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南亚、东亚于美洲的文化——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A.佛教信仰已为百姓接受B.佛法思想居于正统地位
C.佛教传播影响百姓生活D.民俗多与宗教信仰相关
2.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B.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C.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
D.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据新罗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调露二年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板瓦铭文,在庆尚南道蔚州郡的川前里发现了“上元二年”和“上元四年”的摩崖铭文。这本质上反映了( )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朝对周边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C.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D.新罗接受唐朝中央政府的册封
4.“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5.据史载,日本派遣留学生上千名来唐学习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就是仿照唐朝,其都城建筑也仿唐长安。至唐朝,佛道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的文化,科技等。其中交流主要为鉴真东渡以及吉备真备来唐。日本的文字也是由于受汉字影响。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
A.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B.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
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6.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这反映出唐朝( )
A.文化影响广泛B.民族政策开明C.政治制度先进D.崇尚阳刚力量
7.袁行霈等在《中华文明史》中说:“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下列各项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B.隋唐丝织技术高,还借鉴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C.唐宋时期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D.元朝时海南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8.钴是元代青花瓷的重要材料,明至清中叶的文献中,多称之为“回青”。关于其来源,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中谈道:“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出土的大部分元代青花进行分析,发现其青花料和国产青花料有明显的不同,应为进口钴料。从史料实证角度看,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商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B.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可信度最高
C.科技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手段
D.文献史料必须得到考古证实
9.下面是13世纪朝鲜出现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片段。这说明当时( )
A.汉文化受到朝鲜青年的抵制B.汉文化传播在朝鲜有群众基础
C.新罗王朝大力发展汉语教育D.汉语成为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
10.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不仅具有宗教传播的意义,而且也是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重要表现。而当时传教士留下的文献不是只进行翻译,而是经过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处理。这( )
A.体现了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B.反映了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
C.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
11.日本学者山鹿素行(1622—1685)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目的是把武士子弟培养成正行正知,符合武士道标准的有用人才,并强化武士实践道德的自觉性。这反映出日本( )
A.强化武士忠君观念B.善于学习先进文化
C.重视国民小学教育D.以理学为正统思想
12.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对于这本书,徐光启说:“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这表明徐光启( )
A.否定中国传统数学成就B.预感到近代中国的落后
C.高估了西学东渐的作用D.注意到中国科技的滞后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各国开展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等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长期居住于长安的就达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波斯的摩尼教、大秦的景教等都在长安扎了根,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互不冲突的现象,在世界史上罕见。中亚、西亚人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将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引入长安,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推动了唐代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
——摘编自袁行需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揭开了封建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它所办的军民用近代企业,资本总额为2263万元,占这一时期中国近代企业总资本的45.22%。它兴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厂,第一个近代钢铁厂,第一个近代织呢厂,第一个近代纺纱厂和织布厂等。这是洋务运动客观存在的另一面,也是评价洋务运动不能一笔抹杀的一面。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学馆出现,主要有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科学技术学校等。
——摘编自黄逸峰、姜铎《重评洋务运动》
材料二 随着新加坡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产生了严重冲击,新加坡出现了种种问题,如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等。为此,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中学教育中设置了儒家伦理课程。新加坡政府把儒家伦理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并在中学普遍推广使用。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也正式在中学应用推广。
——摘编自郭小香《20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传播的政治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向近代西方学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新加坡文化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元宵节的燃灯习俗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元宵节燃灯的习俗逐渐由宫廷传至民间”表明,佛教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百姓的生活,C项正确;仅由材料内容不能表明东汉百姓都已接受佛教信仰,A项排除;汉初统治者主要遵循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自汉武帝后儒家思想居正统地位而非佛法思想,B项排除;材料仅体现了元宵节燃灯这一个民俗,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东汉民俗多与宗教信仰相关,D项排除。