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175177/0-17268012109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175177/0-17268012110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学设计,共5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责任意识:认识到维护社会规则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改进规则,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当家做主的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
难点
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
导入
2022年8月30日晚上22时许,在韩城市务工的米某强、杨某等7人,为了躲避禹门口防疫卡口的检查,企图隐瞒自己在外省的行程,骑摩托车过韩城大桥后私自从桥下的小路逆行回河津。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巡逻时发现了他们,立即将他们移送到清涧派出所。
经调查,杨某、米某强等7人对自己逃避疫情防控卡口检查故意隐瞒行程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河津市公安局依法对故意隐瞒行程的7人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思考:疫情期间隐瞒行程会造成哪些危害?
我们在行使自由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授新课
材料一:张三是某校八年级的一名学生,平时酷爱上网,经常浏览各种新闻,9.16日放学他看到湖南电信大楼着火后,听到很多谣言,信以为真,偷偷拿着母亲的手机发一朋友圈“湖南电信大楼着火致多人死亡”的信息,遭到了很多人的转载。班主任老师发现消息,立马要求张三母亲撤回,张三母亲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张三,第二天,老师又批评了张三,张三表示不服:发个信息能怎样,这是我的手机,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思考:你知道为什么母亲和老师都批评张三吗?张三的说法对吗?
学生:
教师:因为张三散播谣言。散播谣言会扰乱公共秩序,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造成严重的后果会被拘留,甚至判刑。
张三的说法是错误的,发布信息确实是自己的权利,但是网络非法外之地,不能什么都发,更不能对他人的权益造成损害。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材料二:1月26日,广东某地陈某因未佩戴口罩被公交车司机拒乘,陈某恶意阻止公交车行驶并谩骂、殴打出警人员。陈某被刑事拘留。
思考:疫情防拉期间,这些视则是否是“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为什么?
学生:
教师: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材料三:阅读教材P28中关于许衡的小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
《许衡“不食梨”》
许衡与众人行路至酷暑难耐,路旁梨树果实累累,众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坚持不摘。他认为梨非己有,不可随意取之。面对“世乱无主”的劝说,许衡反驳道:“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学生:
教师:说明许衡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内心的规则。
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议一议:
甲同学: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乙同学:只要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丙同学: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说一说:你怎么看待以上几位的观点?
学生:
教师: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②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材料四:新闻事件:4名大妈在九寨沟光脚踩水拍照
8月7日,九寨沟景区内游览的4名游客随意离开游览栈道、步道,且脱鞋下水,摆出各种姿势拍照。
思考:面对这种不文明行为,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劝导他们?
学生:
教师:①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材料五:刑法修正案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变化
旧: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新: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思考:从社会视则的角度谈谈,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修改,说明什么?
学生:
教师: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与调整。
材料六:《民法典》第1254条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思考: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材料七:《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已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
思考: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学生:
教师: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展示图片: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视则?
学生:
教师: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下列关于“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了规则,人们就失去了自由
②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也保障着人们的自由
③违背规则,我们就会失去自由
④我们只有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一古训揭示的一个重要道理是( )
A 古人没有规和矩,所以画不出方形和圆形来
B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知道并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C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规矩行事,否则会难以成功
D 人们画方形和圆形的图画,必须使用规矩
3、下列属于通过自律来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
A.在公共场所吸烟被别人提醒
B.有关部门的监督使卖场井然有序
C.天佑的爸爸是公安局局长,他时常告诫自己不能收受贿赂
D.税务部门对积极纳税的个体商户进行了奖励
4、以下图片说明( )
①社会规则必须靠国家强制力维护
②社会规则的遵守要靠人们的自觉性
③违反社会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④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有序靠规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 ( )
①改变规则能带来新鲜感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④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遵守规则表格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活动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 探究新课,课堂总结 升华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