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二模]江苏省仪征市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从古至今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 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 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门捷列夫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 仪征陈集大椒盐是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其制作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面团发酵B. 分割面团C. 擀成饼状 D. 撒上芝麻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面团发酵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分割面团只是面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擀成饼状只是面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撒上芝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3. 用手触摸生活中的碱性溶液时常有滑腻感。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
A. 食盐水B. 肥皂水C. 蔗糖水D. 柠檬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具有滑腻感,肥皂水显碱性,符合题意;
C、蔗糖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D、柠檬水中含柠檬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冰是水的固态形式,构成冰的微粒是( )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冰是水的固态形式,构成冰的微粒是水分子,故选A。
5. 硝酸钾(KNO3)是常见的复合肥,它属于( )
A. 单质B. 碱C. 盐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硝酸钾(KNO3)是由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
6.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O2可以从空气中分离B. 液态的O2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C. 液态的O2具有可燃性D. O2在医疗上可用以供给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将O2从空气中分离,故A正确;
B、液态的O2是一种淡蓝色液体,故B正确;
C、液态的O2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C不正确;
D、O2在医疗上可用以供给呼吸,故D正确。故选C。
7. 饮食安全关乎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甲醛浸泡海产品以保鲜B. 用小苏打做发酵粉
C. 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D. 用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影响人体健康。A不正确;
B、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它在受热后会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洞,使制成的面点更加松软可口。B正确;
C、工业酒精含有的甲醇有毒,对人体有害,不能配制饮用酒。C不正确;
D、工业用盐即亚硝酸钠有毒,对人体有害,不能用工业用盐腌制食品。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8. 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电池投入的垃圾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废旧电池中的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废弃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
答案:D。
9. NaOH是一种重要的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OH应密封保存
B. NaOH可作干燥剂,可干燥O2
C. NaOH固体溶解时放热
D. NaOH具有乳化作用,可制洗涤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固体不但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还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实验室中应密封保存,选项A正确;
B、NaOH固体具有强的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因为氢氧化钠不能和氧气反应,所以可用来干燥O2,选项B正确;
C、NaOH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可见溶解时放热,选项C正确;
D、NaOH没有乳化作用,但能和油脂反应,因此可制洗涤剂,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10.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下列关于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2
C. 黄酮素中含有氧分子 D.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g
【答案】A
【解析】
【详解】A、黄酮素为含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符合有机物基本条件,符合题意;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5)∶10=18:1,不符合题意;
C、一个黄酮素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 《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要求是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计算:需要氯化钠7.5 g
B. 称取: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上
C. 量取:按图读数会造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 溶解:将氯化钠直接倒入量筒中溶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需要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选项正确;
B、氯化钠没有腐蚀性,需放在纸上称量,B选项错误;
C、图中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会造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选项错误;
D、溶解需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固体溶解,不能将氯化钠直接倒入量筒中溶解,D选项错误。
故选:A。
12. 我国在西汉初年就掌握炼铁技术,领先西方国家1000多年。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元素
B. 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降低
C. 用铁锅做炊具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D.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能更好防止其腐蚀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铁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生铁的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0.03%~2%,所以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降低,故B正确;
