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展开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3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
A.砂砾岩B.石灰岩
C.石英岩D.花岗岩
答案 A
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冷湿B.暖湿
C.冷干D.暖干
答案 D
(2021北京,5—6,6分)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
答案 D
4.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3浙江1月选考,13—14,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 C
(2023全国甲,7—8,8分)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
答案 B
4.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 A
(2022浙江6月选考,5—6,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6.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 A
(2022北京,5,3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7.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答案 B
(2021浙江6月选考,4,2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8.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
A.生长边界 海岭
B.消亡边界 海沟
C.消亡边界 海岭
D.生长边界 海沟
答案 A
(2021浙江1月选考,5,2分)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9.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
A.海沟B.海岭C.海盆D.裂谷
答案 A
(2021浙江6月选考,17—18,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下面两题。
10.该溪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答案 C
11.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3浙江1月选考,3—4,4分)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两题。
1.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沉积 搬运B.搬运 风化
C.风化 侵蚀D.侵蚀 沉积
答案 C
2.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2023海南,12—13,6分)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答案 A
4.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答案 B
(2023新课标,7—8,8分)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6.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
答案 B
7.(2022浙江1月选考,4,2分)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2022浙江6月选考,1,2分)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题。
8.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2022海南,8—9,6分)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下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堆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固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之间,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石顶泥柱顶端的石块在其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雨水侵蚀
答案 D
10.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 )
A.寒潮B.地震C.洪水D.虫蛀
答案 B
(2021浙江6月选考,1,2分)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题。
1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 B
12.[2023北京,17(2),4分]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下题。
简述卡特岛的形态特征,并说出图中所示的风对该岛形成所起的作用。
答案 特征:岛屿陆地部分总体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呈长条状堆积体,地势较低;东北部坡度较陡,西南部坡度较缓。
作用:图中所示风向为东北风,并引起海水运动,海水及风力对东北部产生侵蚀作用,形成陡坡;西南部为背风坡,受海水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缓坡。
考点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
(2021浙江1月选考,1,2分)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
C.海洋灾害D.地质灾害
答案 D
2.[2022海南,19(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图1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 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3山东聊城二中上学期期末,3—4)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奇特地貌,红色碎裂砂页岩构成一排排垄岭,像一条条蜿蜒起伏的巨龙腾跃在空旷的荒漠中,包围在巨龙四周的是一座座色彩艳丽的连绵彩丘。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龙脊谷(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图2中数字与地质作用相互匹配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B.②—外力作用C.③—地壳运动D.④—岩浆活动
答案 C
2.龙脊谷与图2中文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C
3.[2023湖丽衢4月联考,28(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4分)
材料一 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工业用材,被誉为“工业牙齿”和“工业味精”,钨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天工程、高端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发现一大型钨矿,经勘察其矿体主要为矽卡岩钨矿,该矿钨储量规模保持着世界纪录。2021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1%,处于开采进程中的矿山钨储量为世界矿山钨储量的83%。近年来,作为全国最重要钨矿资源开采地的江西省,正逐步把钨精深加工产业向沿江集聚布局。图1为赣东北局部区域图,图2为钨矿化矽卡岩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1
图2
材料二 2019年中国钨产品出口(不含钨硬质合金)总量约为2.4万吨,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的占比如下图。
说出江西景德镇钨矿体矽卡岩的岩石类型,并简述形成该类岩石的地质条件。
答案 岩石类型:变质岩。地质条件: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岩体埋藏深度大;有碳酸盐分布。
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4届浙江A9协作体暑假返校联考,3—4)庐山是一座地处亚热带的块状山,植被茂盛,云雾缭绕。图1为庐山位置示意图,图2为沿庐山西北—东南向绘制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图中属于背斜山的是( )
A.虎背岭B.牯岭
C.大月山D.五老峰
答案 C
2.推测庐山的形成过程( )
A.挤压弯曲—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B.挤压弯曲—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层断裂—挤压弯曲
D.挤压弯曲—外力侵蚀—岩层断裂—地壳抬升
答案 B
(2024届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7—8)下图为苏门答腊岛及周边海域简图。完成下面两题。
3.苏门答腊岛的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抬升B.亚欧板块抬升C.印度洋板块张裂D.非洲板块俯冲
答案 B
4.图示板块边界甲侧形成的宏观地形为( )
A.海沟B.海岭C.山脉D.裂谷
答案 A
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4届浙江强基联盟9月联考,15—16)在部分海滩上受退潮水流的侵蚀会形成独特的潮沟,因其主干在向海一侧,向陆一侧则呈现树枝状分叉,被称为潮汐树(下图)。潮汐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完成下面两题。
1.潮汐树最有可能分布的海岸是( )
A.沙质海岸B.基岩海岸C.泥质海岸D.人工海岸
答案 C
2.游客能直观感受到的潮汐树的价值有( )
