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01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02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准备举行“华夏文明,寻迹中原”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以下是小豫摘录的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完善。(共4分)
    咆哮万里的滔滔黄河,穿越晋陕高原后,突然折而向东,流入古老的中原腹地,用它滔滔的洪流,哺育了中原文化。(A如果 B因为)要认识中原,最好选一个寂静的年后,捧一抔黄土在手,随它漫溯在时光的洪流中。你(C也许 D那么)会看到它黄色的面容上隐现着斑斑血泪,于是你知道了,那往日的刀光剑影、呼喝长啸,再过亿年都不会消磨。中原始终柔和地伸开臂膀,将每一颗慕名而来的心,贴近自己博大的胸膛,用静默与它们互诉zhōng肠。宝剑与英雄,征战与和平,在中原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一点一点展开了画卷,历史的容颜渐渐凸显。
    (1)小豫对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告诉他加点字的读普,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哺育__________________ zhōng肠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括号里为语段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并讲序号填入横线中。(2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在活动中,小豫内心生发出一些感慨,但有些地方没写完整,请你帮他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名句。(8分)
    走进河南,看看滔滔的黄河,你会联想到木兰“暮宿黄河边,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急速赴军的情景:走进河南,看看重渡沟,山峰林立,云层生起,飞鸟归林,正如《望岳》中所描绘的“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晚上住宿在农家,你会感受到村民“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的热情款待:走进河南,看看焦作的云台山,你可以感受到王安石“⑦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远大抱负和大无畏的精神。千载历史,千古传奇。这就是河南!
    3.在研学中,小玉看到了某设计团队为河南省各市设计的标志,小玉将该团队为郑州设计的标志发给你,请你说说她的精妙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州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可见铁路在郑州的地位有多么重要。小豫为郑杭高铁的开通写了一副对联,请你分析其妙处。(3分)
    朝辞嵩山青松雪,午抚西湖斜柳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研学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遇到了一位外地游客,他想参观郑州二七纪念塔,你和小豫查询了相关的旅游攻略,请你为这位外地游客介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2分)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①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个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是非常了解。
    ②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③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看似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
    ④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
    ⑤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
    ⑥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老一辈的有林宰平、徐志摩。沈先生提及他们时充满感情。我认识他后,他经常来往的有杨振声、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诸先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
    ⑦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价款直接寄给诗人。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
    ⑧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我见他时总是一件选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但在帮助家乡时先生总是竭尽全力。《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他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
    ⑨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⑩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摘自汪曾祺《慢煮生活》,有删减)
    6.请你根据文章④-⑧段内容,把横线上的事件补充完整。(每空限6个字以内)(4分)
    ④爱改自己文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善于通过生活场景来刻画人物,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的划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评价沈从文一生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共16分)
