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答案
    1.B “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错。原文说的是“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可见,原文是“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不是“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2.D “其思想根源是老子提出的持续性”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
    3.C C项的意思是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强大。与材料二中“上善若水”“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等无关。
    4.①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民族精神”和“哲学智慧”两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②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列举“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和“释迦牟尼之佛法”,论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③论证语言严谨,如运用“始终……一向……”“不管……还是……都……”等词语串联文章内容,论述严谨周密。
    解析 从论证结构上来看,由“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可见,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由“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可见,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所以材料一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从论证方法上来看,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采用了举例论证,如“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等,论证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并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从语言特色来看,论证语言严谨,如运用“始终……一向……”“不管……还是……都……”等词语串联文章内容,论述周密,说理性强而严谨。
    5.①“和为贵”,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②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谦虚礼让,尊老爱幼,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③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一直努力,不断进取。④对自己的家庭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⑤悉心培养完美的道德,自觉抵制外物的诱惑,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解析 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可知,要“和为贵”,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结合“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分析可知,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谦虚礼让,尊老爱幼,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结合“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责任重大,路途坎坷,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分析可知,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结合“首先是孝悌之道,对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分析可知,要对自己的家庭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结合“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分析可知,要悉心培养完美的道德,自觉抵制外物的诱惑,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B
    C
    8. ①以典型环境展现时代和社会。清晨街上的雪橇、马匹、车夫等民众日常劳碌生活图景,构成故事的社会背景。②以景物映射人物内心世界。积雪初融的街道上寻常景象,经伊凡内心情绪点染而显出美好可爱,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幸福感。③上承舞会场景,引出下文对行刑场景的叙写,使文脉缜密连贯。
    9. ①标题留白。以“舞会以后”为题,舞会结束后的事情如何,引人遐思。②人物塑造留白。舞会上着力渲染的人物形象,舞会后却只字不提,瓦莲卡等人对待上校暴行的态度形成空白。③情节设置留白。结尾处伊凡没能探究明白那件“所不知道的事情”,留给读者思考,增添了文章的含蓄韵味。
    解析 6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舞会上相遇,两人一见钟情”错误。从文中“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正当我狂热地爱恋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本省贵族长家的舞会”可以看出,两人恋爱是在舞会之前就已开始,而非在舞会上相遇,更不是在舞会上一见钟情。故选B。
    7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通过描写其舞会上的……心理等”错误,小说对上校在舞会上的描写中没有心理描写。故选C。
