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 学生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 \l "_Tc165278847"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02 \l "_Tc165278848"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2
    03 \l "_Tc165278849"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6
    04 \l "_Tc165278853"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10
    【考点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1.分析考查角度,明确考查范围
    “重要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之分,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信息一般集中在文中的某一段落或层次,有比较具体的解释说明。概念的外延是指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在各个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回答考查概念的外延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准、找全有关信息。
    2.联系语境理解,树立整体观念
    在具体解答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上下文语境,将整体观念贯穿于始终,明确概念的包含或制约关系,掌握概念的含义。
    3.多种方式组合,深入理解句子
    我们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挖掘其语境意义和言外之意。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要抓主干,找准主、谓、宾,明确陈述对象。对于复句,要分清层次,可先找准第一层,然后从分句间的关系这个角度来把握复句表达的核心意思。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等。此外,还可以从逻辑关系入手,如偷换概念、扩大概念外延、颠倒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等,或把“果”说成“因”,把“因”说成“果”。
    总之, 理解重要概念类试题要从多种角度深入文本,明确文本考查方向。在2025年备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积累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解分析能力。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
    【知识导图整体框架】
    【主要考法归纳】
    理解重要概念部分主要有两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理解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在解答的过程中,对于词语作用,我们要关注表意和深意;而对于句子作用,我们则要关注文本中的核心句、关键句等。
    【设误类型及辨误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三道选择题,大多要求选“非”,即选出设误项。下面介绍一下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设误的选项中常见的几类命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题型相当稳定,全是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或题干要求)的选项。而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一般不会抄录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语句或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进行一番改造,改造有“删”“添”“调”“改”“漏”“凑”。经过这些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改变了原文的意思,有的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的选项就是“不正确的一项”
    删(删减):删除原文的定语、状语、补语成分,从而改变原意。
    添(添加):添加定语、状语、中心语或其他词语,造成概念偷换或文意曲解。
    调(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改变句意;调换表述的对象、时间,造成时态混乱等现象。
    改(改变):改换词语(名词、代词、副词、关联词等),导致曲解文意。
    漏(遗漏):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暗中漏掉了重要信息,具有较大迷惑性。
    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凑在一起造成错误。
    【重要概念“两个区别”】
    (1)“正确”与“最准确”的区别。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正确(不正确)”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明白该题要求选择的内容要么与文章中的信息完全一致(选择正确项),要么与文章中的信息有出入(选择错误项)。如果题干中出现了“最准确”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明白,选项中的对某一概念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一个解说抓住了这一概念的本质内容,而这个解说就是最准确的。因而对于这类题,考生不能从信息的正误角度去答题。
    (2)“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的区别。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不属于(属于)"这一要求,那么考生不能从信息的正误角度去答题。因为它的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告诉考生,选项中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一个解说不符合(符合)题干要求,而这个解说就是要选择的答案。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不符合文意(符合文意)”这一要求,那么考生要找出内容与原文信息有出入的选项,而该选项就是要选择的答案。
    【重要概念“八种关系”】
    (1)部分与整体。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2)主要与次要。即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倒置。
    (3)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4)主观与客观。即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功能和效用。
    (5)肯定与否定。即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阅读材料中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6)已然与未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7)偶然与必然。即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
    (8)有与无。即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加入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理解句意“四种方法”】
    方法一:关键词突破法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核心作用的词语。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词语替换的方法来揣摩其表达效果。
    方法二:修辞辨析法
    特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方法三:结构推断法
    段首段尾句:从总领或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的角度挖掘句子含意。
    中间过渡句:从有助于逐层深入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理解其含意。
    方法四:主旨联想法
    作者往往通过重要语句传达小说主旨。因此在理解句子时,要联系小说主旨,把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理解句意“五项要领”】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句子
