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
    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
    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D.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贤德之人执政 B.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C.扩大了周朝统治范围 D.确保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3.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正统”地位,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 B.多元文化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
    C.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4.自西周到春秋末期,人们所言之“利”大多都是“公利”,如民之利、国之利、社稷之利、公室之利。战国时期,社会“上下交征利”,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以获得最大化的“利”作为行事、判断的准则。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血缘宗法制逐渐崩溃 B.政治秩序与格局重构
    C.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社会主体士阶层崛起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强调民众的重要性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6.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具有原始民主色彩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皇权受到民俗影响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汉文帝时,其亲弟淮南王刘长曾称东帝,其堂弟济北王刘兴居曾举兵为乱,而文帝的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失手打死吴王太子,吴王刘濞怨恨,甚至拒绝朝觐。由此可见,当时( )
    A.封国在地方欺压百姓B.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
    C.郡国并行制存在隐患D.盛世局面已不复存在
    8.汉武帝时,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出武帝时期( )
    A.外戚势力控制朝政B.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中枢权力运行机制调整
    9.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了( )
    A.西汉大一统的局面B.北方加速民族交融
    C.华夏认同观念勃兴D.中原正统意识淡化
    10.《资治通鉴》载,中大通元年(529年),南梁重臣陈庆之出使北魏后,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这一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中华文明得以继承和发展B.北方门阀政治盛行
    C.华夷有别的心理空前强化D.南方文化日趋没落
    11.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令,主要原因在于岑文本是闻名于世的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为人老实勤勉,工作兢兢业业。岑文本的亲朋好友为此庆贺,岑文本却说:“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今日受吊,不受贺。”材料表明,唐朝( )
    A.军功勋贵阶层垄断政治B.人情私利影响政权稳定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中枢机构权力异化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励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必为有效,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了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乎王室之上而独立。”此项制度( )
    A.适应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B.发展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D.解决了中央与王国之间矛盾
    13.唐朝载初元年,武则天亲策贡士,殿试自此开始,以后历代沿袭。殿试以一种制度形态昭显“君师合一”,由帝王亲任主考官,将录取最高一级知识官僚的命题权、评判权收归皇帝。殿试的设置( )
    A.扩大了科举选官用人的范围B.避免了取士的主观随意性
    C.使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D.有助于防范官僚结党营私
    14.以下是由唐朝三省六部制到宋朝二府三司制的演变示意图,从这一演变过程可知( )
    A.宰相制度走向衰亡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官员数量日益减少D.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15.下表为不同时期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传家集》为当时人的记载,其评价更具有权威性
    B.三人的评价都是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C.何乔新将王安石置于特定的历史时代来进行评价
    D.《鹤林玉露》与《椒邱文集》为后人记载,评价客观
    16.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
    A.蕃汉分治B.民族分离C.因俗而治D.兵民合 一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锻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促使儒家信徒的国家理念发生变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朝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的文化昌盛情况,认为唐朝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因为唐朝的社会和文化能条贯、折中此前数百年的遗产,二是因为唐朝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朝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摘编自王小甫《边塞内外》
    材料二 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因此,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摘编自《天一阁文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唐朝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为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祖宗之法”。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为防止武将跋扈,首先解除其军权,授以虚衔,赋以厚禄;其次废除节镇支郡之制,委任京、朝官出任权知州事;在各州之上,又设监司和帅司,以监督知州,并分掌一路的民、财、兵、法等权,不用武将专制一路;武将一般只做统兵官,率领兵马。宋朝统治者的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甚至达到了细者越细,密者越密,举手投足,都有法禁的地步。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官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初官制改革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快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扈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论述到的秦朝和汉初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影响秦汉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根本政治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都采取了哪些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遗存中出土了房屋基址和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原始农耕生活。A项正确;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贵贱的差别,排除B项;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特征,而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使用磨制石器,排除C项;夏启开始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和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了周朝统治范围,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控制,C项正确;西周建立的是家天下,属于世袭制,无法确保贤德之人执政,排除A项;中国王朝的产生是在夏朝时期,排除B项;皇帝制度是秦朝确立的,而非西周,排除D项。
