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粤剧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粤剧艺术博物馆馆藏物品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答案】C
【解析】A.手工绣御扇为丝织品,不含金属,A错误;
B.对襟戏服为丝棉麻等纤维制品,不含金属,B错误;
C.铜钹含金属材料,C正确;
D.蝴蝶形扬琴为木制品,不是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C。
2. 我国通过嫦娥号系列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嫦娥六号在月球上展开一幅由玄武岩纤维制作的国旗,玄武岩纤维属于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
B. 月球上用于可控核聚变的3He储量据估算有500万吨,3He和4He属于同素异形体
C. 嫦娥六号返回器的天线透波窗具有耐热冲击性能,制作天线透波窗的石英是一种分子晶体
D. 月壤中发现三方和三斜两种纳米矿物,三方和三斜的晶体结构不同
【答案】D
【解析】A.玄武岩纤维为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3He和4He属于同位素,B错误;
C.石英为二氧化硅,是一种共价晶体,C错误;
D.三方和三斜为两种矿物,则三方和三斜的晶体结构不同,D正确;
故选D。
3. 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清洁乡村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B. 科技赋能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 筑牢全省生态屏障,大力发展柴油动力车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D.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大量使用铵态氮肥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答案】A
【解析】A.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A正确;
B.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食品,B错误;
C.柴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错误;
D.大量使用铵态氮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造成污染,D错误;
故选A。
4.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实验室海带提碘的过程,下列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答案】A
【解析】A.将碎海带烧成灰,需在坩埚中进行灼烧,能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
B.漏斗尖嘴部分应该紧靠杯内壁,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和水互溶,不可做萃取剂,C符合题意;
D.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中国科学家在月球样本中发现了富含水分子和铵的矿物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中心原子为杂化
B. 氢氧键键能大,故水的沸点较高
C. 晶体中,和其他微粒之间存在离子键
D. 通过加热晶体可以测量其中水的百分含量
【答案】D
【解析】A.的中心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为sp3杂化,A错误;
B.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水的沸点较高,B错误;
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晶体中,和其他微粒之间不存在离子键,C错误;
D.加热晶体,会失去结晶水,则通过加热晶体可以测量其中水的百分含量,D正确;
故选D
6. 科学家发现太平洋深处的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等多种金属)可起到类似电池的作用,使海水中的含量上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生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 在多金属结核表面得电子生成
C. 分解为和的过程熵增加
D. 多金属结核在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水分解产生氧气,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多金属结核起到类似电池的作用,使得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B错误;
C.分解为和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过程熵增加,C正确;
D.多金属结核能导电,在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7. “劳动创造世界”。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有关联的是( )
【答案】B
【解析】A.用洁厕灵(主要含浓盐酸)清洗马桶,主要是含氯化合物HCl具有酸性,与马桶中污垢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物,与杀菌消毒无关,A错误;
B.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因此可用厨余垃圾制肥料,B正确;
C.高温下酶会失活,不利于汗渍的清洗,C错误;
D.烹调鱼肉时加入少量米酒和食醋,是利用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有香味,D错误;
本题选B。
8. 抗坏血酸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如图所示为抗坏血酸的结构。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含氧官能团只有羟基和酯基
C. 能使溴水和酸性溶液褪色
D. 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只有一种
【答案】D
【解析】A.根据抗坏血酸的结构,其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根据抗坏血酸的结构,其含氧官能团只有羟基和酯基,B正确;
C.抗坏血酸中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
D.抗坏血酸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3,双键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类型不止一种,D错误;
本题选D。
9. 某研究小组测定膨松剂(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固体酸性物质)在加热条件下放出气体的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和
B.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装置甲和乙之间需增加干燥装置
C. 加热前先对装置甲、乙和丙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丁和戊
D. 反应结束后,装置丁和戊增加的质量之和即为膨松剂放出的的质量
【答案】C
【分析】甲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乙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丙干燥,通过丁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戊排除空气中水、二氧化碳的干扰;
【详解】A.甲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而不是水,A错误;
B.实验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是水,故无需装置甲和乙之间需增加干燥装置,B错误;