    一个句子的准确含意是这个句子本身表现出的含意和上下文语境赋予它的深层含意的有机结合,理解句子首先要理解文意。另外,关注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也很重要。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把握其内涵;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加以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审视上下文,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出分析。
    2.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
    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挖掘其语境意义和言外之意。只要把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推知整句的含意也就很容易了。
    3.从句子的结构入手理解句子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首先要抓主干,找准主、谓、宾,明确陈述对象。对于复句,要分清层次,可先找准第一层,然后从分句间的关系这个角度来把握复句表达的核心意思。
    4.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理解句子
    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分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等。
    5.运用逻辑知识来判定对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
    高考试题常常设置几个在逻辑上有错误的干扰项,如偷换概念、扩大概念外延、颠倒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等,或把“果”说成“因”,把“因”说成“果”,对这种考题的判断,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知识。
    【考点教材关联分析】
    教材衔接1:《祝福》
    【问题】如何理解《祝福》中“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答案】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手法),概括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下的鲁镇是一个封闭的小镇(语句表现内容),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联系前文与时代背景),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主旨)。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关(情节)。
    答案启示:1.理解语句,要考虑语句采用的手法。2.要概括语句内容。3.要联系时代背景
    教材衔接2:《装在套子里的人》
    【问题】体会《装在套子里的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文中的意蕴。
    【答案】①小说中的描写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成了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反复出现,目的是为了突出强调这句语言描写突出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副词“千万”极尽了别里科夫性格的多疑与整天六神无主,说尽了别里科夫对现行秩序、既成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秩序的人们的恐惧。一切新生的事物在别里科夫眼睛里都是不成体统的②这“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的“套子”让他仇视新事物,用沙皇的条文来压服众人,他完全是一副沙皇的忠实走狗的嘴脸。通过这句话也说明,别里科夫的背后,是沙皇政府这个国家机器,他们用这样的语言辖制人们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答题时,要揭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还要兼顾到人物形象和对主题的作用因为人物的语言反映人物的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这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表明了他恐惧的心理,即对现行秩序、既成传统以及代表着这种秩序和传统的政府的恐惧。这“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的“套子让他仇视新事物,用沙皇的条文来压服众人,他完全是一副沙皇的忠实走狗的嘴脸。换句话说,别里科夫的背后,是沙皇政府这个国家机器。这个在当时的欧洲最暴虐的专制政府,正是借别里科夫这类人的手向广大民众大施淫威的。
    教材衔接3:《老人与海》
    【问题】在《老人与海》中“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坎坷、磨难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但是人们而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坚强的意志,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这句话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理解这个句子,应该从关键词入手。整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前半部分的关键词是“并不是“把他消灭掉”
    “生来要给打败”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坎坷、磨难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后半部分的关键词是“打不败他”这告诉人们,面对挫折时,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坚强的意志,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考点解读】
    此类题目主要分析文中使用某些词语的作用或某个句子的作用。此类题在高考中考查的次数较少,但是在2023、2024新课标卷中均有所体现。这类题目符合新高考注重考查文本内容的趋势,虽然难度不大,但我们也应该引起重视。
    【考点突破1:理解重要词语】
    【考点突破2:理解重要句子】
    重要句子题型1:含蓄句
    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涵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对含蓄句的理解,可从三个层面思考:
    1.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理解。一般说来含蓄句与文章主旨相关。把握了文本主旨之后,再从“表层意义”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义”,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获得“句外之意”
    理解含蓄句的方法:
    1.联系语境,揣摩句意这类句子由于某种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句子含意。
    2.联系主旨,分析句意揣摩语句的感情色彩,需要联系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3.由表及里,整合答案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句中的关键词,再由表及里,整合答案。
    重要句子题型2:修辞句
    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等都是在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明确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探求其意义、作用和目的。
    解答体会修辞句的方法:
    1.确定修辞手法 要明确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抓住关键词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
    3.语句“还原将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原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直白语句。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
    重要句子题型3: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理解总领句、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理解照应句的含意,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理解结构句的方法:
