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展开考点1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4山东,10,3分)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约3 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图1)。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图2),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据此完成下题。
1.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火山喷发 B.地壳运动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 A
(2023浙江1月选考,13—14,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3.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 C
(2023河北,14—16,9分)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受控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理环境变化。下图为华北某盆地边缘河流阶地被断层错断的情景,T1~T4分别为第1~4级阶地面,F为间歇性活动的直立断层,其两侧数据为校正后的阶地面高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断层F两侧同级阶地面高差的产生是由于()
A.北盘上升 B.两盘差异上升
C.南盘下降 D.两盘差异下降
答案 B
5.断层F错断阶地的活动()
A.T1形成之前不明显
B.T2形成之前不明显
C.T1形成之后不明显
D.T2形成之后不明显
答案 C
6.至T2错断前,断层F两侧T3的高差是()
A.2 m B.3 m
C.4 m D.5 m
答案 B
(2022山东,15,3分)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题。
7.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答案 A
(2022浙江6月选考,5,2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
8.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 A
(2022浙江6月选考,11—12,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两题。
9.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答案 D
10.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2021天津,2,3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1.上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答案 D
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3浙江6月选考,13—14,4分)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 年黄河经人工改汊朝东北方向入海。下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答案 C
2.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运动的作用
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
C.上游水库的冲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
答案 A
(2023浙江1月选考,3—4,4分)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两题。
3.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沉积 搬运 B.搬运 风化
C.风化 侵蚀 D.侵蚀 沉积
答案 C
4.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 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2023全国甲,6—8,12分)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答案 A
6.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答案 B
7.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 A
(2023新课标,7—8,8分)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9.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答案 B
(2023海南,12—13,6分)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 A
11.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答案 B
(2022辽宁,3—4,6分)一般情况下,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我国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对寒冷期沉积了砂质沉积物,相对温暖期沉积了黄土状沉积物。下图为沉积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推断剖面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大致经历了()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答案 C
13.砂质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末次冰期的()
A.海岸沙 B.河流沙
C.洪积物 D.冰碛物
答案 B
(2022海南,8—9,6分)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下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固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之间,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石顶泥柱顶端的石块在其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雨水侵蚀
答案 D
15.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
A.寒潮 B.地震 C.洪水 D.虫蛀
答案 B
(2021天津,3,3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6.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
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
答案 A
17.(2024广东,19,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Na2SO4)。
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Na2SO4+10H2ONa2SO4·10H2O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1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1)分析图1中甲、乙两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哪个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8分)
(2)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寨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2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8分)
(3)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6分)
答案 (1)甲区域为构造沉降区,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构造抬升区,背斜顶部,易受剥蚀;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较老。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
(2)时段Ⅰ: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3)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长期作用下,导致裂隙不断扩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
18.[2023江苏,23(2)(3),14分]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下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8分)
(2)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6分)
