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初级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3分)
冬夜,一轮明月xiāng 嵌在天幕上,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宽敞的庭院里,寒梅傲立,贮蓄着冬日的傲骨与坚强。澄清的湖水结了薄冰,映出冬日的宁静与美丽。农闲时节的庄稼人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心里有了着落。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xiāng 嵌 ②澄 清 ③着 落
2.同学们打算朗读《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小明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朗读意见,下列朗读意见不妥当的一项是( )(2分)
A.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重读“面上含笑”,强调济南的人们对冬天温暖、安适生活的满足)
B.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心中”“有了依靠”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不停顿)
C.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要读出对济南小山的赞美和爱怜)
D.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重读“济南”,以表达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和赞美)。
3. 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
①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②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最后一天,体育馆内人头攒动,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外国朋友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
③阳春三月,漯河湿地公园花枝招展、美不胜收。
④有涵养的人不会咄咄逼人,即便对方理屈词穷,他们也懂得适时退让。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银河。
D.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以“王龙标”称呼王昌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举行了以中秋节为主题的诗词大会及成语接龙活动,校长也荣幸地参加了。
B.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
6.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7. 古诗文默写。(共11分)
(1)曹操《观沧海》 , 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
(2)曹操《观沧海》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3)韩愈因事被贬,贾岛作《寄韩潮州愈》以慰之,诗云:“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秋天萧瑟晚景,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8. 综合性学习(共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老师以“科学点亮好奇心”为专题选取三则材料,组织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天文梦,在仰望星空时会产生无尽的遐想。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好奇心。不管在哪个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好奇心都会逐渐降低,因为他们会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也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提出问题。但有一部分人例外,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问题,提出来并想办法去解决,所以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指出:“创新最怕的就是形成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称作创新,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问题时,我们会按照上一次的路径去解决,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刷题讲究机械化、熟练,甚至是'条件反射’,只要拿到题,马上就能搜索到'印’在脑海里的解题套路。”刷题和创新显然不能同向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6日第 005 版《教育周刊》)
材料二:
图:中小学生知道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的占比
知道一些科学家事迹后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材料三:
孩子天然就对宇宙空间具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会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浩瀚宇宙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以往,我们认为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也就是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但通常情况下,科普工作是另一个场景,科学家需要将知识变成一滴滴水播洒给学生,学生就会像小树苗一样自己慢慢吸收水分。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4月17日第 A12 版《深周刊·对话》)
(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天文梦想和好奇心渐渐变淡,完全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刷题,慢慢就形成了路径依赖。
B.在知道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后,17.2%的中学生和10.7%的小学生都表示没有兴趣,说明中小学生已经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好奇心。
C.科普就像一个大水壶往杯子里倒水,科学家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所以科普工作应提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D.有好奇心是好事,但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学会创新,不要依赖解题套路,用科学知识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对“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共9分)
合欢,合欢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地,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又五年,我在家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有删改)
9.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3分)
九岁在大院里看到合欢花时,① →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② →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的“我”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③ 。
10.文中第3段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你加以赏析。(3分)
11.请你根据学过的朗读方法,从语速、语气和轻重音等角度对下面语句进行朗读设计。(3分)
