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第1页
    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第2页
    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词类活用考点——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 导学案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学习
    目标
    【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 “文言词类(名、动、形、数)活用”“使动、意动、为动”等结构类型及语法规律。
    2.能够运用词类活用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准确翻译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知识讲解、课后练习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特征,掌握规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课前高考精炼】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3T(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4分)
    【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3T(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4分)
    【答案】


    【考点突破】
    文言翻译考查的知识点:
    1.一词多义(实词);2.通假字(实词);3.词类活用(实词);4.偏义复词(实词);5.虚词的含义及用法;5.文言句式;6.固定结构
    文言翻译分值:
    两小题,每题4分,共8分。
    文言翻译考点分值分配:
    词语的含义2分(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文言句式1分(包括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句意顺畅1分。
    【课堂知识点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具有某些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名词放在“能”“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能/欲+名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翻译:
    2.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名词+代词“之”等)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
    2.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
    3.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翻译: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翻译: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翻译:
    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汉书•张良传》
    翻译:
    4.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6.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7.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翻译: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翻译: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
    3.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zēng)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
    翻译:
    规律五: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既”字后面,“者”字前面,活用为动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陈涉世家》)
    翻译:
    2.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
    翻译:
    3.左右既前, 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荆轲刺秦王》
    翻译: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翻译:
    规律六:名词受介宾短语的修饰,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1.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翻译:
    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翻译:
    规律七:名词用“而”同动词性组连接或处于含动词的并列结构时,便活用为动词。
    1.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齐人攫金》
    翻译: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翻译:
    3.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史记·商君列传》
    翻译:
    4.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翻译:
    (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作句子的主语,而是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译为“向……”“在……”“用……”“从……”等介词结构。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翻译:
    2.日削月割。(《六国论》)
    翻译: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翻译:
    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翻译:
    5.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翻译: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翻译时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1.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翻译: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翻译:
    (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翻译时译为“用……”“借助……”
    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翻译: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翻译: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翻译: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翻译:
    7.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涉世家》
    翻译:
    (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
    8.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翻译:
    9.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翻译:
    10.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翻译:
    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翻译:
    (4)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翻译时译为“亲……”“当……”
    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翻译:
    1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活用为名词。有时又受“其”“之”或其他动词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人和事物 。
    规律一:由“之”引导的偏正短语:“动词+领属性的定语+之+动词(活用为名词)”即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或“其(领属性的定语)+动词(活用为名词)+谓语”即处在主语的位置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翻译: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翻译: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翻译:
    规律二:两个动词相连,如果不是连动谓语,那么有一个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翻译:
    5.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范晔编《后汉书》)
    翻译: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翻译: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
    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翻译: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一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夫”等(指示)代词,“于”“以”等介词或数词。
    1.将军身披坚执锐。司马迁《陈涉世家》
    翻译: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翻译: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翻译: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翻译:
    6.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翻译: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翻译:
    8.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
    翻译:
    9.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
    10.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翻译: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受能愿动词修饰或直接带宾语或在特殊的结构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
    规律一:形容词放在“欲”“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翻译: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翻译:
    3.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白居易 《与元九书》
    翻译:
    规律二: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翻译: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翻译:
    4.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司马迁《屈原列传》
    翻译:
    规律三:形容词在“所”“既”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所(既)+形容词
    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庄子•齐物论》
    翻译:
    2.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杂篇·盗跖》
    翻译:
    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翻译: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前赤壁赋》)
    翻译:
    规律四:有些时候形容词放在“已”“不”等副词或名词后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副词+形容词。
    1.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
    翻译:
    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滕王阁序》)
    翻译: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过秦论》
    翻译: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一般放在名词之前,表示该事物的数量。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述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
    2.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翻译: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
    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翻译:
    5.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翻译:
    6.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翻译: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翻译: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某些词作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一)名词的使动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史记•淮阴候列传》)
    翻译:
    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
    翻译: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
    4.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难一》
    翻译: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之死》
    翻译:
    (二)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规律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其后带宾语)上。
    1.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
    3.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
    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翻译:
    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
    规律二: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1.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翻译:
    2.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鲁宣公二年》
    翻译: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翻译: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翻译: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翻译: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翻译: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蒲松龄《促织》
    翻译:
    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翻译:
    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翻译:
    6.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翻译: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一般可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师说》)
    翻译: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翻译:
    3.鱼肉缙绅,沽名乱政。《明史·海瑞传》
    翻译:
    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翻译: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
    翻译:
    6.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翻译: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翻译: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翻译:
    2.予怪而问之。《卖柑者言》
    翻译:
    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
    翻译:
    4.一人横行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5.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七.为动用法
    为(wèi)动用法,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或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为了宾语或因为宾语而发出的,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一般译为:“给(替、为)……怎么样”。
    (一)名词的为动用法
    1.父曰:“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留侯世家》
    翻译:
    2.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
    翻译:
    3.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翻译: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翻译:
    3.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翻译:
    (三)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殽之战》
    翻译:
    2.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
    3.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
    翻译:
    【课堂即学即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道芷阳间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8.(武汉市202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一:
    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业儒,以数试不利,遂去诸生,怀终隐之志。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
    (1)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4分)
    翻译:

    材料二:
    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
    (2)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4分)
    翻译:
    9.(2024届安徽皖北五校联盟高三二联)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一: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辞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
    (1)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辞厚赂以结之,引为已援。(4分)
    翻译:
    材料二:
    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
    (2)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4分)
    翻译:

    相关学案

    专题0403 文言翻译原则技巧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403 文言翻译原则技巧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修辞手法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4 修辞手法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解题方法,对点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备考提示,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