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新罗频繁更换年号”可知新罗受唐朝文化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这是两国政府文化友好往来的见证,C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唐朝对周边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罗接受唐朝中央政府册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元夜燃灯”“寒食扫墓”与佛教的“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说明佛教的一些观念影响了社会习俗,反映了佛教融入中国社会,A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A项正确;四大发明主要繁荣于宋朝,排除B项;东亚文化圈包括整个东亚地区,不仅仅是日本,排除C项;当时中国社会并未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出唐朝文化影响广泛,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外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无法体现“民族政策开明”,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仅反映了唐朝政治制度,还反映了唐朝的服饰和体育活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文化影响广泛,不能说明唐朝“崇尚阳刚力量”,故D项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只是国内棉纺织技术发展的体现,并未涉及外来文明,故D项错误,但符合题目设问要求,故选D项。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隋唐丝织技术高且借鉴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体现出隋唐兼容并蓄的特点,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唐宋时期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说明当时我国对外来事物持开放态度,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答案:A
解析:根据“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进口钴料”可知,元代青花料可能来自西域或国外,说明商路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最高”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技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排除C项;文献史料必须得到考古证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是我爷娘教我学来”说明部分朝鲜民众认同了汉语,体现出汉文化在朝鲜的传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选B项。学习汉语教材的出现说明汉文化受到朝鲜群众的接纳,而不是抵制,排除A项。13世纪时期统治朝鲜的是高丽王朝,排除C项。仅据一部教材无法推知汉语是朝鲜的通用语言,D项属于过度解释。
10.答案:A
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传教士留下的文献不是只进行翻译,而是经过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处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传教士所做的“不只是翻译”而是“创造性的工作”,就是翻译的同时,增加了主观自身的理解和客观需要的内容,体现出其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排除B:材料只体现了明清时期传教士译述文献,没有与其他时期对比,无法得出“不断深化”这一结论。排除C:“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与史实不符。
1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按照中国《朱子小学》的模式写成武家教科书《武教小学》”,可以看出日本通过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培养人才,加强武士道德修养,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对武士子弟的培养和教育,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学习儒家文化,不能得出以理学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根据“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可以看出,徐光启认为即使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也已经起步晚了,说明他认识到中国科技的滞后,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他对中国传统数学的看法,排除A;中国的科技并不落后,只是滞后,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西学东渐的作用,排除C。
13.答案:(1)涉及地域范围广;类型多样;流通的商品种类丰富;交流方式多样;受到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2)政治经济方面,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战乱,重建了大一统王朝;唐代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隋唐修筑大运河和推行科举制度为唐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发展。思想上,唐代儒学仍然占据正统地位,佛道思想也十分盛行,此外。波斯的摩尼教、大秦的景教等也都得以流行;文学艺术上,来自西域等边疆地区以及海外的音乐、舞蹈、绘画等引入中原,中外文化交流也为唐诗提供了创作内容。在继承魏晋以来南北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兴盛,呈现出独有的盛唐气象,不仅深刻影响了日本、朝鲜等海外国家,形成了中国主导的儒学文化圈,也为宋代文化的兴盛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
解析:(1)根据材料—“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可得出涉及地域范围广,类型多,流通的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一“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各国开展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可得出交流方式多样,受到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根据材料一“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可得出形成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2)设问要求对唐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在评析时可以从唐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和评价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分条叙述,史论结合,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积极影响:引进近代机器生产技术,兴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的近代化及军事近代化;创办学校,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创办翻译机构,促进外交事业发展和翻译人才培养。
(2)原因:儒家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悠久;新加坡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暴露;政党和国家的支持;加强公民教育的需要。
影响:有利于新加坡塑造与发挥儒家文化精华,发展融合西方文化的现代东方文化。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军民用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等并结合所学,从工业发展、军事近代化、近代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下图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西方价值观”“在中学教育中设置了儒家伦理课程”等并结合所学,从儒家文化的发展、融合西方文化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你是高丽人,学他汉儿文书怎么?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还是你的爷娘教你学来?是我爷娘教我学来。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a href="/ls/tb_c400373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后测评</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35年,印度总督作出决定,恩格斯指出,塔哈·侯赛因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a href="/ls/tb_c400373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复习练习题</a>,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a href="/ls/tb_c400372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复习题</a>,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