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巴黎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绽放异彩,“中国科技”闪耀赛场内外。下列所涉及的材质为无机非金属的是
A. 射击比赛服采用特制帆布和牛皮等材料
B. 奥运会场馆中的紫色跑道使用可循环橡胶材料
C. 乒乓球比赛用球采用高品质ABS塑料材料
D. 自行车采用航空级纳米碳纤维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帆布的主要成分是较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牛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A项错误;
B.橡胶材料属于有机物,故B项错误;
C.ABS塑料材料属于有机物,故C项错误;
D.航空级纳米碳纤维材料属干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2.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可作液体燃料,也可作消毒剂
B. 葡萄糖溶液可以为运动员补充电解质
C. 石灰石是制造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
D. 工业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能燃烧可作液体燃料,乙醇能杀灭病菌也可作消毒剂,A正确;
B.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葡萄糖不是电解质,B错误;
C.石灰石为碳酸钙,是制造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C正确;
D.生石灰能和二氧化硫反应,减少硫氧化物排放,减少酸雨的形成,D正确;
故选B。
3. 下列鉴别或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法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B. 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两种固体
C.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Br2(g)和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B正确;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C正确;
D.Br2(g)和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都可将KI氧化为I2,都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不能鉴别,D错误;
答案选D
4. 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甲、乙、丙所代表的物质符合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的箭头均表示一步转化)
A. NaCl、NaHCO3、Na2CO3B. N2、NO2、NO
C. SO2、H2SO4、BaSO4D. Al、AlCl3、Al(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饱和氨盐水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A正确;
B.氮气和氧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B错误;
C.二氧化硫可以被次氯酸等氧化剂氧化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硫酸钡不能转化为硫酸,C错误;
D.铝和氯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氢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铝单质,D错误;
故选A。
5. 灵芝酸B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结构简式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灵芝酸B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B. 1ml灵芝酸B中含有5ml碳氧π键
C. 灵芝酸B能发生加聚反应
D. 灵芝酸B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溴单质加成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A正确;
B.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1ml灵芝酸B中含有4ml碳氧π键,B错误;
C.分子中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故灵芝酸B能发生加聚反应,C正确;
D.灵芝酸B中饱和碳原子为sp3,碳碳双键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D正确;
故选B。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碳元素被誉为“生命的核心元素”。12C、13C和14C是3种常见的碳元素核素;由于碳原子能通过单键、双键、三键等形式成键,形成了数目繁多的有机物。CO2是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日益加剧,针对CO2处理和利用有多种方法:可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利用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还可以使CO2在电解条件下生成C2H4、HCOOH、尿素等多种物质。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占比:-C≡C->-CH=CH-
B. 碳单质的晶体类型均为共价晶体
C. 12CO2、13CO2、14CO2互为同素异形体
D. CO2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可制备尿素
7.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错误的是
A. CO2和H2合成甲醇:CO2+3H2=CH3OH+H2O
B. 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CO2+2OH-=CO+H2O
C. 泡沫灭火器原理:Al3++3HCO=Al(OH)3↓+3CO2↑
D. CO2通过电解法转化为HCOO-:2H++CO2+3e-=HCOO-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A.碳碳三键中C原子杂化方式为sp杂化,碳碳双键中C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故碳原子杂化轨道中s成分占比:-C≡C->-CH=CH-,故A正确;
B.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金刚石为共价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C60为分子晶体,故B错误;
C.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12CO2、13CO2、14CO2都是化合物,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CO2制备尿素与其是非极性分子无关,故D错误;
答案选A
【7题详解】
