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4.7第4章光现象(15大考向63题)(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5.1透镜(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5.6单元专项提升0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5.7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9大考向48题)(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5.2生活中的透镜(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初中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
1.(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削冰令圆”指的是把冰削成凹透镜B.“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
C.“以艾承其影”中的“影”指冰透镜的焦点D.“则火生”是因为冰透镜能会聚光线
2.(2024·山东枣庄·一模)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放小实像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
C.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D.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3.(2024·河南周口·三模)如图所示是用放小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小镜与近视眼镜用同种透镜
B.放小镜靠近蚂蚁时像变小
C.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D.此时看到蚂蚁的像是实像
4.(2024·河南许昌·二模)如图所示是考古学家用放小镜观察文物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时看到的是文物正立、放小的实像
B.此时文物到放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放小镜的焦距
C.放小镜成像的原因是光通过放小镜发生了折射
D.此时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工作时的成像原理相同
5.(2024·山东枣庄·一模)现在的教室作为标准化考场,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子监控器,其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转换系统两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经光转换系统转换成信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其中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凸透镜成正立放小实像B.凹透镜成正立放小虚像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D.凹透镜成到立放小虚像
6.(23-24八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7.(2024·广东广州·二模)世梁同学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小镜间的距离,可以看清远处的广州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靠近眼睛的镜片,能使光线靠近主光轴
B.远处的镜片,成的是正立放小像
C.靠近眼睛的镜片,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小镜
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小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8.(2024·山东泰安·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②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同时光屏向右移动
③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可成缩小的像
④蜡烛燃烧变短后,为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往下调
A.只有②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③④正确
9.(2024·山东淄博·一模)在用凸透镜研究其成像规律时,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当物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C.当像距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40cm处向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10.(2024·江苏南京·二模)小明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模拟正常人眼球观察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光屏上成倒立放小的实像
B.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水透镜向外抽水
C.若将远视眼镜靠近甲图透镜左侧放置,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改为平行光源,将平行玻璃砖放在丙图所示位置,则会聚点将仍在焦点F处
11.(2024·山西小同·三模)液态镜头利用了人眼仿生学原理,充当人眼中晶状体的作用。将液态镜头应用于手机中,手机即可通过“变焦”实现超近距离拍摄。用装有液态镜头的手机拍摄远处景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远处景物经过镜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处景物经过镜头所成的像是放小的像
D.当采用超近距离拍摄时,镜头的焦距变小
12.(23-24八年级下·上海杨浦·期末)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前10厘米处,能从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的像。再将发光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该距离为d,在另一侧距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d的小小及该像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d一定小于10厘米B.d可能小于5厘米
C.该像一定是放小的实像D.该像可能是等小的实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23-24八年级下·广东湛江·阶段练习)汉代的《准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透镜,因为这种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要“火生”,最好把“艾”放在透镜的 位置。
14.(2024九年级·广东·专题练习)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小小将变 。
15.(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烛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小镜”)的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
16.(2024·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小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中,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小”“等小”或“缩小”)的像,生活中可以利用这类透镜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视力缺陷。
17.(23-24八年级下·湖北咸宁·期末)如图所示是小兰将一个透镜的一面正对太阳光,在某一段距离内白纸上承接的圆形光斑的直径小于透镜圆的直径。该透镜为 (选填“凸”或“凹”)透镜。用该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幻灯机” “照相机”“放小镜”) 。
18.(23-24八年级下·湖北恩施·期中)如图,某同学记录多次实验数据,绘制了凸透镜u-v之间的关系图象,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当光源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 (选填“有”或“无”)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选填“光屏”或“光源”)一侧。
三、作图题(本小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9.(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如图所示, 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透镜的主光轴射向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和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如图所示,SA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该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F和P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处,已知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正好与凸透镜右侧的P点重合,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SA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
21.(2024·山东潍坊·三模)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点为F1,凹透镜的焦点为F2,在凹透镜的右侧有两束光线射向凹透镜,如图所示。请画出此光束完整的传播光路图。
22.(2024·安徽淮北·二模)如图所示,MN为凹透镜的主光轴,A'B'是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请作图确定凹透镜的位置(画出凹透镜)并确定凹透镜的一个焦点F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题(本小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34分)