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6分)
我的作家之路
①童年时代,我跟好多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一样,打弹子,飞香烟牌子,打康乐球,抽转轴儿,滚铁环……哪样不玩啊!光是这样玩玩也不够味儿,我经常想新花样,不是到绍兴路上那不花钱的小花园去玩“官兵捉强盗”,就是穿过襄阳南路或岳阳路,到肇嘉浜去摸螃蟹、捉小鱼..。
②别人不敢往楠竹竿的顶上爬,我能爬上去,还往下做鬼脸;别人不敢从丈来高的围墙上往下跳,我敢跳下来,明明脚板心好痛,我还嘻嘻笑;下一节课的时候,我经常在偷偷地做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等到放了学,我把家庭作业做完了,于是就拉着没做作业的同学一起去玩。我爸老是叹气说,这么发展下去的话,长大了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少儿期刊《儿童时代》。这本有字有画的书,很快吸引了我。里面的小故事、寓言、猜谜语、小游戏,还有念起来朗朗上口的小诗,比我那调皮捣蛋的生活有趣多了;比我们那条长长的弄堂,比弄堂外灰白色的柏油马路,也有趣多了。从这本薄薄的书上,我知道了世界上有高山、大海、冰川。啊,原来书里面有这么多吸引人的东西呢!读了这-本书,我又开始寻找另外一本。我读了一本又一本《儿童时代》,还津津有味地学着做那上面刊登的小游戏,挖空心思猜着上面的谜语。
④就这样,《儿童时代》给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门户。每读到一本,我总是又惊喜、又震动,读完了,还兴致勃勃地给小伙伴讲呢!书本以它壮丽绚烂的境界给我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图画,给我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它逐渐深深地吸引了我。空闲时的我,差不多都扑到书本上去了。爱上了书,弄堂里小伙伴们的喧哗声我听不见了,滚铁环、踢足球的声响也不会惹得我心痒了。
⑤随着日子过去,书越读越多,差不多已经脱离了顽童行列的我,开始变得好幻想起来了。
⑥在儿童时代的这一时期,我做过多少梦啊。读了描写天空生活的书,我想着长大了当一个飞行员;读了描写大海生活的书,我立志要当一个体魄强壮的海员;读了描写战争的书,我又想着该当一名司令员……
⑦所有的梦都像肥皂泡那样一个一个破灭了。在读过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之后,我沉浸在他所描绘的生活中,第一次想到写书的人,第一次注意到写书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从那以后,我开始想到,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写书的人,也要去感动那些读我的书的小孩子。这个愿望,我没有说出来,把它埋在心底。
⑧这又是一个“梦”。可这个梦老在做着,我知道,要叫这个“梦”变成现实,就得用功学习,认真读书,读大量的书。于是,我从对读书感兴趣:变为自觉自律地读书。每一本我都读得很细致、很认真,还悄悄记下读书的笔记。书已经成了我儿童时代最好的朋友。这么一来,岂止是我的小伙伴,连我家里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他们都说:“顽童变成了小书迷、书呆子!”
⑨今天,我小时候的“梦”成了现实,我也变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这可不是孙悟空眨眨眼那么快就能变个老婆婆出来的。只有我最清楚,小时候读了那么多书,对我的帮助有多大。长大后,有段时间生活条件很差,我的周围没有一点儿的学习空气……我觉得,不能让光阴这么虚耗过去,得像我小时候所看的书中写的那样,抓紧时间学习写作,绝不能半途而废,我还要叫小时候的“梦”变成现实呢。是书,给了我这么大的精神力量,让我努力摆脱环境的影响,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地学习着创作,争取做一个写书的人。
⑩我绝不是要小朋友们都去当书迷,长大当作家,仅仅只想说,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的成长是会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愿小朋友们学做一个正直诚实的孩子,愿书本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情操,愿你们长大了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12.结合上下文,概括①②两段的作用。(4分)
13.默读第③—⑧段,概括“我”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小书迷的。(4分)
(1) ;
(2)书越读越多,开始变得好幻想起来;
(3) 。
14.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文章围绕“读书”讲述“我”的作家之路,主要表达了哪两方面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共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6.解释加点词语意思(2分)
(1)期日中 (2)去后乃至 1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
18.方正,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请你根据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方正”的品格在元方、何充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
【链接材料】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①。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②称③之。”时何充为敦主簿④,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⑤,充晏然,⑥神意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 ①狼藉:行为不检点,名声不好。②咸:都。③称:称赞,赞许。④主薄: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⑤反侧:不安,担心。⑥晏然:坦然,态度安闲平和的样子。
(二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1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开头两句点题,“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两岸阔”“一帆悬”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C.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相思愁绪。
D.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把真切的情感融于开阔美好的早春景象中。
20.你的同桌在默写“海日生残夜”时,将“生”字误写为“升”,请你帮他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写,以加深他的印象。(2分)
四、名著(3分)
21.面向七年级新同学,学校“读书会”举办“青春书海第一帆”名著推介活动。你作为社团负责人,想建议他们先阅读《朝花夕拾》。请你结合阅读体验,简述推荐理由。(3分)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有梦想、有期盼、有关爱,有欢笑、有痛苦;前行需要目标和坚持,需要勇气与力量,需要激励和引导……一路前行中,你有过怎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前行路上有 ”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4)字数在700字以上。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初级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初级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完成9--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语文试卷,文件包含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素养学情调研试卷pdf、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素养学情调研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素养学情调研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素养学情调研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