答案 (1)主要地貌特征:呈扇状;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扇面发育沟谷,地势起伏大;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形成条件:上游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提供物质来源;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扇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存在较宽的地形平台,利于沉积物堆积。
(2)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风险,威胁铁路安全;地基物质松散,不利于建设。
19.[2022天津,17(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舟山群岛拥有较长的深水岸线、优越的国际航道,位于该海域的洋山港、宁波港、舟山港均为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杭州湾及周边地区通过建设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工程,形成了跨海通道群(图1)。
图1所示的秀山岛西侧甲地为淤泥质海岸(图2),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 甲处位于岛屿西侧,面向河口,接受河流泥沙沉积明显;有岛屿阻挡,风浪较小;海岸地区平坦开阔。
20.(2022全国乙,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答案 (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持续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
(3)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沉积,(在海水运动侵蚀下)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4)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沉积海岸),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21.(2021全国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答案 (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考点3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4广西,7—8,6分)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分;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答案 C
2.根据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上溪群地层区()
A.属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B.由寒武纪早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C.属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D.由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答案 D
(2023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
答案 A
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
答案 D
(2022江苏,10—12,6分)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答案 D
6.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 A
7.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答案 D
(2022北京,5,3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8.图中()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答案 B
(2022浙江6月选考,5,2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
9.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020天津,4—5,6分)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0.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答案 D
11.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答案 A
(2020北京,3—4,6分)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13.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答案 A
考点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
(2023广东,11,3分)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答案 A
(2021山东,3—4,6分)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 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答案 B
3.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
答案 C
4.(2023山东,1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2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答案 (1)疏浚海口河,降低滇池水位/水位降低;(2分;或答湖盆边缘/湖盆/浅滩出露,或答三角洲出露面积扩大;答三角洲面积大不得分)人口大量增加,开垦土地,植被覆盖减少,河流泥沙增加/增多/沙多/沉积物增多,为三角洲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2分;必须体现出增多,变大,答含沙量大不得分)人工开挖沟渠,使水流分流,流速减缓/水动力减弱/变小。(2分;或答有利于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堆积/沉积作用增强)
(2)B区域成陆时间早/长(或答人类在此生产生活时间早/长,历史悠久/年代较久/明代就有聚落),人口数量多;(2分)B区域开垦较早,水稻土/土地/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多/高,可供养的人口数多;(2分)B区域地势较高,洪水威胁较小/水位变动影响小/洪涝灾害少/洪灾小。(2分;或答粮食产量稳定,居住环境安全。出现“旱”字不得分)
5.[2020天津,17(4),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图Ⅰ 贵州省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图Ⅱ 贵州省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
图Ⅲ 贵州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
答案 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大);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多碎屑物。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4天津部分区重点校一模,3—5)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该地质区域形成初期以沉积作用为主,图中辉绿岩为岩浆岩体。完成下面三题。
1.该区域地质构造和断层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A.背斜;东—西
B.向斜;南—北
C.背斜;西南—东北
D.向斜;东南—西北
答案 C
2.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质构造可以打井找水
B.花岗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
C.辉绿岩体侵入受断层限制
D.S地层可寻哺乳动物化石
答案 B
3.下列选项能表示甲处地质构造形成顺序的是()
A.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构造运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C.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外力侵蚀
D.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
答案 C
(202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一模,4—5)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该溪流()
A.流向为自北向南
B.白垩纪之后形成
C.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答案 B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丙处为背斜构造,结构坚固,适合修建隧道
