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眉山县数学九上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四川省眉山县数学九上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较于点O,BD=8,BC=5,AE⊥BC于点E,则AE的长为( )
A.5B.C.D.
2、(4分)如图,直线经过和两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B.C.D.
3、(4分)多项式 x2 4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
A.x 22 B.x 22 C.x 2x 2 D.x 4x 4
4、(4分)下列函数:①;②;③;④;⑤.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5、(4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m﹣1)x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有y1>y2,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
A.m<1B.m>1C.m<2D.m>0
6、(4分)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在上,,垂足分别为,,则的长为( )
A.1.5B.2C.2.5D.3
7、(4分)下列各式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的是( ).
A.(y-1)(y+1)=-1B.
C.(x-2)(x-3)=(3-x)(2-x)D.
8、(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4,0)、(0,3),点O'在直线y=2x(x≥0)上,将△AOB沿射线OO'方向平移后得到△A'O'B’.若点O'的横坐标为2,则点A'的坐标为( )
A.(4,4)B.(5,4)C.(6,4)D.(7,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10、(4分)若一组数据1,3,5,,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
11、(4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2、(4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60°,则∠C=_____.
13、(4分)某种药品原来售价100元,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81元,若每次下降的百分率相同,则这个百分率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某校对八年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随机调查,整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本书最少的有5本,最多的有8本,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不完整的图表,如图所示:
(1)统计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频数分布表直方图补充完整;
(3)求所有被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均本数;
(4)若该校八年级共有1200名学生,请你分析该校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7本及以上的人数.
15、(8分)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是否存在实数,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8分)如图,是正方形的对角线,.边在其所在的直线上平移,将通过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连接、,并过点作,垂足为,连接、.
(1)请直接写出线段在平移过程中,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2)请判断、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在平移变换过程中,设,,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7、(10分)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数根.
(1)求 的值;
(2)求 x1 x2的值.
18、(10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AE∥BD,且AE=BD.
(1)求证:四边形AEBD是矩形;
(2)连接CE交AB于点F,若BE=2,AE=2,求EF的长.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已知中,,则的度数是_______度.
20、(4分)如图,在菱形中,,,点在上,以为对角线的所有中,最小的值是______.
21、(4分)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8cm,BC=6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_____.
22、(4分)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当轿车到达乙地后,马上沿原路以CD段速度返回,则货车从甲地出发_______小时后与轿车相遇(结果精确到0.01)
23、(4分)如图,在△ABC中,∠BAC=60°,点D在BC上,AD=10,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则DE的长为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
(1)如图①,当点Q在DC边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②,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5、(10分)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最近5次射击的成绩如下(单位:环):
甲:7、8、2、8、1.乙:1、7、5、8、2.
(1)甲运动员这5次射击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求乙运动员这5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
26、(12分)如图,直线 与 轴、轴分别相交于点 和 .
(1)直接写出坐标:点 ,点 ;
(2)以线段 为一边在第一象限内作,其顶点 在双曲线 上.
①求证:四边形 是正方形;
②试探索:将正方形 沿 轴向左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时,点 恰好落在双曲线 上.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在中,根据求出OC,再利用面积法可得,由此求出AE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在中,,
,
故,
解得:.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正确利用三角形面积求出AE的长是解题关键.
2、B
【解析】
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直线y=1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详解】
∵线y=kx+b经过A(1,1)和B(6,0)两点,不等式kx+b<1的解集为x>1.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正确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a2﹣b2=(a+b)(a﹣b),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x2﹣4=(x+2)(x﹣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公式分解因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C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①是一次函数;
②是一次函数;
③是一次函数;
④不是一次函数;
⑤不是一次函数.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判断,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A
【解析】
据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可得出(m-1)的范围,继而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根据题意,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1<0,即m<1.
故选:A.
能够根据两点坐标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变化规律,再进一步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列不等式求解集.
6、D
【解析】
作辅助线PB,求证,然后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详解】
如图,连接.
在正方形中,.
∵,
∴,∴.
∵,
∴四边形是矩形,
∴.∴.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以及矩形对角线相等的性质,从而求出PD的长度
7、D
【解析】
解: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对多项式变形,故本选项错误;
D、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x2-4x+4=(x-2)2,正确.故选D.
