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人教版(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南稻北粟,距今约10000年,距今约20000年,原始农业的起源,原始社会生产力提高,河姆渡遗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4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
距今约160万年蓝田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距今约1万年原始农业产生
史前时期发展(距今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出现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水稻;黄河流域栽培粟和黍
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培育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2.原始人类的定居生活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磨制石器、骨耜(sì)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土的碳化水稻
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约7000—5000年
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2.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3. 原始氏族社会发展
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氏族是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共同的祖先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北京人: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氏族社会
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约5900—4400年
中型墓葬M66、M70
大汶口文化出现了贫富分化
1.(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的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半坡遗址
3.(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5.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B.开始饲养家禽家畜C.会制作陶器D.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新教材24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
距今约160万年蓝田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距今约1万年原始农业产生
史前时期发展(距今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出现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水稻;黄河流域栽培粟和黍
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培育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2.原始人类的定居生活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磨制石器、骨耜(sì)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土的碳化水稻
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约7000—5000年
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2.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
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3. 原始氏族社会发展
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氏族是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共同的祖先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北京人: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氏族社会
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约5900—4400年
中型墓葬M66、M70
大汶口文化出现了贫富分化
1.(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表所列的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2.(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半坡遗址
3.(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5.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B.开始饲养家禽家畜C.会制作陶器D.具有朴素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