    1.定位置,定含意不管理解哪一种句子,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根据句子的管辖区间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2.明方法,总领句常常概括段意或统率全文,理解其含意就必须从所领起的内容中去找;总结句往往放在结尾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中去找;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领起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句(段)中去找。
    【考法探究】
    例:(2023 新高考Ⅱ,T4) 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答案】“敲诈”“斗智”“拷问”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是调查研究的错误的立场、态度和方式,为了论证调查者搞社会调查不能与被调查者敌对,不能欺骗,不能居高临下,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从反面论证调查者应该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应尊重对方,目的是解答疑惑。这三个词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调查者错误的调查目的、方式和态度,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该词语的表面意思。
    首先了解这三个词的本义:“敲诈”意思是指用暴力、恐吓等手段,或滥用法律、借助官方职权等,向他人索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财物的犯罪行为;“斗智”指较量智力;“拷问”意思是拷打审问。然后再分析在文中的含义。
    第二步,分析该词语的褒贬性和涉及的修辞手法。
    第三步,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该词语在原文中真正的意思。
    结合“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等内容分析可知,这三个词在本文有特殊含义,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调查者的错误调查方式和调查态度,即:欺骗,对立,居高临下。从反面论证了调查者的立场应该是对方的利益,目的是平等解疑,态度是尊重。
    第四步,分析该词语的使用对于强调论点、丰富论证语言等的作用。这三个词的使用,让论证说理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论证语言也要具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特点。
    【高考真题分析】
    理解重要概念考点主要包括两个考向,分别是理解重要词语和理解重要句子。在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中,2023新课标Ⅱ卷、2024新课标Ⅰ卷中反复出现,且选择题、简答题形式均有 ,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试题的常见考法和理解重要概念的必备知识。接下来,我们精选2020、2023、2024年相应真题,希望同学们从真题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题规律,真正提升做题效率和应试能力。
    【高考真题示例】
    (2020 新高考Ⅱ,T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②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
    “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呼应前文作者引用威尔斯诗句“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同时通过“忘记”前者,“听从”后者,巧妙地表达了我们“并不孤独”,而是携带着无数微生物的聚合体的“包罗万象”的生物的观点;
    引用诗句让文章显得颇有文采,同时能够更幽默地表达本文的观点,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巧妙地点出“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的观点,让人更印象深刻。
    【点睛】分析语句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2023 新课标Ⅱ,T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答案】“敲诈”“斗智”“拷问”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是调查研究的错误的立场、态度和方式,为了论证调查者搞社会调查不能与被调查者敌对,不能欺骗,不能居高临下,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从反面论证调查者应该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应尊重对方,目的是解答疑惑。
    这三个词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调查者错误的调查目的、方式和态度,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了解这三个词的本义:“敲诈”意思是指用暴力、恐吓等手段,或滥用法律、借助官方职权等,向他人索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财物的犯罪行为;“斗智”指较量智力;“拷问”意思是拷打审问。然后再分析在文中的含义。
    结合“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等内容分析可知,这三个词在本文有特殊含义。
    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调查者的错误调查方式和调查态度,即:欺骗,对立,居高临下。从反面论证了调查者的立场应该是对方的利益,目的是平等解疑,态度是尊重。
    这三个词的使用,让论证说理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论证语言也要具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特点。
    【高考真题实践】
    (2024新高考Ⅰ,T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的一项是( )
    A.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减杀。
    B.除东三省等地外,敌人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
    C.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
    D.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材料二第三段“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即“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包括“官兵”“民众”。
    A.“其他不利的因素”是外部条件。
    B.“敌人实际只能占领”是客观局势,属于外部条件。
    C.“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是“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D.“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属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符合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
    故选D。

    相关试卷

    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5讲 理解重要概念(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练习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5讲理解重要概念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5讲 修辞手法(讲义)(含答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5讲 修辞手法(讲义)(含答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5讲修辞手法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05讲修辞手法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4讲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4讲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