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2)(含答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2)(含答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2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docx、专题03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2学生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将帅)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轻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战争)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辅佐大臣),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隶属)元帅俞通海麾下(部下),从攻(跟随军队攻打)蛮子海牙于采石。以(因为)铭骁勇,选充(被选拔充当)奇兵。战方合(交锋,引申为开始),帅(率领)敢死士大噪突之,拔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慰劳)之。龙湾之战,逐北(追赶敌人)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超过自己军队人数)。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擢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考察)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仅,只)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没有办法),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连接)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于)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给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温州的百姓)遮道送迎(偏义复词,偏在“送”)。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与吴军A战B太湖C流矢中D右臂E引佩刀F出G其镞H复战。
【答案】CE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与吴军战太湖”是省略句,“太湖”前省略了介词“于”,“战”是谓语,其他成分是状语,表示交战对象和地点,状语后置句,应在后面的状语C处断开。
“流矢中右臂”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可在后面的E处断开。
“引佩刀”目的是“出其镞”,中间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H处断开。
译文:在太湖和吴军交战,中飞过来的箭射中右臂,拔出佩刀割出箭镞,又投入战斗。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 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 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 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条目、纲目,或细节,细目/名称。句意:能再具体给我讲讲吗?/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B.正确。攻克/超过。句意:攻克了敌人的水寨。/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C.正确。名词做状语。句意:对外控制海盗(倭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D.正确。句意:温州的百姓阻挡道路迎送。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 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 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 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错误,不合逻辑,时间先后顺序有误。材料二第三四句,根据原文“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战争刚开始),帅敢死士大噪突之”,应该是先“被选拔充当奇兵”,然后“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
A项正确。材料一倒数五六句,原文:将者,国之辅(辅佐大臣),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C项正确。材料二第八九十十一句,原文: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超过自己军队人数)。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
D项正确。材料二第二句,原文: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擢管军百户。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4分)
【答案】军队出征越过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
【解析】“兵”,军队;“逾”,越过;“不”,否定的假设关系,如果不,如果没有;“杀将”,被动句,将领被杀。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4分)
【答案】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解析】“属”,某类人;“牧”,治理;“愧”,与……相比惭愧。
5.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
【答案】①符合的“智”标准。明于审势,做事周备。②符合“仁”的标准。士女送迎,足见爱民。③符合“忠”的标准。为国谋划,思壮国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先从材料一中,确定“五材”的标准:“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再从材料二中找到“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并一一对应“五材”的标准:从王铭上书的内容看,“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分析了温州的战略位置,备战方面的劣势,而且对形势很有预见性,这符合“智”的标准。而这全出自他为国的一片赤诚,“不足壮国威”“捍御无所”,这符合保卫国家的“忠”。“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士女”指男男女女,泛指百姓,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受百姓爱戴,必然执政爱民,符合“仁”的标准。
