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
展开考点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生态脆弱区概况
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土地退化(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特征及原因①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 带。②土地退化的原因a.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的特点;多大风。b.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形成原因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a.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b.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控制载畜量。c.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a.生物措施:在绿洲地区的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乔灌结合,建立防沙林带; 在内陆地区,建立农田防护林网。b.工程措施:在缺水少流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开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节流: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3.水土流失(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使其不再继 续发生和发展。②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③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 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名师点睛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
典例 (2021河北,18,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Ⅰ)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Ⅱ为该区自沟壑底 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 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 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 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Ⅱ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
答案 (1)沟壑底部易汇集水源,土壤水分相对丰富,发育了落叶阔叶林;坡面的地形坡度较大,接纳了部分顶部径流,发育了疏林草原;丘陵顶部风力较大,蒸发强烈,地表径 流流速快,土壤水分缺乏,发育成灌木草原。(2)该区域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植被生长耗水增多;植被 蒸腾作用强烈;坡耕地改为坡地,地表径流流速加快,下渗减少。土壤干燥化过程加 快。(3)原则:因地制宜,恢复原有植被。途径:选择合适(耗水少或耐旱)的植被;合理调整林 地、草地及种植比例;适当控制植被种植密度。
解析 (1)
1.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考点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
方法技巧 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典例 (2021山东,1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 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 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 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 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 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 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4分)(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6分)(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4分)
答案 (1)氢能的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2)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 同市环境质量,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解析 (1)能源的优点分别从开发和利用角度通过对比分析回答。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氢能的原料为水、煤、化工尾气等,生产受时空制约相对太阳能、风能较小;氢能 利用方式有燃料、供热和电力等,相对太阳能、风能灵活多样。(2)注意关键词“新能 源”和“产业结构优化”。结合大同的传统产业结构特点(不足),从新能源的优点方 面进行回答。(3)本题注意从区域联系性和整体性思考。大同可以为京津冀提供清洁 的能源,减轻其环境污染;大同靠近京津冀,且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大同大气污染容易 加剧京津冀大气污染;大同大气污染减轻,则可减轻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改善京津冀生 态环境质量。
1.地区产业结构(1)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2)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 平。(3)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现在都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 业比重最低。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第二产业所占比 重中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东北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
考点3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产业升级(1)产业结构升级过程的表现
(2)促使产业升级的原因
(3)产业升级案例①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②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变化
归纳总结 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典例 (2022山东,5—7,9分)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 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 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 2.8∶35.5。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嘉峪关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到21世纪初,最早的一批劳动力达到退休年龄,所以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A正确;环境条件一般不会在短 时间内有明显改善,且吸引的人群并不只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B错误;青壮年人口 迁出与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无关,C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当地康养产 业的发展情况,D错误。
2.嘉峪关市是由于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的城市,并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 故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低,故选B。
3.嘉峪关市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结合工业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可充分利用该 地原料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故选D。
典例示范(2023浙江1月选考,17—18,4分)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 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2.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解题思路 1.由图可知,由海洋到陆地,植被分布依次为光滩—翅碱蓬—芦苇;由材料 可知,翅碱蓬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耐盐碱的翅碱蓬生长在盐度适中的 潮滩上;盐度高的潮滩以光滩为主;盐度低的潮滩植被以芦苇为主。由河流入海口到 河道两岸,盐度不断降低,因此植被演替的总趋势是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
2.辽河口翅碱蓬退化是因为潮滩湿地水体盐度发生了变化,因此生态修复措施应为调 控辽河口潮滩湿地的水体盐度。潮滩地势低平,不适合修建水库和防潮大坝,且围垦 潮滩后,潮滩内的水体可通过地下水与海水进行水体交换,对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 作用不大,A、B错误;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可通过淡水河流的稀释作用,调控潮滩水体 盐度,减缓翅碱蓬退化,C正确;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未经调控,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属 于“治标不治本”,修复不会奏效,D错误。
答案 1.D 2.C
考法提炼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与治理
1.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高、大、有”(1)“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上升,在土壤表 面聚集。(2)“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3)“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2.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1)“生”“消”平衡(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保持现状;(2)“生”(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增大;(3)“消”(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减小。
3.盐碱化的治理措施盐碱化的治理,核心是给地表“脱盐”,降低地表的盐度。(1)生物措施: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去调整土壤的含盐量。(2)物理措施“淋”:引淡淋盐;“排”:暗管排盐,井灌井排;“换”:客土置换;“盖”:覆盖薄膜。(3)化学措施: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化学改良剂,来治理盐碱化。
考法实践(2023梅州一模,12—13)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作 物产量低下,土地资源无法可持续利用。黄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高、黄土呈 碱性等特征,使得该地区土地容易发生盐碱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农业种 植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所示的农业种植区中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地区是 ( )A.坡耕地 B.坝地C.黄土塬 D.黄土梁
答案 B
2.针对上述区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 ( )A.加强沟道排水 B.修建水平梯田C.加强土地平整 D.减少灌溉用水
答案 A
