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二模]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友情提示:
1.本试卷共6页18题。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烂漫,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下列踏青所见所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泉水激石B. 露水成珠C. 炭火烧烤 D. 树影斑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泉水激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露水成珠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炭火烧烤中,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树影斑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 2024年春运遇上暴雪,绿皮火车牵引高铁送游子回家,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以下绿皮火车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布制窗帘B. 行李架上的钢管
C. 座椅上的涤纶座垫D. 中空玻璃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布制窗帘是用布制成的,布可能是用棉或合成纤维制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行李架上的钢管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C、座椅上的涤纶座垫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错误;
D、中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故选:B。
3.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B. 垃圾分类回收
C. 填埋废旧电池D. 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就地掩埋会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等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NaOH B. 称量NaOH
C. 量取所需的水D. 读取水的体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NaOH时,要用药匙,瓶塞应该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量筒要倾斜,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为仰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食盐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南风通常指暖风,“南风急”有利于粗盐提纯操作中的( )
A. 溶解B. 沉淀C. 过滤D. 蒸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南风通常指暖风,暖风吹会加快水分蒸发,溶剂减少,有利于析出氯化钠晶体。
故选:D。
6. “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 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 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 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造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说法正确;
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大小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不可能水分子停止运动,说法错误;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说法错误;
故选:A。
7. 酚酞()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酚酞属于无机物
B. 酚酞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C. 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7∶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除外),酚酞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
B、酚酞是由酚酞分子构成,由酚酞化学式可知,一个酚酞分子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C、由酚酞化学式可知,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0):(1×14):(16×4)=240:14:64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D、由酚酞化学式可知,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0:14:4=10∶7∶2,正确;
故选:D。
8. 臭氧()是一种有鱼腥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3倍,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相互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B. 臭氧与氧气的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C. 加压能增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D. 氧气和臭氧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臭氧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错误;
B、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加压能增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说法正确;
D、氧气和臭氧都是分子构成的,它们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说法错误;
故选:C。
9. 如图是用U形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快
B. 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 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都会变红
D. 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和酸、碱的性质。
【详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对比可知左侧消耗二氧化碳更多,上升速度更快,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没有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左侧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变色,右侧生成碳酸,遇到酚酞不变色,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左侧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钠,溶剂是水)与右侧烧杯中的水体积相等,二者形成对比实验,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最后左右页面上升速度不一样,左侧快,说明氢氧化钠确实和二氧化碳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用合金催化氧化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所示。关于该转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和NO
C. 合金催化氧化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D. 化学反应前后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因此400℃时,用Pt-Rh合金催化下,氧化NH3生成的产物不仅有N2和NO,还有水生成,错误;
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此时一氧化氮的产率较高,正确;
D、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 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1)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人体若缺少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可能易患佝偻病,上表中富含该元素食品是______。
(3)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填“酸性”或“碱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______。
【答案】(1)元素
(2)①. Ca ②. 牛奶
(3)①. 9∶1∶12 ②. 酸性 ③. 不要高温加热或长时间加热,以免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C
【解析】(1)在食品营养成分表中,所列钙、磷、铁等并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磷、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因此,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2)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对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牙齿的健康至关重要,当人体缺钙时,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疾病;观察上表可知,牛奶中钙的含量远高于番茄,因此富含钙元素的食品是牛奶;
(3)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可以通过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乘积之比来计算,即(12×6):(1×8):(16×6)=9:1:12;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酸性;由于维生素C在加热时会分解,导致酸性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不要高温加热或长时间加热,以免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C。
12.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整流罩是由基于碳纤维的材料制成的。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使用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砷化镓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砷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
(3)载人航天器中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和“氧气生成系统”可回收再生,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③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上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烧蚀升华,带走大量热。从燃烧的条件解释返回舱不会被烧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①. 69.72 ②. 四 ③. GaAs
(3)①. ②. 分解反应
(4)烧蚀层升华吸热,使返回舱温度保持在着火点以下
【解析】(1)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的数字代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图示,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防御对应元素的周期数,根据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镓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4,所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砷化镓中砷元素(As)的化合价为-3,根据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合变化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则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般为+3价,设砷化镓中镓原子与砷原子的个数比为x∶y,则,解得x∶y=1∶1,显正价的元素一般写在化学式的前面,所以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②是CO2、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2O、CH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则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是H2O电解/光解生成H2、O2,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返回舱是可燃物,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上千度的高温,根据题目信息,返回舱不会被烧毁的原因可能是:烧蚀层升华吸热,使返回舱温度保持在着火点以下。
13. 在一次跨学科实践活动后,同学们对花卉的栽培产生了兴趣,某小组同学为了让月季花长势更好,开展了项目化探究。
【查阅资料】月季花更适合在微碱性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
任务一:枝叶发黄的原因
了解到原因之一是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会导致植物根系缺氧,会引起枝叶发黄。
任务二:土壤酸碱度检测及改良
【实验操作】
(1)取土壤样品,加水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读出pH约为5,呈酸性。同学们了解到含的酸雨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加入适量______进行调节,反应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任务三:提高土壤肥力
(2)为了让月季花枝繁叶茂,可以合理施用复合肥,如______(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①.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土壤浸出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②. ③.
