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沪科版2020)(解析版)
展开考试须知:
1.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及准考证号认真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单选”指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指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为正确答案;“编号选填”指每空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1.(22分)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葡萄糖等有机分子产生ATP。图为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A、B、C表示过程,①~④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A为 ,过程B为 。物质①是 。
(2)细胞有氧呼吸的A、B、C阶段均产生ATP,其中产生ATP最多的是 (选填图中的字母)。
A.A
B.B
C.C
D.A、B、C一样多
(3)腺苷三磷酸的分子简式可表示为 。
A.A﹣P﹣P
B.A﹣P~P~P
C.A~P~P~P
D.A﹣P﹣P﹣P
(4)一分子葡萄糖可以使B过程循环 。
A.2次
B.4次
C.6次
D.1次
(5)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些条件是必须的 。
A.含有O2
B.含有ADP
C.含有丙酮酸
D.含有乳酸
(6)为了探究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转移途径。让实验动物猴子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子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CO2
B.H2O
C.乙酰辅酶A
D.丙酮酸
(7)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呼吸作用方式,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下列生物或细胞与其呼吸作用产物相对应的是 。
A.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乳酸
B.酵母菌产生乳酸
C.乳酸菌产生CO2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CO2
(8)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的释放,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9)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在X处能收集到的CO2最多的装置是 。
【答案】(1)糖酵解(2分) 三羧酸循环(2分) 丙酮酸(2分)
(2)C(2分)
(3)B(2分)
(4)A(2分)
(5)ABC(2分)
(6)B(2分)
(7)A(2分)
(8)C(2分)
(9)A(2分)
【解析】(1)表示细胞内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B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三羧酸循环,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①表示丙酮酸,②③表示NADH,④表示O2。
(2)产生ATP最多的是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ATP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特殊化学键,ATP中有3个磷酸,2个特殊化学键,即结构简式A﹣P~P~P,B正确。
故选:B。
(4)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1分子丙酮酸生成1分子乙酰辅酶A,而1分子乙酰辅酶A完成一次三羧酸循环,所以1分子葡萄糖有氧呼吸过程中,完成2次三羧酸循环,A正确。
故选:A。
(5)线粒体在合成ATP时,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需要丙酮酸、ADP,还需要O2,ABC正确。
故选A:BC。
(6)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因此让实验动物猴子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实验动物猴子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水,B正确。
故选:B。
(7)A、人体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菌,其无氧呼吸产物只有乳酸,C错误;
D、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错误。
故选:A。
(8)A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 CO2,AB错误;
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不产生CO2,C正确;
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同时会产生CO2,D错误。
故选:C。
(9)乳酸菌为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更多,B装置为无氧呼吸,酵母菌代谢过程中需要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因此产生CO2最多的是A装置,A符合题意。
故选:A。
2.(22分)苍蝇喜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活动,极易附着病原体传播疾病,但它们自身却不容易“生病”。
(1)在动物粪便中往往存在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请比较这些病原体,(用“√”表示有,“×”表示无)合理的选项是 (单选)。
A.√√√
B.√√×
C.×××
D.××√
(2)为了检测某菜市场中售卖的预加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取样后在显微镜下镜检,图2是图1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沙门氏菌时的视野,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单选)。
①移动装片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粗准焦螺旋
⑤升高镜筒
A.③→②
B.③→④
C.⑤→④
D.⑤→②
(3)苍蝇“不生病”与其功能强大的免疫系统有关。其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吞噬许多病原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如图3所示。苍蝇的吞噬细胞可以借助质膜上的 (填图3中编号)结构来识别各种病菌(单选)。
A.②
B.④
C.⑤
D.⑧
(4)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图3中参与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单选)。
A.③④⑦⑤
B.③④⑤⑧
C.④③⑦⑧
D.④③⑦⑤
(5)抗菌活性蛋白被“释放”出吞噬细胞是通过图4四种方式中的 (单选)。
(6)苍蝇的吞噬细胞将病原微生物吞入细胞后,借助于细胞内的溶酶体彻底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没有溶酶体的细胞不发生吞噬清除的代谢活动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科学家从苍蝇体内提炼出4种抗菌活性蛋白,发现其中蛋白甲与蛋白乙均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