B.从甲到乙先经过背斜,后经过向斜,经过4种地层
C.丁处为向斜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D.从甲到乙先经过向斜,后经过背斜,经过3种地层
答案 C
(2024天津十二校二模,4—5)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海底发育水平状石英砂岩,后经多种地质作用,最终形成棱角平直、高大耸立的石林地貌景观(图1),图2为张家界地质公园局部地质简图和河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图1中张家界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固结成岩—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垂直崩塌
B.固结成岩—沉积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垂直崩塌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地壳抬升—垂直崩塌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垂直崩塌
答案 D
7.图2中甲乙沿线应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答案 B
8.[2024天津部分区二模,16(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7分)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这里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整个湖面约3.15万平方千米。大约2 000万年前贝加尔湖开始形成,至今仍在发育,此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但仅有安加拉河由此流出。图1为贝加尔湖区域图,图2为贝加尔湖构造断面示意图。
预测贝加尔湖的深度将不断 ,并简述贝加尔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 加深(增大) 大约2 000万年前,地壳断裂陷落(下沉);随后周围的河流和冰川挟带大量的水和泥沙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4天津河西一模,5—6)下图示意某区域的地质构造,其中砂岩颗粒比泥岩颗粒大。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A岩层为()
A.倾斜岩层,因河流沉积而形成
B.倾斜岩层,因湖泊沉积而形成
C.水平岩层,因河流沉积而形成
D.水平岩层,因湖泊沉积而形成
答案 C
2.图中岩层及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断层D—岩层A—岩层C—岩层B
B.岩层A—岩层B—岩层C—断层D
C.岩层B—岩层A—岩层C—断层D
D.岩层C—岩层B—断层D—岩层A
答案 D
(2024天津红桥一模,3—4)下图为某段地质时期内金沙江某河段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段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
①河流上游 ②风力作用
③河流两岸 ④冰川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4.图示的河谷发育过程主要是()
A.崩塌—沉积—拾升—下切
B.下切—沉积—侧蚀—沉积
C.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D.下切—抬升—堆积—崩塌
答案 C
(2024天津和平一模,7)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目前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 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 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 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完成下题。
5.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差异及主要外力形式应为()
A.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作用强
B.峡谷地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作用强
C.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下蚀作用强
D.宽谷段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堆积作用强
答案 A
(2024天津河东二模,8—9)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石林由岩性为沉积岩的砂砾岩构成,奇峰耸立,绝壁凌空,石柱、石笋大多在高度80~100米,最高处达200余米。石林形成于400万年前,它是由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石林地貌。下面左图为黄河石林景观、右图为云南路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上左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
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搬运
答案 D
7.云南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柱一般高度在几米到40多米,与黄河石林的石柱相差较大,最主要原因是()
A.岩层厚度和形成过程不同
B.岩石类型和质地不同
C.形成环境和早晚不同
D.人类保护程度不同
答案 A
(2024天津耀华中学月考,3—4)天兴洲,原名添新洲,位于武汉市长江段江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江岛风情景观。2022年初天兴洲的沙坑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游玩打卡。下图示意天兴洲部分沙坑景观图及其中某处沙坑景观的近景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推测天兴洲沙坑的形成过程为()
A.流水沉积—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流水搬运—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答案 C
9.导致沙坑甲乙两处地表纹理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甲处受沙坑积水水位变化影响
B.乙处受沙坑积水水位变化影响
C.甲处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
D.乙处主要受流水作用影响
答案 A
10.[2024天津五所重点校期末,16(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 我国西南的三江并流地区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下图为西南区域图和三江并流及云南丽江周边区域图。
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奇特景观的地质原因。(从内力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说明)
答案 地处板块交界处,相互碰撞挤压、抬升,形成一系列平行山脉;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分布于山谷的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加剧,从而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自然奇观。
11.[2024天津滨海重点校期末,18(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4分)
某校地理小组利用下列图文资料开展对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地理探究活动。
探究任务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育空河三角洲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南部,大多数地区海拔低于100米。育空河流经这些低洼、树木稀少的地区时,频繁改变路径,形成许多新的河道。育空三角洲周围河流有着巨大的输沙量。
简述育空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答案 河流进入平原区(地势平缓),入海口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变缓,所挟带的泥沙沉积;河流频繁改道,沉积面积不断扩大。
考点3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4天津五所重点校期末,2—3)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区域内典型地貌景观——天坑,是由溶洞大厅形成的,且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1所示区域内()
A.地表石灰岩分布广泛,岩石透水性较好
B.乌江流域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
C.羊水河出露的地层形成晚于中石院天坑
D.当地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A