    3.【答案】A
    【详解】据材料可知,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在寻求与中原文化的认同,努力使自己融入华夏文化的范畴,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表明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排除C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大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排除D项。
    4.【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最大化的“利”成为行事、判断的准则,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不断推广,社会生产力进步,促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血缘宗法制逐渐崩溃属于社会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政治秩序与格局重构属于政治原因,而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排除B项;士阶层崛起属于直接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
    5.【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民贵君轻”“与众乐乐”都强调民众的重要性,他们的主张显然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项正确;儒家思想在战争年代并没有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排除A项;儒者的主张并没有批判法家的刑罚,排除B项;孟子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中的“政月”改为“正月”体现的是皇帝独尊特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专制独裁,原始民主的说法错误,三皇五帝时期的政治具有原始民主色彩,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专制独裁,皇权并未受到民俗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汉文帝时期,地方侯国对于皇权多有挑战,说明郡国并行制的存在有着一定的隐患,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侯国对皇权的挑战,并不是欺压百姓,排除A项;“名存实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是文景之治时期,盛世局面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卫青以内朝官的身份侵夺外朝军权,内朝出身的霍光统领朝政,侵夺外朝行政权,说明内朝官员掌握外朝军政大权,即内朝(中朝)侵夺外朝权力,体现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未体现外戚势力控制朝政,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少数民族立传,说明在其认识中,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这种意识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汉代是大一统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对政权的巩固促进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司马迁的的民族思想包含了各个地方的民族,不仅仅特指北方,不能得出北方加速民族交融的结论,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指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文明的认同,材料反映的是司马迁认为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排除C项;司马迁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这实际恰恰反映了中原华夏正统意识,而不是淡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朝将领到达北方的洛阳之后,发现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表明北魏孝文帝通过汉化改革,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继承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北方的文化氛围,与门阀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夷有别的心理弱化,排除C项;南方文化日趋没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岑文本认为自己在没有军功和旧臣身份的情况下,得到唐太宗的重用,位列宰相,比较担忧,唐太宗提拔根基不深的岑文本为相,其目的是加强君权,表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岑文本得到唐太宗的重用而担忧,没有体现军功勋贵阶层垄断政治,排除A项;李世民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令是因为他的才能,没有体现人情私利影响政权,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李世民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令,没有说中枢机构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励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必为有效”及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维护大一统局面,从而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士族门阀政治是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历史现象,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取了“推恩”的做法,有利于解决中央与王国之间矛盾。察举制无法解决中央与王国之间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由于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将录取最高一级知识官僚的命题权、评判权收归皇帝,这有助于减少官僚在科举选拔中的干预和操纵,从而防范官僚结党营私,D项正确;殿试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皇帝亲自参与并决定最高级别知识官僚的录取,而非扩大选官的范围,排除A项;虽然皇帝亲自参与殿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性的干扰,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取士的主观随意性。皇帝的个人偏好、政治立场等因素仍然可能影响到取士的结果,排除B项;科举制度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而殿试的设立更多是强化了皇帝在科举选拔中的最终决定权,而非使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到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为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军事归枢密院,还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与唐朝相比,相权进一步削弱,所以材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明朝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排除A项;宋朝时期出现了冗官局面,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安石之意,盖以欲行王政,当先致富强。而宋之中叶,帮藏耗竭,兵卫寡弱,不足以有为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何乔新的评价明确提到了王安石所处的历史背景,即“宋之中叶,帮藏耗竭,兵卫寡弱,不足以有为也……”,这表明他在评价王安石时考虑了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C项正确;根据材料“变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家集》为当时人的记载,但是司马光的记载也可能受到个人偏见或政治立场的影响,不一定客观,排除A项;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司马光的评价确实可能受到他的伦理观念和政治立场的影响,但不能因此推断所有人的评价都是如此,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人的记载也可能受到个人偏见或时代观念的影响,不一定客观,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金、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下,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金朝“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元朝土司制度由少数民族首领参与地方管理,反映出辽朝、金朝、元朝都保留了一些民族特色,具有因俗而治的共同特点,C项正确;仅南北面官制体现了蕃汉分治,其他制度并未体现,排除A项;据所学,民族分离并非猛安谋克制和土司制度的特点,排除B项;兵民合一仅适用于猛安谋克制,与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和元朝土司制度不符, 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1)原因: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分封制渐趋瓦解,士人阶层兴起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上,私学出现,学术下移。目标:希望规范社会秩序,建立等级分明的社会。