(7)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 (单选)。
A.等量的蛋白甲
B.等量的蒸馏水
C.等量的蛋白乙
D.等量的双氧水
(8)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 (单选)。
A.形态
B.大小
C.生长状况
D.颜色
(9)实验结果:若观察到 ,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单选)。
A.组1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2组更差
B.组2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1组更差
(10)下列证据中能支持苍蝇不易“生病”的有 。
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
D.苍蝇是原核生物
(11)据测量,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约100μm,其部分结构的数据见下表。为了在社区举行的“讲卫生、树新风”科普活动中展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小明课外兴趣小组制作了吞噬细胞的模型,如图5。
在制作细胞模型时要注意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大小比例等科学性,根据表4及所学知识,从图5找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 。
A.③⑤⑦
B.②⑤⑥
C.②⑥⑦
D.①③④
【答案】(1)D(2分)
(2)A(2分)
(3)D(2分)
(4)D(2分)
(5)D(2分)
(6)C(2分)
(7)C(2分)
(8)C(2分)
(9)A(2分)
(10)ABC(2分)
(11)C(2分)
【解析】(1)肝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细胞质膜、成形的细胞核、核糖体均没有;沙门氏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以细胞质膜以及核糖体,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寄生虫属于真核生物,所以有细胞、细胞质膜、成形的细胞核、核糖体这些结构。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要从图1的视野变换到图2的视野,意味着需要放大倍数,换用高倍镜,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③→②。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的作用,苍蝇的免疫细胞(图1)可以借助质膜上的⑧(糖蛋白或蛋白质)结构来识别各种病原体。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除此之外,苍蝇的免疫系统会“释放”抗菌活性蛋白将“侵犯”自己的病菌杀死。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④核糖体→③内质网→⑦高尔基体→⑤细胞膜。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抗菌活性蛋白被“发射”出免疫细胞是通过胞吐的方式,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A正确;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B正确;
C、植物细胞 一般没有溶酶体,但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可被液泡中的酶分解,C错误;
D、溶酶体中的残余物以胞吐的形式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D正确。
故选:C。
(7)为比较两种蛋白的抑菌能力,实验的自变量为蛋白的种类,故实验步骤为:步骤一:把培养的沙门氏菌分为两组。步骤二:向组1加入蛋白甲;向组2中加入(等量)蛋白乙。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步骤三:相同条件下培养数日,观察沙门氏菌的生长状况/数量,用来判断沙门氏菌的生长状况。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实验结果为:若观察到组1中沙门氏菌生长状况比2组更差/数量比2组更少,则说明蛋白甲的抑菌效果更强。B错误,A正确。
故选:A。
(10)A、苍蝇的消化管道长而复杂,病菌不易突破第一道防线,A正确;
B、苍蝇的消化液中含有强酸和酶,可以使病菌的蛋白质失活或被水解,B正确;
C、苍蝇的免疫细胞能分泌抗菌活性蛋白,能抵抗病菌,C正确;
D、苍蝇不是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ABC。
(11)吞噬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些细胞结构,故图4中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中需修改的结构为②细胞壁、⑥叶绿体、⑦液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18分)小肠是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图1示小肠上皮细胞,其中SGLT1、GLUT2、Na+﹣K+泵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质膜突起形成微绒毛。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内囊泡上的SGLT1与(肠)腔面膜上的SGLT1存在转移现象,导致(肠)腔面SGLT1的数量发生变化。
(1)微绒毛的主要成分是 和 。
(2)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处SGLT1数量变化有关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①线粒体
②中心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核糖体
⑥液泡
⑦细胞核
(3)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SGLT1蛋白的氨基酸的是 。
(4)据图1可知,Na+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胞吞
(5)图1中SGLT1运输葡萄糖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
A.ATP水解
B.葡萄糖分解
C.K+吸收
D.Na+吸收
(6)小肠上特定细胞可以分泌促胰液素(本质为蛋白质),通过图2过程作用于胰腺细胞,促进胰腺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质膜参与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a表示信号分子促胰液素
C.b表示促胰液素受体,其成分是多糖
D.甲表示小肠上特定细胞,乙表示胰腺细胞
E.促胰液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
(7)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质膜突起形成微绒毛的生物学意义: 。
【解析】(1)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突起形成微绒毛,故微绒毛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2)SGLT1 为载体蛋白,所以其合成过程是在⑤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经过③内质网和④高尔基体的加工,再发送至细胞膜,需要①线粒体提供能量,故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处SGLT1数量变化有关的细胞器是①③④⑤。
(3)组成SGLT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D中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C上,不属于氨基酸,故不可能是组成SGLT1蛋白质的成分是D。
故选:D。