8、C
【解析】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O′的坐标,再利用平移的性质结合点A的坐标可得出点A′的坐标,即可解答.
【详解】
解:当x=2时,y=2x=4,
∴点O′的坐标为(2,4).
∵点A的坐标为(4,0),
∴点A′的坐标为(4+2,0+4),即(6,4).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O′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x≠1
【解析】
该题考查分式方程的有关概念
根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可得
X-1≠0,即x≠1
那么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1
10、2
【解析】
先根据众数的概念得出x=3,再依据方差的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
解:∵数据1,3,5,x的众数是3,
∴x=3,
则数据为1、3、3、5,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故答案为:2.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众数的概念求出x的值,并熟练掌握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11、a<1且a≠1
【解析】
由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可得判别式△>1,继而可求得a的范围.
【详解】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22﹣4×a×1=4﹣4a>1,
解得:a<1,
∵方程ax2+2x+1=1是一元二次方程,
∴a≠1,
∴a的范围是:a<1且a≠1.
故答案为:a<1且a≠1.
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的知识.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可得△>1.
12、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答案.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80°,又∠A-∠B=60°,故可知∠A=120°,∴∠C=∠A=120°,故答案为120°.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解本题的要点在于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3、10%.
【解析】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那么第一次降价后的售价是原来的,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售价是原来的,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这个百分率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要掌握求平均变化率的方法.若设变化前的量为,变化后的量为,平均变化率为,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10,0.28,50(2)图形见解析(3)6.4(4)528
【解析】
分析:(1)首先求出总人数,再根据频率,总数,频数的关系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a的值画出条形图即可;
(3)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
(4)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1)由题意c==50,
a=50×0.2=10,b==0.28,c=50;
故答案为10,0.28,50;
(2)将频数分布表直方图补充完整,如图所示:
(3)所有被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均本数为:
(5×10+6×18+7×14+8×8)÷50=320÷50=6.4(本).
(4)该校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7本及以上的人数为:
(0.28+0.16)×1200=528(人).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5、(1)且;(2)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解析】
由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它的判别式,由此可以得到关于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
首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再由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可以得出关于的等式,解出值,然后判断值是否在中的取值范围内.
【详解】
解:依题意得,
,
又,
的取值范围是且;
解: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理由是:设方程的两根分别为,,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又因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
,
由知,,且,
不符合题意,
因此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本题重点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16、 (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且,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PQ=BC=AD,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答案;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可得PQ与AB的关系,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PQ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O与OP的数量关系,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AO与OP的位置关系;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E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函数关系式.
【详解】
(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PQ=BC,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D,BC∥AD,
∴PQ=AD,PQ∥AD,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且.证明如下:
①当向右平移时,如图,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
∴.
在和中,
∴,
∴,.
∵,
∴,即.
∴,
∴且.
②当向左平移时,如图,
同理可证,,
∴,,
∴,
∴,
∴,
∴且.
(3)过点作于.
在中,,
∴.
①当向右平移时,如图,
,
∴.
∵,
∴.
②当向左平移时,如图,
,
∴.
∵.
∴.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解题关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出OE的长是解题关键.
17、(1)27;(2)
【解析】
(1)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和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可得,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数根,
∴,,
∴;
(2)根据题意,,
∴;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然后变形计算即可.
18、(1)见解析;(2)EF=.
【解析】
(1)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可判断;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C,证明△AEF∽△BCF,推出,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AE∥BD,AE=BD,
∴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AB=AC,D为BC的中点,
∴AD⊥BC,
∴∠ADB=90°,
∴四边形AEBD是矩形;
(2)解:∵四边形AEBD是矩形,
∴∠AEB=90°,
∵AE=2,BE=2,
∴BC=4,
∴EC=,
∵AE∥BC,
∴△AEF∽△BCF,
∴,
∴EF=EC=.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100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
∵中,,
∴
故答案为100.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0、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当时,EF的值最小,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即可解的EF的长.
【详解】
根据题意可得当时,EF的值最小
,AD=AB=
EF=
本题主要考查最短直线问题,关键在于判断当时,EF的值最小.