    留扇窗给母亲
    ①光阴刷旧了我,也刷旧了我身边的一些物件。屋子的墙体有了裂缝,木门与门框越来越不能吻合。在静下来的夜里,我默默和它们对话,想起一晃而过的13年,心里有点儿发慌,不知是该感激它们的陪伴,还是该遗憾它们的老旧。
    ②我居住的小区,是新区最早的楼群。随后,星火燎原。十多年的光景,新区由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蓬勃的少年,与北城区遥相呼应。搬过来的时候,给母亲留了一间卧房。这间卧房离客厅最近。虽然是北向,阳光不能朗照,但窗户含着无限风光。视野舒展开去,可看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望见飞架于洛河之上的牡丹大桥,再远一些就是融在天际线处的老洛阳城区。
    ③我所居住的高楼,当年的设计理念是大客厅小卧室。女儿的卧室10平方米,母亲的卧室13平方米。请来规划壁柜的师傅,建议把女儿与母亲的卧室对调,理由是老人不需要那么大,而孩子的卧室大一点,可以做衣柜、书柜和学习桌。
    ④我听了,感觉有些道理,但碍于母亲也在旁边,我只是默不作声。在母亲没有开口之前,我是断不能开口调换的。
    ⑤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是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如今母亲身体孱弱,多愁善感,心思仿若成熟的谷穗,沉甸甸的。原本,母亲就不能踏实地住在我家,时常念叨着她和父亲的家。为此,有些话我在心里翻上翻下,还是不可以随便说出来的。
    ⑥几天后,设计壁柜的人打电话催我,我说,不急,我和母亲商量一下。想起少时岁月,我家的宅基地是划在村南的一个大水坑旁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潜在水里。每逢节假日,父亲和母亲一起,领着我和弟弟,四处找寻土源,硬生生把水里的三分之一地盘,从水坑里“拉”了上来。
    ⑦像燕子衔泥似的,一间卧房和它对面的一间厨房,搭建起来了。卧房唯一的窗户、房间里最亮堂的部位,母亲留给了我和弟弟。窗下放的是一张笨重的老栎木桌子,我们的个子还没有长成,有时站立着,有时跪在一把高脚椅子上,趁着投进木窗的光束,在那里写写画画。
    ⑧后来盖起了三间瓦房,再后来盖起了临街房。每有新房子落成,母亲总由着我和弟弟去挑。临街房盖成后,沿着一组错落有致的台阶,可以登上房顶瞭望,可以晾晒小麦、玉米、花生。
    ⑨后来,我们随着父亲,住在了一个专为老干部规划建造的小院里。两层的小楼房,我和弟弟各自挑了高处的、大窗户的、南向的房间,而父母住在了厨房后面的、仪有一个小高窗换气的房问。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有点湿湿的。
    ⑩趁着母亲下楼散步,我走进她的卧室,坐在她常坐的位置,望向窗外;初冬时节,一排高大的白杨树,拿着满头红彤彤的叶子,乍一看犹如春天的花朵;小河边的垂柳,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披着金纱的新娘。视野偏左一点儿,能看到我工作的学校;抬高一点儿,有鸟儿在天空划过。倘若母亲立起身来向下瞧,能看到我下班归来的路径,能看到亲友们来访的身影。尚若母亲躺在床上,深夜仍旧无眠,也可与一窗月光絮说到天亮……
    ⑪我的想法彻底不再摇摆,是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我在隔壁看书,母亲突然喊我;快来看,今天的云朵真好看,你拍一张给孩子发过去吧。
    ⑫以前,父母总把家里最好的地方,最明亮的位置,留给孩子,而他们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坐在暗淡处,看着孩子的笑脸与成长,为孩子加油、鼓掌。如今他们老了,我们也该留一扇窗给他们。
    (作者:佚名。有删改)
    9.【梳理概括情节】请按时间顺序,概述文章围绕“房间"写的"我”与母亲之间的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析段落作用】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说说第⑤段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句子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写了母亲窗外的风景,请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主旨探究】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表现亲情,有人认为是关注老人的生活状态,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古文阅读(共11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沈括《梵天寺木塔》)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后文的钱帅,是他的后嗣。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④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⑤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
    1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B.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睨之久而不去 康肃笑而遣之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人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康肃公与喻皓两个人物形象进行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完成17、18题。(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7.“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请写出后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望岳》中的“曾云”与《登飞来峰》中的浮云含义相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5分)
    19.班级开展以“经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了”困境与突围“的专题。按照分工,每个组员都要从《骆驼祥子》中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梳理,请据此完成下面的表格。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关种子的实验。
