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0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0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03
    还剩7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共7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 图中,相对于荒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水循环
    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下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3海南,5,3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1.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呈波动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项正确、B项错误;蒸散量基本上没有变化,水源涵养量呈波动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并非相同或相反,A、C项错误。
    2.(2023海南,6,3分)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D.自南向北递减
    2.B 根据材料可知,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据此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也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项正确。
    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 (2022江苏,13,2分)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岸坡崩塌 B.开山采石 C.水位涨落 D.崖壁贫瘠
    3.C 由图示可以看出河流对岸裸露带高度相当,成条带状,该区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且位于水库库尾,河流水位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会形成河岸消落带(丰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植被难以生长,岩石裸露,其他原因不会导致高度大体一致。
    4. (2022江苏,14,2分)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C 甲、乙地势较低,排除A、B;丁地为房屋屋顶,不可能位于河流水位涨落范围内,最可能的就是丙地,排除D,选C。
    5. (2022江苏, 15,2分)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 (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5.C 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河流水位最高一般出现在7、8月份,即为淹没面积最大时段。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 (2022湖南,14,3分)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6.D 从文字材料可知,该湖泊是内陆湖,湖水基本没有外流,且湖水与地下水的互补量较少,因此湖水的来源主要是地表径流注入和降水,湖水的支出主要是蒸发;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湖泊近60年来蒸发量与降水量变化并不大,故B、C错误;气温近60年变化不大,故A错误;而湖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入湖地表径流则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导致该湖泊近60年来水位显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故D正确。
    知识归纳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水量应是平衡的,即水量的收入约等于支出,而内流区水量的支出主要是蒸发、蒸腾;外流区水量的支出除蒸发、蒸腾外还有入海径流。
    7. (2022湖南,15,3分)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7.B 湖水与地下水有互补关系,当地下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湖水;反之,则是湖水补给地下水。所以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较多的时期应是湖泊水位较低的时期,图中信息表明,1970—1979年、1980—1989年这两段时间入湖地表径流量最少,湖泊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湖水较多,故B项正确。
    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完成下题。
    8. (2022浙江6月选考,23,3分)图中,相对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8.A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而河流水为淡水,因而导致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于荒漠,A正确;与荒漠相比,耕地下方的地下水面高于荒漠,埋藏较浅,B错误;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河岸林地有河流流经,地表水下渗较多,C错误;与荒漠相比,耕地需要引水灌溉,引水灌溉的过程中,地表水蒸发量大,D错误。
    名师点睛 在不考虑地表起伏的前提下,地下水水位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浅。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9.(2020天津,2,3分)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
    答案 A 湖泊可以调节地表径流量,减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A正确;湖泊能够涵养水源,增加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量,B、C错误;湖泊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减小温差,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9江苏单科,11,2分)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D.25~30千米
    答案 B 图中三条折线分别代表1989年、2002年、2015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不透水面比例,分别比较10~15千米、15~20千米、20~25千米、25~30千米的区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15~20千米区域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也说明该区域内城市化速度最快,B项正确。
    11.(2019江苏单科,12,2分)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不透水面的增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阻止了雨水的下渗,地下水位会下降,地表径流会增多;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会减少;不透水面的增加使得城市整体空气湿度降低;不透水面与绿地相比,增温速度更快,地表气温会升高,故①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题。