C.加热前先对装置甲、乙和丙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排除装置中二氧化碳,再连接上装置丁和戊,C正确;
D.反应结束后,装置丁增加的质量即为膨松剂放出的的质量,D错误;
故选C。
10. 含某元素M的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M为金属元素,则b、c均为碱性氧化物
B. 若M为非金属元素,则c→d加水即可实现
C. 若实验室能利用b制备,则M为非金属
D. 若实验室能利用b制备,则该过程中b作氧化剂
【答案】B
【解析】A.若M为金属元素锰元素,而七氧化二锰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
B.若M为非金属元素,且存在+7价,则为卤族元素,那么c→d加水即可实现,B正确;
C.若实验室能利用b制备,可以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M锰元素可以不为非金属,C错误;
D.若实验室能利用b制备,可以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则该过程中二氧化锰b作催化剂,D错误;
故选B。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氯碱工业涉及NaCl、NaClO和Cl2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4.5 gNaClO固体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B. 1 ml熔融NaCl完全电解,得到的Cl2分子的数目为NA
C. 1 L1 ml/LNaClO溶液中,ClO-的数目为NA
D. NaCl和NaClO的混合物中Na的质量分数为34.5%,则100 g该混合物中氯原子的数目为1.5NA
【答案】D
【解析】A.74.5 gNaClO的物质的量是1 ml,在其固体含有Na+、ClO-都是1 ml,由于在1个ClO-中只含有1个共价键,因此1 ml ClO-的共价键数目为1NA,A错误;
B.在1 mlNaCl中含有1 ml Cl-。根据Cl元素守恒,可知1 ml熔融NaCl完全电解,得到的Cl2分子的数目为0.5NA,B错误;
C.1 L1 ml/LNaClO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O的物质的量是1 ml,该盐是强碱弱酸盐,ClO-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故在该溶液中ClO-的数目小于NA,C错误;
D.在NaCl和NaClO的混合物中Na的质量分数为34.5%,则100 g该混合物中Na原子的物质的量是n(Na)==1.5 ml。由于二者化学式中Na、Cl个数比是1:1,则100 g该混合物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也是1.5 ml,因此其中含有的Cl原子数目为1.5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2. 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答案】C
【解析】A.与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将NaH加入蒸馏水中,有无色无味的氢气生成,NaH做还原剂,说明NaH具有强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
D.浓溴水与苯发生取代制备溴苯,和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没有因果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乙炔亚铜(Cu2C2)是一种难溶于水暗红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利用电石(含少量CaS、Ca3P2)制备少量Cu2C2。
已知:①制备Cu2C2的原理为;
②[Cu(NH3)2]+在水溶液中为无色离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仪器Y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B. CuSO4溶液用于除去C2H2中的杂质
C. (NH3OH)Cl起氧化剂的作用
D. 实验过程中三颈烧瓶中溶液褪色后才能打开旋塞a
【答案】C
【解析】A.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Y的名称为分液漏斗,A正确;
B.电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含少量CaS、Ca3P2),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中的水反应制取CaH2,其中杂质CaS、Ca3P2会与水反应产生H2S、PH3等,CuSO4溶液用于除去C2H2中的杂质气体H2S、PH3等,B正确;
C.(NH3OH)Cl起还原剂的作用,能够将[Cu(NH3)4]2+还原为[Cu(NH3)2]+,再与乙炔反应制取得到Cu2C2,C错误;
D.[Cu(NH3)4]2+显深蓝色,实验过程中当三颈烧瓶中溶液褪色后,说明溶液变为[Cu(NH3)2]+,然后再打开旋塞a,用电石与实验室反应制取C2H2,将气体通入三颈烧瓶中发生制取Cu2C2的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 星际分子可以用来追踪天体中的物理环境。E是一种由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星际分子,分子式可以表示为,其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W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X原子和Z原子具有相同的单电子数,且基态Z原子的s电子数和p电子数相等。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答案】A
【分析】E是一种由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星际分子,分子式可以表示为,其中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W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氢;基态X原子和Z原子具有相同的单电子数,且基态Z原子的s电子数和p电子数相等,则Z只能为,1s22s22p4,为氧;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2,那么X不会是硫,应为1s22s22p2,为碳,那么Y为7号元素氮;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O
D.E为C3H7NO,分子中会存在碳碳非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选A。
15. 一定条件下,丙烯()与HCl的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有2种产物
B. 该条件下,体系达到平衡时
C. 体系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丙烯的转化率减小
D.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的产率
【答案】B
【解析】A.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氯可以加成在1号或2号碳,有2种产物,A正确;
B.2-氯丙烷能量低更稳定,且生成的过程中活化能小,反应更易生成,则该条件下,体系达到平衡时,B错误;
C.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丙烯的转化率减小,C正确;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高的选择性,可以提高的产率,D正确;
故选B。
16. 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液可选用的水溶液
B. 该装置工作时电解液浓度保持不变
C. 充电时,空气电极的反应式为
D. 放电时,理论上空气电极每增重,外电路转移电子
【答案】B
【分析】在锂-空气电池中,放电时,锂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e-=Li+,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Li++O2+2e- =Li2O2,充电时,锂电极为阴极,空气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与原电池相反。