A.CO2和H2合成甲醇,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A正确;
B.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应该用足量NaOH,生成碳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H2O,故B正确;
C.泡沫灭火器原理是利用Al3+和HCO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故C正确;
D.CO2通过电解法转化为HCOO-,CO2中C为+4价,HCOO-C为+2价,得到2个电子,电极反应式为H++CO2+2e-=HCOO-,故D错误;
答案选D。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6g肼(N2H4)分子中含σ键数目为2.5NA
B. 0.5ml异丁烷、正丁烷混合物中含共价键的数目为6.5NA
C. 34gNH3中氮原子上孤电子对的数目为NA
D. 1LpH=3的NH4Cl溶液中H+数目为0.0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ml肼(N2H4)分子中含有5mlσ键,16g肼(N2H4)的物质的量为0.5ml,含σ键数目为2.5NA,故A正确;
B.每个正丁烷和异丁烷中都含有13个共价键,0.5ml异丁烷、正丁烷混合物中含共价键的数目为6.5NA,故B正确;
C.1个NH3中的N原子含有1个孤电子对,34gNH3为2ml,氮原子上孤电子对的数目为2NA,故C错误;
D.pH=3的NH4Cl溶液中c(H+)=0.001ml/L,故1LpH=3的NH4Cl溶液中H+数目为0.001NA,故D正确;
答案选C。
9.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硝酸(加热装置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得的硝酸可盛装在无色透明的洁净试剂瓶中
B. KNO3换成KCl即可制备HCl
C. 冷却水的作用是促进硝酸蒸气冷凝,避免形成酸雾
D. 反应温度如果过高,制得的HNO3可能会呈现黄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盛装在棕色的洁净试剂瓶中,故A错误;
B.HCl也具有挥发性,故KNO3换成KCl,同样符合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的原理,可以制备HCl,故B正确;
C.硝酸挥发易形成酸雾,冷却水可以促进硝酸蒸气冷凝,避免形成酸雾,故C正确;
D.反应温度如果过高,制得的HNO3会分解得到NO2,NO2溶解在硝酸中会使溶液显黄色,故D正确;
答案选A。
10.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水会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变红色,但是实验操作错误,可能原溶液中本就有铁离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A错误;
B.挥发的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B错误;
C.浊液变清,说明苯酚和硫化钠反应转化为苯酚钠,则C6H5O-结合H+的能力比S2-弱,C正确;
D.氨水少量的话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也不溶于乙醇,D错误;
故选C。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密度最小的金属;Y与Z同主族,且基态Y原子中p能级和s能级上的电子数相同;X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晶胞边长为ap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Y)<r(Z)<r(W)
B. 第一电离能:I1(X)<I1(Y)<I1(Z)
C. 晶胞中Z的配位数为12
D. 晶体的密度为g•cm-3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密度最小的金属,X是Li,基态Y原子中p能级和s能级上的电子数相同,Y为O,Y与Z同主族,Z为S,W是Cl;即X、Y、Z、W分别是Li、O、S、Cl;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r(O)<r(Cl)<r(S),故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一电离能:I1(Li)<I1(S)<I1(O),故B错误;
C.由晶胞示意图可知,晶胞中Z的配位数为8,故C错误;
D.由晶胞示意图可知,晶胞中含有4个Li2S,晶胞的质量为,晶胞的体积为,故晶胞的密度为==g•cm-3,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发生如下反应:
2W(g)4X(g)+Y(g)2Z(g)
反应②和③的反应速率分别满足v2(X)=k2c2(X)和v3(Z)=k3c(Z),其中k2、k3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测得W(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2min内,W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0ml•L-1•min-1
B. 若增加Y的浓度,v2不变
C. 若k2=k3,平衡时c(X)=c(Z)
D. 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Z)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表知内∆c(W)=0.08ml/L,则v(W)==0.040ml•L-1•min-1,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增加Y的浓度,v2不变,故B正确;
C.由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平衡时2v逆(X)=v正(Z),即2v3=v2,2k3c(Z)= k2c2(X),若k2=k3,平衡时2c(Z)= c2(X),故C错误;
D.反应③活化能大于反应②,∆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则4X(g)+Y(g)2Z(g) △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c(Z)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13. 间接电解法合成苯甲醛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电源正极
B. 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区溶液pH降低(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 理论上,电源提供4ml电子能生成1ml苯甲醛
D. 用有机溶剂分离出苯甲醛,避免其在电解池中放电发生副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左侧a极二价锰被氧化为三价锰:,为阳极,则b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阳极得到的三价锰进入“氧化池”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醛,发生的反应为:。
【详解】A.电极a是阳极,与电源正极c相连,A正确;
B.电解一段时间后,氧化池生成的氢离子进入a极区,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b极区,则a极区溶液pH不变(忽略溶液体积变化),B错误;
C.a极二价锰被氧化为三价锰:,三价锰进入“氧化池”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醛,发生的反应为:,由电子守恒可知,提供4ml电子能生成1ml苯甲醛,C正确;