21、
【解析】
易求AB=10,则CE=1.设CD=x,则ED=DB=6-x.根据勾股定理求解.
【详解】
∵∠C=90,AC=8,BC=6,
∴AB=10.
根据题意,AE=AB=10,ED=BD.
∴CE=1.
设CD=x,则ED=6−x.
根据勾股定理得
x1+11=(6−x)1,解得x=.即CD长为,
BD=6-=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22、4.68.
【解析】
观察图象可求得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轿车在CD段的速度为110千米/时,轿车到达乙地时与货车相距30千米,设货车从甲地出发后x小时后再与轿车相遇,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10(x-4.5)+60(x-4.5)=30,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观察图象可得,
货车的速度为300÷5=60(千米/时),
轿车在CD段的速度为(300-80)÷(4.5-2.5)=110(千米/时),
轿车到达乙地时与货车相距300-60×4.5=30(千米),
设货车从甲地出发后x小时后再与轿车相遇,
110(x-4.5)+60(x-4.5)=30,
解得x=,
∴货车从甲地出发后4.68小时后再与轿车相遇.
故答案为4.68.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图象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1
【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解:∵DE⊥AB,DF⊥AC,DE=DF,
∴∠BAD=∠CAD=∠BAC=30°,
在Rt△ADE中,∠BAD=30°,
∴DE=AD=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PB=PQ.证明见解析;(2)PB=PQ.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过P作PE⊥BC,PF⊥CD,证明Rt△PQF≌Rt△PBE,即可;
(2)证明思路同(1).
试题解析:(1)PB=PQ,
证明:过P作PE⊥BC,PF⊥CD,
∵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
∴PC平分∠DCB,∠DCB=90°,
∴PF=PE,
∴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
∵∠BPE+∠QPE=90°,∠QPE+∠QPF=90°,
∴∠BPE=∠QPF,
∴Rt△PQF≌Rt△PBE,
∴PB=PQ;
(2)PB=PQ,
证明:过P作PE⊥BC,PF⊥CD,
∵P,C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
∴PC平分∠DCB,∠DCB=90°,
∴PF=PE,
∴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
∵∠BPF+∠QPF=90°,∠BPF+∠BPE=90°,
∴∠BPE=∠QPF,
∴Rt△PQF≌Rt△PBE,
∴PB=PQ.
考点: 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5、(1)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3,3;(2)2
【解析】
(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可以解答本题;
(2)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1)甲运动员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2、7、3、3、1,
∴甲运动员这5次射击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3,3.
(2)由题意可得,,
.
本题考查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方法、知道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
26、(1)A,B;(2)①证明见解析②点C恰好落在双曲线 (>)上
【解析】
试题分析:(1)分别令x=0,求出y的值;令y=0,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点B与点A的坐标;
(2)①过点D作DE⊥x轴于点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OB≌△DEA,故可得出AB=AD,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D的解析式即可得出AB⊥AD,由此可得出结论;
②过点C作CF⊥y轴,利用△AOB≌△DEA,同理可得出:△AOB≌△BFC,即可得出C点纵坐标,如果点在图象上,利用纵坐标求出横坐标即可.
解:(1)∵令x=0,则y=2;令y=0,则x=1,
∴A(1,0),B(0,2).
故答案为(1,0),(0,2);
(2)①过点D作DE⊥x轴于点E,
∵A(1,0),B(0,2),D(3,1),
∴AE=OB=2,OA=DE=1,
在△AOB与△DEA中,
,
∴△AOB≌△DEA(SAS),
∴AB=AD,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k≠0),
∴,
解得,
∵(﹣2)×=﹣1,
∴AB⊥AD,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②过点C作CF⊥y轴,
∵△AOB≌△DEA,
∴同理可得出:△AOB≌△BFC,
∴OB=CF=2
∵C点纵坐标为:3,
代入y=,
∴x=1,
∴应该将正方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2﹣1=1个单位长度时,点C的对应点恰好落在(1)中的双曲线上.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是解题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本数(本)
频数(人数)
频率
5
0.2
6
18
0.36
7
14
8
8
0.16
合计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数学九上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广西博白县九上数学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潍坊市数学九上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