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公元40年,刘秀统一全国,《新唐书 ·地理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 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 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在湖北省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发现了一座距今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遗 址。遗址中有一套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要素的史前水利系统。这是截至 2024年,考古发现的构成要素最为完备的史前水利系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长江流域
A. 早期国家机器基本建立 B.城市文明已开始形成
C. 文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D.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2.“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贤德之人执政 B. 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C. 扩大了周朝统治范围 D. 确保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3.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
“正统”地位,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 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 B. 多元文化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4.秦统一后在西北地区设置陇西、北地、上郡3郡,且将中原军民“戍以充之”,其税收无定额,甚至 可以减免。这些措施
A. 推动了边疆内地治理的一体化 B. 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管理
C.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D.解除了北方地区边患问题
5.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即位后,将军陈武等人提议攻打南越、朝鲜。文帝却说:“今匈奴内侵,军 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 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 贯彻重文轻武国策 B.改革军事动员体制
C. 奉行休养生息政策 D.秉持儒学治国理念
6.公元40年,刘秀统一全国。在此之前,他曾多次任命手下将领为各地州牧,如“诏(岑)彭守益州 牧,所下郡,辄行太守事”“帝嘉其(鲍永)略,封为关内侯,迁扬州牧”等。但两年后,刘秀“罢州牧 置刺史”。刘秀对刺史制度的调整
A. 立足于政治局势的变化 B. 改变了地方行政区划
C. 反映了诸侯势力的削弱 D.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7.东晋建立前后约有90万中原人移民到江南,占当时江南全境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多以村落 或宗族为单位迁徙,在江南形成独立的聚落;并将新的聚居地冠以原籍州县之名,在东晋朝廷认 可下形成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这
A. 增强了北方士族返回中原的愿望 B.激化了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
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D. 规范了行政区划和户籍制度
8.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开创者大都经历过称号从王到天王再到皇帝的变化过程,其中11个少数 民族政权采纳汉代以来的五德终始说,标榜自身承继五德推移顺序,将政权置于中国正统王朝 之列。十六国统治集团的做法
A. 有利于强化伦理秩序 B.消弭了各族间的隔阂
C. 意在维护统治合法性 D. 削弱本民族文化认同
9.《新唐书 ·地理志》记载:“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 首领为都督,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 式。”此举
A. 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B. 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 为唐末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0.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 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 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A. 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 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11.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量的唐诗反映时人并吞四海、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 志向。如初唐时期“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唐时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及各种边塞诗如“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据此可知,唐诗
A. 侧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B. 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
C. 以蔑视权贵为主要内容 D.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12.景德四年(1007年),各路设置主管刑狱的提点刑狱司,与转运司同为一路之行政长官,并各自 向中央政府负责;熙宁二年(1069年),又于各路置提举常平司,分转运司之财权并主管赈济等 事务;至乾道六年(1170年),各路主管军政、兼管民事的安抚司设置宣告完成。这说明宋代
A. 削弱地方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B. 重文轻武氛围浓厚
C. 沿用唐朝藩镇以加强地方控制 D. 官僚政治相对完善
13.金朝初年,女真统治者把归降的契丹人编入猛安谋克组织后,将他们分到“膏腴之地”从事农业 生产;女真人占领辽朝领地后,又把新占领地区的大部分契丹人编入猛安谋克组织,要求这些 契丹人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必须经营畜牧业。金朝统治者的这些举措
A.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B. 旨在建立兵农合一的制度
C. 废弃了女真民族的制度 D.有利于巩固金王朝的统治
14.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为维持驿站的运行,特设站户。每站约200户,全国约30万 户。站户固定在驿站上,负责供应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的饮食。该制度的实施
A. 埋下了政治动乱的隐患 B. 创新了边疆治理的模式
C. 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弊端 D.适应了国家疆域的统治
15.宋代的纺织业中有棉、麻、绢、纱、縠、罗、绮、绫的区分,造纸行业中关于纸的分类有50多种,甚 至于日常所用的针亦有匠人专门打造,并区分为医工针灸所用、缝衣用针、刺绣用针等。这说 明宋代
A. 手工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B. 手工业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技术变革推动产业集约化 D.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16.北宋蔡襄言:“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郑樵在其所著《通志》中载,宋代“自 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反映了宋代
A. 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世俗观念
C. 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 科举取士制度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2 分 。
17.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 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 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 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认为 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 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 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 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 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 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 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 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并分别概括其主 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6分)
18.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秦时,苻坚颠覆了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不仅提出“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 黎元应抚,夷狄应和”,还指出:“朕方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在此思想指导下,苻坚欲 以柔性政策取代兵戈实现族际征服,对胡族首领如慕容垂等予以厚待,并将以王猛为代表的非氐族势力纳入前秦统治阶层,在王猛等的推动下前秦政权逐渐成为五胡之中唯一的集权国家。 ——摘编自袁宝龙《从国家兴衰看前秦民族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 唐朝初期,政府在通过武力征服稽胡、党项等民族的同时,还通过分化、打击等手 段逐步瓦解突厥等势力,既巩固了边疆安全,扩大了国家疆域,也给少数民族带来了诸多不幸 和灾难。唐政府在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思想指导下,对周边民族以 宽和团结的政策,并得到各民族的衷心拥护。唐政府还总结了历代的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广 设羁縻都督府、州,由中央政府授予少数民族首领都督、刺史等职,以管理本民族事务;在重要 地区则设都护府,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领导。唐政府还给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如:朝贡后, 回赐给其锦袍金带、粮食和田地,赐予李姓,留宿卫等。此外,唐政府还对周边少数民族大规模 实行“和亲”政策和“互市”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和各少数民族的联系。
——摘编自王炼炼《唐宋王朝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苻坚的民族政策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前秦和唐朝 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10分)
19.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
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 ……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 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6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7. (1)背景: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代,小农经济产生并不断发展;战争频繁,各国追求富 国强兵;各家学派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主张。(6分)
主张:儒家认为足食的重要性大于足兵;农业发展是实施礼乐教化的重要手段;提出大农业 的概念。(4分,答出两点即可)法家认为发展农业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需要,提出以农养 战的思想;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通过国家政策强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重农的同时要抑 制商业。(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国力;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加强了对民众的人 身束缚,限制了人口流动;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后世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6 分,答出三点即可,答案要有正反两个方面)
18. (1)前秦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加强;苻坚个人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前秦政权的强 大实力;王猛等非氐族势力的辅佐和推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武力征服与怀柔政策相结合;设置羁縻府州和都护府进行管理;给予少数民族首 领各种优待;实行“和亲”和“互市”政策加强联系。(4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促进了政权的稳定;“互市”等 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发展,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加强了各民族 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改善了民族关系,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央政 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 (1)变化:宋代科举规模扩大,录取人数比前代大幅度增加;南方人逐渐占优。(4分)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实行崇文抑武方针,大力提倡文治;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政治 中心的南移;科举制的公平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新型士人群体提倡复兴儒学,促进了理学的形成;士大夫与君主共同治理国家的理念, 推动了文治局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专制;新型士人群体提倡以天下为己任的思 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6分)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
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 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人。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 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 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 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 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 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B
C
A
C
C
D
B
D
A
D
D
A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试卷pdf、历史答题卷docx、历史参考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历史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 非选择题必须用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