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阳新县城区四校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B. 天然气燃烧 (化学变化)
C. 食物发霉(物理变化)D. 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玻璃窗破裂,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食物发霉,会产生黄曲霉素,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 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D. 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D、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不易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
故选C。
3. 下列日常生活与解释说明相符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石墨制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与导电性无关,日常生活与解释说明不相符,选项不符合题意;
B、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日常生活中可以节约用电等,日常生活与解释说明相符,符合题意;
C、用蜡烛照明,是因为蜡烛燃烧发光,日常生活与解释说明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D、晾晒湿衣服,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日常生活与解释说明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筒读数B. 检查气密性
C. 倾倒液体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错误;
B. 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C. 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此选项错误;
D.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此选项错误。
故选B
5. 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元素甲、乙、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图2为元素乙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碳元素B. 元素甲与乙属于同一周期
C. 元素乙与丙属于同一族D.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乙为16号的硫元素,甲和硫元素在同一列,属于同一主族,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则甲为8号的氧元素,故A说法错误;
B、元素甲和乙在同一列,属于同一主族,故B说法错误;
C、元素乙和丙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6. 2023年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运营阶段,空间站内可利用以下反应为航天员提供氧气:4KO2+4CO2+2H2O=4KHCO3+3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KO2属于氧化物B.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C. KHCO3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D. 3O2表示3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KO2由钾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符合氧化物的特点,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选项正确;
C、KHCO3中只含钾一种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3O2表示3个氧分子,选项正确;
故选C。
7.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天然气B. 盐:氯化钙
C.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D. 碱: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氯化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分类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构成的,属于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8.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该车使用了新型镁锂合金。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锂合金是金属镁与金属锂组成的新型化合物
B. 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 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熔点更低
D. 向镁锂合金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锂合金是金属镁与金属锂组成的混合物,不是新型化合物,说法不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所以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C、合金的熔点小于组成它的纯金属,所以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熔点更低,说法正确;
D、向镁锂合金中加入稀盐酸,两者都为氢前金属,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有气泡冒出,说法正确;
故选A。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 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 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中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故选项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实验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故选项B正确;
C、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③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 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实验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1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阴影区域中,A、B、C均处于饱和状态
B. 将t1℃下A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D. 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阴影区域位于A曲线下面,则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位于B、C曲线上面,则表示B、C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A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由于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A、B饱和溶液降温,A、B溶解度均减小,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但由于不确定溶液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除去A固体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 丙中硅、氟元素的质量比为7:19
C. 空气中物质丁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 该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丙为N2;该反应方程式为: 。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A说法正确;
B、丙为SiF4,其中硅、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8:(19×4)=7:19,故B说法正确;
C、丁为氮气,空气中物质丁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2.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金属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注:主要成分是ZnCO3)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泥罐内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逐层用煤炭饼垫盛”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
C. “冷淀,毁罐取出”是防止“倭铅”被氧化
D. “倭铅”是锌铅合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泥罐内是碳单质和碳酸锌反应生成锌单质和一氧化碳,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B、“逐层用煤炭饼垫盛”的目的是增大碳单质和碳酸锌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说法正确;
C、“冷淀,毁罐取出”,是防止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和氧气发生反应,使锌被氧化,说法正确;
D、由文章可知,“倭铅”是指金属锌,不是锌铅合金,说法错误。
故选D。
13.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石墨的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形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逸出或进入,天平保持平衡,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小灯泡发光,所以可探究石墨的导电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周末小明参加实践活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洗衬衣时,为确定洗涤方式,仔细观察了衣服的标签。面料成分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______。
(2)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蒸鱼、红烧肉、鸡蛋汤。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牛奶B. 素炒西兰花C. 排骨汤D. 小米粥
(3)小明同学患有轻度的夜盲症,为了减轻症状,应多食用含有______的食物。
(4)小明为植物施肥,观察到肥料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硝酸钾属于______(选填“氮肥”、“钾肥”或“复合肥”)。
【答案】(1)棉 (2)B (3)维生素A (4)复合肥
【解析】(1)面料成分中棉属于天然材料,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写:棉。
(2)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米饭中富含糖类;清蒸鱼、红烧肉中富含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鸡蛋汤中富含蛋白质和水;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午餐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维生素,还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牛奶富含蛋白质,故不合题意;
B.素炒西兰花富含维生素,故符合题意;
C.排骨汤富含蛋白质、水和无机盐,故不合题意;
D.小米粥富含糖类和水,故不合题意,故填写:B。
(3)小明同学患有轻度的夜盲症,为了减轻症状,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故填写:维生素A。
(4)硝酸钾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写:复合肥。