(4)由图1可知,Na+借助细胞膜上的SGLT1由高浓度运输至低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这个过程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故选:C。
(5)由图1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是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产生的势能。即SGLT1 运输葡萄糖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Na+吸收。
故选:D。
(6)A、图中看出,在乙细胞上存在与a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反映质膜参与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 正确;
B、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甲细胞产生分泌某种物质a经体液运输到细胞乙,与细胞乙上b结合,将信息传到细胞乙,a可能表示促胰液素,B 正确;
C、b可以促胰液素受体,其成分是糖蛋白,C 错误;
D、图中甲表示小肠上特定的分泌细胞,该细胞分泌产生a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因此图中乙细胞表示胰腺细胞,D 正确。
E、促胰液素本质为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E正确。
故选:ABDE。
(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答案】
(1)磷脂(2分) 蛋白质(2分)
(2)①③④⑤(2分)
(3)D(2分)
(4)C(2分)
(5)D(2分)
(6)ABDE(2分)
(7)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4分)
4.(10分)小麦缺磷会导致植物叶片呈紫红色、植株细小。为了找到合适的磷培养浓度,研究者在不同磷含量的水培条件下测定小麦叶内细胞的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和叶片磷含量,结果如图。
(1)小麦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磷元素的有 。
A.淀粉
B.腺苷
C.高能电子
D.叶绿体内膜
(2)小麦水培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包括 。
A.光照强度
B.温度
C.CO2浓度
D.小麦品种
(3)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A.磷元素是小麦叶肉细胞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B.叶片磷含量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C.过高浓度的磷会抑制小麦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
D.小麦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提高可促进叶片磷含量
(4)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在低磷水培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有 。
A.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B.部分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C.叶片中磷的运输效率升高;
D.根系的数量和长度增加;
(5)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小麦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到达最大值时的叶片磷含量,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磷含量时需要制作标准曲线:
B.通过测定单位叶面积上产生O2的速率作为净光合速率;
C.为了使结果更精确,在0.5ml/L和12.5ml/L两个实验组之间再等距设置若干个实验组:
D.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横坐标为水培磷浓度,纵坐标为净光合速率;
【答案】(1)D(2分)
ABCD(2分)
(3)C(2分)
(4)ACD(2分)
(5)D(2分)
【解析】(1)A、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P,A错误;
B、腺苷由腺嘌呤(C、H、O和N)和核糖(C、H、O)组成,故腺苷不含P,B错误;
C、高能电子不含磷,C错误;
D、叶绿体内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其中的磷脂双分子层含P,D正确。
故选:D。
(2)本实验是在不同磷含量的水培条件下测定小麦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磷含量,自变量为磷含量,因此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和小麦品种均为无关变量,各组应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即ABC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3)A、本实验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磷含量,不能得出磷元素是小麦叶肉细胞合成叶绿素的原料,A错误;
B、本实验自变量为磷含量,没有研究CO2浓度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因此不能得出叶片磷含量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B错误;
C、由图可知,磷含量为2.5ml.L﹣1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磷含量为12.5ml.L﹣1时的净光合速率,因此可推测过高浓度的磷会抑制小麦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C正确;
D、本实验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磷含量都是因变量,不能得出小麦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提高可促进叶片磷含量,D错误。
故选:C。
(4)A、据图可知,在低磷条件下培养,叶片中磷含量降低,会影响类囊体薄膜(磷脂含磷)的合成,进而影响水光解产生氧气,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也可根据低磷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降低推测氧气含量降低,A正确;
B、低磷条件下培养,由于培养液的渗透压降低,不会导致部分细胞出现质壁分离,B错误;
C、为了获取足够的磷元素,低磷培养条件下叶片中磷的运输效率应升高,C正确;
D、低磷条件下,植物为了吸收更多的磷,根系的数量和长度会增加,D正确。
故选:ACD。
(5)A、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磷含量时需要制作标准曲线作为参照,A正确;
B、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叶面积上产生O2的速率表示,B正确;
C、据图可知,在所给的实验结果中,磷含量为2.5ml.L﹣1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要确定小麦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到达最大值时的叶片磷含量,应在0.5ml/L和12.5ml/L两个实验组之间再等距设置梯度更小的若干个实验组进行实验,C正确;