D.用有机溶剂分离出苯甲醛,避免其在电解池中被氧化,防止其放电发生副反应,D正确;
故选B。
14. 25℃时,用0.20ml•L-1NaOH溶液滴定•L-1NaHX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5℃时,若H2X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Ka2,则Ka1•Ka2>Kw
B. a→b→c的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C. a点溶液中:c(X2-)<c(HX-)+3c(H2X)
D. c点溶液中:c(Na+)>c(OH-)>c(X2-)>c(HX-)
【答案】C
【解析】
【分析】初始时,NaHX溶液呈酸性,HX-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a点时,n(NaOH)=n(NaHX),b点时,NaOH恰好和NaHX完全反应,溶质为Na2X,此时pH=10,c点时n(NaOH)=2n(NaHX),溶质为等浓度的NaOH和Na2X混合溶液。
【详解】A.由分析可知,b点时溶质为Na2X,此时pH=10,c(H+)=1×10-10ml/L,c(OH-)=1×10-4ml/L,=,=1×10-7,由于Ka1>Ka2,则Ka1•Ka2>Kw,故A正确;
B.b点溶质为Na2X,X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在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即a→b→c的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
C.a点溶质为等浓度的NaHX和Na2X混合溶液,存在质子守恒,此时溶液呈酸性,则,即c(X2-)>c(HX-)+3c(H2X),故C错误;
D.c点溶质为等浓度的NaOH和Na2X混合溶液,X2-离子水解,则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OH-)>c(X2-)>c(HX-),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ZnCO3•2Zn(OH)2是制备活性ZnO的中间体。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ZnSiO3,含少量Cu2+、Mn2+等)为原料制备ZnCO3•2Zn(OH)2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锌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ZnCO3•2Zn(OH)2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浸取1”步骤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
(3)“浸取2”步骤中[Cu(NH3)4]2+转化为“浸渣”______(填化学式)。
(4)“蒸氨”步骤中存在[Zn(NH3)4]2+→NH3,[Zn(NH3)4]2+中H-N-H的键角______(填“>”“<”或“=”)NH3中H-N-H的键角。
(5)写出流程中“沉锌”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写出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7)ZnCO3•2Zn(OH)2经焙烧可得活性Z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四 ②. ⅡB ③. 纯净物
(2)将Mn2+氧化为MnO2除去
(3)CuS (4)﹥
(5)
(6)(NH4)2SO4
(7)
【解析】
【分析】制备2Zn(OH)2·ZnCO3流程为: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ZnSiO3,含少量Cu2+、Mn2+等离子)中加入硫酸铵、氨水、双氧水,双氧水将Mn2+氧化为MnO2,过滤后在滤液中加硫化铵,再过滤,除去铜离子,蒸氨除去多余的氨气,加入碳酸氢铵得到2Zn(OH)2·ZnCO3和二氧化碳气体,过滤得ZnCO3•2Zn(OH)2,滤液为硫酸铵溶液,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锌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ⅡB族;纯净物是有化学式的,故ZnCO3•2Zn(OH)2属于纯净物;
【小问2详解】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是水,不会引入新杂质,因此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Mn2+氧化为MnO2除去;
【小问3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加入(NH4)2S的目的是除去Cu2+,则除杂过程中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故“浸取2”步骤中的“浸渣”为CuS;
【小问4详解】
由于NH3提供孤对电子与Zn2+形成配位键后,N-H成键电子对受到的排斥力减小,所以H-N-H键角增大,则[Zn(NH3)4]2+中H-N-H的键角﹥NH3中H-N-H的键角;
【小问5详解】
“沉锌”时,ZnSO4与NH4HCO3反应生成ZnCO3•2Zn(OH)2、CO2、H2O和(NH4)2SO4,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由分析可知,加入碳酸氢铵得到ZnCO3•2Zn(OH)2和二氧化碳气体,过滤得ZnCO3•2Zn(OH)2,滤液为(NH4)2SO4溶液,(NH4)2SO4溶液可以回到浸取1中循环使用,则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4)2SO4;
【小问7详解】
ZnCO3•2Zn(OH)2经焙烧可得活性Z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清凉茶酸乙酯(CH3CH=CHCH=CHCOOCH2CH3)是一种消毒杀菌剂,对细菌、霉菌等有灭活作用。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清凉茶酸乙酯的实验步骤如下。
I.在三颈烧瓶中加入5.6g清凉茶酸、4.6g乙醇、环己烷、少量浓硫酸等,再加入几粒沸石。
Ⅱ.加热并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和搅拌。
Ⅲ.反应物冷却至室温,进行操作X。
Ⅳ.在滤液中加入试剂Y,洗涤至混合液pH为7左右,再用试剂Z洗涤。
Ⅴ.将洗涤后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Ⅵ.在分液后的有机层加入干燥剂,振荡,静置,过滤。
Ⅶ.对过滤后产物进行提纯操作,得到4.3mL纯净的清凉茶酸乙酯。
(1)步骤I中加入环己烷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Ⅱ中为了受热均匀和易于控制温度为110℃,可采用______(填“水浴”或“油浴”)加热,写出实验中三颈烧瓶内发生的主要反应:______。
(3)在步骤Ⅲ中必须用到的下列仪器有______(填名称)。
(4)在步骤Ⅳ中使用的洗涤试剂Y、Z依次为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5%的小苏打溶液 b.乙醇 c.NaOH溶液 d.蒸馏水
(5)在步骤Ⅶ中对清凉茶酸乙酯进行提纯的方法是______,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增大水蒸气的挥发量,促进平衡的正向移动
(2) ①. 油浴 ②. H3CCH=CHCH=CHCOOH+C2H5OHH3CCH=CHCH=CHCOOC2H5+H2O
(3)玻璃棒、漏斗、烧杯
(4) ①. a ②. d
(5) ①. 蒸馏 ②.