2.图2中各序号,能够正确表示天坑景观形成过程的是()
A.②—③—④ B.④—⑦—③
C.⑥—①—③ D.③—④—⑤
答案 B
(2024天津重点校二模,5—7)琥珀(下左图)被称为“时间胶囊”,精美地保存了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精彩的演化片段。缅甸琥珀形成于白垩纪中期,是在树脂埋于地下后因火山频发,地下长期受热,树脂石化,颜色加深而成,主要产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沼泽地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形成缅甸琥珀的主要岩石及作用属于上右图中的 ()
A.甲、a B.乙、b
C.丁、e D.戊、e
答案 D
4.缅甸琥珀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搬运沉积
B.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变质作用
C.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答案 A
5.下列选项中可能与琥珀形成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蓝藻大爆发
B.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C.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是重要的成煤期
D.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的成煤期
答案 D
考点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
(2024天津和平一模,6)广东省梅州市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自宋代开始南迁的客家先民定居在梅州地区,当地客家传统村落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其中围龙屋是最典型的客家传统建筑形式,方形的堂屋、横屋与半圆形的围屋,加上屋前的半月塘,构成天圆地方的建筑布局形式。下图示意梅州市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完成下题。
注:图中等高线为虚拟,不代表真实地貌
1.该村围龙屋一般建在山脚而不会建于山坡之上,主要是因为()
A.建筑体量大 B.村落规模大
C.山坡耕地多 D.盆地面积小
答案 A
(2024北京顺义期末,13)读图,回答下题。
2.秘鲁()
A.国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B.当地时间比北京早13小时
C.地处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D.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多临海
答案 C
(2023北京朝阳一模,7)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及18时24分,土耳其连续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读图,回答下题。
3.土耳其()
A.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B.地跨亚、非两大洲
C.热带草原面积广大
D.以高原、山地为主
答案 D
综合拔高练
40分钟 5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2024天津南开一模,3—4)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在甲处竖直向下钻取岩芯,获得的地层信息最可能来自()
A.T1地层 B.P3地层 C.P2地层 D.C2地层
答案 D
2.乙、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答案 C
(2024天津耀华中学期末,5—6)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示意图。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比断层形成时间早的冰斗有()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⑧
答案 D
4.冰斗和U型谷的变化反映了该山区的气候()
A.变暖 B.变冷 C.变湿润 D.变干旱
答案 A
(2024天津河东一模,3—4)岱崮是山东省中南部,特别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辞海》中将其解释为:“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中部山区多用作地名”,形成岱崮的岩层主要是由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构成,下图为岱崮地貌形成演化模式图。完成下面两题。
5.岱崮地貌由成熟阶段到消亡阶段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冰川侵蚀
C.地壳抬升 D.重力崩塌
答案 D
6.岱崮地貌形成了上陡下缓的地貌景观,判断该地貌上下部岩石的种类及岩性()
A.上部沉积岩—松软,下部岩浆岩—坚硬
B.上部沉积岩—坚硬,下部沉积岩—松软
C.上部岩浆岩—坚硬,下部沉积岩—松软
D.上部岩浆岩—坚硬,下部岩浆岩—松软
答案 B
(2024天津和平期末,12—13)地质工作者通过地质勘探发现,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的地层中(距今约14.8Ma—13.8Ma)(Ma:百万年)发育着一系列古三角洲。专家认为,古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该时期全球变冷事件引发海平面变动的结果。下图为珠江口盆地古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距今约14.8Ma—13.8Ma时期内,本区域经历了 ()
A.持续性海退 B.间歇性海退
C.持续性海进 D.间歇性海进
答案 B
8.海岸线从b过渡到c期间,内大陆架三角洲处的河流()
A.侧向侵蚀作用增强
B.侧向堆积作用增强
C.侵蚀下切作用增强
D.河床沉积作用增强
答案 C
(2024天津南开期末,3—4)在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是不间断的。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图中四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10.图中沉积间断发生时期,甲区域()
A.地势先抬升后沉降
B.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C.物种发生大量灭绝
D.蕨类植物高度繁盛
答案 A
(2024北京顺义期末,4)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沉积岩形成于古生代。读图,回答下题。
11.图中()
A.甲处可能发现蕨类植物化石
B.乙处地貌符合背斜成山规律
C.丙处岩脉形成时间早于断层
D.丁处岩层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 A
(2024北京东城期末,7—8)如图为祁连山东段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图中断层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C
13.图中()
A.甲处地层形成早于丁处
B.东北侧为背斜形成的山地
C.乙处地层容易发现化石
D.地表形态受内力作用形成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4.(2024天津南开期末,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汕头市南澳县(图1)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岛屿总面积约115平方千米,2022年常住人口约6.46万。
(1)据图,描述南澳岛上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条件。(6分)
与南澳岛北坡相比,南坡多裸露的花岗岩,形成了形似“石蛋”的地貌景观。图2为“石蛋”地貌景观及其形成过程示意图。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花岗岩“石蛋”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其多出现在岛屿南坡的原因。(8分)
答案 (1)分布特点:岛上的城镇数量少,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沿海海湾地区。
形成条件:岛屿面积小,对外依赖性强,城镇发展依托港口;沿海地形平坦,海湾较为封闭,抗风浪能力强,便于建设港口、城镇。
(2)形成过程: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岩石棱角处更易受多方向风化、侵蚀,形成“石蛋”地貌景观。
原因: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风化、流水侵蚀更严重。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断层三角面所处断裂带的走向是,龙脊谷的形成过程是,冰川漂砾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答案 D,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图中海沟的成因是,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图中,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