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 学生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1讲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11讲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训练第一组
    1.情境训练,多方推断
    2.根据通假条件找出下面画横线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①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③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④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节选自《论语·阳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面表格。
    4.阅读下面的文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周经,字伯常,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节选自《明史·周经传》)
    (1)授检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刚介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为奔竞无耻之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无干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节选自《汉书·张骞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氏遁而怨匈奴 遁:逃跑
    B.径匈奴,匈奴得之 径:途经
    C.大宛闻汉之饶财 饶:丰富,富足
    D.诚得至,反汉 反:背叛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唯王使人道送我
    A.《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吾从而师之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寨。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节选自《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羡余钱十万贯 羡余:盈余,剩余
    B.以防刻剥 刻剥:侵夺剥削
    C.河东困弊 困弊:困顿疲惫
    D.缓急不失应援 缓急:缓慢,急迫
    专项训练第二组
    1.迁移辨析,扫清阅读障碍
    2.综合运用各种推断实词的方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第进士,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神龙初,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奉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帝不省。(节选自《新唐书·张廷珪传》)
    (1)武后税天下浮屠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佛祠于白司马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称前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纾穷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运用各种推断实词的方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二月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后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好读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四年夏四月,有司连据旧典,请封诸舅。帝以天下丰稔,方垂无事,癸卯,遂封卫尉廖为顺阳侯,车骑将军防为颍阳侯,执金吾光为许侯。太后闻之,曰:“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顾命。今虽已老,犹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冀乘此道,不负先帝。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目之日,无所复恨,何意老志复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1)常衣大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裙不加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绮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缯特宜染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帝以天下丰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方垂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日夜惕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万年之日长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节选自《韩非子·说二》)
    A.恶,指令人厌恶,与“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恶”字含义不同。
    B.审,指真实、确实,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审”字含义不同。
    C.信,指真实,与“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中的“信”字含义相同。
    D.通,指精通,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中的“通”字含义不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A.“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意思不同。
    B.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C.“以嗣王属我”与“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属”字意思相同。
    D.“遂固请退居”与“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遂”字意思不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贞观初,(唐)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辩兴亡》)
    A.从容,即随口,与《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的“从容”意思不同。
    B.相悬,指彼此差距大,其中“悬”与成语“悬而未决”的“悬”意思相同。
    C.期,指约定,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帝乡不可期”的“期”意思不同。
    D.智力,指智谋和力量,与《六国论》中“可谓智力孤危”的“智力”意思相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建安四年,扬州贼帅郑宝欲略居民以赴江表,以淮南刘晔,高族名人,欲劫之使唱此谋,晔患之。会曹操遗使诣州,有所案问,晔要与归家。宝来候使者,晔留与宴饮,手刃杀之,斩其首以令宝军,其众数千人皆服,推晔为主。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勋怪其故。晔曰:“宝无法制,其众素以钞略为利。仆宿无资,而整齐之,必怀怨难久,故以相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劫之”指胁迫刘晔,“劫”与《红楼梦》第一回中“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的“劫”字含义不同。
    B.“患之”指对此忧虑,“患”与《六国论》中“诸侯之所大患”的“患”字含义相同。
    C.“遗使”指派遣使者,“遗”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遗”字含义相同。
    D.“案问”指查办审问,“案”与《促织》中“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晔要与归家”与“便要还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要”字含义相同。
    B.“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与“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C.“仆宿无资”与“谢公宿处今尚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宿”字含义不同。
    D.“故以相与耳”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相”字含义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安磐,字公石。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地。”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
    (节选自《明史·安磐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 黜:罢免
    B.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 讼:申诉
    C.而阴与锐交关 交关:串通勾结
    D.帝两宥之 宥:责罚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科道官亵服受诏
    B.劝锐却其馈遗
    C.阳为仪游说
    D.宜俱逮治
    识、致、诚、非、及、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
    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素惶恐,虑将获谴。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相逢何必曾相识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5.与“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6.与“素负贵恃才”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质、请、徒、得、谢、朝、诸、本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1.与“留颁质于荆州”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2.与“颁自请行”的“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C.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D.请奉盆缶秦王
    3.与“率徒数百人”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D.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与“得千余人”的“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5.与“颁顿颡陈谢”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6.与“更至明朝”的“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于是入朝见威王