    8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从环境本身的功能上说,“行人和运送柴禾的雪橇,雪橇的滑木触到了路面……车夫们身披蓑衣,穿着肥大的皮靴,跟在货车旁边噗嚓噗嚓行走,沿街的房屋在雾中显得分外高大”,清晨街上的雪橇、马匹、车夫等民众日常劳碌生活图景,构成故事的社会背景。此处描写以典型环境展现时代和社会,有交代社会背景的作用。
    从人物角度分析,“饱含水分的积雪在路上融化……马匹在光滑的木轭下有节奏地摆动着湿漉漉的脑袋”“这一切都使我觉得特别可爱和有意思”,环境描写对人物心情有烘托作用。以景物映射人物内心世界。积雪初融的街道上寻常景象,经伊凡内心情绪点染而显出美好可爱,烘托出人物刚刚和恋人过完谢肉节内心的幸福感。
    从结构上看,画横线部分处于两个场景之间,上承舞会场景,引出下文对行刑场景的叙写,起到场景过渡的作用,使文脉缜密连贯。
    9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小说标题为“舞会以后”,以留白的方式暗示文章的重心是在舞会后惨无人道的夹鞭刑,舞会上父女的温情与之形成对照,加深批判力度。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重写瓦莲卡在舞会上,不写其舞会后,舞会上重写其优雅迷人的形象,而不写其心理与思想,对待父亲的暴行,其立场态度究竟如何,令人深思。
    在情节设置上,结尾处,“他们一定知道一件我所不知道的事情”,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他们”又指哪些人,这些都没有明确交代,留给读者思考,形成文章含蓄丰富的意蕴。
    10.B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尧、舜治国三年考核政绩,孔子行教三年方有成就。如今十天半月就更换官员,我不懂这是什么道理。“尧舜”的谓语和宾语为“考绩”,“仲尼”是“三年有成”的主语,所以应在“绩”后面断开。“尧舜三载考绩”和“仲尼三年有成”句子结构一致,所以在“成”后面断开。“今旬月而易”指前文“牧守屡易”这件事,“吾不知其道”主谓宾完整且句意连贯,所以在“易”后面断开。故选BDF。
    1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语气词/兼词,于此”;句意:王道兴盛,那么礼乐也随之大兴。/风雨就在这里兴起。B.正确。“连词,表并列”;句意:这个人骄傲自大而又刚愎自用。/(沛公)像这样劳苦功高。C.正确。“固守/本来”;句意:怎能安守穷困?/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D.错误。“苟且/假如”;句意:(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故选D。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朝代臣子忠诚,庶民得到教化”错误。由原文“子曰:‘三代之兴,邦家有社稷焉;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可知,文中子认为三代兴旺,是因为诸侯可以世承其国;两汉隆盛,是因为牧守可以世袭其爵。不像现在这样更换频繁。故选B。
    13.(1)古人以道侍奉君主,不可行就停止;今人以谄佞侍奉君主,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2)用仁德教导百姓,用诚信来标榜百姓,而后再看他们的表现,不是很好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事”,侍奉;“佞”,谄佞,奸佞。“无所”固定句式,“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2)“导之以德”和“悬之以信”都是状语后置句式,“之”指代百姓;“悬”,悬挂,在文中引申为标榜;“善”,好。
    14.①文本一,认为为政的根本(第一选择)是德化,才能使百姓信服。②文本二,认为为政应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才能获得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文本一原文“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可知,本处将古、今为政进行对比,古代以德化为本而以刑罚为末,因此百姓心怀喜悦而仁爱宽厚;而现在专任刑罚而抛弃德化,因此百姓心怀怨恨而奸诈狡猾。所以,文本一强调了为政的根本在于德化,这样才使百姓信服。
    由文本二原文“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可知,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所以,文本二强调了为政应竭尽诚心,才能获得人心。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房玄龄问侍奉君王之道,文中子说:“无私心。”问用人之道,文中子说:“不偏心。”房玄龄说:“请问教化百姓之道呢?”文中子说:“端正他们的思想。”问礼乐,文中子说:“王道兴盛,那么礼乐也随之大兴,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文中子说:“古代的行政者,崇尚以德化为本而以刑罚为末,因此百姓心怀喜悦而仁爱宽厚;当今的行政者,专任刑罚而抛弃德化,因此百姓心怀怨恨而奸诈狡猾。”
    文中子见地方官员更换频繁,说:“尧、舜治国三年考核政绩,孔子行教三年方有成就。如今十天半月就更换官员,我不懂这是什么道理。”薛收问:“为何这样说?”文中子说:“三代兴旺,是因为诸侯可以世承其国;两汉隆盛,是因为牧守可以世袭其爵。不像现在这样更换频繁。没有稳定的君主而要求臣子尽忠,没有稳定的人民而要求教化有效,即使说能做到,实则也是无法做到。”
    贺若弼请求为文中子展示射艺,每发必中。文中子说:“射艺超群啊!古时君子以道为目标,以德为根据,以仁为标准,而后方可游习于艺。”贺若弼心中不悦,于是离去。文中子对门生说:“这个人骄傲自大而又刚愎自用,难以在当今之世立足。”
    文中子说:“古人以道侍奉君主,不可行就停止;今人以谄佞侍奉君主,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薛收问《续诗》。文中子说:“有四部分,有五种志意。四部分是什么?第一是化,天子用来教化天下。第二是政,地方官员用来移风易俗。第三是颂,用来把成就的功业禀告神明。第四是叹,用来教导并约束家人。共此四种,或赞美,或勉励,或批判,或厌恶,或自诫,这就是五种志意。”
    陈叔达担任绛郡太守,下达捕贼命令,说:“不要急着抓捕,那些改过自新的人就宽恕他们,看他们以后的表现。”文中子听到后说:“可以和陈郡太守谈论为政之道了。君主无道,民心离散已久。若不是君子,怎能安守穷困?用仁德教导百姓,用诚信来标榜百姓,而后再看他们的表现,不是很好吗?”
    文本二:
    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忽视呢!
