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
展开考点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生态脆弱区1.概念: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区: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4.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 等。5.我国的生态脆弱区(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沙尘源区)。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1.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①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 带。②土地退化的原因a.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b.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考点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一、资源型城市1.资源型城市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如 煤城:焦作、阜新;钢城:鞍山、马鞍山;石油城:大庆、玉门;森工城市:伊春;等。2.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以下 要素:(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及组合状况;资源的数量、地位;水源条件;等。
(2)位置及交通状况。优越的位置及便捷的交通利于与外界联系,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 输成本。一般要从水陆交通两方面具体分析。(3)科技、市场、政策等要素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率、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二、资源枯竭型城市1.形成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1.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 即: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 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
3.案例(1)焦作市的转型发展之路①区位优势:南临黄河;丰富的煤炭资源;有铁路线经过。②早期工业结构特征: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工业体系 较为完整。③面临的问题: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破坏等问题。④转型措施: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2)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发展之路
①区位优势煤炭资源储量大,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 水源;广阔的市场。②早期发展概况19世纪上半叶,依托煤炭资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③面临问题
典例 (2022浙江1月选考,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 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 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 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 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 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 未得到充分利用。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 、 ,并指出其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 的负面影响。(5分)(2)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4分)(3)说出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4分)
答案 (1)冬季严寒 气温年较差大 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已有 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人才储备丰富。(3)增加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改变供气格 局。
解析 (1)甲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夏气温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是输送天然气的主要季节;低温导致管道内的残留 水结冰,易堵塞管道,影响输气;地表土层冬季结冻、夏季融化,导致管道设备升降或移 动,影响安全。(2)注意理解“可行性”的含义,把握其主要包括的方面。由图可知,中 俄东线输气管道途经大庆,大庆有丰富的天然气气源供应;可以利用闲置的特大型密 闭的油气藏,这里具有大规模可储存空间,储存安全性高;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 员储备,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资源。(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之前,当地主要 使用煤炭资源,天然气消费比重较小,俄罗斯天然气输入后,增加了东北天然气供应,降 低了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消费比重增
加。东北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并不丰富,当地天然气田只能就近供应,中俄东线天然气 管道投产后可以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状况。
考点3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二、产业升级1.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1)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技术创新(根本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3.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各有不同。(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 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2)产业更新: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 全新产业群,发展新兴产业,建立替代产业群。(3)综合发展:在转型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 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4)技术突破:技术积累突破关键技术限制,实现产业转型的整体升级。(5)企业收购:通过国内外企业收购,获取技术或品牌,实现跨越式升级。4.案例分析(1)上海产业转型升级
(2)美国休斯敦①休斯敦发展概况
②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暴跌 和石化行业萧条,休斯敦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 外流。③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a.立足于发达的石油工业,积极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b.依托阿波罗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发展航天、医疗、太阳能等高科技产业。c.金融服务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典例示范(2023浙江1月选考,17—18,4分)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 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2.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
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答案 1.D 2.C
解题思路 1.由图可知,由海洋到陆地,植被分布依次为光滩—翅碱蓬—芦苇;由材料 可知,翅碱蓬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耐盐碱的翅碱蓬生长在盐度适中的 潮滩上;盐度高的潮滩以光滩为主;盐度低的潮滩植被以芦苇为主。由河流入海口到 河道两岸,盐度不断降低,因此植被演替的总趋势是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2.辽河口翅碱蓬退化是因为潮滩湿地水体盐度发生了变化,因此生态修复措施应为调 控辽河口潮滩湿地的水体盐度。潮滩地势低平,不适合修建水库和防潮大坝,且围垦 潮滩后,潮滩内的水体可通过地下水与海水进行水体交换,对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
作用不大,A、B错误;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可通过淡水河流的稀释作用,调控潮滩水体 盐度,减缓翅碱蓬退化,C正确;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未经调控,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属于“治标不治本”,修复不会奏效,D错误。
考法提炼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与治理1.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高、大、有”(1)“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上升,在土壤表 面聚集。(2)“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3)“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1)“生”“消”平衡(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保持现状;(2)“生”(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增大;(3)“消”(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减小。
2.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3.盐碱化的治理措施盐碱化的治理,核心是给地表“脱盐”,降低地表的盐度。(1)生物措施: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去调整土壤的含盐量。(2)物理措施“淋”:引淡淋盐;“排”:暗管排盐,井灌井排;“换”:客土置换;“盖”:覆盖薄膜。(3)化学措施: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化学改良剂,来治理盐碱化。
考法实践1.[2024届绍兴一模,28(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5分)材料一 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土壤。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近 年来黑土地退化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威胁。该省把黑土地保护划分成三个区 域,Ⅰ区多为山地,坡耕地较多、降雨量大,主攻固土保肥; Ⅱ区为半湿润的丘陵平原, 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主攻提质增肥; Ⅲ区多为半干旱的平原,黑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 主攻改良培肥。材料二 图1为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I区中某地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关系 示意图。下表为长春市多年气象要素统计表。
