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进行一年的观测后,绘制出了该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构成的夹角α的年变化及太阳高度β在b日的日变化(极圈纬度取66.5°,回归线纬度取23.5°)示意图(下图),其中虚线代表α的变化,实线为β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可能位于( )
A. 奥伊米亚康(63.27°N,147.77°E)B. 朗伊尔城(78.22°N,15.55°E)
C. 恩克斯堡岛(74.90°S,163.77°E)D. 南设得兰(63.37°S,53.83°W)
2. 推测c日至d日,当地的昼长变化为( )
A. 先变长再变短B. 先变短再变长
C. 始终不变D. 持续变短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该地能够观测到北极星光线,说明该地在北半球;且在一段时间内,北极星光线与太阳光线夹角a无法观测,b日午夜存在太阳高度,说明存在极夜极昼现象,纬度应高于极圈纬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一年中正午北极星高度等于纬度,不会变化,故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大小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如图)。
当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光线与北极星光线的夹角越小。根据图中信息:c日到d日无法观测到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夹角,又因为本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因此可以推断日到d日无法观测到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夹角可能是因为出现了极夜,在此期间昼长为0。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某日8时(北京时间)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乙地相比,甲地风速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B. 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
C. 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小D. 冷锋过境时风速较大
4. 影响图中出现大范围轻雾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较为封闭,水汽不易扩散B. 受冷气团控制,地面温度较低
C. 受暖气团控制,大气湿度较大D. 锋面逆温影响,大气层结稳定
5. 未来几日受丙天气系统演化的影响,我国( )
A. 北方将大范围降温B. 南方降水明显增多
C. 西北地区遭受寒潮D. 青藏高原风速增强
【答案】3. C 4. C 5.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片材料可知甲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故A错误;甲地距离丙(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较远,故B错误;由图中甲、乙定位可知乙位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交界处,地表起伏较大,削弱风力,而甲地位于渤海,海面摩擦力小,故C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冷锋锋后,故D错误。因此选择C。
【4题详解】
轻雾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故A错误;由等压线判断风向可知甲锋面由北向南运动,此时还未到达,该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湿度较大,故B错误C正确;锋面逆温发生在锋面附近,锋面此时还未到达轻雾分布地区,故D错误。因此选择C。
【5题详解】
丙为高压中心且势力强,因此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会大范围降温,故A正确;丙地为大陆内部高压中心,寒冷干燥,南方降水不会明显增多,故B错误;西北地区受山脉阻挡,受丙天气系统影响小,故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受丙天气系统影响不明显,故D错误。因此选择A。
地层隆升的风化剥蚀作用使得整个古四川盆地在石炭纪末期基本呈现平原化地貌。在随后的二叠纪时期,地层由下而上形成了梁山组(砂页岩为主)、栖霞组(石灰岩为主)、茅口组(石灰岩为主),区域环境持续演化。下图为四川盆地二叠纪前古地质图及二叠纪栖霞组某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地点在二叠纪前相对隆升程度最大的是( )
A. 乐山B. 绵阳
C. 重庆D. 达州
7. 栖霞组地层厚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
A. 西北厚、东南薄流水堆积B. 四周厚、中部薄风力堆积
C. 西北厚、东南薄海水堆积D. 四周厚、中部薄冰川堆积
8. 该区域二叠纪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征是( )
A. 金属矿产大量形成B. 地壳先升后降
C. 朝着陆地环境演化D. 气候趋于湿润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图为四川盆地二叠纪前古地质图,由所学可知,二叠纪前相对隆升程度最大的地层越容易被侵蚀,出露的岩层越老,可知图示乐山岩层为寒武纪,岩层最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二叠纪栖霞组某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可知分布特点为西北厚、东南薄,BD错误。栖霞组岩层主要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的形成主要在浅海环境中,海水堆积最有可能,A错误,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材料可知二叠纪时期地层由下而上形成了梁山组(砂页岩为主)、栖霞组(石灰岩为主)、茅口组(石灰岩为主),结合上题石灰岩的形成主要在浅海环境,变化特征是气候趋于湿润,D正确。金属矿产大量形成、 地壳先升后降、朝着陆地环境演化材料中无体现,ABC错误,故选D。
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不同半球的两座山地是( )
A. 甲和乙B. 乙和丁
C. 甲和丙D. 甲和丁
10. 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 )
A. 南坡都是阳坡B. 南坡都是迎风坡
C. 山顶都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D. 阳坡都是迎风坡
11. 下列关于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岸
B. 冬季都盛行西南风
C. 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反
