、蓬松开去。
⑥姐姐姐夫都是在泥土里生、泥土里长的,伺候了泥土大半辈子,他们生命的颜色已是泥土的颜色,他们的情感和寄托与泥土紧紧相连。他们已是泥土的一部分。他们最懂土地对人间的意义,他们像疼爱子孙一样疼爱土地。
⑦哥哥嫂子一样不会让他们的农田吃亏、挨饿。哥哥虽然也七十来岁了,身体却比姐姐姐夫好,还挑得起一百多斤的担子,背得起一百多斤的东西。干涸了半年的农田,已经坼裂了,哥哥得抢在雨水来临前先翻耕一遍。
⑧哥哥上了年纪,耳朵已经不太好使了。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一坝子干涸得没有一滴水的稻田,只剩下收割后的稻草桩子和茬子,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如待阅的方阵。哥哥犁田用的旋耕机一进农田,那板结的泥土就一下子翻开松散、搅碎平整了,那满田的稻草桩子和茬子也都被打成细碎的粉末了。
⑨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姐姐说,有什么苦的呢?现在耕田有耕田机,犁地有犁地机,收割有收割机,打米有打米机,榨油有榨油机。哥哥说,现在不用交农业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植树补贴,到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呢?
⑩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
(选自《长在心中的大树》,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有删改)
17. 关于为兔年“备春”,姐姐姐夫先后做了哪些主要工作?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②______→农耕机翻耕→③______→④______
18. 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
19. 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中哥哥被骂的情节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20. 文章结尾说“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六)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某某学校开展“假期生活规划”主题活动。
【材料一】活动宣传海报。(见下图)
【材料二】①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从教育的内容看,“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从教育的功能看,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因此,“五育”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通的演进。
②育人先育心,“五育”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各有侧重,但价值塑造的旨归异曲同工。我们要牢固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价值塑造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
③在育人体系中,体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但长期以来,教育“弱于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新时代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通过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④“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选自高翅《“五育”融通育全人》,《光明日报》2023年5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呼吸系统的动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肌肉发达,而且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选自《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2013年11月第1版)
【材料四】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一堂好的劳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就拿烹饪来说,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任务,例如:1~2年级从择菜、洗菜学起,可以剥毛豆、做水果茶,7~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完成3~4道菜。循序渐进,做中学、学中做,方能取得实效。
(选自吴月《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人民日报》2024年4月21日,有删改)
21.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五育”之间有着天然 有机联系,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
B.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肌肉发达,还可以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C. 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可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因而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要手段。
D. 劳动课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喊”劳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避免走过场。
22.如图是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请你指出这份规划有哪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4分)
不足之处:
改进建议:
23. 面对九年级,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么?当务之急是努力学习。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说、引导。(4分)
三、应用·写作(60分)
24.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有人说是世故贪婪,有人说是生活所迫。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是坚持自我还是要学会变通呢?请你以观点“艰难的环境中要学会变通”或“艰难的环境中要坚持自我”写一段辩论词。要求:有理有据,100 字左右。(10分)
阅读以下内容,按要求作文。
“自将秋水洗,莫为浮云蔽”, 生活中有不同的“见”。可以见证现场,也可以见证历史;可以细节见闻,也可以场景对话;可以阐述见解,也可以看法思考;可以见识多广,也可以视野格局……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可发表见解。(2)字数600字以上,字迹工整,书写清楚。(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50分)
文言词句
方 法
解释
为术甚备
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1)
仰食于公私者
查阅词典法:①脸向上;②仰视:③敬慕;④依靠。
(2)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3)
诗文题目
诗文名句
理解运用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常用来鼓舞人们对美好未来充满
期待。
李白《行路难(其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
(2) 。
诗人乐观自信、积极追求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
在山水之间也 。
情趣寓于山水之间,悠然畅快的心
境呼之欲出。
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4)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独特的量词,写出了天地苍茫,人之渺小。
艾青《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5) 。
语言朴素动人,常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
得无异乎?
在全文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三段写迁客骚人的因己悲,四段写迁客骚人因物喜。
苏轼《水调歌头》
(7) ,
(8) 。
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福,诗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探访艾青的诗路历程
法国与归国
抗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
改革新时期
《芦笛》
《北方》
《旷野》
《刈草的孩子》
《年轻的母亲》
《启明星》
《伞》
《光的赞歌》
假期一日生活规划
时间
活动内容
7:00
起身
7:30
早餐
8:00-9:30
自主预习高年级课程
10:00-11:30
参加书法或古筝兴趣小组
12:30
午餐
13:00-14:00
午休
14:30-17:30
到图书馆读书
18:00
晚餐
18:30-20:30
看电视
21:00
就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2024年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