【详解】A.Li 是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故电解液不能选择的水溶液,故A错误;
B.该装置工作时,根据分析中的电极反应可知,电解液浓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充电时,空气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故C错误;
D.放电时,空气电极电极反应式为2Li++O2+2e- =Li2O2,空气电极增重的质量为Li2O2,每增重,转移电子数为=ml,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 化学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易燃液体引起的火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选用和制作化学泡沫灭火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已知实验条件下,。
(1)配制饱和溶液,理论上至少需要称量___________g,需要使用的仪器有玻璃棒、托盘天平和___________ (填序号)。
(2)利用标准HCl溶液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分别测定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浓度,只用一种指示剂即可完成对两种溶液的滴定实验,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实验测得饱和溶液的浓度为,饱和溶液的浓度为。
(3)甲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和作化学泡沫灭火剂的性能。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①实验Ⅰ中无白色固体生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②实验测得,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利用________________制作化学泡沫灭火剂灭火效果更佳,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同学提出反应的热效应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请提出一个解决该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5.5 A、C (2)甲基橙
(3)①Al3++2+2H2O=[Al(OH)4]-+2CO2↑; ② 和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比快,且生成Al(OH)3的量多 ③将锥形瓶置于常温水浴中
【解析】(1),配制饱和溶液,理论上至少需要称量的质量为0.25L342=85.5g;需要使用的仪器有玻璃棒、托盘天平、烧杯、量筒,故选A、C;
(2)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均为碱性溶液,所以利用标准HCl溶液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分别测定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浓度,可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3)①实验Ⅰ中碳酸钠过量,与硫酸铝反应无白色固体生成的原因Al3+与、H2O反应生成了[Al(O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2H2O=[Al(OH)4]-+2CO2↑;
②实验测得,和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比快,且生成Al(OH)3的量多,所以利用制作化学泡沫灭火剂灭火效果更佳;
③反应的热效应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将锥形瓶置于常温水浴中可以请解决该问题。
18. 工业上一种从白钨矿(主要成分为)中提炼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下:
(1)基态钨和硫原子都有6个价电子,其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都为+6。钨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用于半导体工业,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酸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还原”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氧化钨()是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使嵌入中。生成的被称为“钨青铜”,其颜色取决于x(0
①一个晶胞中氧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 (写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d 八面体形 (2)CaCO3
(3)过滤 (4)+5.7 阴
(5)①16 ②
【分析】白钨矿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得到滤渣,W形成盐溶液进入滤液,滤液酸化得到沉淀,煅烧得到三氧化钨,氢气还原三氧化钨生成金属钨;
【详解】(1)钨元素为74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中W形成6个共价键,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八面体形;
(2)由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aCO3;“酸化”过程中根离子酸化得到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操作I”为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还原”过程中氢气还原三氧化钨生成金属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当时,“钨青铜”呈现出蓝黑色,锂、氧化合价分别为+1、-2,则此时W的化合价为+5.7;电致变色过程中中W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相当于电解池的阴极。
(5)①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Ca,结合化学式,则一个晶胞中氧原子的数目为16;
②结合①分析,该晶体的密度为。
19. 左氧氟沙星(LEV)是一种辅助类用药,现利用处理医疗废水中的LEV,并研究外界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一定条件下,向的水溶液中加入,每间隔进行取样,测定剩余LEV的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改变起始浓度或溶液,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注:图中表示LEV的起始浓度,c表示某时刻LEV的浓度;Fe(Ⅵ)表示。
(1)在25℃、条件下,投料量时,前LEV的平均降解速率约为___________。此投料量下,同一时刻LEV的降解程度最小,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溶液对Fe(VI)降解LEV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的。则常温下时,溶液中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在水中存在自降解过程,生成反应活性更高的和。其中一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对于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消耗n个的同时消耗n个,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平衡后加入固体,平衡正向移动,再次平衡后的转化率增大
