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学生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
    • 学生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第1页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第2页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第3页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第1页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第2页
    第10课 构建精神大厦 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0课构建精神大厦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10课构建精神大厦饱满美丽人生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甲]______(A.歧视 B.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乙]______(A.飘逝,B.逝世)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xiā( )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丙]______。
    (1)阅读以上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游弋( ) 形xiā( )骨立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直接抄词语)
    甲处: 乙处:
    (3)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②销毁你的精神垃圾
    ③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答案】
    (1)yì 销 (2)蔑视 飘逝 (3)悲欢离合 金戈铁马 无师自通 间不容发 (4)C
    【解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字音。
    游弋(yóu yì):指巡逻,无目标地兜游,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指在水中游动。
    形销骨立(xíng xiā gǔ lì):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甲处,歧视:不平等地看待。蔑视:对某人或某事物持有非常轻蔑和鄙视的态度。在此指的是“对卑劣持鄙视的态度”,应选“蔑视”,故选B。
    乙处,飘逝:迅速远去。逝世:过世(含有庄重的意思)。在此指的是“岁月远去”,应选用“飘逝”,故选A。
    (3)本题考查积累成语。
    林林总总(lín lín zǒng zǒng):形容杂乱众多。形容人或事物众多。
    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悲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悲伤和欢乐,离散与团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无师自通(wú shī zì tōng):指没有经过老师或者其他人的传授和指点帮助就能理解、摸透或者通晓某种东西。
    铮铮作响(zhēng zhēng zuò xiǎng):撞击金属所发出的声音很响亮;比喻刚正;坚贞。
    凄风苦雨(qī fēng kǔ yǔ):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愁云惨雾(chóu yún cǎn wù):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形销骨立(xíng xiā gǔ lì):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选三个来写即行。
    (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题,可以从句子间的内在逻辑角度进行分析。
    先“销毁”,再“重塑”,最后是结果“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C。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弋(yì) 栖息(qī) 轻觑(xù) 铮铮作响(zhēng)
    B.宽宥(yòu) 矗立(zhù) 云霓(ní) 费时弥久(mí)
    C.广袤(mà) 麾下(huī) 显赫(hè) 鸠占鹊巢(jiū)
    D.坍塌(tān) 困厄(è)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suì)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轻觑(xù)——qù;
    B.矗立(zhù)——chù;
    D.自惭形秽(suì)——huì;
    故选C。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朋友之间,不应互相猜疑和欺骗,而应该间不容发,关系亲密。
    B.在当年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里,他纵横大江南北,如今终于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
    C.整个调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句中形容朋友之间的关系密切,此处属于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B.金戈铁马: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句中形容“他”曾经的军旅生涯,符合语境;
    C.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句中形容“他”强占别人调研的功劳,符合语境;
    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句中形容老城的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互相补充,使老城焕发新生,符合语境;
    故选A。
    4.将词语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 ,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 ,需要 的流程。
    ——《精神的三间小屋》
    A.抽丝剥茧 俯拾即是 水落石出 B.俯拾即是 抽丝剥茧 水落石出
    C.水落石出 俯拾即是 抽丝剥茧 D.俯拾即是 水落石出 抽丝剥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第一处,用雨后的菌子比喻数量多,容易得到,因此用“俯拾即是”;
    第二处,形容对自己的认识有个逐步的过程,因此用“抽丝剥茧”;
    第三处,形容最后得到结果的过程,因此用“水落石出”;
    故选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B.通过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使我懂得了如何修筑好自己精神的小屋,建设精神的大厦。
    C.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是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D.只有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答案】A
    【解析】
    B.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掉“使”;
    C.否定不当,应删去第二个“不”;
    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中“只有……就……”应改为“只有……才……”;
    故选A。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答案】B
    【解析】③句引出论述,应为首句。⑤句中的“前方的路”与③句中的“走在路上”紧密承接,应为次句。④句中的“前路”紧承⑤句中的“前方的路”,应为第三句。②句与④构成了先果后因的关系,应为第四句。①句为末句。故选B。
    7.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中的“快活”是形容词。
    B.“精神的三间小屋”“斑羚飞渡”“蚊子和狮子”“热爱生命”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中的谓语是“盛放”。
    【答案】C
    【解析】C.用“假若”连接,表明本项是假设关系的复句,故选C。
    8.下列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鉴赏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B.本文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C.在写“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第一间小屋时,作者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D.文章开头的那句名言——“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出自法国文学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原文是“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答案】C
    【解析】C.在写“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第一间小屋时,没有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能力提升
    9.学校拟举行以“勤思乐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请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拟写题目 撰写讲稿
    (1)根据“勤思乐学”主题,拟写一个演讲题目。
    题目:《 》
    (2)根据拟定的演讲题目,写一段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稿的材料,使内容具体丰富,更具说服力。(字数60字左右)


    【任务二】有效控场 进行演讲
    (3)演讲时,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和表达生硬两种情况,你会采纳哪些同学的建议?