典例示范(2020课标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 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 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 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 —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甲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 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 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解题思路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 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 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 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 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升降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 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 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
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强,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 面积减小。(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或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赞同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 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 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 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反对理由:沙地 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 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 业发展和植树造林等人类活动使植被覆盖率提高,但过度绿化,蒸腾量增大,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 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 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 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
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 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 动加强。
考法提炼 风沙活动地理过程分析
1.风沙活动过程
2.风沙活动条件(1)物质条件——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 地区将沙砾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 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2)动力条件——大风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 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 加大、强对流发展。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 冷空气活动频繁。(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3.风沙危害(1)污:污染大气,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2)沙:形成沙尘天气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3)蚀:侵蚀土壤,土壤肥力下降;侵蚀各种交通、建筑设施。(4)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5)毁: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4.风沙活动的防治(1)工程措施: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2)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 草等),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组织管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 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风 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考法实践(2023陕西宝鸡二模,9—11)修建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全长5 65.66km,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流沙损 坏公路,人们在公路沿线铺设了1 977km长的水管,设立108个水井房,108位工人在此用 柴油机抽水、发电,滴灌着35.16km2的防护林。图2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起 沙风频率、平均风速、气温曲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人们维护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时,最危险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输沙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①昼夜温差 ②大气湿度③风力大小 ④沙粒粒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5.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强度大的时段内,风沙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沙漠边缘向沙漠腹地强度增大B.从东到西强度增大C.沙漠边缘高山之间风沙强度较大D.从南到北强度增大
答案 A
典例示范(2021广东,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 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 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 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 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 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
解题思路 (1)要结合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图总结产业布局 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热点分布图可知东部区域热点下降、西部热点上升,说明嘉- 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由上海市嘉定区向太仓市、昆山市转移,重心整体 向西偏移。根据热点分布图可知2017年较2008年产业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且呈连片发 展态势,同时,嘉-昆-太三地区交界地带热点区域增加,说明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 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2)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中的土地、水源、原料等方面和社会经济条件中的交 通、劳动力、技术、市场、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嘉-昆-太地区地处我国经济、 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需求大,市场广阔;上海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辐射
带动作用强;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三地距离临近,昆山和太仓有较强制造业基础,产业基 础好,互补性强;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说明政府支持力度大。(3)产业协同是指不同地区的产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因此,为 了达到产业协同发展,要从各自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区域内的产业,需要加强科 技研发、优化生产要素,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对于区域之间的 产业需要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该地区处于三 地的交界处,需要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并且,汽车产业是第二 产业,需要与金融业、法律等相关服务业协作,因此需要强化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 镇建设的融合。
答案 (1)整体向西偏移,由嘉定向昆山、太仓转移扩散;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扩大,呈连片发展态势;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2)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 作用强;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三地政府合作意愿强,支持力度大。(3)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 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强化 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考法提炼 产业协调类题目解法
1.概念产业协调是指不同区域的产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建立,通过合理的分工与相互协 作,达到区域间产业的相互依存、有序运行、良性循环和共同进步,并能促进区域整 体目标实现的状态和过程。
2.产业协调类题目的解答步骤(1)要从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如各自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以及 发展现状等。(2)对于区域内的产业,需要加强科技研发、优化生产要素,促进人才、信息、技术、 交通等要素协同。(3)对于区域之间的产业,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之间进行合理分工 和密切合作,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产品,明确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从 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区域或全球产业链。(4)地处不同地区的产业,需要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政府或企业间的产业联
动机制,统一协调,共同发力。(5)需要与金融业、法律等相关服务业协作,强化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6.(2023广东模拟一,1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 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 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
汽车作为发展重点。(1)评价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6分)(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6分)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命周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共1页。
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2节 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2节 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2节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pptx、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pptx、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