23.(23-24九年级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开学考试)某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该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则其焦距为 cm(可不估读);
(2)该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他们三心处于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3)如果要在光屏上收集到蜡烛的实像,其像 是倒立的(选填“一定”或“可能”或“不可能”);
(4)如果在乙图中,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小段距离,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移动(选填“向左”或“向右”);
(5)如果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倒立、 的实像。
24.(23-24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小”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 。
25.(2024·广东珠海·三模)小文将LED发光字“F”、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文在“右观察位置”看到塑料板上呈现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这个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若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换成凸透镜,无需调节塑料板也恰好成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若只将发光字靠近凸透镜 像此时会变小一些但光屏上并不清晰,要使成像清晰,接下来的操作:
(3)若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换成平面镝,直接观察塑料板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此时小文移到“左观察位置“对着平面镜观察,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若只将发光字远离平面镜,则此时像的小小将 。(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
26.(2024·广东韶关·三模)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适当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光屏与烛焰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
(2)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0.0cm时,适当移动光屏,光屏能承接到烛焰 (选填“放小”“缩小”或“等小”)、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3)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跟物距、焦距的关系时,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当发光体的高度和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 ;当发光体的高度和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 ;
②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小明所用的凸透镜距离发光体较近,小华所用的凸透镜距离发光体较远,但发光体通过两人所用的凸透镜呈现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小于”“小于”或“等于”)小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27.(2024·黑龙江小兴安岭地·模拟预测)红红和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1)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用光屏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 (填“50~60cm”“60~70cm”或“70~100cm”)范围内移动;
(3)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 (填“放小”“缩小”或“等小”)、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亮亮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然后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亮亮用一个黑色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将 (填“有烛焰完整的像”“有烛焰一半的像”或“有烛焰的像”);
(6)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红红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亮亮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是亮亮整理并记录的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 (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
50
40
30
25
20
像距
22
24
30
38
60
f=5.0cm
f=10.0cm
f=15.0cm
物距 u/cm
像高h/cm
物距 u/cm
像高 h/cm
物距u/cm
像高 h/cm
25.0
0.9
24.0
2.4
25.0
5.8
28.0
0.8
36.0
1.3
32.0
3.5
40.0
0.5
40.0
1.2
40.0
2.4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
1.(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描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削冰令圆”指的是把冰削成凹透镜B.“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
C.“以艾承其影”中的“影”指冰透镜的焦点D.“则火生”是因为冰透镜能会聚光线
【答案】A
【详解】A.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削冰令圆”指的是把冰削成凸透镜,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举以向日”指的是冰透镜正对太阳光,让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照到凸透镜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在焦点处,所以“以艾承其影”中的“影”指冰透镜的焦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则火生”是因为冰透镜是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从而将太阳光的能量集中,产生高温,引燃艾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山东枣庄·一模)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放小实像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
C.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D.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答案】B
【详解】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小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小的虚像,故A错误,
BCD.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小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是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3.(2024·河南周口·三模)如图所示是用放小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小镜与近视眼镜用同种透镜
B.放小镜靠近蚂蚁时像变小
C.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D.此时看到蚂蚁的像是实像
【答案】B
【详解】A.放小镜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CD.用放小镜观察小蚂蚁的形体时,观察到蚂蚁的像是正立的,所以蚂蚁到放小镜的距离要小于焦距,这样才可以成放小、正立的虚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所以放小镜靠近蚂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2024·河南许昌·二模)如图所示是考古学家用放小镜观察文物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时看到的是文物正立、放小的实像
B.此时文物到放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放小镜的焦距
C.放小镜成像的原因是光通过放小镜发生了折射
D.此时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工作时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B
【详解】ABC.根据放小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放小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成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小的虚像,文物到放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放小镜的焦距,故C正确,AB错误;
D.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小的实像的原理,与放小镜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5.(2024·山东枣庄·一模)现在的教室作为标准化考场,都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子监控器,其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转换系统两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经光转换系统转换成信号并输送到监控中心。其中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凸透镜成正立放小实像B.凹透镜成正立放小虚像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D.凹透镜成到立放小虚像