D.减小体系能增加反应的有效碰撞次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②当起始浓度,常温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③天然水体中的能促进降解LEV,其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小
(2)酸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 (3)2.2
(4)①BD ② ③铁离子起催化作用
【解析】(1)在25℃、条件下,投料量时,由图可知,前LEV的平均降解速率约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此投料量下,同一时刻LEV的降解程度最小,可能的原因为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小;
(2)由右图可知,溶液对Fe(VI)降解LEV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为酸性越强,同一时刻LEV的降解程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
(3),,,则2.2;
(4)①A.升高温度,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变大,错误;
B.消耗n个的同时消耗n个,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确;
C.平衡后加入固体,则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再次平衡后的转化率会降低,错误;
D.减小体系,氢离子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大,能增加反应的有效碰撞次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正确;
故选BD;
②当起始浓度,常温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时氢离子浓度10-5ml/L、和过氧化氢浓度均为,反应的平衡常数。
③催化剂能明显加快反应速率,天然水体中的能促进降解LEV,其可能的原因为铁离子起催化作用。
20. 两分子酯在碱的作用下,失去一分子醇生成β-羰基酯的反应称为酯缩合反应。化合物Ⅰ发生酯缩合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
(1)化合物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环状化合物X为Ⅰ的同分异构体,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1组峰,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其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化合物Ⅱ能与化合物Ⅲ发生互变异构。为证明化合物Ⅲ的存在,完成下表。
(3)关于化合物Ⅰ发生酯缩合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 (填序号)。
A. 反应过程中,是中间产物
B. 该反应不能在水溶液中进行
C. 检验化合物Ⅰ是否完全转化为化合物Ⅱ,可以使用溶液
D. 化合物Ⅱ的一个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为1:5
(4)以环己烯和乙醇为含碳原料,利用酯缩合反应,合成。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a)环己烯参与的第一步反应中,另一种反应试剂为___________(填名称),有机产物为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b)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明反应条件)。
【答案】(1)乙酸乙酯 醚键
(2)钠单质 置换反应 溴水 溴水褪色 (3)AC
(4)(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CH3CH2OH
【分析】反应过程中,Ⅰ和反应生成中间产物,再和乙酸乙酯反应生成和Ⅱ,总反应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再发生酯缩合反应生成产物;
【详解】(1)化合物Ⅰ的名称为乙酸乙酯;Ⅰ含有4个碳、不饱和度为1,环状化合物X为Ⅰ的同分异构体,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1组峰,则X结构对称,结构简式为,其官能团的名称为醚键;
(2)化合物Ⅲ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羟基能和钠单质发生置换生成氢气、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答案为:钠单质、置换反应;溴水、溴水褪色;
(3)A.反应过程中,Ⅰ和反应生成中间产物,不是中间产物,错误;
B.两分子酯在碱的作用下反应,由于反应过程中有参与,则该反应不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正确;
C.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均含有酯基,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检验化合物Ⅰ是否完全转化为化合物Ⅱ,不可以使用溶液,错误;
D.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化合物Ⅱ的一个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为2:10=1:5,正确;
故选AC。
(4)(a)由分析可知,环己烯参与的第一步反应中,另一种反应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机产物为。
(b)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A.手工绣御扇
B.绿地打籽绣团花对襟戏服
C.“燕新声”铜钹
D.黑漆描金蝴蝶形扬琴
A.灼烧海带
B.分离海带灰和浸出液
C.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分离碘单质和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家居清洁:用洁厕灵清洁马桶
HClO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
垃圾分类:将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为植物营养土
植物生长需要元素
C
清洗衣服:用含酶洗衣粉洗涤有汗渍的运动服
汗渍中的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
D
料理菜肴:烹调鱼肉时加入少量米酒和食醋
乙醇和乙酸都具有特殊气味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A
和混合后温度降低
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将通入稀溴水后,溴水褪色
具有漂白性
C
将NaH加入蒸馏水中,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NaH具有强还原性
D
用浓溴水与苯混合制备溴苯
苯中不含碳碳双键
实验序号
反应物
锥形瓶内现象
收集所需时间/s
I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反应较剧烈,有无色气体生成,几乎无白色固体产生
Ⅱ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反应剧烈,迅速产生无色气体和大量白色固体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现象
反应类型
a
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色气体生成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应
[化学]8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这是一份[化学]8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g/,s = 8,02×102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