    7.与“诸人请具锹锸”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穆公访诸蹇叔 B.诸将皆失色
    C.投诸渤海之尾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8.与“其本皆出自骨中”的“本”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当、故、举、属、易、除、察、善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注]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有删改)
    [注]主文:主持考试。
    1.与“时秦桧当国”的“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北邀当国者相见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与“燧诘其故”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君安与项伯有故
    C.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3.与“丞相有子就举”的“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与“欲以属公”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与“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C.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
    D.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
    6.与“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的“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B.赵王扫除自迎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D.爆竹声中一岁除
    7.与“察官阙,朝论多属燧”的“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D.虽不能察,必以情
    8.与“无善状,燧皆奏罢之”的“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素善留侯张良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见、书、绝、穷、安、过、私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节选自《与荆南乐秀才书》,欧阳修)
    1.与“屡辱见过”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图穷而匕首见 B.冀君实或见恕也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2.与“田秀才西来,辱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B.乃丹书帛曰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与“当之未暇答,宜遂绝”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D.以为妙绝
    4.与“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
    C.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与“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的“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既来之,则安之
    C.然后得一夕安寝 D.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6.与“此似有所过听也”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以其境过清 D.今公子故过之
    7.与“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私见张良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涉、素、若、道、归、兵、胜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也。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夸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1.与“欣泰通涉雅俗”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B.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C.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D.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与“交结多是名素”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D.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3.与“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与“求输五百匹马假道”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5.与“归师勿遏,古人畏之”的“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D.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6.与“死地之兵,不可轻也”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D.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7.与“胜之既不足为武”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幸、阴、悉
    禇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1.与“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的“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与“王者阴盛阳微”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3.与“宜悉出之”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悉吾村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B.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C.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造、固、殆、被、莫、假、少、何、却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节选自《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打扫房间。
    1.与“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D.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2.与“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固止之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3.与“人殆之,不肯舍”的“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农者殆则土地荒
    4.与“我不幸被疾”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5.与“人莫舍我”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事体莫须有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D.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6.与“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的“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7.与“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邻国之民不加少
    C.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D.太后之色少解
    8.与“人理宜尔,何以报为”的“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豫州今欲何至 D.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解析:选D 文中的“何以……为”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D项与之相同。A项,副词,多么。B项,怎么。C项,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9.与“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的“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因持璧却立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C.却之为不恭
    D.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知、患、爱、或、卒、行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节选自《苏廷评行状》)
    1.与“略知其大义”的“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其真不知马也
    2.与“急人患难,甚于为己”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B.享国日久,内外无患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与“益不复爱惜”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B.吴广素爱人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4.与“小人或侮欺之”的“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云霞明灭或可睹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一食或尽粟一石
    5.与“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五万兵难卒合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6.与“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赵王畏秦,欲毋行
    如、去、国、内、即、微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令,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

