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
展开宇宙中形形色色的物质集聚体,统称为天体。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身发光的类球状天体;质量巨大;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由气体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质量巨大;有些能自己发光;是最基本的天体。
相比于其他天体,恒星和星云都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质量
与恒星相比,星云的质量和体积更大,但是密度要小得多
知识点02 恒星和星云的对比
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光
云雾状,冰物质组成;有彗尾,彗尾背向太阳;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为76年。
①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是天体。②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③是否在地球大气层之外。
知识点03 天体判断的依据
知识点04 天体系统的层次
宇宙中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知识点05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称为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体构成,其中木星、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因与太阳相距很远,称为远日行星
知识点06 八大行星运动规律
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中心天体状态稳定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
地球具有适中体积和质量
知识点07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放射能量。
生命周期:以目前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
恒星状态: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
能量来源: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知识点09 太阳的基本情况
知识点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
②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知识点11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知识点12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
耀斑是色球层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又叫“色球爆发”,是太阳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
从色球内猛烈喷发出来的气体柱,是太阳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
太阳风是太阳连续不断地向宇宙空间喷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发生在日冕层。
知识点13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大气层扰动→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
地球磁场→磁暴→罗盘等
全球性天气与气候发生异常,引发旱涝灾害等
知识点14 不连续面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
青藏高原地壳最厚,马里亚纳海沟地壳最薄
知识点15 地壳的特征
上层是硅铝层,主要由硅铝酸盐类构成。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是硅镁层,主要由铁、镁硅酸盐类构成。硅镁层普遍存在。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16 流层、地壳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
①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知识点17 地球外部圈层
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部分生物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2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层,厚度很薄,被形象地称为“生物膜”。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相对地质年代指各地质事件的先后或早晚关系,主要依据是地层顺序、生物演化和地壳运动的阶段来划分,其表述单位是宙代纪。
绝对地质年代指各地质年代事件发生的距今时间,是运用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获得的,类似于人类历史上的公元纪年。
地球上发现的标志地壳开始形成的地质年龄是40亿年。以40亿年为界线,把地球46亿年的发展历史分为天文演化时期和地质演化时期。40亿年前的天文演化时期是行星形成发展时期,其间地球经历了无数次的陨石撞击,火山活动频繁,无任何生命迹象,这个时期称为冥古宙。
太古代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层记录的最初阶段。初期,岩浆活动剧烈,形成原始陆核,到38亿年前,原始陆壳、水圈和大气圈出现,此时地表起伏不大,几乎全部是海洋。31亿年前,海洋中开始出现原始藻类和细菌。到了29亿年前,大量的蓝藻和绿藻的出现使大气中的氧气增多。
(40亿年前—25亿年前)
(25亿年前—5.41亿年前)
元古代是原始动物出现的时代。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剧烈,地表起伏增加,陆地面积增大,形成若干稳定的古陆地。原始海洋中,生物界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元古代晚期,原始大陆上形成的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铁矿。此时,大气层中形成了臭氧层,为生物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保护。
重难点01 八大行星的位置及分类
避免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减少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重难点02 地球大气的作用
找出我国太阳年总辐射的极值区并分析原因
地形: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
地形:地势低,水汽不易扩散,因此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候:降水多,晴天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
重难点03 分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太阳辐射区别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太阳辐射能越大
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
重难点04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因素
重难点05 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重难点06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形成岩层的时代地壳下沉。(2)若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上升。(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地壳曾经下沉,形成了该年代的岩层,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重难点07 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重难点08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圈层?体会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2019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下图为“‘T-1’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1”的距离最有可能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于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在月球探测任务中属于人造天体的是A.“玉兔二号” B.月球 C.“鹊桥”中继星 D.嫦娥四号
4.“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还没有找到月球生命存在的证据,与月球相比,地球出现生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自身的质量、体积适中C.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D.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1~2题。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生长发育 B.水体运动C.狂风暴雨 D.火山喷发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2.人类出现于(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 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下面图1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2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2.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2021年3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侧身影像(右图)。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天问一号”在围绕火星飞行期间,与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不属于( )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且最活跃的(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9:53,太阳爆发X9.3级特大耀斑!这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的第二天,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便将这次大事件命名为“中元节事件”。这可是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大级别的耀斑!而上次出现超过这种级别的耀斑还要追溯到遥远的2005年,当时还处于第23太阳活动周的末期。
耀斑形成于( )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火箭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天宫号”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
1.在轨“天宫号”空间站的天体级别类似于( )A.月球 B.火星C.彗星 D.小行星 2.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 B.宇宙射线C.极光现象 D.太阳活动
1.地质历史时期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第一次是发生在泥盆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运动,地层沉降,形成了丰富的煤层。最后一次是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发生在晚侏罗纪-晚白垩纪时期,地质历史上称为喜马拉雅山期造山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有许多的生物毁灭-灭绝),形成了石油,奠定了目前地球地貌的基本轮廓。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藻(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如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
1.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A.太古代B.远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2.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前为蓝藻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A.温度逐渐升高B.大气变得富氧 C.海洋更加广阔D.陆地普遍抬升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连开拓者”号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中国建造的首艘深井钻井船。它是一艘具有动力定位、全自动化的钻井船,可以在水深3050米海域进行钻井作业,钻井深度12000米。材料二: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这是一份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知识结构,考点梳理,环境问题的定义,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表现,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阻碍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这是一份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知识结构,考点梳理,题型突破,交通方式,交通工具,运输货物特点,中长途,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这是一份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串讲课件)-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知识结构,考点梳理,“因地制宜”,农业区位,一自然因素,光照对农业的影响,如何区分光照与热量,如何区分水源与降水,二人文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