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冀中的地道战》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冀中的地道战》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冀中的地道战》精品教案(第一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漫画”老师》构思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时目标
1.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词语听写,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明确:为了对敌,应运而生(第1~2自然段);式样独特,智慧无穷(第3~7自然段);地位独特,惊人奇迹(第8自然段)。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在抗日战争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这种创新的斗争方式,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这真可谓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这个奇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了解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原因。(课件出示。)
2.教师指名回答以下问题,深入理解本部分内容。
(1)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开头第一段介绍了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对人民武装“大扫荡”的背景,并点明了日本侵略军强大的进攻形势,这些都为下文介绍地道战做了铺垫。
(2)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研读第3自然段,了解地道的特点及地道战的作用。
(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不计其数”说明冀中平原的地底下地道的数量多;“横”“竖”“直”“弯”说明地道的式样多;“家家”“村村”说明地道的范围广。
(2)由本段可知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保护自己;②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的构造奇。
(1)结合本段内容,说说任丘的地道的特点。
明确: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度适宜——四尺多高,顶离地面三四尺;构造齐全——大洞和小洞(住人、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气孔(通气、漏下光线);作用极大——保护了群众。
(2)地道中的“洞”有哪些特点呢?
明确: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洞面积大、洞内生活设备全。
(3)“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第5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的作用奇。
(1)地道的出口有何奇特之处?
明确:冀中人民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这两个方面来构造地道的出口,特点是隐蔽、堆满荆棘、设有陷坑。
(2)地道的内部构造有何奇特之处?
明确:①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有供民兵警戒的特别坚固的洞;②地道的拐弯处有迷惑敌人的岔道;③地道里每隔一段有个很窄的“孑口”,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你从冀中的地道的这些奇特的构造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体会到了冀中人民的聪明、机智。
4.研读第6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的防御奇。
过渡:同学们是不是对电影《地道战》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与敌人斗争的画面记忆犹新呢?当敌人用火、水和毒气来破坏地道时,冀中人民是如何防备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
思考: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和敌人进行斗争的呢?(课件出示。)
明确:用土和沙灭火,用吊板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都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去。
5.研读第7自然段,感受冀中的地道中的联络奇。
过渡:除了地道,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那就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明的“无线电”和“有线电”。
(1)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进行联络的?
明确:人们在地道里利用“无线电”和“有线电”进行联络。
(2)文中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提示:引号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二是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三是表示具有特殊含义。可结合“无线电”“有线电”的实际应用及文中所指来分析其用法。
明确:文中所说的“无线电”“有线电”并不是真的无线电和有线电。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3)“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体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
6.教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
小结:这一部分把任丘的地道的构造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在品读这一部分文字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其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惊人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部分
引导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从冀中的地道战的独特地位、历史意义以及文章结尾的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
1.冀中的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明确:冀中人民凭借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提示:文章的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②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③卒章显志,点明题旨;④强化作者的情感,升华主旨;⑤言虽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入手。
明确:总结性的结尾,点明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表达了赞叹之情。
3.你怎样理解句中“惊人的奇迹”一词?
明确:“奇迹”是对冀中人民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智慧的高度评价。冀中人民既坚持生产,又打击敌人,他们的斗志和智慧确实惊人。
4.结合课文内容,从总体上分析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课件出示。)
小结:全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几个方面的介绍,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的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地道的式样、结构、用途等,体会了当年冀中人民浴血奋战于敌后战场的英勇顽强。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地道示意图,借鉴作者按顺序介绍的方法,把冀中的地道有条理地介绍给你的家人。
1.出示“小练笔”,教师指导方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大家对冀中的地道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现在请拿起笔画一幅地道示意图,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家人。
提示:重点介绍地道里的大小洞、气孔、出口、岔道、活道、死道、“孑口”等构造。
2.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传统课文,它要求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顽强的斗志与无穷的智慧。但抗日战争毕竟距离现在有些遥远了,单凭课本中的文字,学生的认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认真地观看电影《地道战》中的片段,课上又播放了课文情景朗读,使学生全面了解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冀中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地道的神奇之处,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为了突破难点、抓住重点,我引导学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清全文的写作顺序,并从中感悟到这样写的好处——使复杂的冀中的地道很有条理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道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第3~7自然段,结合文字描述画出地道示意图,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做简单的介绍。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读起课文来就更仔细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不管是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解决疑难,还是画地道示意图、向他人介绍等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画好地道示意图后,应指派组内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并画出设计图,再做详细的介绍。这样的话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免费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免费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2《8冀中的地道战》PPTpptx、1《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2课时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