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年九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语文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洽谈(qià) 刹那(shà) 狭隘(ài) 屡见不鲜(xiān)
B.脐橙(qí) 热忱(chén) 栈桥(zhàn) 书声琅琅(láng)
C.器皿(mǐn) 翘楚(qiá) 气馁(něi) 并行不悖(bèi)
D.箭矢(shǐ) 鲫鱼(jì) 倔强(jué) 一曝十寒(p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谣传 侦查 警报叠起 飞檐走壁
B.斟酌 陨落 翩翩起舞 震耳欲聋
C.咆啸 夜幕 釜底抽薪 致死不懈
D.混淆 脏物 鞠躬尽瘁 春寒料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晨,浓雾笼罩的山村响起吆喝声,朝霞的斑斓里有了浅浅的影子。
B.贫困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往往经受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
C.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D.让我们扬起风帆,校准理想的罗盘,去迎接风雨,经受考验,切莫随波逐流,茫然前行。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于唐宋的崇圣寺三塔——一大二小的白色建筑,是大理的地标性建筑。大塔、小塔布局齐整、结构对称,造型风格相互协调。 。 。 。 。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①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②大塔小塔,显示了唐人与宋人不同的时代风尚和审美情趣
③大塔居中,小塔为翼,比肩而立,坐落在背山面海的高坡上
④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
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二、语言表达
5.汉语的象形文字可以用图形表达一定的意思,英语的字母也可以将图形和意义相连。请参照示例,从剩下的23个英文字母中任选两个,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促使我不断向上攀登。
B是两颗相连的心,是友谊,温暖我在黑夜中孤寂的心灵。
C是一道未满的月牙,是缺憾,让我认识了生活的真实。
三、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1)下面三段文字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分别是描写的哪种昆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把轻松的耙土工作留给妻子做,自己则干着最重最累的活儿,把土从一条狭窄、高深、垂直的坑道往上推出洞外。随后,这位运土小工又变成了粮食寻觅者,到处去收集粮食,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
②瞧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哩!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致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像头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长鼻子一点一点地钻进去,一小时后,长鼻子见不着了。
③它身子矮胖,缩成一团,又圆又厚,行动迟缓。它的爪子极短,稍有一点动静,爪子就缩回肚腹下面。雌性把先后拌匀进洞的无数散碎食物聚集起来,揉成一整块;然后,它把这一整块食物搅拌、混合、压实,成为颗粒均匀的食物。我多次看到这位女面包师站在那个大面包上。
A.①朗格多克蝎 ②豌豆象 ③西班牙蜣螂
B.①米诺多蒂菲 ②象态橡栗象 ③西班牙蜣螂
C.①朗格多克蝎 ②象态橡栗象 ③圣甲虫
D.①米诺多蒂菲 ②豌豆象 ③圣甲虫
(2)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对父亲的感情是很复杂的,童年有过厌烦,少年有过歉疚、悔恨。试结合书中相关内容,分析鲁迅对父亲感情变化的具体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2019年新年伊始,大型经典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开播。创作者借助流行音乐,让古典诗词与现代人的情感、心灵发生碰撞共鸣,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为“现在进行时”,让经典焕发出新的魅力。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蹊径,不少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4月6日的节目中,上演了回文诗传唱。回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独特类型,顺着读成诗,倒着读也成诗。节目中传唱的回文诗是唐代徐寅所作的《题金山寺回文诗》(节选)。顺着读是月夜泛舟图,倒着读是渔舟唱晚图。
顺着读: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倒着读: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1)请你依据回文诗的作诗规律,将下面这首诗的后两句补充完整,并概括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 。
此诗描绘的是 图。