    12.(2018江苏单科,9,2分)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答案 B 流域水量支出一般包括蒸发、下渗、径流以及转化为固态水、植物截留和蒸腾几个方面。据材料可知,支出中蒸发与下渗占比共为30%,不产生地表径流;则剩余70%应转化为固态水或植物截留和蒸腾。图示该海拔为山地针叶林带,森林多不可能为冰雪带,故转化为固态水比重应很小,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应是植物截留和蒸腾。
    易错警示 实验区域为山地针叶林带。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2016课标Ⅲ,7,4分)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答案 B 本题考查水循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A项错误;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B项正确;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河道淤积不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D项错误。
    14.(2016课标Ⅲ,8,4分)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了森林的作用。森林植被对降水量影响不大,①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减少,②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③正确;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④正确。C项正确。
    疑难突破 地表森林植被增加,会使地表径流速度变慢,则水体在地表停留时间延长,必然会增加下渗量,从而使地下径流增加。
    15.(2016课标Ⅲ,9,4分)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D 本题考查水循环。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降水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多,故两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部分甲河流域坡面径流渗到乙河流域从而汇入乙河,故甲河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
    疑难突破 从山地带来的径流补给看,由于图中岩层向右倾斜,图中甲河水源主要来自山地左侧的地面径流;乙河水源主要来自山地右侧地面径流与山地两侧的地下径流。森林植被增加会使山地左侧下渗增加、地面径流减少。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6.(2015课标Ⅰ,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
    审题技巧 准确理解雨水花园的概念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前提,而把握题目设问中的“主要目的”是关键。树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雨水渗漏速度,但这对于要收集雨水的该花园来说,显然不是主要目的。另外在题组中,有些不好判断的题目,可从整个题组角度来分析,如此题依据下一题设问,也可从侧面判断C项不是主要目的。
    17.(2015课标Ⅰ,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B项正确。
    知识拓展 对下渗雨水起到净化作用的填充层一般需要符合两个条件:填充层位置靠上,填充层物质颗粒与间隙较小。图中树皮层和砾石层间隙大,净化作用不明显;而种植土层和砂层位置适中、颗粒物小且间隙小,对下渗的雨水净化作用明显。
    18.(2015课标Ⅰ,3,4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C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审题技巧 正确提取材料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净化后雨水有多种用途等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2015海南单科,8,3分)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
    答案 D 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20.(2015海南单科,9,3分)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
    答案 B 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1.(2014课标Ⅱ,6,4分)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答案 A 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
    知识拓展 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占降水量的比例比东北、南方等地区要大。
    22.(2014课标Ⅱ,7,4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疑难突破 对区域特点把握不清容易错选B。抓住关键信息“干旱和半干旱区”。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作用显著。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
    23.(2013安徽文综,26,4分)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 C 本题以伏尔加河流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伏尔加河流域整体上纬度偏高(45°N—60°N),气温偏低,蒸发较弱;流域西部降水受西风带影响;该河注入里海(最大的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东欧平原的地势起伏不是伏尔加河影响形成的;该河注入里海,对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C项正确。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24.(2012天津文综,1,4分)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
    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地面状况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a、b、c、d分别为水循环的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环节。用“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故选B项。
    25.(2023浙江6月选考,27,13分)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 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 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 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 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
    意 图 .
    例 山脉 一水利设施—>调水线路 典型灌区
    图 1
    图2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 布的共同特点是 ,并指出造成径流
    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4分)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
