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01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02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03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碳排放与国家安全
    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2023湖南,5,3分)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属及金属制品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D.电子产品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则排放相同数量二氧化碳创造的GDP高。读图可知,在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说明电子产品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故D项正确。
    2. (2023湖南,6,3分)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
    A.环境成本高B.人力成本高
    C.营销成本高D.研发成本高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两国四个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均是甲国大于乙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是甲国低于乙国,反映出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大,环境代价大,故A项正确;图中信息主要反映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无人力成本与产品营销成本相关信息,故B、C项错误;图中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均是甲国小于乙国,说明乙国研发成本高,故D项错误。
    3. (2023湖南,7,3分)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④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图中信息表明,甲国四个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经济总量大、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多、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少,说明甲国产业层次低,环境问题较严重。因此甲国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的行业,强化产业升级,故B项正确。
    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2023海南,7,3分)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
    欧洲西部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收入较高,A错误;南太平洋大部分是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且大多是岛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大,B正确;南美洲中部、中亚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D错误。
    5. (2023海南, 8,3分)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的不利影响,C正确;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都不符合实际,A、B、D错误。
    (2023浙江6月选考,17—18,4分)在“双碳”目 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 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
    成下面两题。

    属水位水体碳库 气
    6.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
    响 是 ( )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
    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 17C 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碳净排 放量降低,C 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根系增多,根 系吸碳量增多,同时促进土壤碳积累,土壤碳含量增加, A、B 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残体增多,微生物活性
    增强,D错误。
    7.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D] 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生态修复,A 错误;放生外 来物种可能会使当地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引发生态灾难,B 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生态功能降 低,重建微生物群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不利于湖
    泊湿地生态修复,C 错误;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
    岛,有利于形成湖泊水体、土壤、植被、微生物和大气之 间的生态平衡,提升湖泊湿地的固碳能力,促进湖泊湿
    地的生态修复,D正确。
    知识拓展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循环的现象,生 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 化碳,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两题。
    8.(2021浙江6月选考,4,2分)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 海岭 B.消亡边界 海沟
    C.消亡边界 海岭 D.生长边界 海沟
    9.(2021浙江6月选考,5,2分)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渔业资源枯竭
    ③森林面积减少 ④两极冰川消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AD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世界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了板块构造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等知识,注重对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和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突出对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点:一是依据信息确定区域位置;二是联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机理分析回答。
    解题思路6.读图可知,图中板块边界位于南亚次大陆南部的印度洋中,属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边界,由于大洋地壳较薄,板块的张裂导致岩浆沿着裂隙向上喷发,形成海岭,即大洋中脊。故选A。
    7.马尔代夫等低地岛国,因国土狭小且易被海平面上升淹没,因此最忧虑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加剧温室效应,加剧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因此③④正确。所以选D。
    8.(2022广东,20,10分)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下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 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
    8.答案 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2分)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2分)
    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2分)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2分)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2分)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主要从相同距离下和不同距离下两方面比较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的差异。从消费者的角度,具体从快递类型、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等方面提出有利于碳减排的做法。
    知识拓展
    绿色快递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快递业务量最大的国家。快递业务飞速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快递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绿色快递”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9.(2022山东,1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2分)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10分)(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9.答案 (1)15.8(或-15.8)。
    (2)对生态及环境安全是有利影响:退耕还湿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储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保护我国水源地;恢复湿地有利于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香蒲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较低,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对粮食安全是不利影响:退耕还湿减少了耕地资源数量,粮食总产量会下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 (1)模式a碳排放量为16.7+32.7+2.7=52.1,模式b碳排放量为23.8+7.9+11.1+2.6-9.1=36.3,因此,模式a与模式b的差值为15.8(或-15.8)。