(2)节目中这首回文诗的传唱人是徐梦圆和王泓翔。他们一个27岁,生长在四川泸州,喜爱电子音乐和民谣;另一个12岁,生长在加拿大温哥华,喜爱传统京剧和小提琴。他们在表演中糅合了多种音乐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假如你是节目主持人,请你为他们的节目写一段介绍词,来突出这个组合的亮点。
(3)豆豆同学认为采用流行音乐来演绎古典诗词是一种“恶搞”,有损古诗词本身的高雅格调,破坏了传统文化的严肃性,不利于传承经典。请你结合小题前的文段内容,对他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
(一)
①一个地方长什么植物,是由这个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决定的。
②大家走在大街上看到的草坪,脚下踩的草地,几乎95%是进口草种。一平米的进口草种,一年要消耗掉2吨水,而一个成年人一年才喝0.5吨水。在中国的园林绿化建设当中,我们用了大量的奇花异草、稀有树种,这些70%左右都是移栽到我们的城市中,需要每天不断地浇水、养护、施肥,像请了一个贵族回来。
③2016年,13级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这一场“路过”改变了厦门,几乎所有的景观树都被拦腰折断,所有的地被花草都被连根拔起。灾后看,只活下了一些乡土树种,有凤凰木、芒果树等。
④我们从城市到郊外,从郊外到野外,用了大量的非乡土树种。客观地讲,不是我们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而是土地需要什么,我们才种什么。每一种植被都应该是土地的皮肤,而非衣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应该养育一方植物。
(二)
⑤我们也提出了一个创新概念,叫“用乡土植物去修复生态”。这个事业的起点,被命名为“蒙草”,就是用内蒙古的草去修复生态。草的生命坚强与否,主要看根系。如果草根在地下能长5厘米,那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如果在地下长10厘米、15厘米,那绝对就是草坚强。我们每天就是在研究、寻找这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每天在关注的就是向下生长的力量。
⑥经过20年的不断研究和总结,我们发现,用乡土植物修复生态,比传统的园林绿化要节水70%,植物的生命周期比进口草延长70%,综合成本较传统园林绿化降低30%。
(三)
⑦在南北朝的乐府当中,大家一定听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在2013年,我们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要修复乐府民歌中所传唱的敕勒歌草原。但是这片草原沙石遍地,坑洼不平,几乎寸草不生。曾经有人种过粮、树、草,但种进去的都没有收回来。
⑧我们拿到这片土地以后,首先要研究这片土地在50、100年间,在它生态最好的时候,曾经长过什么植物?其次,我们要对这2万亩土地进行全面的体检——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什么样的品种、草种在目前的环境下有可能生长?拿出一系列的方案,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种?……
⑨经过两年的时间,这片两万亩的草原,目前草高能过膝盖,花开能过百天。我们更高兴的不是这些表象效果,而是在这片土地上,当时我们播了十五六种种子,现在每年种子的数量是二三十种。说明这片土地有了自愈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生态修复。
——摘选自人民网《蒙草生态高俊刚:如何用生态大数据构建“美丽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在沙丘迎风坡2/3以下的区域密植花棒、沙柳等灌木和蒿草,固住沙丘腰部,让风吹顶部的沙子;杨树等乔木树苗高,栽在背风坡后的洼地里,不怕沙埋。这样,可以实现树长沙低、削峰填谷,3-5年后沙丘高度可明显降低。
草本植物方面,沙蒿和沙打旺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沙蒿不是牧草,经济价值不大,主要发挥其顽强生命力下的固沙能力;沙打旺是优质牧草,可以大面积飞播;一年生草本植物沙米,繁殖速度快,也可以防风固沙。
——新华社《库布其:防风固沙有妙招,乡土“精灵”开财源》,有删改
材料三:
——图片摘选自中国林业网“流动沙丘治理技术”
材料四: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现状(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于《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8.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95%的进口草种都使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当中。
B.内蒙古的沙漠能运用一些灌木和乔木去进行生态修复。
C.实践证明,修复沙化土地经过2年时间可见明显成效。
D.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也带来了很好的经济价值。
9.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梳理材料一①②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文章第①段先提出______的观点,接着第②段论述我国进口的草木花卉的诸多缺点,然后第③段__________,最后第④段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的结论。
10.请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给“乡土植物”下定义,并说说“乡土植物”有哪些优点?