【解析】
【分析】清凉茶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环己烷挥发过程中可带出较多的水,则加入环己烷的作用是增大水蒸气的挥发量,促进平衡的正向移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洗涤,至混合液pH=7左右,再用蒸馏水洗涤,将洗涤后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在分液后的有机层加入干燥剂,振荡,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收集一定温度的馏分,得到纯净的清凉茶酸乙酯。
【小问1详解】
环己烷挥发过程中可带出较多的水,则加入环己烷的作用是增大水蒸气的挥发量,促进平衡的正向移动;
【小问2详解】
控制温度为110℃,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故可采用油浴加热,实验中三颈烧瓶内清凉茶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主要反应是H3CCH=CHCH=CHCOOH+C2H5OHH3CCH=CHCH=CHCOOC2H5+H2O;
【小问3详解】
操作X是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小问4详解】
有机物酯会溶于乙醇,氢氧化钠会和生成的酯反应,不能选;加入Y小苏打是为了中和混合物中的酸性物质,再用试剂Z蒸馏水洗涤,然后分液分离出有机层;故选a、d;
【小问5详解】
根据物质沸点不同,在步骤Ⅶ中对清凉茶酸乙酯进行提纯的方法是蒸馏;H3CCH=CHCH=CHCOOH+C2H5OHH3CCH=CHCH=CHCOOC2H5+H2O,5.6g清凉茶酸是0.05ml,4.6g乙醇是0.1ml,则乙醇过量,因此生成0.05ml清凉茶酸乙酯,则生成清凉茶酸乙酯0.05ml×140g/ml=7.0g,实际生成清凉茶酸乙酯4.3mL×0.926g/mL=3.98g,则产率为。
17. 氢能是新能源领域中与油气行业现有业务结合最紧密的一类,而制氢成本过高仍是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挑战之一。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是目前工业制氢最为成熟的方法,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CH4(g)+H2O(g)CO(g)+3H2(g) △H1=+206.3kJ•ml-1
反应II:CH4(g)+2H2O(g)CO2(g)+4H2(g) △H2=+165.2kJ•ml-1
反应III:CO(g)+H2O(g)CO2(g)+H2(g) △H3
回答下列问题:
(1)①计算△H3=______kJ•ml-1,反应II的△S_____(填“>”“<”或“=”)0。
②以CH4、H2O和N2的混合气体为起始投料(N2不参与反应),保持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在恒容的容器中对反应I进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
B.n(CO):n(H2)保持恒定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增加起始投料时N2的体积分数,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增加
D.增加起始投料时CH4的体积分数,CH4平衡转化率增大
(2)650℃时(局部温度过高会造成积碳),按照一定流速通入甲烷和水蒸气,当水碳比[]一定时,催化剂中无添加吸附剂和添加P-Li4SiO4吸附剂(吸收CO2)的情况下,各气体组分反应的平衡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催化剂中添加P-Li4SiO4吸附剂与无添加吸附剂比较,t1min前H2的平衡含量升高,CO2、CO和CH4的平衡含量降低;t1min后H2的平衡含量降低,CO2、CO和CH4的平衡含量升高,最后与无添加吸附剂时的含量相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②实验时发现,t1min后CO2的平衡含量低于理论平衡值,CO的平衡含量高于理论平衡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一定温度下,向2L容器中充入4mlCH4(g)和12mlH2O(g),若2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中CO、CO2均为1ml。则0~20min内H2O的消耗速率v(H2O)=______ml•L-1•min-1,反应III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 ①. ﹣41.1 ②. > ③. A
(2) ①. 添加吸附剂P-Li4SiO4,降低了CO2的浓度,反应Ⅱ、Ⅲ平衡正向移动;t1min后,P-Li4SiO4吸附剂失效 ②.