    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分)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 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 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6分)
    答 案 (1)自南向北减少(1分);修建水利工程(1
    分)、工农业生产(1分)、生态修复(1分)。
    (2)上、中游蒸发的水汽向偏东方向输送(1分);受太行
    山脉阻挡抬升,易形成地形雨(2分)。
    (3)赞同(1分);理由:黄河上游径流量得以补充(1 分);沿黄灌区引水量增加,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增加,有 利于耕作区范围扩大(2分);中上游流域蒸发量增加,
    更好满足种植业用水需求(2分)。
    不赞同(1分);理由:径流增多,水土流失加剧(2分); 下渗增多,地下水升高,易产生土壤盐碱化(2分);沿途
    蒸发量增加,暴雨、洪水频率增加(1分)。
    【要说明表达出一种观点,理由与观点一致,酌情给分。 若未明确表达观点,直接0分。两种观点都有,只看第
    一种观点】
    解析 (1)从图2可知,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的空间分布共 同特点为自南向北减少。描述空间分布特点要注意方 向和对比。径流深度变化与径流量密切相关,修建水利 工程能调节径流量,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修复会影响 径流量的多少,故这三种人类活动会造成径流深度
    变化。
    (2)黄土高原和太行山西侧降水量不同的原因要从水汽 输送和形成降水两个角度分析。从水汽输送的角度,黄
    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导致了黄土高原和太行山西
    侧降水,应是偏西风向东输送。从降水形成的角度,从 西侧来的水汽,在太行山西侧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地
    形雨,降水会比黄土高原多。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明确表达观点,无论从哪个角
    度作答,均须言之有理,逻辑清晰。
    如果赞同,直接影响应该从南水北调增加了黄河的径流 量,增加了黄河中上游流域内种植业的灌溉用水量,增 加了灌溉面积方面作答;间接影响可从增加了流域内的
    降水量,从而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角度作答。
    如果不赞同,理由应从黄河水量增加可能导致的问题方 面分析。径流增多,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径流增多,会 使地下水位升高,黄河中上游蒸发较为旺盛,更容易产 生土壤盐碱化;径流增多,水域面积大,会使流域内蒸发 量增加,输送水汽增多,降水增加,暴雨、洪涝灾害的频
    率增多。
    26.[2018浙江4月选考,29(2)(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Ⅰ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图Ⅰ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Ⅱ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图Ⅱ
    (1)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
    (2)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4分)
    答案 (1)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2)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解析 (1)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位于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从而导致水质下降,土壤的盐分增加;在干旱季节,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产生。
    (2)本题主要考查治理盐碱化的措施。读材料及图分析可知,该地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可以节约用水;管道铺在地下,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可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的速度较快。
    考点二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题。
    1.(2023全国甲,6,4分)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
    1.D 由材料可知,湖泊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说明湖泊①②③为内流湖。入湖河流持续带来盐类物质,加之该地区夏半年高温少雨,蒸发强烈,使湖水的矿化度(盐度)呈升高趋势,最终演化为咸水湖;湖泊①②③南侧为高地,湖盆较周边地区低,因此湖水的主要输出方式是蒸发。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23山东,6—7,6分)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A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德雷湖为沙洲(帕德雷岛)分隔海域形成的潟湖,其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高于东部墨西哥湾的海水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说明该湖泊与海水交换量较小,D项错误。马德雷湖只有北部有时令河汇入,因此地表河流补给少,带来的盐分少,B项错误。时令河的存在,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且少有淡水注入,导致湖水盐度升高,A项正确。因东部沙洲阻挡,马德雷湖受东部墨西哥湾暖流影响较弱,C项错误。
    3.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3.A 根据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马德雷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高于墨西哥湾海水盐度。结合表层海水密度流规律可知,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由盐度较低的墨西哥湾流向盐度较高的马德雷湖,A项正确。
    4.(2023 浙江6月选考,21,3分)麦兹巴赫湖是 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 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 )
    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
    4.B 该湖位于北半球,属堰塞湖。溃决以前,因冰川 融水不断注入,沉积物总量逐渐增多;与6月相比,7月 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入湖冰水沉积物陡增;随着堰塞 湖水位的不断上升,加之堰塞体的物质组成松散,7月 中旬湖泊发生溃决,导致湖水快速下泄,湖泊冰水沉积
    物总量急剧减少。故选 B。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 (2022全国乙,7,4分)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5.A 图示O、P两点流量相同,但O点水位低于P点,即过水截面O点小于P点,O点流速大于P点;再结合洪水会使河流水位总体升高,以及图示P点水位高于O点,可判断O、P两点分别为洪峰前、洪峰后情况,即O点水位还在上涨,P点水位呈回落趋势;故A正确。
    关键点拨 依据“流量=过水截面面积×流速”,判断流速。
    6. (2022全国乙,8,4分)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6.C 由图可知,与1958年7月相比,1996年8月洪峰流量小,但水位高,这应该是河床高造成的。