    (2)措施:设置太学;重用儒生,表彰六经;推行以德行和才能为选官标准的察举制;强调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促进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巩固了统一;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详解】(1)原因: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阶级及教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是希望规范社会秩序,建立等级分明的社会。
    (2)措施:结合汉武帝时期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表现进行作答即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独尊的影响主要有促进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巩固了统一;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18.【答案】(1)继承: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推行均田制。
    兼收并蓄:唐朝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石窟;唐朝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
    (2)特点:唐朝是当时亚洲文化和各国学习的中心;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唐朝与各国的交流是双向的;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朝(中国)。关于用相关史实说明“唐朝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继承,据所学可知,唐朝继承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是科举制的发展时期,武则天时期增加武举和殿试,唐朝继续推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创立的均田制。兼收并蓄,由材料“唐朝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朝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佛教发展很快,唐朝在佛教发展基础上修建很多石窟,如龙门石窟,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如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研习佛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朝(中国)。关于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由材料“它们对唐朝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可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由材料“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唐朝与各国的交流是双向的,中国主要输出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学习国外的宗教、艺术等;据所学可知,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在亚洲范围内是亚洲文化和各国学习的中心;唐朝时期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19.【答案】(1)原因:吸取唐末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拥兵自重的教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和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为了避免“陈桥兵变”的历史再次重演。(4分,任答2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特点: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多元;以严密的制度维护“祖宗之法”;重文轻武,严格防范武将专权。(6分)
    (2)影响:革除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政治弊端;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冗官冗费等严重问题。(5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为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祖宗之法’”得出吸取唐末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拥兵自重的教训;根据材料“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得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和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根据材料“不用武将专制一路;武将一般只做统兵官,率领兵马。”得出为了避免“陈桥兵变”的历史再次重演。(4分,任答2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特点:根据材料“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为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祖宗之法’”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多元;以严密的制度维护“祖宗之法”;根据材料“为防止武将跋扈,首先解除其军权,授以虚衔,赋以厚禄;其次废除节镇支郡之制,委任京、朝官出任权知州事”得出重文轻武,严格防范武将专权。(6分)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初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宋朝统治者的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甚至达到了细者越细,密者越密,举手投足,都有法禁的地步。”得出革除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政治弊端;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根据所学消极方面,但也带来了冗官冗费等严重问题。(5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0.【答案】(1)制度: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原因: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2)问题:地方封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方法: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政治制度指的是郡县制,汉初的政治制度指的是郡国并行制。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之所以出现这种变革,主要原因在于汉初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诸侯或骄奢,快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可知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根本政治问题是地方封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根据“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方法是颁行推恩令和实行刺史制度。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期。根据“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行省制度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人物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史料来源
    司马光(1019—1086年,尚书左仆射)
    变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
    《传家集》
    罗大经(1196—1252年,理学家)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鹤林玉露》
    何乔新(1427—1502年,刑部尚书)
    安石之意,盖以欲行王政,当先致富强。而宋之中叶,帮藏耗竭,兵卫寡弱,不足以有为也……
    《椒邱文集》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儒刘向曾指出,公元40年,刘秀统一全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汉儒刘向曾指出,公元40年,刘秀统一全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菁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菁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