D. 南坡的光热条件都优于北坡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山地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应该位于北半球;乙山地7月3℃等温线在南坡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此山地位于北半球的可能性较大;丙山地3000米以下北坡气温高于南坡,说明北坡是阳坡,此山地位于南半球;3000米以上北坡气温低于南坡,说明北坡可能是迎风坡,3000米以上多地形雨,削弱了太阳辐射,降低了气温;丁山地同一自然地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应位于北半球。综上,位于南北不同半球的两座山地是甲和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山地北坡是阳坡,A错误;受降水影响,降水较多的一侧为迎风坡,雪线偏低,图中丙山地的北坡及乙、丁两山地的南坡雪线都偏低,即乙、丁两山地的南坡为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迎风坡,B错误;甲山山顶(海拔2100m左右)7月均温大于10℃,没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C错误;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座山地的南坡气温高,降水多,属阳坡和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甲山地7月高温少雨,1月温和多雨,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丁山地南坡为阳坡,基带植被又是常绿硬叶林,故也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则两地冬季都盛行西南风,且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B正确,AC错误;甲丁两山地的南坡均是迎风坡,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北坡,D错误。故选B。
昭化古城三面临水,四面环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下图为“昭化古城位置及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昭化古城位于( )
A. 甲处B. 乙处
C. 丙处D. 丁处
13. M处地名最可能是( )
A. 笔架山B. 龙王沟
C. 茅河坝D. 黄家坡
14. 昭化古城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蜀地咽喉,位置要冲B. 三水相逢,护城河多
C. 群峰相拥,隐蔽性佳D. 水陆两便,集市繁华
【答案】12. D 13. A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昭化古城三面临水,甲地只有东侧临河,乙地只有西侧和北侧临河,丙地只有南侧和东北侧临河,这三地都不是三面临水,不是昭化古城所在地,ABC错误;丁地东侧、北侧、南侧临河,只有西侧不临河,是三面临水,所以是昭化古城所在地,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如图示M地位于南北等高线较密集,东西等高线相对稀疏的地区,根据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当地地形应为山脊之间的鞍部地区,由于其东西方向高,中间低平,南北两侧陡且地势迅速降低,其形态类似笔架,故名笔架山,A正确;图示地区为鞍部,不是沟谷,B错误;坝区域附近有一定的集水区域,M地在山脊附近,地势较高,不会有坝的存在,C错误;M东西两侧等高线稀疏,地势相对平缓,不是坡地,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昭化古城在四川盆地以北地区,是外界由北侧进入到蜀中之地的必经之路,由于昭化古城沿白龙江和嘉陵江分布,外界可沿着河流谷地进入,所以昭化古城位于蜀地北部的咽喉位置,地理位置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A正确;护城河多和群峰相拥只能说明防御优势较大,但与兵家必争之地无关,BC错误;该地河流从山间流过,河流流速快,水运价值并不高,地势起伏大陆地运输交通不便,D错误。故选A。
在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趋势。基于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不同省市作为流入(出)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得到左图“流入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右图“流出地视角下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人口流入和流出视角看,人口回流意愿都较低的省区有( )
A. 鄂、辽B. 藏、内蒙古
C. 新、吉D. 吉、内蒙古
16. 从人口流出视角看,青海、云南人口回流意愿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当地拥有良好的经济圈,就业机会多
B. 与流入地的生活习俗等方面差异大
C. 当地收入更多,社会保障制度更完善
D. 努力保住流出地原有农村户口性质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观察左图中信息,从人口流入视角看,辽宁省(辽)、西藏自治区(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回流意愿较高,吉林省(吉)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回流意愿较低;再观察右图中信息,从流出视角,湖北省(鄂)回流意愿较高,吉林省(吉)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回流意愿依然较低,因此从人口流入和流出视角看,人口回流意愿都较低的省区是吉林省(吉)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结合题干四个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观察右图可知,青海省和云南省人口回流意愿较高,主要是由于青海和云南两省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方习俗和其他省区差异较大,因此回流意愿较高,B正确;青海省和云南省属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完善,排除AC选项;人口流动与农村户口性质无太大关系,排除D选项。故选B。
19世纪末,旧金山成为美国加州最大的工业城市,20世纪初,奥克兰承接了该市部分制造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图为“20世纪以来旧金山湾区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阶段三,该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A. 向心化B. 双向化
C. 外向化D. 多向化
18. 阶段一、二、三对应的空间结构依次为( )
A. 单中心集聚、双核心共生、核心-外围
B. 双核心共生、核心-外围、泛网络化联动
C. 核心一外围、单中心集聚、泛网络化联动
D. 泛网络化联动、单中心集聚、双核心共生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由阶段三的图可知,此阶段的生产要素形成以三大中心城市为中心,三大核心城市服务种类和功能不同,核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外围城市发展速度会加快,周边的一般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要素呈现多向流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阶段一以旧金山和奥克兰双核心为中心形成双核心结构;阶段二以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城市往周边扩展,形成核心-外围结构;阶段三,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边成一体,形成泛网络化联动结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全球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开发强度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区域被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在生态保护中适度发展经济的地区)等三个区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T1、T2、T3分别为( )