    请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情绪紧张: (选两项)
    表达生硬: (选两项)
    【答案】
    (1)示例:聪明来自勤思 示例:题目:聪明来自勤思
    (2)内容:我平时爱动脑筋,所以我的成绩不错,老师赞我聪明。我的聪明完全来自勤思考。班上有的同学,不爱思考,总等待别人发言,给出答案,结果测验考试常常不及格。
    (3)A D B C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勤思乐学”意思是勤于思考,乐于学习。根据题干要求围绕这个主题去拟写题目即可。如:聪明来自勤思;坚定信念,勤思重行;勤思好问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示例一:题目:聪明来自勤思 内容:我平时爱动脑筋,所以我的成绩不错,老师赞我聪明。我的聪明完全来自勤思考。班上有的同学,不爱思考,总等待别人发言,给出答案,结果测验考试常常不及格。
    示例二:勤思好问 内容:以前遇到难题,我会回避它,直到有天父母鼓励我去问老师,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我一颗如释重负的心放下了,打那以后,“好问”的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
    (3)本题考查情绪的调控。人的情绪受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及周围情况的变化等因素影响。①演讲中当我们情绪紧张时可以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幽默化解法。如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如果忘词了,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等方式,使演讲顺利进行下去。②演讲中当我们表达生硬时可以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另外还可以用恰当的修辞。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对偶可以增强节奏感。
    10.某校对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一项调查见下图示,请按要求作答。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描述对男生、女生的调查结果。

    (2)分析男女生在最希望家长关注方面的异同。

    【答案】
    (1)八年级男生和女生都希望家长多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方面他们要求父母的关注度不要那么密切。
    (2)同:八年级男生女生都希望父母多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身体和心理方面渴望的关注度要低。异:八年级男生在身体和心理这两方面,更希望父母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八年级女生在这两方面则更希望父母多关心她们的心理状况。
    【解析】
    (1)要求学生结合柱状图的比例分析。比重较大的是“兴趣爱好和特长”,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方面”比重较小。可以描述为:八年级男生和女生都希望家长多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方面他们要求父母的关注度不要那么密切。
    (2)结合柱状图分析。男生比重最大的是:兴趣爱好和特长。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是:心理状况。女生比重最大的是:兴趣爱好和特长。其次是:心理状况。第三是:身体健康。故相同点是:八年级男生女生都希望父母多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身体和心理方面渴望的关注度要低。不同点是:八年级男生在身体和心理这两方面,更希望父母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八年级女生在这两方面则更希望父母多关心她们的心理状况。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做人,不要太敏感
    王军贤
    ①有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别人,可时不时地,他还是会无意间惹恼别人,从而引发不愉快。他很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②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听了他的诉说,淡淡地说:“你太过敏感了,别人的无心之言,常常让你陷入沉思和不安。人生在世,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要有点钝感力,活出真正的自我。”
    ③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经常会感到神经紧张,担忧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得体,是否符合他人的期待。这种敏感性有时会让人无所适从,甚至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④我们被各种声音和信息所包围,一颗敏感的心,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和伤害。著名作家马德说:“一颗敏感的心背后,很容易是一地鸡毛的生活。敏感的心最大特点,一是多疑,一是过思。坏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败事,然后就是无友。”
    ⑤诚然,敏感并不是人的一种缺点,而是一种特质。敏感的人通常拥有更为细腻的情感世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然而,过于敏感却会让我们变得脆弱,容易受到他人的伤害。
    ⑥(a) 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比如一句无心的玩笑、一个误会或者一次小小的挫折……如果我们总是对这些耿耿于怀,就容易为此担忧、自责甚至沮丧,从而损伤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身陷灰色情绪的泥沼无法自拔。
    ⑦做人,不要太敏感。(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对于他人的批评或者指责,应该理性对待,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⑧做人,不要太敏感。(c) 通过培养内在的平静和坚强,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从容迎接生活中的波折起伏。
    ⑨做人,不要太敏感。过于敏感的人,往往过度纠结于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无法真正体验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周国平先生说:“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人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敏感的另一面是钝感,过得好的人生,是懂得在敏感力和钝感力之间切换自如,找到一个刚刚好的中间地带。当我们拥有一定的钝感力,就能够更好地珍惜日常,钝感力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神奇,使人更加懂得感恩和满足。
