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生态系统(7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展开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0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例1】针对人类活动导致生态足迹值越来越大、碳循环中的碳排放量远大于碳吸收量的现状,我国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扩绿,树立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并采取了多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利于协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B.研究碳循环就是研究CO2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循环
C.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变式1-1】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的排放量和CO2的吸收量相等,相互抵消),彰显大国责任。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B.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有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排放
【变式1-2】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大部分存储于沉积物中。海草固碳有两大途径:光合作用固碳和截获海水中的有机悬浮颗粒物。近年来,海草床急剧衰退,其沉积物有机碳储存潜力下降,下图是海草床退化导致碳损失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B.当海草床退化后,大气中的CO2的浓度有可能会升高
C.海草床通过截获海水中的有机悬浮颗粒物,有机碳中的能量流入海草体内
D.藻类爆发后水中的光照强度减弱,使海草固碳能力下降
0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例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类型多种多样,如①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②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外激素作为呼唤配偶的“甜言蜜语”,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的雄蛾所感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的信息种类均属于物理信息
B.①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②说明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的
【变式2-1】遇到敌害时斑鸫鹏发出警报声提醒同伴,戴胜鸟通过窃听其报警声来减少警戒时间,提高觅食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斑鸫鹏的警报声属于行为信息
B.斑鸫鹏提醒同伴体现种内互助
C.戴胜鸟通过窃听扩展其生态位
D.信息传递与个体生存密切相关
【变式2-2】烟草植株在4~10月开花,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相关叙述或推断合理的是( )
A.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深山密林,猿声尖啼”所体现的信息类型与信息素相同
C.信息素只能作用于不同种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影响种间关系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1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1】下列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性别比例为1:1时,种群数量就达到K值
B.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特征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变式1-1】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平衡的实现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生态平衡
C.生态平衡的维持离不开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
D.引入新物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促进生态平衡
【变式1-2】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均保持相对稳定
B.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C.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D.草原风景吸引游客来游玩,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02 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例2】生态缸是指在隔绝物质交换的空间内,依据生态学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的封闭式人工微型生态系统。下列会降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B.采用散射光照射生态缸
C.向生态缸添加一些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变式2-1】某同学用苔藓、金鱼藻、铁线蕨、蚯蚓、鼠妇、蜗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块、泥土设计制作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缸,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生态缸内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B.为了美观,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C.生态缸要放置在强光直射的地方以获得足够能量
D.生态缸达到稳定状态后,各生物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
【变式2-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便于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阳光
B.“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如果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则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大
D.在“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
考点三 人与环境
0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引入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丧失
B.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就地保护
C.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D.在碎片化的栖息地建立生态廊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变式1-1】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₂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增大生态足迹
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与全球气候变暖存在一定的正反馈效应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网)进行的
【变式1-2】“生态兴则文明兴”,实现生态文明宏伟蓝图,需要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奉献。以下对生态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碳储量,松土能加快CO2释放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增加了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C.某动物园饲养的动物、栽培的植物以及园中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有非生物因素影响
0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例2】一项关于“鸠占鹊巢”现象的新研究显示,巢寄生鸟类金鹃与其寄主鸟类的协同进化有助于产生新的金鹃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鸠占鹊巢”现象的研究表明,协同进化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驱动因素之一
B.新的金鹃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金鹃产生生殖隔离
C.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D.协同进化不仅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变式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潜在价值即转化为直接价值
【变式2-2】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植物园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
C.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D.利用挺水植物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03生态工程
【例3】下图为一富营养化的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B.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植物浮床具有净化水质和景观美化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设植物浮床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主要原因是浮床植物能与浮游植物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
【变式3-1】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弗兰克氏菌与沙棘通过原始合作改良土壤条件,能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B.在西北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时,适量种植含根瘤的沙棘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C.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含根瘤的沙棘,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协调原理
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变式3-2】慈溪森林公园中的湿地以芦苇、蒲草、水杉等植物为主,公园内设置观鸟廊、亲水台阶等场所。初夏时节,白鹭来此筑巢繁衍;寒冬中,偶有野鸭在水中悠闲觅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该湿地公园应遵循自生、协调、整体、循环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B.该湿地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时的自净能力,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白鹭和野鸭的生态位不同,这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D.高低错落的芦苇充分体现了湿地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特点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题型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题型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型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型2】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考点三 人与环境
【题型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题型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题型3】生态工程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2细胞的基本结构9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型冲关讲义(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11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生态系统--三年(2021-2023)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生态系统--三年(2021-2023)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7生态系统原卷版docx、专题17生态系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