A. 重点发展区、保育发展区、优化发展区
B. 优化发展区、保育发展区、重点发展区
C. 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保育发展区
D. 重点发展区、优化发展区、保育发展区
20. 与T2相比,T3区域( )
A. 自然环境更优越B.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 矿产资源更丰富D. 生态保护更优先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T1、T2、T3依次主要位于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国东北平原及临近地区、大兴安岭,T1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故为优化发展区;T2区域的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等工业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故为重点发展区;T3区域的多为大兴安岭等林区,生态环保意义重大,故为保育发展区。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T2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国东北平原及临近地区,拥有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等工业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矿产资源更丰富,BC错误;T3区域为大兴安岭等地区,纬度高,气候比较寒冷,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分布有原始森林,是中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森林保育区,A错误,D正确。故选D。
江苏海洋资源丰富,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缓。为此,江苏着力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图为“江苏省海洋经济隆起带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江苏沿海三市( )
A. 岸线长度相当B. 深水良港遍布
C. 滩涂资源丰富D. 淡水资源欠丰
22. 与苏南比,制约沿海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B. 交通条件
C. 开放政策D. 劳力素质
23. 推动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建沿海港口,促进要素流动B. 大力围滩造陆,增加土地资源
C. 加快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D. 建设油气基地,缓解能源不足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示海岸线分布可知江苏沿海的海岸线分布相对平直,这说明沿海地区泥沙淤积较为严重,海岸类型主要为淤泥质海岸,海水较浅,少深水良港,多沿海滩涂,B错误,C正确;盐城市的海岸线长度明显长于连云港,A错误;江苏沿海三市地处沿海,水汽来源充足,是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水资源并不缺乏,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苏南位于长江三角的核心地带,北濒黄金水道长江,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属于上海1小时辐射圈内),交通便捷,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国内外流动便捷,经济发展迅速,而苏北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且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弱,所以相对于苏南地区发展较慢,B正确;苏北地区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短缺的江苏以及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A错误;开放政策在一省之内差异不大,C错误;没有信息说明苏北地区的劳动力素质较苏南地区差,无法判断,排除D。故选B。
【23题详解】
由于江苏省的海岸类型多为淤泥质海岸,港口条件并不是优势,增建沿海港口对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有限,A错误;大力围滩造陆会破坏沿海生态环境,B错误;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产业的推动,这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助推江苏省产业转型,C正确;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充足,况且能源产业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D错误。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充沛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上升运动引起水汽冷却凝结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雾也是水汽凝结物,主要悬浮于近地面。甲地多雾,但降水稀少,地处热带荒漠带。
材料二:下图为“南美洲某国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绘制流经甲地附近海域的洋流;指出自然带I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I—Ⅱ—Ⅲ更替所体现的地域分异现象。
(2)说明山脉隆起对该国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影响。
(3)结合降水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甲地形成荒漠的原因。
【答案】(1)洋流绘制:
自然带I的名称是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现象。
(2)山体高大,产生垂直分异;山地东坡多地形雨,热带雨林带南扩;山地西侧形成雨影区,出现荒漠带;地形阻隔,荒漠带东西狭窄。
(3)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受沿岸寒流影响,易形成逆温现象;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凝结。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按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为寒流,在南半球的寒流大致由南向北流,绘图如下:
自然带I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亚马孙平原,由于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自然带I是热带雨林带,而沿海的自然带Ⅲ是热带荒漠带,沿海地区本来应气候湿润,但由于寒流以及地形的原因形成了热带荒漠带,符合非地带性现象。
【小问2详解】