    有两把稻谷:一把是籼稻,一把是粳稻。分别给两把种子一点点水,给水的量逐次递减,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跟粳稻比起来,籼稻只要少量的水就能够发芽。通过分析,科学家得出结论:籼稻一旦发芽,生长就无法停止,如果遇到恶劣环境就会死亡;而如果条件不充分,粳稻就不会轻易发芽。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不管选择哪种稻谷的生长方式,都要有水的滋养,“水”也许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他们就是你生命中的一滴水,伴随你走过青春,走向成熟。请以“他(她)是我生命中的一滴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略
    (2)AC(2分)
    2.略
    3.【示例】“中”字寓意着中原,借指河南,同时也寓意着河南的政治中心,即河南省会;河南人爱说“中”,采用河南方言,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中间习武僧人的图像,代表郑州著名景区少林寺,体现了浓郁的郑州特色。(3分)
    4.“朝辞”“午抚”直言郑杭高铁速度之快;“嵩山青松雪”“西湖斜柳风”则突出了高铁途经区域的地域特色,浅显易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严谨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3分)
    5.【示例】您好。郑州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二七广场,是一个对游客免费开放的景点,除了周一闭馆外,其余时间都正常开馆。日常开放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特别提醒一下您,景点要求持有效身份证件才能入馆,而且下午四点半就停止入馆了。您去的时候记得携带二代身份证,最迟在下午四点半之前入馆,祝您玩得开心!(4分)
    6.爱自己的家乡 好客朋友很多 尽力帮助青年 竭力帮助家乡
    7.运用外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沈从文穿衣服不讲究,行色匆匆的特点,表现了他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更突出他对家乡竭尽全力的帮助和热爱。
    8.“星斗其文”是说沈从文的文章写得好,就像星辰一样闪闪发亮。比如他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他苦心刻琢《边城》,爱改自己的文章。“赤子其人”是说沈从文有一颗赤子之心,这里指他心地纯洁善良。比如他很爱他的家乡,对年轻人的帮助不遗余力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对他文学成就和为人的高度赞扬。
    9.①少时,家里新宅落成,母亲把卧房唯一的窗户、房间里最亮堂的部位留给“我”和弟弟;②后来,每有新房落成,母亲总由着“我”和弟弟去挑;③再后来住进小楼,“我”和弟弟又住进高处的、大窗户的、南向的房间,而父母住在了仅有一个小高窗换气的房间;④如今母亲身体孱弱,多愁善感,“我”几经思考,决定还是让母亲住带窗的大房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10.第⑤段内容属于插叙。(1分)此处插入父亲去世后母亲遭遇生死劫,身体孱弱,多愁善感,不能踏实住在“我”家等内容,引出下文"我"的回忆和"我"看母亲卧室的事,为后文写“我”几经思考,决定不调换母亲的房间埋下伏笔。(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1.示例:①画线句开头连用两个比喻,把初冬白杨树的叶子比作春天的花朵,把风中摇曳的垂柳比作披金纱的新娘,清新、美好,充满生机,表明亲看到这些景物时心情会非常愉悦。②这几个写景句的写作顺序是从自然景色到人文景观,重点是后者,表明母亲心里时时牵挂着儿子,牵挂着亲友。③画线句最后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说明母亲从白天到晚上,在窗下看到的、想到的有很多很多,这扇窗给了母亲很多慰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2、示例:我认为既有关爱老人的一面,也有表现亲情的一面。①关爱老人。“我”刚开始打算把母亲的大卧室和女儿的对调,后来了解到母亲内心的孤独和想法,决定不再调换房间,要留扇窗给母亲,这表明我们应关爱老人的精神世界。
    ②表现亲情。一直以来,父母都是把最好的房间留给“我”和弟弟;“我”了解到母亲的心理后,毅然决定要留扇窗给母亲。父母儿女之间相互关爱。(回答“关爱老人”或“表现亲情”或二者都有均可。5分)
    13.A
    15.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16.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答出一点即可)。具体分析略
    17.“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话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18.不同。①《望岳》中的“曾云”指的是层云,意思是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②《登飞来峰》中的“浮云”指的是飘浮的云,这里借代奸邪小人,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两分)
    19(1)祥子(1分)(2)祥子拉车时为了多赚一些钱,和一个年轻光头冒险拉车出城。结果在途中被十来个大兵连人带车掳走(1分)(3)在一天夜里,他趁军营混乱逃了出来,临走时顺手牵走了军营中的三匹骆驼,将其当作丢车的补偿
    (1分)(4)做事应当理智考虑,妥善处理,不能心存侥幸,明知有问题还以身犯险(2分)人物:
    (1)
    困境:
    (2)
    突围:
    (3)
    人生智慧:
    (4)
    相关试卷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揣摩下面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8,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7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