D、参照上图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磷含量,通过测量不同磷含量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磷含量,确定小麦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到达最大值时的叶片磷含量,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横坐标为水培磷浓度,纵坐标为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磷含量,D错误。
故选:D。
5.(28分)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葡萄糖等有机分子产生ATP。如图为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A、B、C表示过程,①~④表示物质,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数字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过程A为 ,过程C为 。
(2)细胞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ATP,其中产生ATP最多的是 (选填图中的字母)。
(3)腺苷三磷酸的分子简式可表示为 。
A.A﹣P﹣P
B.A﹣P~P
C.A﹣P~P~P
D.A﹣P﹣P﹣P
(4)一分子葡萄糖可以使B过程循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5)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
A.含有O2
B.含有ADP
C.含有丙酮酸
D.含有乳酸
(6)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三羧酸循环
(7)为了探究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转移途径。让实验动物猴子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子体内最先出现含18O2的化合物是 。
A.CO2
B.H2O
C.二碳化合物
D.丙酮酸
(8)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呼吸作用方式,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下列生物与其呼吸作用产物相对应的是 。
A.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乳酸
B.酵母菌产生乳酸
C.乳酸菌产生水
D.人体产生酒精
(9)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的释放,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10)向冷却的糯米饭上倒酵母菌的酒曲,盖上盖子并戳几个小孔,放置5天后产生大量水,10天后产生酒精,期间的过程是 。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先有氧呼吸后无氧呼吸
D.先无氧呼吸后有氧呼吸
(11)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在X处能收集到的CO2最多的装置是 。
(12)蛋白质需要水解成氨基酸才能氧化分解。当体内糖类供应不足时,氨基酸也可作为能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氨基酸发生 作用脱去氨基,剩下的碳链可进入到细胞有氧呼吸的各环节中,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脱下的氨基则在肝脏中被转化成 等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解析】(1)由分析可知,图中,过程A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C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产生ATP最多的是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特殊化学键,ATP中有3个磷酸,2个特殊化学键,即结构简式A﹣P~P~P。
故选:C。
(4)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1分子丙酮酸生成1分子乙酰辅酶A,而1分子乙酰辅酶A完成一次三羧酸循环,所以1分子葡萄糖有氧呼吸过程中,完成2次三羧酸循环。
故选:B。
(5)线粒体在合成ATP时,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需要丙酮酸、ADP,还需要O2。
故选:D。
(6)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场所,三个阶段都有ATP的生成。
故选:C。
(7)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因此让实验动物猴子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实验动物猴子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水。
故选:B。
(8)A、人体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B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菌,其无氧呼吸产物只有乳酸,C错误;
D、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错误。
故选:A。
(9)A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AB错误;
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不产生CO2,C正确;
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同时会产生CO2,D错误。
故选:C。
(10)向冷却的糯米饭上倒入酒曲,盖上盖子并戳几个小孔,放置5天后产生大量的水,说明酒曲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10天后产生了酒精,是由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故选:C。
(11)乳酸菌为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更多,B装置为无氧呼吸,酵母菌代谢过程中需要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因此产生CO2最多的是A装置。
故选:A。
(12)在酶的作用下,氨基酸发生脱氨基作用脱去氨基,氨基最终在人体内转化成物质尿素等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
【答案】(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2分)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分)
(2)C(2分)
(3)C(2分)
(4)B(2分)
(5)D(2分)
(6)C(2分)
(7)B(2分)
(8)A(2分)
(9)C(2分)
(10)C(2分)
(11)A(2分)
(12)脱氨基(2分) 尿素(2分)
结构
细胞
细胞质膜
成形细胞核
核糖体
肝炎病毒
①
×
×
×
沙门氏菌
√
√
②
√
寄生虫
√
√
③
√
细胞结构
一般数据
细胞核
直径5~20μm
叶绿体
长径5~10μm,短径2~4μm
线粒体
直径0.5~1μm,长1.5~3μm
中心粒
直径0.2μm,长0.4μm
溶酶体
直径0.2μm至数微米
【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苏教版2019)(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苏教版2019)(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浙科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浙科版)(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江苏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江苏专用)(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