11.请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解释材料三图中“前挡后拉”的意思。
12.“科学治沙不是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也不等于消灭所有沙漠。”请根据材料一、四的信息,为这句话的观点寻找合理的依据。
五、情景默写
13.默写填空。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杜甫《望岳》)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中考在即,倒计时上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同学们纷纷用《论语·子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呀!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指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吟咏春日美景,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四月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之际。请你用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为我们描绘一幅美好的春日图景。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便要还家( )
(4)便扶向路(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6.以下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虽是一篇虚构作品,却让人读来有一种真实感。因为文中进出桃源的路径真切具体,展现的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且首尾设计的渔人、刘子骥两个人物也真实可信。
B.在进入桃源之前,作者通过描写桃花林的美景,让读者对桃花源有了期待。溪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吸引渔人最终进入了桃花源。
C.作者用想象描绘了一个自由安乐、清净自然、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达了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17.陶渊明创造的这幅“世外桃源”图景,给予了后世文学极大的滋养和影响,许多文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其中王维的《桃源行》一诗所获评价最高。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桃花源中景象的时候,均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试找出两种,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①,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注释①:隈隩(wēi yù)弯曲的地方。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孤独的酒客
游义平
①快餐店铺很小,门市外摆放了几张黑里泛着几丝红色的木桌。
②老耿头还没有走近方桌,热情的老板就迎出来,是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变戏法般抽出一块抹布,在桌子上挥了挥。您,请坐,您来点儿什么?
③老耿头发现,抹布的颜色竟然是和桌面一致的。老耿头收起正要往下沉的身子,向里面看了看,没有其他顾客。老耿头朝店里走了进去。
④一碟花生,一份小炒,再来一碗汤。
⑤好咧!老板高兴地应了一句,他知道,这是要自斟自酌。再来点儿什么酒?老板抬手指了指柜台后面的一排酒瓶。二锅头?歪嘴?
⑥老耿头顺着老板的手,看了看那排高高矮矮在灯光下闪着光芒的酒瓶,眼睛亮了一下,咽了咽口水,摇摇头。老耿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瓶子,向老板扬了扬。
⑦老板眼睛向老耿头手中的瓶子飞快地瞅了一眼,瓶子上有歪歪扭扭的“高粱酒”字样,老板会心地一笑。
⑧花生摆上,菜也上了桌。老板还给老耿头摆放上一个小酒杯。老耿头示意,要两个小酒杯。
⑨坐在桌边,老耿头拧开酒瓶的盖子,往面前的酒杯里倒上满满的一杯酒。
⑩老耿头左手捏着酒瓶,身体向前倾,直到鼻子都要浸到杯子里的酒中。老耿头闭上双眼,轻轻地摆摆头,又点点头,慢慢地仰起头,长长地吸一口气。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也就在这时,老耿头的右手一下子出现在杯子的边沿,食指上跷,拇指和中指圈成一个圆,紧紧地握住酒杯,稳稳地送到嘴边,没有一丝一毫溅出。
⑪“吱——”一声响,从老耿头口中发出,酒杯已经空空如也,又静静地立在桌上。老耿头扁了扁嘴,又舔了舔嘴唇。换一只手,老耿头右手拿着酒瓶,向另一个酒杯倒了满满一杯酒,依旧是那番动作,行动的却是左手。
⑫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夹起一粒花生米,那么一抛,一张口,闭上嘴细细地咀嚼,一气呵成。
⑬老耿头一边嚼着,一边望向外面。华灯初上,来来往往的人行色匆匆,奔向各自家中。迎接他们的,是一顿香喷喷的饭菜,香气中,也会飘出一缕缕酒香。老耿头抽了抽鼻子,仿佛那丝香味正往鼻子里冲。
⑭酒香味把老耿头的心神给拽了回来,他继续喝酒。
⑮老耿头这顿饭送走了好几拨人,老板倒并没有出来干涉老耿头,这让老耿头感到很自在。
⑯老耿头手里的酒瓶终于见了空,而桌上的菜,除了花生米还剩下几粒外,另两份菜几乎没有动。老耿头向老板结完账,站起身,此时距他进店的时间,足足有两个小时。
⑰老耿头走向门外时,有了些许摇晃。
⑱所幸,老耿头很快就站稳身子。老耿头刚走出门市,一阵喧闹的声音从右前方传来。
⑲下自习了!老板嘀咕着说。
⑳右前方,灯火辉煌,声音杂乱地响起,人影相互穿梭,影影绰绰地流动起来。
㉑老耿头有些东摇西摆地往那个方向走去。他走了几步,就是一个停顿,望向那个不断涌向自己的人群。
㉒爷爷!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一下子站在老耿头的面前。而刚才还有些摇晃的老耿头,立即站直身子,原本木讷着的脸色,瞬间有了生气。
㉓爷爷,您又喝酒了?男孩显然是看出了端倪。
㉔没,没有。自从你妈妈说,你不能闻那酒精味后,我就再也没有喝过酒。老耿头显得有些慌乱,却又笑着说,不信,你闻闻看。
㉕小男孩真的在老耿头身上嗅了嗅,嗯,没有酒味。
㉖正在店里收拾碗筷的店主,听到小男孩的话,差点儿笑出了声,小男孩真容易被骗呢!