作答时,先回答符合哪些标准。再分析概括执政表现,语言要凝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评论将帅的优劣得失呢?”太公回答说:“作为将领,有‘五材’,有‘十过’。”武王又问:“能再具体给我讲讲吗?”太公说:“所说的五材,指勇、智、仁、信、忠五种美德。勇敢就不可侵犯,智慧就不会淆乱,仁慈就爱护他人,诚信就不会欺骗人,忠诚就没有二心。所说的十过,指有的虽然勇敢但却轻易去送死,有的性情急躁而心中急于立功,有的秉性贪婪喜好贪图小利,有的性情仁慈而不忍心伤害他人,有的虽然机智但胆小怯懦,有的虽然诚信但喜欢轻信别人,有的本性廉洁但不爱护他人,有的虽然有才智而反应迟缓,有的虽然性格刚强但十分自负(刚愎自用),有的天性懦弱喜欢依赖他人。所以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生死存亡,战争的胜败全在将帅手中。将帅,是国家的辅佐大臣,先王一贯重视将帅的任免,所以任命将帅,不能不认真审察。因此说,大凡战争,不能两方面都获胜,也不可能两方都失败。军队出征越过境,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灭掉敌国,就必定是己方军队战败,将领被杀。”武王道:“说得很好。”
(节选自《六韬·论将》)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隶属元帅俞通海部下,随军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因为王铭勇猛,被选拔充当奇兵。从作战一开始,他就率敢死队打喊着突击敌人,攻克了敌人的水寨,从此多次有战功。在太湖和吴军交战,中飞过来的箭射中右臂,拔出佩刀割出箭镞,又投入战斗。俞通海慰劳了他。龙湾之战,追赶敌人北到采石,王铭独自冲入敌阵。敌兵拿槊刺他,伤了他的脸。王铭三进三出,杀敌伤敌人数超过自己军队人数。赐给文绮银碗,被选拔充当宿卫。随军攻取江州,激战康郎山和泾江口,又攻克英山各寨,被提升为管军百户。跟洪武四年,考察百户中各善用枪的人,大抵没人能与王铭抗衡。积功升官到长淮卫指挥佥事,调任守卫温州。上奏说:“臣所管辖的地方,对外控制海盗(倭寇),城池楼橹因陋就简,不仅不能壮国威,如突遇大风潮水的变故,便没有办法抵御,势必要进行改造。”太祖批复照准。于是修缮城池和濠沟,全都比过去规格增加一倍。加筑外墙,从海神山开始连接郭公山,头尾长二千多丈,宏伟宽敞壮丽,屹立东浙巨镇之中。太祖十分赞赏,给予世袭。王铭曾请求告假暂时回到和州。温州的百姓阻挡道路迎送。长官都相视叹息道:“我们这些人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们去来十分冷漠,和王指挥相比我们很惭愧。”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2024届湖北七市州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孙卿曰:“夫(指示代词,那)谈说(言谈游说)之术,齐庄(恭敬严肃)以立之,端诚(正直诚实)以处之,坚强以持(把握)之,譬称(比喻引证)以谕(宣示)之,分别(分析辨别)以明(阐明)之,欢欣愤懑以送(表达)之。”鬼谷子曰:“人之不善(犯错误)而能矫(纠正)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辩论的道理)之不明(清楚)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牢固)也;既固而不从者,未中(切合)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这就是所说的)善说。”《诗》云:“辞之怿(语气和悦)矣,民之莫(没有不听从)矣。”夫辞者,人之所以(用来…的)通也。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表达)其敬,王孙满明(阐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推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kuái)通陈(陈述)其说而身得以全(保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修饰),而说不可不善(美好)。
(节选自《说苑下·善说》)
材料二:
子胥善谋而吴勠(lù戮,杀)之,仲尼善说而匡围(围困)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囚禁)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贤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陈述)(于)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表被动,被)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听从,采纳),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比干剖心,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公孙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此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勠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言》)
材料三:
庄辛谏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使动用法,是跟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同乘一车),淫衍侈靡,而忘国政,郢其危矣。”王曰:“先生老惛(老糊涂)欤?妄(胡说)为楚国妖(不祥)欤?”庄辛对曰:“臣非敢为楚妖,诚见之也。君王卒(始终)近(亲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于是不出十月,王果亡(失去)巫山、江汉、鄢、郢之地。
(节选自《新序·卷第二》)
6.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然A且七十B说而不受C身执鼎俎D为庖宰E昵近F习亲G而汤乃仅知其贤H而用之
【答案】C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第一处:“说而不受”和“身执鼎俎”的主语都是伊尹,“说”和“执”都作伊尹的谓语,中间要断开,所以在C处断开;
第二处:“昵近习亲”是动宾结构,“昵近”,亲近、靠近,“习亲”,熟悉和亲近的人,不能断开, 且“为庖宰”和“昵近习亲”是伊尹的两个动作,中间要断开,所以在E处断开;
第三处:“汤”做后一句主语,且“知其贤而用之”句“而”表承接关系,连接“知”和“用”,不宜断开,所以在G处断开。
译文:尚且说了七十次而不被接受,最后伊尹只好亲自操炊具去为商汤做厨师,通过亲近使商汤熟悉接受自己,商汤这时才知道伊尹贤能而使用他。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矫,矫正、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B. 而,可表相承关系,与《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中“而”意思不同。
C. 听,听见、听清,与《陈情表》“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听”不同。
D. 诚,确实,与《齐桓晋文之事》“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中“诚”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能力。
A.正确。“矫”,矫正、纠正。/抬头。句意:人在犯错误的时候要纠正他。/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B.正确。“而”,表承接关系。/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句意:从前郑国子产修饰自己的言辞,就使赵武对他表示恭敬。/如果一个人缺乏仁爱之心,那么他所遵守的礼仪又有何意义?