    易错分析 洪水含沙量与当地水土流失程度、降水强度、降水量等相关,材料不能明确显示两次洪水含沙量大小。
    珠江分汊流入伶仃洋形成若干口门,如虎门、蕉门等,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百余年来伶仃洋海岸带的变化明显,珠江虎门潮差(潮水涨落过程中相邻高潮与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增大。若以深槽为界,伶仃洋可分为东西两部分。图6分别示意1906年和2014年的珠江河口海岸带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 (2021重庆,13,3分)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 )
    A.入海径流少 B.浅水区面积大
    C.海岸线平直 D.平均海平面高
    8. (2021重庆,14,3分)珠江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其原因是( )
    A.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 B.海域面积季节变化大
    C.流域气温季节变化大 D.海水流速季节变化大
    9. (2021重庆, 15,3分)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潮差增大主要是因为( )
    A.海水温度变化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海湾形态改变 D.河流径流量减小
    BAC命题意图本题组主要考查海岸带、河口盐度影响因素、潮差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7.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文字和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解题思路 珠江分汊流入伶仃洋形成若干口门,读图可知,1906年伶仃洋西部有蕉门、洪奇沥(门)、横门等口门,西部比东部入海径流多,A错;据图例可知,1906年伶仃洋西部浅水面积大,B正确;伶仃洋西部口门多、海岸线曲折,东部口门少,海岸线相对平直,C错误;伶仃洋面积不大,东西部海平面高度相似,D错。
    8.审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调动和运用已有的河口盐度影响因素、珠江流域的降水特点等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河口盐度影响因素有蒸发量、降水量、河流径流量、海水运动的变化等。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A正确;伶仃洋海域面积季节变化较小,对各口门的盐度影响小,B错;该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气温季节变化不大,气温变化影响河流蒸发量,但影响力远远小于降水量,C错;伶仃洋是深入陆地的海湾,海水流速季节变化差异不大,D错。
    9.审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调动和运用已有的河口潮差影响因素,可以借鉴钱塘江大潮成因。
    解题思路潮差大小主要受引潮力、地形、风向等因素影响。百余年来,在人力和自然力共同作用下伶仃洋海岸带变化明显,虎门海湾形态改变。虎门为喇叭形河口,随着航道的开挖增大了过水断面面积,潮汐动力增强,从而造成高潮位抬高、低潮位降低、潮差增大,C正确;随着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对潮差影响不大,A错;虎门河流含沙量一直较小,年径流量无明显增加和减小趋势,对潮差影响不大,B、D错。
    归纳总结 珠江为何有八口
    珠江“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1)气候原因: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1 200~2 200 mm,充沛的降水多发暴雨,让珠江下游低洼区极易泛滥,分汊溢流。
    (2)地形原因:珠江三角洲虽有山丘起伏,但地势总体低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等因素,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水流遇沙洲易分汊。
    (3)地转偏向力影响:由于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土质疏松,珠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弯曲、崩岸、改道、分汊。
    (4)海侵海退影响: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的过程,也影响着珠江口的侵蚀与沉积,塑造着河口地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今天八门(虎门、蕉门、洪奇沥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入海情况。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如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20山东,9,3分)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答案 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说明奥赫里德湖周围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好,地下水系相通,该地区雨水大部分渗入地下,所以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C项正确,A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奥赫里德湖湖水主要补给河流(图中河流流向),B项错误;该地区海拔较低(最高处2 000米左右),纬度较低,冰雪融水较少,D项错误。
    10.(2020山东,10,3分)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
    答案 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奥赫里德湖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说明湖水水质好,湖中鱼类营养物质较少,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说明湖水水质较差,湖中鱼类营养物质丰富,渔产颇丰,D项正确;A、B、C项错误。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2019江苏单科,17,2分)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B 由图中位置可知,黄河干流潼关水文站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输沙量减少与流域水土流失减少、径流量减少有关。潼关站以上流域引水灌溉,会减少地表径流注入黄河的水量,则径流带入黄河的泥沙量会减少,则①说法正确;近年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使水土保持能力增强,从而使注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则③说法正确,故B正确。黄土高原沟壑多,山地少,适合进行打坝淤地而不是削山平地,则②说法错误;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降低暴雨强度与输沙量“急剧”减少关系不大,则④说法错误。
    12.(2019江苏单科,18,2分)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答案 C 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是由于大量水库的兴建使拦沙能力得到提升,C项正确;地形起伏和流域面积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B项错误;水土保持工作并非是从2016年才开始的,D项错误。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2019课标Ⅰ,9,4分)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 D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以雨水补给为主,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所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故选择D项。