材料三 Ⅱ区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传统耕作方式以“浅耕”为主,形成了坚硬的犁 底层,导致黑土耕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近年来,该区采用了“深耕 (耕作深度在25厘米以上) +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等耕作技术,既提高作物产量,又 促进了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从水循环角度,说明Ⅲ区黑土地盐碱化的地理过程。(5分) 答案 河流众多,盐分随径流汇入累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阻碍盐水下 渗;晴天多,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积聚地表;降水较少,雨水淋盐作用微弱。
二 风沙活动典例示范(2020课标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 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 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 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 —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甲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 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 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 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 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 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 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 动加强。
解题思路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湖沼沉 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 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 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 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升降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 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 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
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强,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 面积减小。(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或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赞同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 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 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 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反对理由:沙地 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
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 业发展和植树造林等人类活动使植被覆盖率提高,但过度绿化,蒸腾量增大,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考法提炼 风沙活动地理过程分析1.风沙活动过程
2.风沙活动条件(1)物质条件——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 地区将沙砾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 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2)动力条件——大风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 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 冷空气活动频繁。(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3.风沙危害(1)污:污染大气,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2)沙:形成沙尘天气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3)蚀:侵蚀土壤,土壤肥力下降;侵蚀各种交通、建筑设施。(4)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
(5)毁: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4.风沙活动的防治(1)工程措施: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2)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 草等),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组织管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 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风 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考法实践(2024届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9—10)沙尘暴是指强风从 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图表示2000—2 019年中国各月沙尘暴平均次数。完成下面两题。
2.我国6—9月沙尘日数最少,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弱 B.气温日较差大C.植被覆盖率高 D.土壤含水率低 答案 C 3.沙尘暴虽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但是也能带来一些好处,这些好处有 ( )①减少农耕区病虫害的发生②为海洋生物提供养分③减轻沙尘沉降区土壤酸化④为工程建设提供沙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三 产业协调典例示范(2021广东,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 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 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 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 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 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 (1)整体向西偏移,由嘉定向昆山、太仓转移扩散;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扩大,呈连片发展态势;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2)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 作用强;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三地政府合作意愿强,支持力度大。(3)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 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强化 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解题思路 (1)要结合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图总结产业布局 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热点分布图可知东部区域热点下降、西部热点上升,说明嘉- 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由上海市嘉定区向太仓市、昆山市转移,重心整体 向西偏移。根据热点分布图可知2017年较2008年产业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且呈连片发 展态势,同时,嘉-昆-太三地区交界地带热点区域增加,说明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 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2)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中的土地、水源、原料等方面和社会经济条件中的交 通、劳动力、技术、市场、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嘉-昆-太地区地处我国经济、 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需求大,市场广阔;上海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辐射
带动作用强;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三地距离临近,昆山和太仓有较强制造业基础,产业基 础好,互补性强;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说明政府支持力度大。(3)产业协同是指不同地区的产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因此,为 了达到产业协同发展,要从各自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区域内的产业,需要加强科 技研发、优化生产要素,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对于区域之间的 产业需要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同时,该地区处于三 地的交界处,需要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并且,汽车产业是第二 产业,需要与金融业、法律等相关服务业协作,因此需要强化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 镇建设的融合。
考法提炼 产业协调类题目解法1.概念产业协调是指不同区域的产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建立,通过合理的分工与相互协 作,达到区域间产业的相互依存、有序运行、良性循环和共同进步,并能促进区域整 体目标实现的状态和过程。2.产业协调类题目的解答步骤(1)要从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如各自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以及 发展现状等。(2)对于区域内的产业,需要加强科技研发、优化生产要素,促进人才、信息、技术、
交通等要素协同。(3)对于区域之间的产业,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之间进行合理分工 和密切合作,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产品,明确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从 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区域或全球产业链。(4)地处不同地区的产业,需要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政府或企业间的产业联 动机制,统一协调,共同发力。(5)需要与金融业、法律等相关服务业协作,强化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考法实践4.[2024届浙江新阵地教育联盟第二次联考,28(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 挪威地处北欧,70%的收入来自海洋。根据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和产 业基础,挪威全国形成了分工明确、各有所长的海洋产业格局。下图为北欧周边海域 简图及挪威海洋产业布局示意图。
材料二 挪威近年来大力推动深海采矿,地质科研勘探、技术装备研制、环保政策制 定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为深海采矿商业化提供了可能。然而,深海生命过程特殊,生 境复杂多样,固碳功能巨大,因此挪威深海采矿面临着国际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五区域协调与区际合作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五区域协调与区际合作课件,共1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共1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