C、铁可用于制铁锅,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C正确;
D、铁制品表面油膜能隔绝水和氧气,防止生锈,除去铁制品表面的油膜不能更好防止其腐蚀,故D错误。
故选D。
13. 实验室制取CO2时,用不到的仪器是( )
A. 长颈漏斗B. 锥形瓶
C. 酒精灯D. 镊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或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胶塞、集气瓶、玻璃片;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故不需要用酒精灯。
故选C。
14. 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并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氨气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可以用作制氧剂,符合题意;
D、净化后的水仍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能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D. 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的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氢气为单质,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化合为+1价,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红烧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4H2O(气)Fe3O4 +4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是H2
B. 参加反应的Fe和H2O的质量比为3∶4
C.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大
D. 该实验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Fe、H、O的原子数目是3、8、4,反应后Fe、O的原子数目是3、4,则4X中含有8个H,所以X的化学式为H2;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铁和水的质量比为(56×3):(18×4)=7:3;错误;
C、固体由铁变成四氧化三铁,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大了,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有铁、氧、氢三种元素,而反应前铁中只含有铁一种元素,则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所以该实验了证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正确。
故选B。
“盐穴储气” 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原理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难溶于盐水B. 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 从m端进气可采集盐水D. 从n端进水可排天然气
18. 采集的盐水主要含 NaCl和少量MgSO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MgSO4>NaCl
B.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1℃时,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 将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变小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A、进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说明天然气难溶于盐水,符合题意;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密度比水小,故从n端进气,可将盐水排出,可采集盐水,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密度比水小,故从m端进水,可将天然气排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题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C、t1℃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硫酸镁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是40%,不符合题意;
D、将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降温过程中,硫酸镁的溶解度先增加,溶液先变为不饱和溶液,该阶段,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后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硫酸镁溶液又变为饱和溶液,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变小,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实验室得到并验证H2的部分性质。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装置甲制取H2B. 装置乙得到纯净干燥H2
C. 装置丙证明H2的还原性D. 装置丁证明丙中反应生成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装置甲中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可制取氢气,不符合题意;
B、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故装置乙中,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会使制得的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气体,符合题意;
C、装置丙中,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在该反应中,氢气得到氧,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D、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装置丁可证明丙中反应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工业上可用Na2CO3溶液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吸收初期(图2中通入废气体积V1mL以前)反应为
B. 反应过程中NaHCO3和NaHSO3不会同时存在于溶液中
C. 不断通入二氧化硫,最终获得产物是NaHSO3
D. 含碳酸钠10.6kg的吸收液理论上可以获得10.4kg的最终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过图示得知,吸收初期,碳酸钠浓度下降、亚硫酸钠和碳酸氢钠浓度升高,故反应为二氧化硫、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通过图示得知,当碳酸氢钠浓度降为0时,亚硫酸氢钠开始生成,故反应过程中NaHCO3和NaHSO3不会同时存在于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C、通过图示得知,当通入二氧化硫的量足够多时,体系中仅剩亚硫酸氢钠存在,不符合题意;
D、设含碳酸钠10.6kg的吸收液理论上可以获得最终产物亚硫酸氢钠的质量为x,,符合题意;
故选D。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3月31日扬州成功举办鉴真半程马拉松比赛。
(1)赛道之美。选手途经东关古渡、宋夹城、瘦西湖等地,碧波荡漾,诗意无限。
①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为节约水资源,深挖井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
B.为了改善水质,向天然水体中加入84消毒液
C.为避免水污染,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②沿途设置了木偶、古筝等12个群众文化展演点,更添一份文化韵味。木偶的装饰材料有丝绸和棉布等,鉴别丝绸和棉布的方法是____;古筝弹奏《茉莉花》,感受高贵、典雅,茉莉花适宜种植在常温pH≈6的土壤中,该土壤呈____(填“酸”、“碱”或“中”)性。