    15.D【解析】D项“情调昂扬乐观”理解错误,从全诗来看,应为情调感伤。
    16.①首联“禾黍离离”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岂知”句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
    ②颔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
    ③颈联以不懂人事的鸦、雁,表达人事沧桑的感慨,显得深刻有力。
    ④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王子乔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在明明德 在亲民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8. 第一空:一蹴而就/轻而易举; 第二空: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震天动地
    19. ①原文运用比喻,将“我”比作“快要窒息的鱼”,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清水对“我”的重要;改句将比喻省去,难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对“我”的重要性。
    ②原文三个“何处”构成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清泉和绿洲频频告急,我们将无处安身的现状;改句句式灵活,难以突显无处安身的急迫感。
    ③原文使用问句,强化语气,加深了忧患之情,增强了语句的感染力,引人深思;改句使用陈述句,直观、简短,感染力不足,难以引人深思。
    C (文中的“会”的意思是“能够或可能”。A.指短暂的时间段;B.有擅长的意味;C.能够或可能;D.指有能力做,强调一种能力或技能。)
    ①但紧张不一定是坏事;②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③更是考验家长
    第一处,后文着重说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应填“但紧张不一定是坏事”;
    第二处,结合后文“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可知,应指考生和家长均包括在内,后文强调家长,家长应放在后;又因后文有“都要……”,故所填之句有所用的关联词是“不管……”,所以,此处应填“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
    第三处,后文说高考期间家长应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考生创造好的备考空间和提供好的心态,意在强调高考也是在考家长,所以,此处应填“更是考验家长”。
    22. 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人体潜在能力”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可把“人体”提前,充当句子的主语,改为“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
    二是语序不当,“思考”和“行动”互换一下位置;
    三是结构混乱,“提升行动和思考的效率”的主语不是“人体”,可改为“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让“思考和行动的效率”做最后一句的主语。
    23.【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援引了《庄子》中“不龟手之药”的故事,然后在引导语部分分两个层面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一个层面是由这个故事引出“俗见”这一概念,并指明其内涵;另一个层面是用一系列的问句,启发学生对“坚持俗见”和“突破俗见”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辩证思考。
    题干部分强调所供材料能给“新时代的青年以启示”,那么,我们写作的时候,要从青年成长的角度出发,把对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的辨析,放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思考。
    构思时,我们要先界定“俗见”这一概念的内涵。俗见,即世俗的见解,它是大众对某一问题所拥有的相同的、固定的看法,或者是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相同的看法。它们有的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有的是直接或间接的人生经验的凝聚,有的则与文化习俗相关。其中很多是生活、工作中的常理、常情。
    另外,我们还要厘清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二者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坚持俗见,是源于主体对俗见的正确性的认可,是源于对自身感性经验与智慧的一种笃定与自信。但是,俗见是固定的,有时甚至是僵化的,而现实世界却变化莫测;俗见往往是片面的一隅之见,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俗见对世界的认知,不一定能涵盖所有时代、所有领域,它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突破俗见:有的是对它的丰富与完善,有的则是对它的完全否定与颠覆。坚持俗见是守正,它能指导人们的实践;突破俗见是创新,它能丰富、深化人们的认识与实践。
    在写作的时候,阐释清楚它们的联系至关重要,切忌只谈一面,彼此孤立。当然,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在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守正的同时,更应看重“突破俗见”,锐意创新。对于材料中给出的一系列启发式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们整合到我们的文章中来,但要注意建立其内在的逻辑性,避免写成问题的简单罗列和对问题的乏味回答。另外,可以就其中两三个问题进行重点论述,没必要面面俱到。
    【立意】
    1.坚持守正,继承传统衣钵;勇于创新,开创新时代宏业。
    2.莫被俗见束缚住飞翔的翅膀。
    3.坚持俗见,不是抱残守缺;突破俗见,不是盲目颠覆。
    【例文】
    莫被俗见障目,敢于突破创新
    有了不龟手之药的加持,避免了手裂之痛,漂洗丝絮是一份没有痛苦的事业,理应代代传承,何须它想?这是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但是,同一种药,别人能凭它裂土封侯,而发明者却不免于日夜劳碌,为何?
    答曰,即使俗见曾被证明是真理,但若一味固守,不知突破,在新的时代,它就会变成障目之叶。我们有药,我们可以从事洴澼絖,是正确的,但正是这正确的俗见,阻碍了我们开发不龟手之药的新用途。
    作为生活中的常理常情,俗见来自实践,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凝结着前人、众人的经验和智慧。对这些经验和智慧,我们理应敬畏。但是,任何真理,都可能只是局部的、一时的真理。牛顿的三大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力的场合,能准确地解释所有的力学现象,但若在高速、微观、强力的情况下,则要让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如果固守经典力学的藩篱不寻求突破,怎会有对宇宙和量子世界的新认知?所以说,“俗见”即使看上去正确,也应该敢于质疑它: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敬畏它,但不等于要把它供在神坛上,完全臣服于它。
    之所以固守俗见,除了源于过于敬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惰性思维。听从别人的意见,走原来的老路,无疑是最省心省力的,萧规曹随,驾轻就熟,何其快哉!但是,曹参之所以走萧何的老路走得通,是因为他跟萧何处在同一个时代,面对的社会局面相类似。如果世变时移还不突破创新,那就是懒惰。固守俗见,懒于探索,怎能开创新天地?爱迪生坚持直流电安全的俗见,排斥交流电技术,惰性思维阻挡了他接受新技术;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圭臬,认为这是最高标准,只需学习,无需改进,结果再未出真正的大家。懒于思考,惰于突破,只能是画地为牢。
    能开新篇、谱新章的人,从来不臣服于俗见,不苟且于因循。邓小平不被搞市场经济就是向资本主义投降的俗见束缚,培育市场经济,打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华西村没有懒惰地遵循农村人就应该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慢节奏生活的旧俗见,大力发展工商业,让华西村成了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让村民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阿里巴巴推动网上购物时,没有束缚于要依赖银行系统的俗见,开发了支付宝系统,助推了其商业扩张。不拘于成见,不苟且偷懒,方能走出旧藩篱,走向新天地。
    所以,前人、众人的意见可行,大可轻车熟路走捷径;若出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情况,有了新视角,还拘于俗见、成见,则是软骨头,是懒汉。
    愿我们,不被俗见遮望眼,开拓创新谱新篇。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梁衡先生说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