    (2)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据图得知“香蒲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较低”,属于低碳生产,因此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从文字资料“退耕还湿”推知: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耕地面积会减少。因此会对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疑难突破
    (1)b模式中数值9.1是排放出来的碳又被固定的量。
    10.(2022湖南,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4分)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4分)
    10.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解析 (1)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可直接从图示中获得(山脊处一般在3.2,山谷处在2.6及以下),山脊处大于山谷处。原因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土壤有机碳大多储存在腐殖质、生物残体里。该地为海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相比山谷,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树木易被摧折,枯枝落叶多,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多;“热带山地雨林”的山脊处相比山谷,光照更充足,雨林更新快,枯枝落叶多。
    (2)主要从水热条件比较。相比长白山,海南纬度低,降水更丰富,光照条件更好,热量更充足,植被更加茂密,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雨林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更强,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更多。
    (3)增强森林的碳吸收能力主要从扩大森林面积(主要是植树造林),增加固碳总量;加强林间管理(保证森林健康生长发育),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方面作答。
    审题指导
    土壤有机碳来源于腐殖质和生物残体,纬度差异造成光热水等存在地域差异。
    疑难突破
    (2)森林的固碳能力是指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功能。
    易错警示
    (3)当地保存着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因此“植树造林”并不是主要措施。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栽培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2海南,3,3分)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大风 B.严寒 C.干旱 D.雨雪
    1.A 由题中信息可知,栽培荒漠植物的地点在吐鲁番,时间是春季,且是露天苗圃,吐鲁番降水少,春季受雨雪影响并不大,故D项错误;春季气温回升,会有冷空气影响,但不会有严寒,故B项错误;因是在苗圃中栽培,可人工浇灌,故C项错误;春季风大且是露天苗圃,所以面临的最大困难应是大风天气,故A项正确。
    2.(2022海南,4,3分)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
    A.哈萨克斯坦 B.沙特阿拉伯
    C.阿根廷 D.蒙古
    2.B 吐鲁番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题中哈萨克斯坦、阿根廷、蒙古均有温带荒漠,而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故因气候原因引种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沙特阿拉伯,故B项正确。
    疑难突破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其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由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形成了温凉、干燥、多风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属于温带荒漠,所以从其引种的荒漠植物可以在吐鲁番栽培成功。
    3.(2022海南,5,3分)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
    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
    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产业
    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A 吐鲁番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并不在青藏高原上,故在吐鲁番培育的沙漠植物并不适合青藏高原,④错误,排除B、D;大规模培育沙漠植物一方面可以固沙,防治荒漠化,有生态效益,另一方面可以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产业,兼具经济效益,故A项正确。
    江苏省东台市近海分布着由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条子泥是其中一条巨型沙洲,地处中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22北京,10,3分)条子泥沙洲适宜( )
    A.发展海滨会展中心
    B.围垦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C.开辟建设海滨浴场
    D.作为候鸟栖息地保护区
    4.D 由于条子泥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不宜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等经济活动,故作为候鸟栖息地保护区最为合适,D正确。
    5.(2022北京,11,3分)2022年1月,“盐城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启动区”项目成为江苏省储备重大项目之一,拟建设上海某知名医院东台院区。与上海市区相比,东台市建设康养基地的优势是( )
    A.消费需求量大 B.土地成本较低
    C.医养设施完善 D.产业部门齐全
    5.B 东台市相比于上海市区,经济相对落后,故其建设康养基地的优势在于地价、劳动力价格低,B正确。
    知识拓展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6.[2023湖北,18(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1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2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深挖隧道、架高架桥等技术保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原生态”,避免了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切割;在建设前期以及整个建设过程中开展生态影响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本身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绵茂公路通车后采取货车限流的方式以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干扰。(每点2 分共6 分)
    解析 通过深挖隧道、架高架桥等技术保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原生态”,避免了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切割;在建设前期以及整个建设过程中开展生态影响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本身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绵茂公路通车后可采取货车限流的方式,以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干扰。7.(2022湖北,18,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图1)。图2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图1
    图2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10分)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8分)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4分)
    7.答案 (1)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②外来物种入侵,挤占候鸟生存空间;③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④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⑤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⑥旅游观光和旅游设施建设占用滩涂湿地并破坏栖息地生态环境。(答出其中5点得10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2)①微地形改造,建设高潮位栖息地;②退渔还湿,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适宜的鸟类栖息环境;③加强检测,精准掌控水位、水质和植被状况;
    ④制定巡护管理措施,应对盗猎、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⑤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和下滩时间。(答出其中4点得8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①建设背景,现状与问题;②建设理念与指导思想,保护目标思路与方法;
    ③栖息地恢复、维护方案与工程措施;④保障措施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传、培训、教育等。(整体结构合理1分,结构不合理本小题不得分,答案包含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得3分。)
    解析 (1)建设“720高地”即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被占用、被污染、被破坏等;据此从自然和人为(不合理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720高地”是改造鱼塘为高地,“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说明要从改造地形、恢复生态角度分析;“满足候鸟需求”还需要对建成后的栖息地加强保护,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据此列举具体的改造、生态修复和管理措施即可。(3)依据材料中体现的时间顺序,结合问题背景、减少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相当于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即可。
    审题指导