㉗还没有收住笑容的店主,拿着瓶子的手一下子僵在空中:老耿头刚才吃饭的桌上,真没有一点儿酒味!店主不敢相信地端起老耿头喝酒的酒杯闻了闻,是的,没有酒味,绝对没有!店主再仔细看了一眼那个酒瓶子,那上面的标签,分明是手写再贴上去的纸片。
㉘店主的眼窝有点湿湿的,鼻子有点酸酸的,他想起了自己在农村家中的父亲,那照顾孙子起居的爷爷。这一对不正是吗?只不过,这一对是从农村到城市。
(选自《安徽文学》2019年2期)
18.请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19.请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20.请鉴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
(2)老耿头手里的酒瓶终于见了空。
21.本文笔法精妙,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多处伏笔,前后呼应。
(2)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意思是:无一字直接述说情思,而情思却在文章中得到完满的表现)
22.小说借塑造“老耿头”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八、作文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一)
《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初中三年,虽然转瞬即逝,但却收获满满。成功时,有家人陪我分享喜悦;失败时,有师长陪我坦然面对;困顿时,有同学陪我勇敢挑战……在三年的成长过程中,总有那样的一个人,陪伴着“我”,关心着“我”,引导着“我”。在他们的陪伴下,我学会化成功为动力,化失败为力量,勇往直前。
(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重庆一中2019-20学年初三下期中语文答案
1.A
【详解】A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刹(chà)。
2.B
【详解】B词语书写全对。A警报迭起;C咆哮、至死不懈;D赃物、春寒料峭。
3.C
【详解】C加点词语使用有误。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贬义。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4.C
【详解】通读这①②③④这四句话。第④句和第①句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先后关系,从大塔到小塔,再从小塔到大塔。而第③句是总体阐述了大塔小塔的一个位置关系。而第②明显是一个总结句,所以肯定是放在最后的,由此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为C了。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是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5.示例:H是一座桥梁,是沟通,拉近了我和那颗封闭的心。T是一台天平,是公正,让我客观地权衡各方利弊。S是一条弯曲的路,是挫折,使我在磨砺中变得愈发坚韧。
【详解】考查学生根据字母的字形生发联想的能力。答此题一要观察好字母的形体,二要联系现实生活,三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四要组织好语言。如:U是一只空杯子,是谦逊。V是一个楔子,是专一。W是两个V组合在一起,是双赢。X是作业本上的红叉,是错误。Y是一株树,是洗礼。Z是一条曲折的大道,是人生。
6.(1)B
(2)在《五猖会》中,“我”兴致勃勃地要去看赛会,却被父亲拦下背枯燥的《鉴略》,让“我”很扫兴,当时“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厌恶、不耐烦。在《父亲的病》中,父亲被庸医耽误了治疗,他临终前“我”听从迷信,大声呼喊“父亲”,让他走得痛苦而不安。因此,“我”对父亲感到很歉疚、悔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昆虫记》《朝花夕拾》,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写的是米诺多蒂菲,它是一种体型较大,与地下打洞的昆虫血缘极其相近的黑色鞘翅目昆虫。“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哩!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致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像头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写的是象态橡栗象,它是象虫的一种。而“把先后拌匀进洞的无数散碎食物聚集起来,揉成一整块;然后,它把这一整块食物搅拌、混合、压实,成为颗粒均匀的食物”写的是西班牙蜣螂。蜣螂俗称屎壳郎。所以选B。(2)鲁迅的父亲思想开明,然而官场失意,性格逐渐变得伤感忧郁。对于鲁迅的教育,他十分重视,从不懈怠,并且十分严厉。所以起初鲁迅对父亲很不耐烦,如《五猖会》让鲁迅背《鉴略》的情节。而后来父亲被庸医耽误了治疗,走得痛苦而不安。因此,“我”对父亲感到很歉疚、悔恨。如《父亲的病》中的一些情节。
7.(1)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夏日碧莲图
(2)示例:一个生长在国内,喜爱年轻时尚的电子音乐和民谣,一个生长在国外,喜爱传统古典的京剧和小提琴。此刻,中西合璧,古今相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接下来,请欣赏这两位年轻的新生代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为我们演绎经典。
(3)豆豆,你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流行音乐有助于将古典诗词融入现代人的精神,容易产生共鸣和碰撞,很多古典诗词被谱曲新唱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流行音乐不仅没有“恶搞”古诗词,反而能使经典焕发光彩,更有利于经典的传承。
