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20519/0-17281278141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20519/0-17281278141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20519/0-17281278142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20519/1-17281278163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20519/1-17281278163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20519/1-17281278163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docx、第2-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山物体的振动(vibratin)产生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und wave)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休, 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典例探究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_______传声。
【解题思路】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接收的理解
【答案】振动 液体(水)
【解析】[1]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水)中传播。
知识点2: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的回声,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到耳边,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典例探究】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鸣笛处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声速是340m/s)( )
A.320m B.340m C.360m D.380m
【解题思路】
【答案】C
【解析】列车的速度为
v车=72km/h=20m/s
由速度公式可知,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为
s车=v车t=20m/s×2s=40m
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2s=680m
则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大招快解】口诀:“速速半时,远加近减”。当利用回声测距且声源(鸣笛)移动时,可以将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和听到鸣笛回声处到峭壁的距离做远近对比,若求远的距离(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后乘以时间的一半;若求近的距离(听到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
对比发现,所求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属于远距离,故将声速和车速相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故答案为
一、单选题
1.(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B.1.65mC.0.85mD.0.80m
2.(2023·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
A.空气B.水C.尼龙D.冰
3.(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4.(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
5.(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6.(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7.(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能够通过 传播的,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8.(2023·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三、实验题
9.(2023·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老师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抽气泵将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同学们听到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但始终可以听见声音。请你分析始终可以听见声音的原因。
一、单选题
1.(2023·江苏无锡·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
B.图乙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图丙中,真空铃实验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图丁中,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2.(2023·广东惠州·黄冈中学惠州学校校考一模)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敲击鼓面时,撒一些轻小的纸屑在鼓面上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D.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3.(2023·江苏常州·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4.(2023·江苏宿迁·统考一模)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探究
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填空题
5.(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小明将耳朵贴到桌面,同桌小亮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小明能听到敲击声,该现象说明 能传声;同时看到桌面上的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6.(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这种声音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7.(2023·江西上饶·校联考二模)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 产生的,再通过 向四周传播开来。
8.(2023·江苏泰州·统考一模)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后盖打开,在扬声器上放几个塑料小球,发现小球在扬声器上跳动,这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通常把发声的物体叫做 。
9.(2023·江苏无锡·江苏省天一中学校考三模)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 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
10.(2023·黑龙江绥化·校考一模)音乐会上,二胡发出婉转、悠扬的声音是由琴弦 产生的,音乐家演奏时不断用手指去改变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1.(2023·吉林·校联考二模)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处。
三、计算题
12.(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一炮手用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以开炮时刻为t=0时刻,他在t1=0.6s看见炮弹在坦克上爆炸,t2=2.7s听见爆炸的声音,v声=340m/s。求:
(1)大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飞行的速度。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06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暑假衔接】新八年级物理暑假精品课讲义(人教版),文件包含第06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docx、第06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 第06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版+学生版)讲义,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06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暑假自学课第06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材重点实验清单》(精品讲义),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