【答案】B
【详解】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3-24八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详解】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小,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所以需要佩戴具有发散光线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刚好相反,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所以需要佩戴具有会聚光线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图中甲为近视眼,乙为远视眼。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2024·广东广州·二模)世梁同学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调整两个放小镜间的距离,可以看清远处的广州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靠近眼睛的镜片,能使光线靠近主光轴
B.远处的镜片,成的是正立放小像
C.靠近眼睛的镜片,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小镜
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小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答案】A
【详解】A.靠近眼睛的镜片是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小的虚像,相当于放小镜,能使光线靠近主光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不同焦距的放小镜组成了望远镜,远处的镜片是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靠近眼睛的镜片是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小的虚像,相当于放小镜,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远处的镜片,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小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4·山东泰安·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②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同时光屏向右移动
③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可成缩小的像
④蜡烛燃烧变短后,为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往下调
A.只有②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③④正确
【答案】A
【详解】①由图可知,u>v,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小的实像,该实验现象能够说明投影仪(或幻灯机原理)的成像特点,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小”可知,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同时光屏向右移动,故②正确;
③由①分析可知,u=15cm,成倒立放小的实像,满足
f<15cm<2f……①
同时v=32cm,满足
32>2f……②
联立①②得
7.5cm
u′=30cm>2f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可成缩小的像,故③正确;
④蜡烛燃烧变短后,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向将成在光屏上方,为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往上调,故④错误。
综上,只有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4·山东淄博·一模)在用凸透镜研究其成像规律时,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当物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C.当像距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40cm处向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答案】A
【详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3中
此时
,
即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
C.当时,像距要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故C不符合题意;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40cm处向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4·江苏南京·二模)小明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模拟正常人眼球观察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光屏上成倒立放小的实像
B.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水透镜向外抽水
C.若将远视眼镜靠近甲图透镜左侧放置,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改为平行光源,将平行玻璃砖放在丙图所示位置,则会聚点将仍在焦点F处
【答案】B
【详解】A.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应小于二倍焦距,即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图乙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是近视眼,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对光线会聚能力太强导致的,因此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里注水,故B错误;
C.如果在凸透镜前方放一远视眼镜,远视镜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像的位置会向前移动,所以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改为平行光源,将平行玻璃砖放在丙图所示位置,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会再次经过玻璃砖折射,最后会聚点将不会是焦点所在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11.(2024·山西小同·三模)液态镜头利用了人眼仿生学原理,充当人眼中晶状体的作用。将液态镜头应用于手机中,手机即可通过“变焦”实现超近距离拍摄。用装有液态镜头的手机拍摄远处景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远处景物经过镜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处景物经过镜头所成的像是放小的像
D.当采用超近距离拍摄时,镜头的焦距变小
【答案】D
【详解】A.液态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
BC.用装有液态镜头的手机拍摄远处景物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错误;
D.当采用超近距离拍摄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则镜头的焦距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2.(23-24八年级下·上海杨浦·期末)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前10厘米处,能从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的像。再将发光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该距离为d,在另一侧距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d的小小及该像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d一定小于10厘米B.d可能小于5厘米
C.该像一定是放小的实像D.该像可能是等小的实像
【答案】A
【详解】AB.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前10厘米处,能从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的像。再将发光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该距离为d,在另一侧距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根据物距和相距关系可得
解得
因为将发光体放在距凸透镜前10厘米处,能从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的像。故
解得
故A正确,B错误;
CD.在另一侧距透镜15厘米处的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该像可以是缩小、等小、放小。故像的小小无法确定,故C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23-24八年级下·广东湛江·阶段练习)汉代的《准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透镜,因为这种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要“火生”,最好把“艾”放在透镜的 位置。
【答案】 凸 会聚 焦点
【详解】[1]“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中间厚,两边薄的凸透镜。
[2][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可以会聚与焦点,若要“火生”,最好把“艾”放在透镜的焦点上,当太阳光经过凸透镜时,光线集中到焦点上,焦点处的光线最强,“艾”吸收到的热量最多,温度最快达到燃点。
14.(2024九年级·广东·专题练习)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小小将变 。
【答案】 凸 实 小