【详解】(1)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此题“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可回文为“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从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上分析,两句诗描写了夏日里莲花开放,临风乘凉赏景的惬意。所以描绘的是一幅夏日碧莲图。
(2)题干要求你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徐梦圆和王泓翔的节目写一段介绍词,来突出这个组合的亮点。在组织语言时,可以考虑如下因素:介绍两人的身份(分别为国内与国外),两个人的音乐之路(喜爱年轻时尚的电子音乐和民谣、喜爱传统古典的京剧和小提琴),设置悬念(中西合璧,古今相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邀请上台表演。
(3)考查学生的辩驳能力。题干要求针对豆豆同学认为采用流行音乐来演绎古典诗词是一种“恶搞”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首先要理解对方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对对方的观点加以反驳,反驳时一定要抓住对方的论据(有损古诗词本身的高雅格调,破坏了传统文化的严肃性,不利于传承经典),一一进行批驳,理由可分条列出。总之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洁,用词精确,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8.A 9. “地区的自然因素决定地区的生长植物” 列举2016年厦门台风灾害摧毁景观树只活下乡土树种的例子加以论述。 10.(1)乡土植物指节水抗旱、生命力顽强,能在当地生存得非常好的植物。(2)节水、省钱、生命周期长,能修复当地生态,还能带来经济价值。 11.示例:沙丘前(迎风坡)有灌木和蒿草挡住,后(背风坡)有乔木固定住,几年后沙丘高度降低。 12.示例:材料一告诉我们科学治沙要研究沙漠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因素,选种最适合的乡土植物,是“人定顺天,因地制宜”,而非“人定胜天,事在人为”;材料四表明极重度的沙化土地面积占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的50.71%,治理极不容易,但科学治沙能促使土地沙化程度好转;与其消灭沙漠,不如用乡土植物修复生态,改善沙漠环境,为我所用。
【解析】8.A说法不符合选文材料意思。原文是“大家走在大街上看到的草坪,脚下踩的草地,几乎95%是进口草种”,而不是说“我国95%的进口草种都使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当中”。
9.要求梳理材料一①②③④段的论证思路。读懂原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文章第①段先提出的观点可分析“一个地方长什么植物,是由这个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决定的”一句,即可概括为“地区的自然因素决定地区的生长植物”。第③段“2016年,13级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这一场路过改变了厦门,几乎所有的景观树都被拦腰折断,所有的地被花草都被连根拔起。灾后看,只活下了一些乡土树种,有凤凰木、芒果树等”明显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用以证明中心论点“地区的自然因素决定地区的生长植物”。所以可概括为“列举2016年厦门台风灾害摧毁景观树只活下乡土树种的例子加以论述”。
10.题干要求给“乡土植物”下定义,并说说“乡土植物”有哪些优点。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可提取“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用内蒙古的草去修复生态。草的生命坚强与否,主要看根系……那绝对就是草坚强”等句分析,即可得出“乡土植物”的优点,即可给出“乡土植物”最准确的定义,即:乡土植物指节水抗旱、生命力顽强,能在当地生存得非常好的植物。而“乡土植物”有的优点,可分析非乡土树种的缺点,非乡土树种的缺点正是“乡土植物”有的优点,所以可从节水、省钱、生命周期长,能修复当地生态并带来经济价值等角度作答。
11.要求解释材料三图中“前挡后拉”的意思。答此题一定要审好题干,读懂材料二的信息。同时,一定要观察好材料三示意图的意思。如可观察沙丘前(迎风坡)的植物,沙丘后(背风坡)的树木,结合这些植物和树木的特点(材料二的信息),最后得出几年后使沙丘高度降低的效果。
12.要求根据材料一、四的信息,为“科学治沙不是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也不等于消灭所有沙漠”这句话的观点寻找合理的依据。读懂材料内容是作答的基础。如材料一告诉我们“一个地方长什么植物,是由这个地区的土壤、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决定的”,此意思很明显,应“人定顺天,因地制宜”。再如材料四中用乡土植物修复生态,改善沙漠环境,为我所用。这些都说明“人定胜天,事在人为”是不科学、不实际的说法。
13. (1)决眦入归鸟 (2)身世浮沉雨打萍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枯藤老树昏鸦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7)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眦”“麾”“藤”“鸦”等字词的书写。(7)的答案比较开放,只要是描绘美好的春日图景的两句诗均可。
14. (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同“邀”,邀请 (4)先前的。 15.(1)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16.D 17.示例:①都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诗文中都写到的土地、房舍、桑竹是静景,鸡犬、人类活动是动静,共同描绘出一幅和谐安乐的图景。②都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诗文中都描绘了一幅恬静自然、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③都用了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法,诗文都先写进入桃源后从远处看到的整体景象,土地平旷开阔,房屋整齐;再写近处看到的田地、花竹、鸡犬、男女老幼等具体景象。④都用了渲染、铺垫的写法,在进入桃花源之前,诗文都描写了桃花林的美景,溪水弯曲,桃花鲜美,山口幽狭,不断吸引着渔人向前,也层层渲染出桃花源的意蕴,为最终进入桃源、看到美景做铺垫。