(2)服务之美。选手可领取号码簿、手环等参赛物资,完赛可获得奖牌。
①手环含芯片。氮化镓(GaN)可做芯片材料,如图是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
②赛事奖牌以“温润碧玉,皎月当空”为主题,用锌合金材质结合电镀工艺制造该合金比纯锌更易熔炼,原因是____。
(3)饮食之美。扬州早茶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①“富春茶社”汤包皮薄如纸。汤包面皮主要营养成分是____(填字母)。
A.淀粉 B.油脂 C.蛋白质
②大煮干丝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____(填元素符号或名称)元素。
③“某品牌水”是官方指定电解质水。根据其营养成分表,该水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填离子符号),表中的钠元素____(填“是”或“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每瓶该水可补充氯化钠约____g(精确到0.1 g)。
【答案】(1)①. C ②. 灼烧,闻气味 ③. 酸
(2)①. 3 ②. 合金的熔点低
(3)①. A ②. N(或氮) ③. Na+ ④. 不是 ⑤. 0.7
【解析】(1)①A、为节约水资源,深挖井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应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故选项错误;
B、为了改善水质,向其中加入大量84消毒液,会造成水体污染,对水中动植物造成危害,故选项错误;
B、生活污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体受到污染,故选项正确;
故选:C;
②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因此鉴别丝绸和棉布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茉莉花适宜种植在常温pH≈6的土壤中,该土壤呈酸性;
(2)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31=2+8+18+x,解得x=3;
②赛事奖牌以“温润碧玉,皎月当空”为主题,用锌合金材质结合电镀工艺制造该合金比纯锌更易熔炼,是因为合金的熔点低;
(3)①A、米、面中含有淀粉,故面皮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故选项正确;
B、油脂包含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故选项错误;
C、蛋白质存在于肉、蛋、奶、豆制品等食物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A;
② 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元素,故填N(或氮);
③由表格中信息可知该电解质水中含有钠元素,故该水中含有的阳离子是Na+,表中的钠元素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每100mL该水中钠元素的质量是50mg,则每瓶水中钠元素质量为,则氯化钠的质量为。
22. 仪征捺山绿杨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其特质为“汤色翠绿、味香醇厚”。
(1)《茶经》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风能兴火,火能熟水……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①“铜铁”属于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②“火能熟水”说明燃烧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③“仪征捺山那水”是天然火山泉水,煮茶最好。加入肥皂水,产生____(填“大量”或“少量”)泡沫,判断该水为软水。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H2SiO3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能,不同茶叶中的含量不同。如表是中国四类茶叶中茶多酚测定结果,研究人员选用绿茶与白茶分别提取出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提取液,与高效抗氧化剂维生素C(Vc)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绿茶中茶多酚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
②对比图-1中三条曲线,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当茶多酚提取液浓度相同时,____(任写一点)。
③茶多酚易被氧化,如图-2是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氧化的示意图(a、b、c、d代表四种物质)。该氧化过程中,代表多酚氧化酶的是____(填“a”、“b”、“c”或“d”)。
④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6H6O2,其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氧化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无害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⑤专家建议,不提倡饭后立即喝茶,主要是因为茶汤的成分中含有鞣酸,鞣酸与食物中的铁进行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时间一长会使人患上____。
【答案】(1)①. A ②. 释放 ③. 大量 ④.
(2)①. 绿茶未发酵 ②. 茶多酚含量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好##绿茶的FRAP值最大,抗氧化活性最好 ③. a ④. ⑤. 贫血
【解析】(1)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铜铁”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②“火能熟水”说明燃烧释放热量,加热水;
③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水为软水,产生泡沫的较少的是硬水;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硅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①根据表格信息分析,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这与茶叶的加工工艺以及发酵程度有关,绿茶中茶多酚含量高的原因是绿茶未发酵;
②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当茶多酚提取液浓度相同时,茶多酚含量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好或绿茶的值最大,抗氧化活性最好;
③多酚氧化酶作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依据图-2,反应前后都含有a,故a为多酚氧化酶;
④茶多酚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氧气氧化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无害的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这两种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人体缺铁会患贫血。
23. 某小组同学准备向校报提交一份“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的研究报告。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以下三个主题的研究。
主题一:研究燃烧条件
(1)同学们依据图-1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
主题二:研究家用燃料的变迁
(2)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图-2所示。
①在家庭中使用煤(含碳量95%左右)取暖时,由于通风不畅,会发生CO中毒,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成CO的原因是____。
②调查中还发现有的燃气灶火焰发黄、锅底发黑。根据研究所得,他们给出调节建议,将燃气灶的进风口____(填“调大”或“调小”)。
③充分燃烧1kg煤或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SO2的质量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家庭燃料升级为天然气之后的优点有____。