    ⑩拥有一定的钝感力,是实现美好人生的关键。它使我们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专注于提升和成长,坦然享受当下的幸福。
    ⑪让我们用理性成熟的态度,稀释和缓解敏感力,拥抱和培养钝感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而幸福的未来。
    (选自“阅读公社”公众号2023年10月,有删改)
    11.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12.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地方。
    A.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可以作为自我精进的参考,但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羁绊和纠结。
    B.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可以让我们稍安勿躁,找到应对外界刺激的方法。
    C.适度地关注他人的看法是正常的,但太过在意时,就会变得自卑和消极。
    (a) (b) (c)
    13.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
    11.文章第①②段通过叙述一个日常生活中过于敏感的人的例子,引出本文的观点“做人不要太敏感”,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观点。
    12.C A B
    13.先提出观点“做人,不要太敏感”,然后进行分析过于敏感的人容易过度纠结于过去和未来的焦虑,而无法真正体验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并引用周国平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指出过得好的人生需要懂得在敏感力和钝感力之间切换自如,最后强调拥有一定的钝感力是实现美好人生的关键。
    【解析】
    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①段中“有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别人,可时不时地,他还是会无意间惹恼别人,从而引发不愉快。他很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②段中“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听了他的诉说,淡淡地说:‘你太过敏感了,别人的无心之言,常常让你陷入沉思和不安。人生在世,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要有点钝感力,活出真正的自我’”可知,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是通过具体描述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容易因敏感而引发不愉快的人的经历,生动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人,不要太敏感”。这种写法不仅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也作为事实论据,有效地证明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子衔接。
    A. 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可以作为自我精进的参考,但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羁绊和纠结。这个句子提出了一个平衡的观点,即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可以作为自我提升的参考,但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生活的因素。这与第⑦段“做人,不要太敏感”的观点相呼应,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不应该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将A句放在(b)位置,能够强化这一观点,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为何应该保持一定的钝感力。
    B. 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可以让我们稍安勿躁,找到应对外界刺激的方法。这个句子强调了与自己内心对话的重要性,认为这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静,找到应对外界刺激的方法。这与第⑧段提到的“通过培养内在的平静和坚强”来应对生活中的波折起伏相衔接。将B句放在(c)位置,能够进一步强调培养内在平静和坚强的方法,即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从而深化主题,让读者明白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不敏感。
    C. 适度地关注他人的看法是正常的,但太过在意时,就会变得自卑和消极。这个句子强调了关注他人看法的双面性:适度关注是正常的,但过度在意则会导致负面后果。这个观点与前文提到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和“如果我们总是对这些耿耿于怀”相衔接,因为这些琐事很可能就是关于他人看法的。将C句放在(a)位置,能够很好地引出下文关于不要过度敏感,不要让他人的看法过度影响自己的主题。
    1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⑨段的论证思路非常清晰,主要围绕“做人,不要太敏感”这一主题展开。
    结合“做人,不要太敏感。过于敏感的人,往往过度纠结于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无法真正体验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可知,首先通过直接重申论点“做人,不要太敏感”,强调了文章的核心观点。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过于敏感的人往往过度纠结于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导致他们无法真正体验当下的快乐和幸福。这种分析揭示了过度敏感对个体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结合“周国平先生说:‘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人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可知,然后作者引用了周国平先生的话“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人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这一引用为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说明敏感和迟钝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结合“敏感的另一面是钝感,过得好的人生,是懂得在敏感力和钝感力之间切换自如,找到一个刚刚好的中间地带。当我们拥有一定的钝感力,就能够更好地珍惜日常,钝感力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神奇,使人更加懂得感恩和满足”可知,最后作者明确提出了“敏感的另一面是钝感”的观点,并解释了拥有一定钝感力的人能够更好地珍惜日常,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神奇,使人更加懂得感恩和满足。这进一步强调了适度钝感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第⑨段的论证思路是从重申论点出发,通过分析过度敏感的负面影响,引用名人名言,再到提出适度钝感的重要性,形成了一个完整且有力的论证过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冷漠