【解析】14.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交通”:交错相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俨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整齐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舍弃,丢下。“才”:副词,仅。“具”:详细,详尽。“叹惋”:感叹、惋惜。
16.D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17.比较阅读。要求找出《桃源行》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桃花源中景象的时候所采用的相同的写作手法。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这首诗所描绘的几幅画面:渔舟逐水图/桃源全景图/桃源生活图/桃源迷失图。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屋、闾巷、田园,桃源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处处洋溢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的美好生活理想,主题思想和《桃花源记》基本一致。从写作手法上看,如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出一辙。作答时,要有对写法的概括,也要有具体的分析。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8. ①老耿头自斟自酌两小时,喝光了“高粱酒” ②老耿头接下自习的孙子,被孙子误会又喝酒后证明自己没喝酒 19.示例:表层指老耿头是快餐店里孤单喝酒的客人;深层指老耿头因孙子戒酒后只能借机在外喝水(“高粱酒”)自醉寻求安慰,是客居城市里内心孤苦无人理解的人。 20.(1)句中“终于”指总算,表明老耿头喜欢喝酒,慢慢品尝,爱酒甚于吃菜。
(2)句中“终于”指最后,表明老耿头为等孙子下自习,喝得很慢很慢,喝了两小时。 21.(1)示例:第⑥段老耿头“眼睛亮了一下,咽了咽口水”和第⑦段“瓶子上歪歪扭扭的‘高粱酒’字样”都是埋伏笔,分别和后文㉗段“没有酒味”“标签是手写的纸片”相呼应。
(2)示例:文章内容没有一个字明写“孤独”,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老耿头无法诉说的孤独,如喝酒时用两个杯子,却无人陪伴,只能自斟自酌。 22.反映了农村长辈进城照顾晚辈,会有一些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导致农村长辈内心孤寂的现象。思考:晚辈应该多考虑长辈改掉多年习惯的苦楚,相互体谅,相互包容。
【解析】18.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9—16段写老耿头自斟自酌两小时,喝光了“高粱酒”;17—25段写老耿头接下自习的孙子,被孙子误会又喝酒后证明自己没喝酒。
19.题干要求谈谈文章标题的含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孤独的酒客”表层意思:老耿头是快餐店里孤单喝酒的客人。深层意思:老耿头为了孙子在外喝水寻求安慰而内心孤苦。
20.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的把握。答此题,必须在原文中找到其位置,再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来分析,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1)“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中“终于”本义:最终,总算,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语境义:老耿头喜欢喝酒,爱酒甚于吃菜。(2)“老耿头手里的酒瓶终于见了空”中的“终于”语境义:老人为等孙子下自习,喝得很慢很慢,喝了两小时,酒瓶才见了空。答此题,一定要答出两个“终于”对表现人物性情、对表达中心的意义。
2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1)从“多处伏笔,前后呼应”角度分析。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前后呼应的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即可。如上文的“瓶子上歪歪扭扭的‘高粱酒’字样”与后文的“标签是手写的纸片”相呼应,说明老人病没有喝酒。(2)“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用绮丽的辞藻,过多的烘托,就把所包含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要求文学创作做到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如文章中没有明写“孤独”,但描写喝酒时用两个杯子,却无人陪伴,只能自斟自酌等情节无不透露着孤独。使文章含蓄而深沉。
22.考查文章的写作动机。文章中写到了长辈疼爱晚辈,为晚辈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导致心理孤苦的现象。意在告诫晚辈们,应该多考虑长辈改掉多年习惯的苦楚。多理解老人,多陪伴老人,多关注老人孤独的现实,多替老人着想。
【点睛】“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3.书香伴我成长
伴着淡淡的墨香,我轻轻打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很快就融入到了那奇妙的文学世界中……