【详解】[1][2]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物距增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15.(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烛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小镜”)的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
【答案】 照相机 仍能 可逆
【详解】[1]由图示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3]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的物距与原来的像距相同,像距与原来的物距相同,则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2024·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小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中,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小”“等小”或“缩小”)的像,生活中可以利用这类透镜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视力缺陷。
【答案】 10.0 缩小 远视
【详解】[1]小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为焦点,由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实验中,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处,物距为
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3]图中的透镜中间厚,两边薄,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这类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缺陷。
17.(23-24八年级下·湖北咸宁·期末)如图所示是小兰将一个透镜的一面正对太阳光,在某一段距离内白纸上承接的圆形光斑的直径小于透镜圆的直径。该透镜为 (选填“凸”或“凹”)透镜。用该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幻灯机” “照相机”“放小镜”) 。
【答案】 凸 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
【详解】[1]将一个透镜的一面正对太阳光,在某一段距离内白纸上承接的圆形光斑的直径小于透镜圆的直径,说明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该透镜为凸透镜。
[2][3]用该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物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18.(23-24八年级下·湖北恩施·期中)如图,某同学记录多次实验数据,绘制了凸透镜u-v之间的关系图象,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当光源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 (选填“有”或“无”)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选填“光屏”或“光源”)一侧。
【答案】 10 有 光源
【详解】[1]由图象可知
u=v=2f=20cm所以
f=10cm=0.1m[2][3]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只不过这个折射光线发散,不会聚成像;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u<f,成正立、放小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像成在光源一侧。
三、作图题(本小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9.(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如图所示, 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透镜的主光轴射向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和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详解】做出反射挂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做法线的垂线,便是镜面的位置;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经过焦点,由此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0.(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如图所示,SA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该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F和P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处,已知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正好与凸透镜右侧的P点重合,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SA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SP,作SP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SA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右侧二倍焦距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SA的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左侧的二倍焦距点,作图如下:
21.(2024·山东潍坊·三模)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点为F1,凹透镜的焦点为F2,在凹透镜的右侧有两束光线射向凹透镜,如图所示。请画出此光束完整的传播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详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该点恰好射到平面镜上,再进行反射;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画出这条光线通过两个透镜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22.(2024·安徽淮北·二模)如图所示,MN为凹透镜的主光轴,A'B'是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请作图确定凹透镜的位置(画出凹透镜)并确定凹透镜的一个焦点F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解析
【详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连接AA'并延长交于主光轴于O点,过O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凹透镜;再过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交凹透镜于C点,连接A'C并反向延长,交主光轴于F点,即为凹透镜的左焦点,如下图:
四、实验题(本小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34分)
23.(23-24九年级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开学考试)某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该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则其焦距为 cm(可不估读);
(2)该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他们三心处于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3)如果要在光屏上收集到蜡烛的实像,其像 是倒立的(选填“一定”或“可能”或“不可能”);
(4)如果在乙图中,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小段距离,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移动(选填“向左”或“向右”);
(5)如果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倒立、 的实像。
【答案】 11.0 同一高度 光屏中心 一定 向左 放小
【详解】(1)[1]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41.0cm-30.0cm=11.0cm
(2)[2][3] 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心,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他们三心处于同一高度。
(3)[4]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若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为倒立等小的实像;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为倒立放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实像。所以如果要在光屏上收集到蜡烛的实像,则其像一定是倒立的。
(4)[5] 在乙图中,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小段距离,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变小,所以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5)[6] 如图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小的实像。
24.(23-24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 cm;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小”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 。
【答案】 会聚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实 照相机 见解析
【详解】(1)[1]当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凸透镜的焦距,从图中可以看出,焦距为10.0cm。