(3) ①. 0.075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Ⅲ=反应Ⅱ-反应Ⅰ,则△H3=△H2-△H1=(+165.2kJ•ml-1)-(+206.3kJ•ml-1)=﹣41.1 kJ•ml-1;反应Ⅱ的正反应方向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熵增反应,则△S>0;
②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故A正确;
B.CO和H2都是生成物,n(CO)∶n(H2)始终保持恒定,故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增加起始投料时N2的体积分数,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不变,故C错误;
D.增加起始投料时CH4的体积分数,CH4平衡转化率下降,故D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①添加吸附剂P-Li4SiO4,降低了CO2的浓度,反应Ⅱ、Ⅲ平衡正向移动;t1min后,P-Li4SiO4吸附剂失效,故t1min后H2的平衡含量降低,CO2、CO和CH4的平衡含量升高,最后与无添加吸附剂时的含量相同;
②实验时发现t1min后的CO2平衡含量低于理论平衡值,CO的平衡含量高于理论平衡值,可能的原因是;
【小问3详解】
列出三段式有
,根据已知条件a-c=1ml,b+c=1ml,则a+b=2ml,H2O的消耗量为(a+2b+c)ml=3ml,则0~20min内H2O的消耗速率v(H2O)= ;反应平衡时,n(CO)=n(CO2)=1ml,n(CH4)=4-(a+b)=2ml,n(H2O)=9ml,n(H2)=(3a+4b+c)ml=7m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0ml,反应Ⅲ的压强平衡常数Kp===。
18. 有机物J是一种治疗各种疼痛以及减轻发热症状药物的中间体,工业上一种利用煤化工产品制备J的流程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J中手性碳原子的数目为______。
(4)结合已有知识,写出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有机物M是F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F大14,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六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1: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任写一种)。
①苯环上连有两个侧链;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存在碳碳双键。
(6)设计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①. 甲苯 ②. 羧基
(2)氧化反应 (3)2n
(4)+CH3CHO+H2O
(5) ①. 18 ②. 或
(6)
【解析】
【分析】B在氢氧化钠溶液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则B的结构简式为,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B,则A为,C在催化剂氧气条件下,生成D,D的结构简式为,D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生成F,F中醛基被氧化生成羧基,生成G,G与乙二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I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J。
【小问1详解】
A为,其化学名称是甲苯;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小问2详解】
C中羟基被氧化为醛基,其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小问3详解】
J中手性碳原子为,其数目为2n;
【小问4详解】
D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生成F,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2O;
【小问5详解】
化合物F的同系物M比F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4,则M比F多一个碳,且存在碳碳双键、醛基。M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则2个取代基可以分别为-CH=CHCHO、-CH3;-CH2CHO、-CH=CH2;-CHO、-CH=CHCH3;-CHO、-C(CH3)=CH2;-C(CHO)=CH2,-CH3;-CHO,-CH2CH=CH2,每种情况均存在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共18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六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2∶1∶1∶1的结构简式为或;
【小问6详解】
先水解生成,氧化为,与生成,具体路线为。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先将氯水滴入某溶液中,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至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C
向C6H5OH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浊液变清
C6H5O-结合H+的能力比S2-弱
D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沉淀,再继续加入乙醇,蓝色沉淀不溶解
蓝色沉淀为[Cu(NH3)4]SO4•H2O
t/min
0
1
2
3
4
5
c(W)/ml•L-1
0.160
0.113
0.080
0.056
0.040
0.028
沸点/℃
密度/(g•cm-3)
水溶性
备注
乙醇
78
0.789
混溶
清凉茶酸
228
1.204
易溶
清凉茶酸乙酯
195
0.926
难溶
环己烷
80.7
0.780
难溶
挥发过程中可带出较多的水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 Bi-209, 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分离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5ml 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5ml 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