    (1)“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提示要从自然变化、人为因素两方面回答。栖息地不仅仅是空间概念,还需要满足食物供应,食物不足也是栖息地减少的重要原因。(2)明确设问问题:“建设”、“维护”的具体做法。同时明确“720高地”的改造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3)明确设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而不是具体措施。
    8.(2022北京,18,13分)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4分)
    (2)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4分)
    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面积2.5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5万(2021年),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3)分析核心保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5分)
    8.答案 (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大风多。
    (2)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等注入,黄河依次汇入扎陵湖和鄂陵湖,在扎陵湖乡流出。
    (3)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基本无种植业和工业,核心区受严格保护等。
    解析 (1)黄河源园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具有高寒的特征,因此地表天然植被多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气候特征一般从光、热、水、风等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高原面上多大风等;设问要求说出,因此只要描述特点即可,不需要进行分析。(2)湖泊形成的条件是地势相对较低,积雪冰川融水和径流等汇入,积水成湖。淡水湖相比咸水湖,盐分有出口,一般为外流湖,观察图中水系可以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有黄河流经,属于外流湖,因此为淡水湖。(3)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原因从自然、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因素:核心保育区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不便于人类活动,故人口分布较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差;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不发达,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开发建设程度低,且由于设立核心保育区,受到政策的严格保护,减少了人类的干扰等。
    考点三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 ℃。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1河北,9,3分)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重要因素为( )
    A.到海距离 B.主导风向
    C.冰川温度 D.山地坡度
    2.(2021河北,10,3分)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
    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
    3.(2021河北,11,3分)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
    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
    1—3.BCC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天山和阿尔卑斯山两座山体冰川朝向与物质平衡之间的关系和两山体近年来冰川物质平衡的状况为命题情境,考查气候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体现了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1.审题指导 解题关键点是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由冰川物质平衡与冰川朝向的关系可以发现,大多数具有正物质平衡冰川的朝向迎着水汽补给来向。水汽靠盛行风来输送。
    解题思路阿尔卑斯山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南风,其冰川主要受大西洋水汽补给,其南面的地中海和东面的黑海一定程度上也为局地冰川提供了水汽来源,因此除北偏东方向外,在整体上看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朝向其他方向接受水汽均是有利的,而北偏东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天山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偏北风)从北冰洋或大西洋带来一定(很少)的水汽,因此主导风向是重要因素,B正确。
    解题技巧 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北坡雪线低,冰川面积大。原因都是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结冰速度大于融冰速度,冰川面积增大,反之减少。
    水汽补给条件好的坡向,降水多,且北坡为阴坡,气温低,易结冰,结冰速度大于融化速度,因此冰川面积大。
    2.审题指导 解题关键是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根据冰川物质平衡均为负值,融化速度快,冰川面积缩小。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知,1990年以后两山体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冰川面积变化特点是面积减少,因此可以指示冰川融化速度快,雪线上升,冰川缩小,B错误,C正确;阿尔卑斯山冰川融化速度较快,冰川消融量较大,冰川积累速度慢,A、D错误。
    解题技巧 冰川的物质平衡为正值,冰川生成速度快,冰川面积扩大;冰川的物质平衡为负值,融化速度快,冰川面积缩小。明确冰川萎缩、冰川融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3.审题指导 解题关键是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判断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导致两山体冰川面积变小。
    解题思路由于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导致两山体冰川面积都变小,可以推知全球变暖导致高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因此C正确;而山体隆起,导致海拔上升,山体气温低于0℃的地区面积扩大,冰川面积增大,A错误;臭氧空洞扩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气温也会升高,导致全球变暖,所以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变小,因此B不恰当。山体林线上升与气温和降水都有关系,D错误。
    4.(2020课标Ⅰ,44,10分)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 读图中信息可知,鼠兔的密度适中时(有效洞口密度为760/个·hm-2),鼠兔可以控制植物的过度生长,从而减少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使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抗退化能力强。当鼠兔数量过少时,会使植物数量过多,加大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反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当鼠兔数量过多时,会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加剧,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应尽量减少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合理控制鼠兔的数量。
    5.(2020课标Ⅲ,44,10分)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
    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解析 由题干信息和基本常识可知,鸟儿撞击玻璃幕墙主要与玻璃幕墙的镜面效应有关。本题前一个设问的关键信息是“清晨”与“傍晚”,也就是要我们运用清晨和傍晚太阳方位的知识,来分析谷地两侧山体阳光照射的时间差异。要注意的是:沟谷西侧山坡实则是山体的东坡,清晨时向阳;沟谷东侧山坡实则是山体的西坡,傍晚时向阳。本题后一个设问的“解决措施”可以从“玻璃幕墙”和“鸟儿”两个方面来想办法。一是消除玻璃幕墙的镜面效应,二是阻止鸟儿的撞击行为。
    6.(2019课标Ⅰ,44,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 本题以“美国河流开发和河道治理”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从图文信息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并能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两幅不同比例尺地图的阅读,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河流开发以及河道治理旨在体现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区域空间差异(工程建设前后污染范围的变化,对不同范围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和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7.(2019课标Ⅱ,44,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10分)
    答案 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 本题以“清溪川复原工程”为切入点,考查环保工程建设对改善环境的作用。本题难度较小,只需抓住“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具体做法,如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修建生态公园、拆除高架道路等分别说明影响即可。
    8.(2019海南单科,24,10分)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 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解析 可从分解、清理难度大、生态脆弱、难恢复等角度分析。
    9.(2019课标Ⅲ,43,10分)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本题以农用大棚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考查农用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旨在警示人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治理农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可以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灌溉水含盐量高和施用化肥等方面思考回答。