    毕淑敏
    ①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②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③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④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⑤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⑥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孩子怎么可能感受被爱呢?
    ⑦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⑧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⑨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⑩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的逻辑。更感动的是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
    ⑪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⑫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⑬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⑭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而出了。
    (选自《杂文选刊》2018年第5期)
    14.文章开头写了孩子们哪些冷漠的表现?作者为什么一开篇要写这些现象?


    15.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6.针对孩子们的冷漠现象,作者给天下的家长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加下划线的句子?


    【答案】
    14.孩子们冷漠的表现有:①在父母的爱意中浸泡长大,却感受不到爱。②认为父母爱的付出很平常,无所谓。他们既感受不到爱也不理解爱。作者一开篇就写孩子们冷漠的现象,一方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冲击,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提供议论的话题,也为下文议论摆出了有力的论据。
    15.①分析上文中孩子们对爱的冷漠的原因;②引出下文对怎样让孩子们懂得爱的论述。
    16.①不要溺爱孩子,爱不等于关怀或照料(或“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②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别人,并付出自己爱的劳动(或“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③爱需要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爱的能力的孩子(或“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17.①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②强调了让孩子们在爱中领略被爱的更深远的意义。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开头段落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掌握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引出论题或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结合文章前三段理解筛选,孩子们冷漠的表现有:在父母的爱意中浸泡长大,却感受不到爱。认为父母爱的付出很平常,无所谓。他们既感受不到爱也不理解爱。作者一开篇就写孩子们冷漠的现象,一方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冲击,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提供议论的话题,也为下文议论摆出了有力的论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语段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中间的段落的作用有: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什么作铺垫、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伏笔、起对比或烘托作用等。阅读文本可知,第⑥段分析了上文中孩子们对爱的冷漠的原因;引出下文的论述“怎样让孩子们懂得爱”。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由文章末尾的三段中重要语句“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可以概括回答。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具体语言环境等。“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而出了”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强调了让孩子们在爱中领略被爱的更深远的意义。
    A.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B。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
    C。用恰当的修辞。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对偶可以增强节奏感。
    D。如果忘词了,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等方式,使演讲顺利进行下去。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24课《三顾茅庐》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24课《三顾茅庐》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智取生辰纲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智取生辰纲精练,文件包含第22课智取生辰纲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22课智取生辰纲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