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单元知识梳理】高中历史选必一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知识梳理】高中历史选必一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共5页。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总结】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两者有区别又密切相关,户籍的建造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课程解读】(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2)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知识梳理】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 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开始于战国时期。前375年,秦国“为户籍相伍”,编排户口。2. 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3. 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4. 西晋统一后,重定户籍,称为“黄籍”。东晋除“黄籍”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变化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5. 隋统一后,重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政府还会“刮户”。6. 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分类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7. 元朝与明朝,都以职业定户籍。明朝户籍称“黄册”。8.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后,户籍停止编审,名存实亡。户籍的作用: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征发的依据,是为赋役征发服务的。二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1. 基层组织(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农村设里和乡,城市设坊和村。明朝实行里甲制。(2)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秦汉什伍组织,唐朝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行保甲法,明朝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 历史背景: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 表现:(1)政府为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2)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3)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田,赈济族人。(4)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机构。3. 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疏导和安置流民。(2)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第十八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 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2.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2)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掌握城市政权,进行城市治理。(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 近代西欧国家的基层治理(1)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公共服务功能。(2)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3)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4)工业革命发展,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促使社区组织开始形成。4. 主要特点:强调自治,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基本上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5. 历史作用:(1)进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各项服务,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2)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 建立:(1)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5)北欧四国及法德等国都建成了富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6)20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 内容:建立医疗(疾疾)、养老、就业(失业)、教育等保险制度。3. 评价 (1)积极性:改善了群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2)弊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滋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4.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1951年2月,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3)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重点突破】一、中国古代的基层管理与户籍制度1.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建造与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 以便征发赋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2.乡里制度就是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乡里制度具有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些特殊性。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拥有按比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职权。 3.宗族制度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在维系它的运转。这套系统主要是以族长、族规和祠堂为核心。除了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宗族还有一套管理系统,就是以开办族田、义庄、义学为核心的救济系统。族田的作用就是从事公益事业,修桥筑路,或者救济贫困的老人。宗族所有的田产也叫义庄。所谓义学,即宗族会资助家族中比较优秀的贫寒子弟免费上学,但是其将来当官之后要反哺乡村、反哺这个家族,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传承机制。二、二战后与二战前比较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概况、特点?如何评价?概况:前提: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代表国家:英国、丹麦。资金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特点:①已经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了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这些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评价:①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 ②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消极: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总结】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两者有区别又密切相关,户籍的建造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课程解读】(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2)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知识梳理】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 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开始于战国时期。前375年,秦国“为户籍相伍”,编排户口。2. 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3. 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东汉末年,战事频繁,户籍散乱。4. 西晋统一后,重定户籍,称为“黄籍”。东晋除“黄籍”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变化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5. 隋统一后,重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政府还会“刮户”。6. 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分类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7. 元朝与明朝,都以职业定户籍。明朝户籍称“黄册”。8.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后,户籍停止编审,名存实亡。户籍的作用: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征发的依据,是为赋役征发服务的。二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1. 基层组织(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基层组织。表现: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唐朝农村设里和乡,城市设坊和村。明朝实行里甲制。(2)基层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秦汉什伍组织,唐朝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行保甲法,明朝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 历史背景: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 表现:(1)政府为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汉代建立常平仓制度;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2)有尊老养老的传统。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3)宋朝开始,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如北宋范仲淹创设义田,赈济族人。(4)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机构。3. 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疏导和安置流民。(2)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第十八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 在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2.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2)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掌握城市政权,进行城市治理。(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 近代西欧国家的基层治理(1)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公共服务功能。(2)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3)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4)工业革命发展,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促使社区组织开始形成。4. 主要特点:强调自治,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基本上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5. 历史作用:(1)进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各项服务,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2)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 建立:(1)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5)北欧四国及法德等国都建成了富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6)20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 内容:建立医疗(疾疾)、养老、就业(失业)、教育等保险制度。3. 评价 (1)积极性:改善了群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2)弊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滋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4.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1951年2月,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3)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重点突破】一、中国古代的基层管理与户籍制度1.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建造与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 以便征发赋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2.乡里制度就是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乡里制度具有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些特殊性。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拥有按比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职权。 3.宗族制度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在维系它的运转。这套系统主要是以族长、族规和祠堂为核心。除了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宗族还有一套管理系统,就是以开办族田、义庄、义学为核心的救济系统。族田的作用就是从事公益事业,修桥筑路,或者救济贫困的老人。宗族所有的田产也叫义庄。所谓义学,即宗族会资助家族中比较优秀的贫寒子弟免费上学,但是其将来当官之后要反哺乡村、反哺这个家族,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传承机制。二、二战后与二战前比较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概况、特点?如何评价?概况:前提: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代表国家:英国、丹麦。资金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特点:①已经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了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这些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评价:①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 ②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消极: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