    知识拓展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农业活动中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得地下水位升高,伴随着水分蒸发,盐分逐渐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的现象。
    10.(2018海南单科,24,10分)“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答案 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 通过比较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则可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11.(2018课标Ⅱ,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进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高出水面,能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水质,降低湿地生态功能。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
    知识总结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地球之肾”的称号。
    12.(2018课标Ⅲ,44,10分)“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 “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说明这种模式会扩大秋冬季水域面积,从而增加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说明在候鸟迁离前,这些新增的栖息地已不能供候鸟生存了。改进措施应立足于使碟形湖水干鱼尽时间不早于候鸟迁离时间,则可从放水方式、时间、捕鱼方式以及对渔民进行补偿角度分析。
    知识拓展 鄱阳湖秋冬季节,由于来水少、湖水补给长江而水位下降,湖滩退水而裸露,使候鸟栖息地减少。“堑秋湖”模式在湖滩形成多个碟形湖,可增加候鸟栖息地,利于候鸟越冬。
    13.(2017课标Ⅰ,44,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 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种子多、易成活,说明其繁殖力旺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久而久之,柽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被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知识拓展 植物入侵
    植物入侵是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控制,不断压制或排挤本地植物,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植物的生长,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4.(2017课标Ⅱ,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要求回答的是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分析思路可从水土流失的成因——土壤被侵蚀程度(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土壤被侵蚀程度弱;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和水的冲刷能力(自然植被的次生林乔灌结合,植被结构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径流减少,水的冲刷能力减弱;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表植被更丰富,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表径流减少,水的冲刷能力减弱)两方面思考回答。
    15.(2017课标Ⅲ,43,10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差。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工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主要通过两类林木层次与林冠密度的对比,找出差别。主要原因应考虑林木对降水的截留及涵养水源的能力。
    16.(2017海南单科,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答案 该地区山火易发生时间集中在夏季。(2分)水土流失易发生在冬季。(2分)
    原因: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3分)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3分)
    解析 图示该地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过火林地发生火灾,必然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使水土流失加剧。
    17.(2016课标Ⅰ,44,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附近的农田和村庄位于高位虾池与海域之间,养虾过程中“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会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会引起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审题方法 本题的题眼是“陆上”“高位养虾池”,关键信息在引海水和排废水时会产生渗漏,由此推出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8.(2016课标Ⅱ,44,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料的选取、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9.(2016海南单科,2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答出其中1项可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采挖会对其他植被造成破坏,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0.(2016课标Ⅲ,44,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0分)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析,保护措施针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21.(2015课标Ⅱ,44,10分)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
    疑难突破 解答本题可以借鉴教材有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防治有关措施,但审题时要注意本题关键词是“政府”,所以应该是政府能采用的“政策性”“宏观性”措施,且措施要以“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
    22.(2015课标Ⅰ,44,10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疑难突破 做该题,首先要明确南方喀斯特地区需要保护土壤的原因,其次要分析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还要明确以下知识: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形成慢且土层薄、降水多而易流失,开挖石料会移除表层土壤。
    23.(2015山东文综,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石材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利用对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意义。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材料信息。石粉本身属于废弃物,因此用其生产加气砖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材料中提到“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大风时漫天飞扬,雨天则流入河流”,因此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因此可以节省能源。
    24.(2015海南单科,26,10分)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被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l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早期灌丛沙堆的主要作用是固沙,在一定程度上对绿洲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灌丛死亡,则造成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针对上述现象,可采用保护山地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等措施。
    25.(2014海南单科,26,10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2分)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2分)(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2分)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答对其中1项得2分,答对其中2项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得分不超过4分)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应对措施可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等方面来叙述。
    26.(2014课标Ⅰ,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 本题以坡耕地上的切沟景观图片为背景,考查切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结合图片理解切沟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切沟为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沟谷,从图中可看出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分割、损坏耕地,加大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可从防止切沟的形成及切沟形成后的治理两方面分析。
    审题指导 图示景观有耕地和切沟,切沟使耕地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时切沟不断扩大会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文字材料提及“切沟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则成因可从减轻流水侵蚀入手分析。