C.错误。“听”都是采纳、准许的意思。句意:以明智的大臣向愚昧的君主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准许臣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刘氏可以侥幸地平安寿终。
D.正确。都是的确,确实的意思。句意:是真的看到了。/ 把泰山挟在胳肢窝底下而跳过北海,对人说:我做不到,这样的事情的确是不可能做到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卿所说的“齐庄、端诚、坚强”强调说者态度,“譬称、分别、欢欣愤懑”强调言谈技巧。
B. 材料二通过概述诸多历史人物向君主进言的遭遇,来阐明“愚者难说”“君子难言”之理。
C. 庄辛劝楚王警惕州侯夏侯等四人,这四人一起淫乱奢靡不理政事,会败亡政权导致灭国。
D. 邹忌讽劝齐威王成功,从言说者方面来看,可称道处之一在于进言时讲究“譬称以谕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四人一起淫乱奢靡不理政事,会败亡政权导致灭国”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君王卒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可知,庄辛提醒楚王不要和左州侯等人一起淫乱,楚王的不理国政会亡国,不是四人的行为会亡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4分)
【答案】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手段)。
【解析】“者……也”,判断句式,;“所以”,固定结构,用来……的;“重身”,推重自身(提高自身身价、使自己重要;“全性”,保全性命。
(2)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4分)
【答案】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
【解析】“忤于耳”,逆耳、听不进;“愿”,希望;“熟”,仔细、详细。
10.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庄辛进谏不成功的原因。(3分)
【答案】①楚王昏聩霸道,不接受逆耳忠言;②庄辛劝谏不讲技巧,难以达到预期;③庄辛劝谏未能坚持,遇责难就放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原因角度:君,臣。
君昏;臣态度不好、没有技巧。
结合材料二“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可知,作者认为是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所以有道的君子难以进言。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由材料三“先生老惛欤?妄为楚国妖欤?”可知,当庄辛劝谏楚襄王时,楚襄王却认为庄辛老糊涂了,没有听进庄辛的劝谏,可见楚王昏聩霸道,不接受逆耳忠言。
结合材料一“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可知,作者认为言谈游说要讲究方法,言语辞令要修饰要美好,才能达到劝谏的效果。由材料三“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淫衍侈靡,而忘国政,郢其危矣”可知,庄辛劝谏楚襄王时非常直接,毫不避讳,说他行为放荡、奢侈浪费,忘记处理国家的政事,所以楚襄王听后不高兴。可见庄辛劝谏不讲技巧,难以达到预期。
结合材料一“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从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可知,作者认为要明辨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加固它才能劝说成功。由材料三“臣非敢为楚妖,诚见之也。君王卒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可知,庄辛劝谏楚襄王时没有坚持,遇责难就放弃,所以没能成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孙卿说:“那言谈游说的方法,要恭敬严肃地确立它,正直诚实地对待它,坚定顽强地把握它,用比喻引证来宣示它,用分析辨别来阐明它,用欢快、激情来表达它。”鬼谷子说:“人在犯错误的时候要纠正他,是很难的,劝说行不通,论理不被听从,那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理已经明辨却仍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牢固地坚持,已经牢固地坚持却还是行不通,那是因为你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明辨道理,说理清楚,坚持它,加固它,又能适合那人的喜好,你的言辞就能进入对方的心中。像这样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样的游说就叫善说。”《诗经》说:“辞令语气和悦呀,能使百姓安定。”言辞,是用来使人们互相沟通的。从前郑国子产修饰自己的言辞,就使赵武对他表示恭敬;王孙满阐明道理,就使楚庄王感到惭愧;苏秦推行他的合纵主张,六国因此安宁;蒯通陈述了他的理由,从而保全了性命。
言语辞令,就是用来尊崇君主,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性命的。所以言语辞令不能不修饰,而说辞不能不美好。
材料二:
伍子胥善于谋划吴国却杀了他,孔子擅长游说人主却遭到匡人的围困,管仲确实贤能鲁君却将他囚禁起来。伍子胥、孔子、管仲这三位大夫难道没有才能吗?而是吴国、匡地和鲁国这三个国家的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汤,是最圣明的圣主,伊尹,是最智慧的臣子,最明智的大臣向最圣明的国君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尚且说了七十次而不被接受,最后伊尹只好亲自操炊具去为商汤做厨师,通过亲近使商汤熟悉接受自己,商汤这时才知道伊尹贤能而使用他。因此说:以最明智的臣子去想最圣明的君子进言,这样的臣子也不一定会被接受,伊尹向商汤进言就是如此;以明智的大臣向愚昧的君主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周文王向商纣王进言就是如此。所以周文王向商纣王进言商纣王却将他囚禁起来,比干进言被纣王剖了心;孙膑在魏国进言被挖掉了膝盖骨;吴起在岸门抹眼泪,痛哭西河之地将要成为秦国的领土,他自己最后在楚国被肢解;公孙痤向魏惠王推荐杰出的人才反被认为是说胡话,商鞅则逃到了秦国;西门豹不与人争斗却被他人杀害。这几位士人,都是当时社会的仁厚贤德忠诚有本领的人,不幸遇上了荒谬混乱的君主而死。这就说明了即使是贤能明智之士也不能逃避死亡,躲开受刑凌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所以有道的君子难以进言。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而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我希望大王您对此详察。
材料三:
庄辛劝谏楚襄王说:“君王您的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后面跟着新安君和寿陵君,和他们同乘一车,行为放荡、奢侈浪费,忘记处理国家的政事,郢都大约危险了!”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么?是在胡说楚国的不祥吗?”庄辛回答:“我不敢说楚国的不祥,是真的看到了。君主要是始终亲近这四个人的话,楚国一定会灭亡!我请求您允许我留在赵国观察形势。”于是不到十个月,襄王果然失去了巫山、江陵、江汉、郢、鄢等地。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备考提示,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3)(含答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3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docx、专题03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3学生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1)(含答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1教师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docx、专题03文言材料有关内容概述考点专训01学生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