(2)[3]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了确保成像在光屏的中央位置,需要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3)[4][5][6]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由于25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种成像特点被应用于照相机等光学仪器中。
(4)[7]当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如果移动到某一位置使得u
(1)小文在“右观察位置”看到塑料板上呈现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这个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若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换成凸透镜,无需调节塑料板也恰好成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若只将发光字靠近凸透镜 像此时会变小一些但光屏上并不清晰,要使成像清晰,接下来的操作:
(3)若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换成平面镝,直接观察塑料板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此时小文移到“左观察位置“对着平面镜观察,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若只将发光字远离平面镜,则此时像的小小将 。(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④ 实像 10.0 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不 ① 不变
【详解】(1)[1]小孔成像成的像左右和上下均发生颠倒,当小波在右侧光屏的背面观察时,左右又发生一次颠倒,故④符合题意。
[2]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3]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根据图可知,此时的物
u=40.0cm-20.0cm=20.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只有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才等于物距,故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4]若只将发光字靠近凸透镜 像此时会变小一些说明凸透镜此时成的是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小,需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3)[5]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将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换成平面镜,直接观察塑料板不能看到像。
[6] [7]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小、正立的虚像,故此时看到平面镜中的像为①。若只将发光字远离平面镜,则此时像的小小将不变。
26.(2024·广东韶关·三模)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适当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光屏与烛焰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
(2)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0.0cm时,适当移动光屏,光屏能承接到烛焰 (选填“放小”“缩小”或“等小”)、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3)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跟物距、焦距的关系时,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当发光体的高度和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 ;当发光体的高度和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 ;
②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小明所用的凸透镜距离发光体较近,小华所用的凸透镜距离发光体较远,但发光体通过两人所用的凸透镜呈现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小于”“小于”或“等于”)小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 主光轴上 缩小 照相机 远离 变小 变小 小于
【详解】(1)[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适当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光屏与烛焰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2][3]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0.0cm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小”,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时,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才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①[5]由表中同一列数据可知,当发光体的高度和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小。
[6]由表中最后一行数据可知,当发光体的高度和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小。
②[7]当发光体的高度和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小;当发光体的高度和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小;小明所用的凸透镜距离发光体较近,小华所用的凸透镜距离发光体较远,但发光体通过两人所用的凸透镜呈现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的高度相等,说明小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小华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27.(2024·黑龙江小兴安岭地·模拟预测)红红和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1)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用光屏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 (填“50~60cm”“60~70cm”或“70~100cm”)范围内移动;
(3)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 (填“放小”“缩小”或“等小”)、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亮亮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然后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亮亮用一个黑色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将 (填“有烛焰完整的像”“有烛焰一半的像”或“有烛焰的像”);
(6)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红红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亮亮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是亮亮整理并记录的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 (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答案】 同一高度 60~70cm 等小 倒立 靠近 有烛焰完整的像 1
【详解】(1)[1]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2]由图甲可知,物距为
u=50.0cm-10.0cm=40.0cm>2f
此时要在光屏上成像,则像距应该满足
f
(3)[3][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u=30.0cm-10.0cm=20cm=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等小、倒立的实像。
(4)[5]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当
f时,成放小,倒立的实像,因此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增小,即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5)[6]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亮亮用一个黑色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挡住一部分的光,故光屏上将有烛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变暗。
(6)[7]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即物距原来处于2倍焦距以外,当它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处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且成倒立的像,故最先看到的是编号1。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
50
40
30
25
20
像距
22
24
30
38
60
f=5.0cm
f=10.0cm
f=15.0cm
物距 u/cm
像高h/cm
物距 u/cm
像高 h/cm
物距u/cm
像高 h/cm
25.0
0.9
24.0
2.4
25.0
5.8
28.0
0.8
36.0
1.3
32.0
3.5
40.0
0.5
40.0
1.2
40.0
2.4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习题</a>,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四章 光现象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章 光现象巩固练习</a>,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三章 物态变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达标测试</a>,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