书,我的翅膀
“当我还是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幸福!”合上《安徒生童话》,一年级的我回味着这一篇篇耐人寻味的故事,脑海里全是生动有趣、个性鲜明的人物;善良美丽的小美人鱼、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完美蜕变的丑小鸭„„他们在磨砺中成长。在读书时,我总是会问自己:“我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呢?”于是,我稚嫩的心灵便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向广阔的未来飞去,向着我那颗璀灿的理想之星飞去„„
书,我的老师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每看完一本书,我的知识面便会拓宽些。如今,我已看过近千本书:《格列佛游记》、《悲惨世界》,我津津乐道;《单翼天使不孤单》、《男生都是挨整的命》,我如数家珍;《基督山伯爵》、《威尼斯商人》,我百看不厌„„一点一滴,我逐渐从书中懂得了感恩、奉献,学会了赞美、坚强,明白了谦虚、诚实
我在书的陪伴下,慢慢地成长,不再是稚嫩的孩童,而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了;我在书的熏陶下,变得懂事明理,它就如一位辛勤的老师,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书,我的朋友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书是治病的良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说,书是我们的朋友,它陪着我们一起哭,一起笑。难过时,我看上一本书,便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了;有疑问时,我也可以从它那里能找到答案。因此,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我为它痴迷不已,走路看、吃饭看、睡前看、连上厕所也在看。书,仿佛有一股魔力,牢牢地吸引着我,让我如此着迷。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为我们通往理想的殿堂开辟了一条大路;书是万能的钥匙,能帮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书是助我们飞翔的翅膀,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书还是前进道路上一盏明亮的灯,为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详解】(一)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抓住材料中“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来分析即可。只要写的是陪伴的意义,都符合立意要求。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得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所以可写父母,亲朋和师长,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的陪伴;还可以写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思想,情感,理想等的陪伴。所以选材还是很广泛的。陪伴不是一瞬间,也不是一天一月,而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陪伴。要突出这种形影不离,陪伴左右的惯性。文章最后一定要点出陪伴的意义。
(二)名言类材料作文。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这几个材料可从“志气”“骨气”等方面确定立意。如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志气(骨气)。志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志气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志气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文章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写自己立志或志向时可以有心理反应,所以文章中可以有大段的心理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本文也适合写议论文,论述志气的意义即可。
【点睛】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
程度
现有面积
比例
近10年增减面积
轻度
26.11
15.17%
+4.19
中度
25.36
14.74%
+0.41
重度
33.35
19.38%
+1.89
极重度
87.29
50.71%
-7.48
情节发展
主要内容
开端
老耿头进快餐店点菜不点酒,自带“高粱酒”
发展
①__________
高潮
②__________
结尾
店主确认老耿头没有喝酒后被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人教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年九上期中试卷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年九上期中试卷语文,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年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年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册月考试卷语文: 这是一份人教版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册月考试卷语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川盆地北部绝大部分的水鸟种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