(2)A
【解析】(1)取土壤样品,加水后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土壤浸出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约为5,呈酸性;含H2SO4的酸雨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氢氧化钙价格低,可以加入适量氢氧化钙进行调节,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得到硫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原理是;
(2)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A、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氮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
B、Ca(OH)2中不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不属于化肥;
C、HNO3属于酸,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属于化肥;
D、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A。
14.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炒钢法:“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其冶炼过程如图所示。
(1)捣碎铁矿石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钢的性能优于生铁,图中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生铁中______的含量。
(4)煤燃烧时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5)铁制品应用广泛,为了防止其生锈,通常会在其表面刷漆,原理是______。
【答案】(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3)碳
(4)温室效应
(5)隔绝氧气和水
【解析】(1)捣碎铁矿石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生铁中碳的含量大于钢,图中不断翻炒液态生铁,使生铁中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降低生铁中碳的含量变成钢,所以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生铁中碳的含量;
(4)煤燃烧时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制品应用广泛,为了防止其生锈,通常会在其表面刷漆,起到隔绝氧气和水的作用。
15.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硫酸钠是制造纸浆的一种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和杂质,实验室提纯硫酸钠的过程和硫酸钠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1)该流程中涉及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其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______。
(2)用NaOH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有______。
(4)40℃时,200g蒸馏水中约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玻璃棒
(2)
(3)、
(4)①. 96.8 ②. 有固体析出
【解析】(1)溶解过滤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所以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2)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杂质,加入NaOH,NaOH与硫酸钠、CaCl2都不反应,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NaCl,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2)的分析,加入NaOH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CaCl2,可能有NaOH,固体有Mg(OH)2沉淀。然后加入Na2CO3,Na2CO3与Na2SO4、Mg(OH)2、NaOH都不反应,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Cl,则过滤后所得的滤渣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Mg(OH)2、CaCO3。
(4)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4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8.4g硫酸钠,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96.8g硫酸钠。
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则有部分硫酸钠析出,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16. 某研究小组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干燥剂
②二氧化硫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
③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按上图装配好仪器,检查______,在锥形瓶内放约100粒自制二氧化锰小球,并倒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写出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棉花包裹的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
(3)当锥形瓶内有气泡连续冒出时,将燃着的酒精灯对准玻璃管中硫粉部位加热,能观察到______现象。
(4)实验时广口瓶中的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5)广口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①. 装置气密性 ②.
(2)干燥气体
(3)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
(5)
【解析】(1)气体的制取都要保证装置不漏气,故按上图装配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可吸收气体中的水分,故棉花包裹的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3)当锥形瓶内有气泡连续冒出时,将燃着的酒精灯对准玻璃管中硫粉部位加热,能观察到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现象;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可知,反应物中含K、Mn、S、O、H的个数分别是2、2、5、18、0,生成物中含K、Mn、S、O、H的个数分别是2、2、5、20、4,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O、4个H,包含在2X中,故X的化学式为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 牙膏是最常用的日用化学品之一,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牙膏中主体原料是摩擦剂,一般占配方的20%~50%,作用是通过摩擦去除食物残渣、牙渍牙菌斑。
【初探摩擦剂】
(1)推测牙膏中摩擦剂可能的物理性质______(写一条即可)。
【再探摩擦剂的成分】
【提出问题1】该品牌牙膏中摩擦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不易溶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牙膏中除了外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作出猜想】
(2)猜想一:只含有;猜想二:只含有;猜想三:______。
【设计实验】
(3)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提出问题2】该品牌牙膏中的含量是多少?
【友情提示】
①装置C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准确称取牙膏样品的质量8.00g,并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试剂,打开弹簧夹甲,缓缓通入空气,然后接上C和D;
③打开B的分液漏斗滴加稀盐酸反应,同时再次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待B中不再产生气体后停止滴加稀盐酸;
④待C中沉淀完全后,停止通入空气,将C中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4)上述实验步骤②中打开弹簧夹甲,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5)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平均质量为3.94g。由产生沉淀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的质量为______,然后计算出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7)若没有A和D装置,测得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难溶于水
(2)有和
(3)①. 一 ②. 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4)搅拌B、C中的反应物,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5)
(6)①. 0.88g ②. 25%
(7)偏大
【解析】(1)二氧化硅和碳酸钙难溶于水,则牙膏中摩擦剂可能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2)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有SiO2和CaCO3,猜想一:只含有SiO2,猜想二:只含有CaCO3,则猜想三:有SiO2和CaCO3;
(3)查阅资料可知,SiO2不易溶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牙膏中除了CaCO3外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取少量摩擦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摩擦剂不溶解,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摩擦剂中有SiO2,没有CaCO3,故猜想一成立;猜想三成立,说明摩擦剂中有SiO2和CaCO3,可观察到摩擦剂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4)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质量偏小,则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搅拌B、C中的反应物,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5)装置B中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为,
设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x=2.00g y=0.88g
即生成CO2的质量为0.88g,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若没有A和D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C中,得到的碳酸钡质量偏大,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偏大,则测得的CaCO3质量分数会偏大。
18.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的燃料一甲醇()是通过绿色循环利用合成的,反应过程为。本次亚运会共使用320t零碳甲醇,理论上制取320t,零碳甲醇要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解:设要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要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0t。
【解析】
【详解】见答案。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mg
维生素C/mg
钙
磷
铁
番茄
0.6
0.3
2
8
37
0.4
11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
类别
X牙膏
Y牙膏
摩擦剂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盐
氧化物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取少量摩擦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若摩擦剂不溶解,没有明显现象
则猜想______成立
若摩擦剂______
则猜想三成立
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8页。
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18题,“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酚酞,臭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