主题三:研究新能源
(3)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能源。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当前,我国氢能按图-4规划发展。
①利用C + H2OCO + H2制得的氢气属于____(填“灰氢”、“蓝氢”或“绿氢”)。
②蓝氢的制得使用了碳捕捉技术,通常用纳米CaO吸附碳源,吸附原理与活性炭相似,是因为其结构____(填特征)。
③通过“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可获得绿氢,该能源可能是____(写一种)。
【答案】(1)①.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实验过程①
(2)①. ②. 调大 ③. 热值高,污染小
(3)①. 灰氢 ②. 疏松多孔 ③. 太阳能(合理即可)
【解析】(1)实验过程②中,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因为a中红磷在实验过程①中没有加热,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即使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所以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在实验过程①中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达到着火点,此过程中又与氧气接触,故出现燃烧现象。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过程①中,b中红磷虽然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达到着火点,但通入的是氮气,导致b中红磷因为没有跟氧气接触而没有燃烧,故该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过程是:实验过程①。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家庭中使用煤取暖时,由于通风不畅,氧气不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使用燃气灶时,常常出现火焰发黄、锅底发黑现象,这是氧气氧气不足,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因此应该将燃气灶的进风口调大。根据图-3所示,同样多的天然气和煤比,燃烧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多,生成的二氧化硫少,因此家庭燃料升级为天然气之后的优点有:热值高,污染小。
(3)根据图-4,煤炭气化得到的氢能是灰氢,因此利用制得的氢气属于灰氢。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蓝氢的制取使用了碳捕捉技术,纳米CaO吸附碳源的原理与活性炭相似,故纳米CaO的结构也具有疏松多孔的特征。“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可获得绿氢,“可再生能源”有多种,如太阳能、风能等。
24. 自然界并不缺少“镁”,而是缺少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一起进行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发现“镁”
(1)1792 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通过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任务二:制备“镁”
(2)海水淡化所得的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可制备金属镁,流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生成Mg(O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
②图中未涉及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③根据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填字母)。
A.步骤1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并且制备石灰乳而非石灰水
B.步骤2和步骤3的目的是提纯MgCl2
C.步骤4中一般使用到氩气,目的是防止镁被氧化
D.图中Cl2是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④海水中部分离子的含量如下:
若从1 L的海水中提取镁,理论上需要贝壳(以CaCO3计算)的质量是____g。
任务三:探究“镁”
(3)镁条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形成黑色。查阅资料得知该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Mg2(OH)2CO3,这可能是Mg与空气中的O2、CO2和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的。
(4)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一段时间后,A中镁条表面变黑,B、C、D中镁条均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中所用镁条需要预处理,其操作为____。
②探究镁条表面形成Mg2(OH)2CO3与CO2有关,依据的实验是A和____(填字母)。
③将A中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用小刀刮下,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某同学提出有气泡产生并不能说明黑色物质就是Mg2(OH)2CO3,可能是Mg与酸反应产生气泡,要证明黑色固体中有Mg2(OH)2CO3,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
(5)已知:3Mg + N2Mg3N2 , Mg3N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根据该信息,24 g镁在足量空气(CO2忽略不计)中充分燃烧,得到固体质量可能为 (填字母)。
A. 33.3gB. 35gC. 39gD. 40g
【答案】(1)
(2)①. ②. C ③. BCD ④. 4.2
(3)H2O
(4)①. 用砂纸将镁条打磨光亮 ②. D ③.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A
【解析】(1)苦土(MgO)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镁、CO2,化学方程式为:。
(2)①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根据流程图,MgCl2与Ca(OH)2反应生成Mg(OH)2、CaCl2,化学方程式为:。
②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置换反应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步骤1中,CaCO3不能直接反应生成Ca(OH)2,通常其转化分为两步: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属于分解反应,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属于化合反应;
步骤2中MgCl2与Ca(OH)2反应生成Mg(OH)2、CaCl2,属于复分解反应;
步骤3中Mg(OH)2与HCl反应生成MgCl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步骤4中MgCl2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产生Mg、Cl2,属于分解反应;
另外,Cl2、H2在一点条件下反应生成HCl,属于化合反应。
综上所述,图中未涉及的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C。
③A、根据②的分析,步骤1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A选项错误;
B、海水淡化所得的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也含有其它杂质,而步骤3获得的是相对纯净的MgCl2,所以步骤2和步骤3的目的是提纯MgCl2,B选项正确;
C、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氧化镁,步骤4中一般使用到氩气,目的是防止镁被氧化,C选项正确;
D、根据流程图,MgCl2通电可以生成Cl2,生成的Cl2与H2反应生成HCl,重新回到流程中,所以图中Cl2是可循环使用的物质,D选项正确。
故选:BCD。