    1.与“裁决如流”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与“去其弊政”的“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
    B.为汉家除残去秽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3.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等死,死国可乎
    4.与“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D.亡走赵,赵不内
    5.与“即按其罪奏黜之”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即入见沛公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D.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6.与“帝始微厌之”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率、数、从、迁、间、度、乘、复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与“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的“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C.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D.子路率尔而对曰
    2.与“浩率精骑数百夺之”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范增数目项王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数罟不入洿池
    3.与“诸军从之,敌遁去”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弟走从军阿姨死
    C.战则请从 D.樊哙从良坐
    4.与“累迁中州刺史”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再迁为太史令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迁其民于临洮
    5.与“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6.与“时其半度,可击也”的“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内立法度,务耕织
    7.与“虑夏人必乘间盗边”的“乘”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自京师乘风雪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8.与“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的“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回朕车以复路兮
    鄙、解、既、期、辞、治、适、乃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乃命解官归里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C.既来之,则安之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4.与“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5.与“有来学者,辄辞之曰”的“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大礼不辞小让
    6.与“己尚未治,何以治人”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治国无法则乱
    B.不效则治臣之罪
    C.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7.与“玺书至而母适病死”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B.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8.与“乃上疏恳辞”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奇、坐、许
    周 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 , 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与“汝颍固多奇士”的“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D.此奇货可居
    2.与“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 B.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C.齐人也,坐盗 D.停车坐爱枫林晚
    3.与“固辞不受,帝诏不许”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不知何许人也
    D.高可二黍许
    疾、是、说、信、修、相、使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有删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与“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B.疾痛惨怛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2.与“如是,又何以行之”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B.是又在六国下矣
    C.觉今是而昨非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3.与“请闻其说”的“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B.范增说项羽曰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4.与“质信以让,礼也”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言必信,行必果
    D.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5.与“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6.与“相及以禄”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儿已薄禄相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伯乐学相马
    7.与“使教于国”的“使”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D.公之逮所由使也
    (一)(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尧卿,字子余。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居官)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币,指礼物,与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中的“币”含义不同。
    B.“惠王患之”中的“患”指担忧,与文中“而患必至也”中的“患”含义相同。
    C.苟,指如果,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中的“苟”含义相同。
    D.毕,指都,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中的“毕”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敝,指谦辞,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敝”含义相同。
    B.伐,指攻打,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中的“伐”含义不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指国土,与现代汉语中的“土壤”含义不同。
    D.从,同“纵”,与“约从离衡”(《过秦论》)中的“从”含义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责,指要求,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字含义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吾事善矣”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子其弭口无言”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D.“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三)(2023·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汉)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明)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地广境数千里 广:宽广
    B.遂从嗜欲 从:放纵
    C.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胁迫
    D.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黩:贪求
    (四)(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唐李靖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按《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7.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督兵eq \x(A)疾eq \x(B)进eq \x(C)行eq \x(D)至阴山eq \x(E)遇其斥候eq \x(F)千余eq \x(G)皆俘eq \x(H)以随军。
    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文中指守卫、据守,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
    B.行人,文中指使者,与《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意思不同。
    C.去,文中指距离、相距,与《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
    D.正色,文中指神色庄重,与《庄子·逍遥游》中“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首领颉利在战争中败给了李靖,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希望能率领整个国家归附唐朝,唐王朝派遣唐俭等人为使者,对突厥进行抚慰。
    B.李靖认为,使者到达后,突厥人一定以为危机已解除,如果此时能抓住机会出兵袭击,一定可以像当年韩信破齐一样,一举击溃敌军。
    C.颉利见到唐俭等人十分高兴,完全没有料到唐军会发动进攻,李靖趁其不备,指挥大军杀到,突厥大败,颉利也在逃跑途中被唐军擒获。
    D.世人传言李靖以唐俭作为死间,一举打败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证,李靖表示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传言不实。
    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晋)文公出亡,(晋)献公使寺人披①攻之蒲城,披斩其祛②,文公奔翟。(晋)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文)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以不忠之臣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材料二: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节选自《贞观政要·忠义》)
    注 ①寺人:宫廷内的近侍。披:人名。②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2.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假之eq \x(A)资eq \x(B)自eq \x(C)以为贤eq \x(D)而不戒eq \x(E)则虽无eq \x(F)后嗣eq \x(G)不亦eq \x(H)可乎?
    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有,指有什么,与《曹刿论战》中“又何间焉”的“何间”结构相同。
    B.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
    D.“太宗数之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
    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
    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军队逃走了。
    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材料一中“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的含意对此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情境训练
    迁移辨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丞相公孙弘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①以儒术,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②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诸侯有畔③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④。乃上书曰:“今陛下过意擢臣,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⑤责,乞骸骨⑥,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⑦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⑧霜露之病,何恙不已⑨,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结合语境推断文中画横线的实虚词的意思。
    ①缘饰:
    ②难:
    [辨析:辟邪说,难壬人 难: ]
    ③畔:
    [辨析:畔主背亲 畔: ]
    ④称:
    ⑤塞:
    [辨析:以塞官责 塞: ]
    ⑥乞骸骨:
    ⑦庶几:
    ⑧罹:
    ⑨已:
    [辨析:学不可以已 已: ]
    词语
    古义
    今义
    变化类型

    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

    睡着,睡觉
    牺牲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讽刺
    亲戚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高考真题
    迁移辨析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①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②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③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④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⑤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⑥便⑦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⑧魏,魏王悉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⑩赵之众,以⑪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⑫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⑬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⑭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⑮于魏。因归⑯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结合语境推断文中画横线的实虚词的意思。
    ①且:
    [辨析:年且九十 且: ]
    ②重:
    ③之:
    ④岁:
    ⑤利:
    [辨析:因利乘便 利: ]
    ⑥效:
    [辨析:效死于前 效: ]
    ⑦便:
    ⑧去:
    [辨析:彭泽去家百里 去: ]
    ⑨悉:
    ⑩因:
    ⑪以:
    ⑫输:
    ⑬从:
    [辨析: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 ]
    ⑭亟:
    ⑮讲:
    ⑯归:
    [辨析: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 ]

    相关试卷

    第12讲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2讲 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2讲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12讲文言虚词理解和翻译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讲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1讲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1讲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11讲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和积累(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