15.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减少CO2排放的有效措施是CO2的捕集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
CO2捕集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主要方法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H2O)与CO2反应生成NH3·H2O分离获得的CO2与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H2O,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开发可再生的氢能源也是减少CO2排放的方法。利用甲烷(CH4)和水催化重整可制得H2 (混有CO2)。提纯H2可用金属膜透氢;某温度下,H2在金属膜表面上解离成H,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1)图-1中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___________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选填“>”、“<”或“=”)。
(2)氢气作燃料的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从微观角度描述图-2中金属膜提纯H2的过程___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践行“低碳”生活?__________(只写1种做法)。
【答案】(1)①. ②. >
(2)
(3)氢分子在金属膜表面解离成氢原子,氢原子(其它原子不能)穿过金属膜后,氢原子重新结合为氢分子
(4)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
【解析】(1)图-1中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等于反应Ⅱ中氢气的质量,反应Ⅱ中氢气的质量又等于反应Ⅱ中两种生成物CH3OH和H2O中氢元素质量之和,所以反应I消耗的H2O中氢元素质量>反应Ⅱ生成的甲醇中氢元素质量;
(2)氢气可作燃料的原因是氢气具有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微观角度图-2中金属膜提纯H2的过程是:氢分子在金属膜表面解离成氢原子,氢原子(其它原子不能)穿过金属膜后,氢原子重新结合为氢分子;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6. 已知A、C均为单质,且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气体;B、D、E均为氧化物,其中D是黑色固体,B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完成;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与C反应生成D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B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Fe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
【解析】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说明A是铁;D为氧化物、是黑色固体且A(铁)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明D是四氧化三铁;B、E均为氧化物,B与E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有剧毒,说明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则C为氧气,符合C为单质且是气体;经验证:木炭在C(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E(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B(一氧化碳),均为一步反应实现转化。
(1)由分析可知,A物质是铁,其化学式为Fe;
(2)由分析可知,A是铁、C是氧气、D是四氧化三铁,A与C反应生成D,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由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为四氧化三铁,B与D反应生成E,即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7. 漂白粉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和漂白剂,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生产原理是:。某化工厂将1420kg氯气通入盛有过量冷消石灰的密闭容器中被完全吸收,反应后容器中所有物质形成的混合物即为漂白粉,其质量为4000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密闭容器中盛放的消石灰质量是______kg。
(2)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的质量是多少kg?(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580
(2)解:设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的质量为
答:该漂白粉中次氯酸钙的质量是1430kg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密闭容器中盛放的消石灰质量是:4000kg-1420kg=2580kg;
(2)解析见答案。
18.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时,若要测量产生的体积,应将装置的_______(填“a”或“b”)端与量筒连接。
(2)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要获得干燥的,可将发生装置与装置连接,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a
(2)①. ②. B ③. 浓硫酸
【解析】(1)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从F的短管b通入,水从长管a排出,排出水的体积为生成氧气的体积,所以应将 E 装置的a端与量筒连接。
(2)①实验室可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B装置有多孔隔板,将块状固体药品放置在多孔隔板上,打开弹簧夹,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加入,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关闭弹簧夹,气体无法排除,试管内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液面低于隔板后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试管内压强减小,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所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则需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19.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NaOH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1)B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2)①下列是针对试管C中剩余混合液的探究操作及其现象,其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的是___。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②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甲同学向该试管中再加入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______。据此,他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
(2)①. ABD ②. 足量稀盐酸(答案合理即可) ③. 左高右低 ④. CO2可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也能使试管内压强减小(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B中为CuSO4溶液,NaOH与Cu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O4和Cu(OH)2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2)①A、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混合液中没有盐酸,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混合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化,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钠和盐酸均可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即混合液呈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已发生反应。
故选ABD。
②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甲同学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由于CO2可溶于水,也可与水反应,会导致试管中压强减小,所以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但得不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0. 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象征,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中国国产航空母舰,其建造涉及能源供应、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
(1)①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__________(填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金属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Ⅰ 火法炼钢:
方法Ⅱ 湿法炼铜: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Ⅱ更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自热食品为远洋士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
①其中涉及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①. 复合材料 ②. 不生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2)①. ②. 自热粉能够持续放热
【解析】(1)①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做基体材料的复合材料;②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II更好,因为方法I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择方法II,不生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2)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自热粉加水后温度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加热效果比较好。
日常生活
解释说明
A
用铅笔写字
石墨具有导电性
B
节约用电
亮亮同学践行低碳的生活理念
C
用蜡烛照明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D
晾晒湿衣服
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区四校中考适应性考试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区四校中考适应性考试联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阳新县城区四校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联考化学试题卷解析docx、湖北省阳新县城区四校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联考化学试题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3页。
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白沙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符号表达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