④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中的Mg2+、Ca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海水中Mg2+的含量为1248mg·L-1,则1L海水中含有的Mg2+的质量为,所以需要的Ca2+的质量为,而海水中Ca2+的含量为400mg·L-1,则1L海水中含有的Ca2+的质量为,所以需要额外补充的Ca2+的质量为。步骤1中发生的反应为、,则Ca(OH)2中的Ca完全来自CaCO3,所以理论上需要贝壳(以CaCO3计算)的质量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Mg2(OH)2CO3,含有Mg、O、H、C这4种元素,而Mg、O2、CO2这三种物质中只含有Mg、O、C这3种元素,所以另外的反应物一定含有H元素,空气中含有H元素的物质是H2O。
(4)根据(3)的分析,镁表面变黑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所致。
①镁条表面可能会生成Mg2(OH)2CO3,实验中所用镁条需要预处理将Mg2(OH)2CO3除去,以免干扰实验,其操作为:用砂纸将镁条打磨光亮。
②A中镁条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会变黑;B中镁条与二氧化碳、水接触,不会变黑;C中干燥剂可以吸收水分,镁条与氧气、二氧化碳接触,不会变黑;D中镁条与氧气、水接触,不会变黑。探究镁条表面形成Mg2(OH)2CO3与CO2有关,则实验变量是CO2,依据的实验是A和D。
③Mg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氢气,而Mg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二氧化碳,要证明黑色固体中有Mg2(OH)2CO3,则需证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因此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解:设镁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质量的质量为x
生成的Mg2N3的质量不可能大于x,故选:A。
25. 用含废铜料(含有Cu、CuS)制备Cu(NO3)2•3H2O的一种方法如下:
已知:降温结晶速度太快,会导致晶体细碎,无法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1)焙烧:CuS转化为SO2和一种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
(2)酸化:稀H2SO4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___。
(3)置换:需要在通风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
(4)淘洗:淘洗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5)转化:实验室在图1的装置中完成“转化”过程。
①仪器M的名称是____,实验室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硝酸,需要密度为1.4 g/mL质量分数为68%的浓硝酸____(结果保留整数)mL。
②该过程利用流水进行冷却,控制温度在55℃左右,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
③转化过程生成Cu(NO3)2,该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④从转化所得的溶液中获得较大颗粒Cu(NO3)2•3H2O的方法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结合信息和图-2分析,降温结晶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
(6)欲测定该产品中Cu(NO3)2•3H2O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0.00 g样品配成100 mL溶液,量取25.00 mL,加足量标准NaOH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1.96 g,则该产品中Cu(NO3)2•3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得到的产品中含有Cu(NO3)2•6H2O,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CuO
(2)防止消耗过多的铁粉
(3)防止产生氢气发生爆炸
(4)FeSO4、H2SO4
(5)①. 温度计 ②. 21 ③. 防止过氧化氢和硝酸分解 ④. ⑤. 控制温度在26.4℃以上缓慢结晶
(6)①. 设:25.00 mL溶液中Cu(NO3)2•3H2O的质量为。
=4.84g
则100 mL溶液中Cu(NO3)2•3H2O的质量=4.84g×=19.36g。
该产品中Cu(NO3)2•3H2O的质量分数==96.8%
答:该产品中Cu(NO3)2•3H2O的质量分数为96.8%。 ②. 偏小
【解析】
(1)焙烧时CuS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O2和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化学式为CuO。故填:CuO。
(2)根据流程图可知,酸化时为防止消耗过多的铁粉,稀H2SO4不宜过多。故填:防止消耗过多的铁粉。
(3)在置换过程中有可燃性气体氢气产生,为防止氢气爆炸,置换过程中需要在通风环境中进行。故填:防止产生氢气发生爆炸。
(4)根据淘洗前所加物质可知,淘洗后所得淘洗液的溶质成分是硫酸亚铁和硫酸。故填:FeSO4、H2SO4。
(5)①据图可知,仪器M的是温度计;设需要密度为1.4 g/mL质量分数为68%的浓硝酸体积为v。则:100 g×20%=v×1.4 g/mL×68%,解得:v≈21mL。故填:温度计;21。
②过氧化氢和硝酸加热易分解,该过程利用流水进行冷却,控制温度在55℃左右,温度不宜过高的目的是防止过氧化氢和硝酸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故填:防止过氧化氢和硝酸分解。
③转化过程中铜与过氧化氢和硝酸在55℃左右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
故填:。
④根据图2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降温结晶时需要控制温度在26.4℃以上缓慢结晶。故填:控制温度在26.4℃以上缓慢结晶。
(6)①详见答案。
②由于制备物质为Cu(NO3)2•3H2O,得到的产品中含有Cu(NO3)2•6H2O,结晶水的质量增大,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在晶体中所占比例偏小,即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CO2含量
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B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
氨气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
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制氧剂
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净化后得到纯水
营养成分表(每瓶555 ml)
项目
每100ml
蛋白质
0 g
脂肪
0 g
碳水化合物
6.2 g
钠
50 mg
样品名称
绿茶
白茶
青茶
红茶
发酵程度
未发酵
微发酵
半发酵
全发酵
茶多酚含量
34.79%
32.53%
20.04%
17.36%
成分
含量/mg·L-1
成分
含量/mg·L-1
Na+
10560
Cl-
18980
Mg2+
1248
Br-
64
Ca2+
400
2560
[化学][二模][][][]天津市河西区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二模][][][]天津市河西区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5题,共3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二模]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二模]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u-64,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9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模][化学]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二模][化学]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年中考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