    27.(2014山东文综,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从图文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点:雨水流向、箭头方向、下渗、植被、绿地等,再结合所学知识组织语言论述。
    28.(2014课标Ⅱ,44,10分)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3分)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2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但不超过2分。)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3分)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但不超过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护对策。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途中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或者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及被猎杀等。保护对策具体考虑建设与恢复湿地、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等方面。
    审题技巧 提取关键信息“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长白山”“赣东北的越冬地”等,从栖息地、食物、迁徙路线状况等角度分析。
    29.(2013海南单科,26,10分)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答案 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分)
    主要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分)跨区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关键是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应从该地区干旱、生产总值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去分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可以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借鉴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作答。
    30.(2013山东文综,34,10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甲处防护林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坡,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乙处防护林位于农作物与海洋之间,主要功能是防风挡沙;丙处草丛离海最近,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
    (2)华北平原盐碱、风沙都较为严重,荒草地能减轻盐碱、净化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题指导 (1)明确甲、乙、丙的植被类型与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结合华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和荒草地的生态功能分析其减少的影响。
    31.(2013课标Ⅰ,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 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矿矿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地尾矿矿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则降水多发季节,该尾矿矿渣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矿渣库,防止矿渣污染水源等角度分析。
    审题指导 本题首先要明确问题指向为“尾矿矿渣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其次了解“尾矿矿渣库”的含义,就是开采锰矿及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存储库。然后分析影响及防范措施。
    32.(2013课标Ⅱ,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2分)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2分)(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2分)
    解析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人类。从材料中“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可知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从历史上六大名泉和太湖地区农业地位可推测,水污染会影响农产品质量,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六大名泉污染治理难度大关键是地下水的自然更新净化周期长和人工净化困难;再由图中读出六大名泉分散于太湖周围,其补给区又在四周山区,涉及地区广泛,增加了治理难度。解题关键是要从地下水和图中信息入手。
    规律总结 饮用灌溉水源污染后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也会通过动物和农作物等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一旦污染就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从水体自然更新速度慢、人工净化困难、影响范围广等方面分析。
    33.(2012山东文综,34,10分)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统计表的判读及综合分析、表述能力。读表中数据可知,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不断增大、土壤盐渍化有加重的趋势。
    本题以土壤盐渍化为切入点,考查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可从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等方面回答。
    34.(2012课标文综,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不难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保护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35.(2012海南单科,26,10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蓄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答出一项得3分,答出三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由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概念知其目的有两个,“防洪涝”和利用“收集拦蓄”的雨水。防涝可考虑收集、储存、拦蓄工程的建设,增加地表水下渗;“利用”可考虑灌溉、回灌补给地下水等;还可考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36.(2011课标,44,10分)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 湿地变化特点从表中可直接读出;湿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对水源、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37.(2011山东文综,32,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6分)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4分)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1)B城市水源为水库,保护该水源主要是保护水源上游的植被不被破坏,禁止在水源上游使用农药、化肥,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
    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会破坏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38.(2011海南单科,26,10分)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答案 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解析 依材料可知,游客剧增是河水污染的原因,游客增加反映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快,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会增加。治理措施自然要从减少污水排放,以及对污水进行治理等方面考虑。
    1
    D
    解答本题一是要注意研判题中给出的数据信息,二是要注意给出的信息内容与设问的区别,如题中给出的信息是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而设问提及的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2
    A
    3
    B
    4
    B
    5
    C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
    低水位
    植物残体腐殖化 土壤微生物 土壤碳库
    6
    参考答案
    地区
    冰川代号
    朝向
    物质平衡毫米/年
    天山
    T1
    N
    -423
    T2
    NE
    -416
    T3
    W
    261
    阿尔
    卑斯

    H1
    N
    -455
    H2
    NE
    -384
    H3
    NW
    56
    H4
    SE
    27
    年 份
    类 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 238
    1 445
    1 742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共6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镇位于,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图Ⅱ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7人口与地理环境练习含答案,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29波动变化成0,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七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七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考点专题16环境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