①旅游观光②丰富生物多样性③阻挡风暴潮④吸附重金属物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2023温州二模,5—6)新疆某地垄脊和沟槽地貌相间分布。垄脊和沟槽分别由侏罗系砂岩和泥岩组成,附近有多处同时期的含煤地层。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其中一处垄脊的照片。完成下面两题。
3.侏罗纪时期,该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B.气候寒冷,冻土发育
C.炎热干燥,风沙频发
D.低温少雨,河网稀疏
答案 A
4.图示垄脊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张裂,岩浆沿断裂处侵入
B.地壳下沉,泥沙在较低处沉积
C.岩性坚硬,砂岩受侵蚀影响小
D.断层发育,砂岩两侧泥岩抬升
答案 C
(2023山东潍坊统考二,9—10)沙漠倒置河床是一种地形高出周边地表的河流状地貌,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的沙漠上。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典型形成机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沙漠倒置河床砾石的主要特点可能是( )
A.粒径大,磨圆度差B.粒径小,磨圆度差C.粒径大,磨圆度好D.粒径小,磨圆度好
答案 A
6.沙漠倒置河床形成过程中( )
A.砾石沉积阶段降水较少
B.砂质沉积物被流水侵蚀
C.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D.河流径流流向发生反转
答案 C
7.[2024届嘉兴9月基础测试,29(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4分)
材料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国土位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弗莱河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大的河流,为大洋洲水量最大的河流,河口有三角洲分布。
材料二 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从流水作用角度,叙述弗莱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答案 河流中上游受流水侵蚀作用,挟带泥沙进入河流;流水搬运作用将泥沙带至河口;河口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考点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
(2024届浙江强基联盟9月联考,11—12)受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浙西某地山区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完成下面两题。
1.山体滑坡对该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增加酸雨频率B.改变河流流向
C.改变大气环流D.重塑地表形态
答案 D
2.滑坡高危区域的防灾救灾物品包括( )
①口哨 ②雨具 ③呼吸面罩
④救生圈 ⑤铲子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 B
(2023杭州二模改编,15—16)下图为黄山市不同海拔高度乡村聚落的数量(实线)和面积(虚线)。完成下面两题。
3.黄山市规模较大的聚落主要分布于( )
A.150米以下B.150—300米
C.300—450米D.450米以上
答案 A
4.与150—300米相比,150米以下地区聚落数量特点的成因有( )
A.地形起伏大B.地域面积小
C.水域面积小D.交通条件差
答案 B
限时拔高练
分钟:30分钟 分值:3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2024届浙江百校9月联考,21)高能洪水特指自然因素作用下流量、流速超常规的洪水。通常在洪水消退期形成大中型河床沉积地貌。
1.下列能正确反映洪水消退时沉积地貌的是( )
A.B.
C.D.
答案 D
(2024届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13—14)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年代的地层,其中Q为砂岩。完成下面两题。
2.关于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地貌以内力作用为主②乙地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③甲地构造类型有利于储水④乙地岩层受到岩浆侵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3.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B.固结成岩—褶皱隆升—风化侵蚀
C.固结成岩—风化侵蚀—褶皱隆升
D.褶皱隆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答案 B
(2023浙江北斗星盟,9—10)基索三河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由木曾川、揖斐川、长良川组成,中下游主要为平原,历史上三河之间易摆动。木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河谷多边滩,东岸发育沙丘。下图示意基索三河下游水系。完成下面两题。
4.木曾川岸边沙丘仅分布在东岸,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季风环流②地转偏向力
③河流沉积④河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C
5.木曾川心滩、边滩、沙丘平均粒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沙丘>心滩>边滩
B.心滩>边滩>沙丘
C.边滩>心滩>沙丘
D.沙丘>边滩>心滩
答案 B
(2023杭州二模,17—18)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地质图,图2为该地某一地形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6.甲地的构造地貌是( )
A.向斜山B.向斜谷
C.背斜山D.背斜谷
答案 D
7.图2剖面图对应图1中的( )
A.X1—Y1线
B.X2—Y2线
C.X3—Y3线
D.X4—Y4线
答案 B
(2023 5·3改编)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搜集到我国西北内陆某地区的一幅地质剖面图(下图),对该地的地质环境展开了相关探究学习。其中U表示地质不整合面(指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一时期的地层,造成上、下地层时代的不连续),V是岩浆岩,其余岩层均为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与断层南侧早期地质构造最吻合的是( )
AB
CD
答案 B
9.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B.岩层P1内一定不含变质岩
C.岩石V形成时间早于岩层T1
D.断层南侧岩体抬升幅度更大
答案 D
(2023 5·3原创)读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 )
①甲为背斜,P可能是砂岩
②甲为向斜,K可能是石灰岩
③乙为背斜,附近可能是大理岩
④乙为向斜,O可能是片麻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C
11.图示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外力沉积—碰撞挤压—岩浆侵入—断裂作用
B.外力沉积—碰撞挤压—断裂作用—岩浆侵入
C.碰撞挤压—外力沉积—岩浆侵入—断裂作用
D.碰撞挤压—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裂作用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2.(2023山东泰安三模改编,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节理,也称为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江西武功山(114°E,27.5°N)峰林地貌是节理发育的典型。研究发现,武功山曾是华南海盆北部边缘一部分,位于次级板块(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在内外力不断作用下,海盆闭合抬升逐渐演化成高耸的峰林地貌景观。目前,武功山地貌处于发展的幼壮年早期,景区内花岗岩峰林、石柱、石芽、象形石等微地貌景观广泛发育。下图为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演化模式。
(1)说明武功山地区曾是浅海环境的判断理由。(4分)
(2)描述武功山花岗岩峰峦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3)依据地貌演化一般规律,推测武功山地貌发展进入老年期时的微地貌类型。(6分)
答案 (1)沉积地层(岩)需在地势低洼处沉积而成;在地貌演化过程中,该地曾有海相基底沉积地层。
(2)加里东期,华南海盆闭合,武功山地区地层褶皱隆起,岩浆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燕山期,板块继续碰撞挤压,武功山山体大幅抬升,伴随岩浆多次侵入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并产生节理;山体继续抬升上隆,在外力作用下,基底地层大量风化侵蚀滑脱,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外力作用下,节理处被侵蚀更为突出,形成高耸挺拔的花岗岩峰峦地貌。
(3)以残峰、残丘等景观为标志,最后进入准平原阶段(或地势更加和缓/趋平等)。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凝灰岩属于,甲地构造地貌为,图中断层形成于,甲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共1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4地表形态的塑造: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4地表形态的塑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