该国中部是山地,该山地地处低纬地区,所以垂直分异显著;自然带I是热带雨林带,这是因为山地东坡多地形雨,纬度低气温高,形成热带雨林带,且热带雨林带南扩;自然带Ⅲ是热带荒漠带,山地西侧形成雨影区,出现荒漠带;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分布阻挡,导致荒漠带东西狭窄。
【小问3详解】
首先甲地受西岸寒流的减温影响,下垫面气温较低,易形成逆温现象,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凝结;甲地位于湿润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所以甲地终年降水少,气候干燥,形成荒漠带。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距今8000万年,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0万年,南亚及青藏地区已露出海面成为平缓的陆地(准平原)。距今248万年,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该区域被称为三江并流区(如下图)。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当地的热力状况,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变化。三江并流区在晚第三纪的准平原阶段所处的纬度位置比现在低。
(1)简述三江并流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从热力角度推测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西南季风的强弱变化及其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区由准平原到高山深谷演变过程中气候特征的变化。
【答案】(1)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东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强烈隆起抬升;形成了近似于东西向的褶皱和南北向的断层(或多条平行的山脉及谷地);区域以上多条河流汇入,水量大,流水快,在地壳的抬升作用下下切侵蚀强烈;山体宽大,河流侧蚀不易。
(2)变化:西南季风增强。成因:(受板块运动影响)青藏高原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海陆热力差异增大;随着地势升高,夏季高原成为热源,形成青藏热低压,加剧西南风风势。
(3)在准平原阶段,由于纬度位置较低,海陆差异较小,三江并流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气候炎热干燥;随着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多,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河流不断下切侵蚀,相对高度进一步增大,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并且背风坡的部分河谷形成了干热的气候特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三江并流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结合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分别从山地形成及河流形成角度考虑。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引发了横断山区的急剧隆起抬升;形成多条平行的山脉及谷地;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大,形成河谷;地层继续抬升,河流继续下切,逐渐形成了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小问2详解】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分析,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相互挤压作用,青藏高原抬升为高大的陆地,导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青藏高原成为热源,青藏高原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加剧了西南季风。由此判断西南季风增强。
【小问3详解】
根据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因素进行分析。三江并流区在准平原阶段,海拔较低,对气温影响不大,对来自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不明显,纬度位置比现在还低3°-4°,气候应该是亚热带或热带湿润气候,气温高,降水丰富;随着地形的进一步抬升,到了高原雏形期,海拔较高,气温下降,降水量受地形抬升作用有可能增加,变成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变小,与现在的云贵高原气候相似;地势继续上升,形成高山峡谷的地貌,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并且背风坡的部分河谷受焚风效应影响,形成了干热的气候特点。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锂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锂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液、核工业以及光电等行业。据预测2030年中国锂需求量为70万吨,其中约45~50万吨依赖进口。
材料二:盐湖卤水型锂矿因其巨大的资源储量和便捷的开发方式,成为锂矿开发主要的方向。下图为世界主要盐湖卤水型锂矿分布图。
(1)描述全球盐湖卤水型锂矿分布的特点。
(2)从资源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我国锂矿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原因。
(3)加强锂矿资源战略储备,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南北纬30°附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高原附近;板块的消亡边界。
(2)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提高;锂应用领域广泛需求量大;需求增长速度快。
(3)稳定锂的价格;保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保障锂矿资源供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材料可知全球盐湖卤水型锂矿集中分布——分布不均;分别分布在青藏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地区——山地高原附近;图片中盐湖卤水型锂矿的纬度——主要集中分布南北纬30°附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图片中板块边界——板块的消亡边界。
【小问2详解】
审题可以得出要从资源消费需求角度分析,锂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液、核工业以及光电等行业——锂应用领域广泛需求量大;据预测2030年中国锂需求量为70万吨——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提高,需求增长速度快。
【小问3详解】
资源的战略储备,能够保证我国资源供应充足且稳定,能稳定锂的价格,同时能够保证依赖锂资源发展的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地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5页。
[地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