    14.(2019课标Ⅰ,10,4分)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河道属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图中小北干流左岸北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中部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高,岩性坚硬,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故选C。
    易错警示 受图中汾河和涑水河汇入处河道摆动范围较宽的影响,本题易错选②支流汇入。主要原因是没弄清影响河道摆动范围的因素是地形地质条件。如河流在山区流动时,受制于两侧山地其摆动范围较小,甚至形成峡谷,当流动到平原时由于地形平坦往往河道展宽,支流对其并无太大影响。
    15.(2019课标Ⅰ,11,4分)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 C 由图可知,渭河入黄河口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使入黄河口处的河床抬升、水位抬高,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增强,C项正确;小北干流位于渭河入黄河口的上游,其水量和泥沙量均主要来自上游地区,渭河的水量和泥沙量对其影响小,A、B项错误;水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堆积作用明显,河床抬高,D项错误。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16.(2018课标Ⅲ,8,4分)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答案 D 由所给地形图可知,贝加尔湖为外流湖,湖水更新主要通过河流流出和流入来实现。贝加尔湖的湖水深度大,水量巨大,但只有表层湖水因海拔高而从河流流出,大部分水体都无法流出,故整个湖水更新缓慢。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7.(2016江苏单科,7,2分)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答案 D 该地发生了森林火灾,在灾后第一年,该地植被覆盖率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表径流,河流径流量大,D项正确;第1年河流流量变化明显,流速峰值大,B项错误;几年后,随着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降水时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较少,流量峰值变小,A项错误;第6年植被恢复,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小,C项错误。
    18.(2016江苏单科,8,2分)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答案 B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径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强,地表径流越少,流量变化值越小,故径流差异最关键的环节是下渗,B项正确。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9.(2014四川文综,11,4分)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答案 C 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夏季气温高,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河流径流深度大,远远大于降雨量,最有可能是因为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河流造成的,因此C项正确。
    20.(2014四川文综,12,4分)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答案 B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特征。由降水和气温状况,判断该流域位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我国西北地区,地表风沙大,山麓地区受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影响,形成草地,故A项错误,B项正确。柑橘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C、D项错误。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21.(2013上海单科,18,2分)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答案 C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22.(2013上海单科,19,2分)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答案 B 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洞庭湖水。
    23.(2013上海单科,20,2分)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D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将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变大,枯水期b补给也变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4.(2013江苏单科,9,2分)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
    答案 B 由图可知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因此可推测其成因是古河道残遗。故选B。
    审题技巧 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沙漠、月牙形、泉水汇聚。沙漠中不可能形成大湖,但可能有河流流经。因此排除选项A、C、D。
    25.(2013江苏单科,10,2分)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答案 D 月牙泉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且该地区一直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因此蒸发增强和雨水补给减少不是主要原因;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导致近年来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故选D。
    易错警示 审题要谨慎,否则易出现疏漏,如月牙泉是由泉水(亦即地下水)汇聚形成的。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6.(2012课标文综,4,4分)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 D 由图b知,甲水文站和乙水文站都受到洪水影响,说明此次局地暴雨应出现在两水文站上游河段。
    27.(2012课标文综,5,4分)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 C 乙水文站上游的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蓄作用。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8.(2012江苏单科,7,2分)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答案 B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图中显示两湖水体面积2010年最大,A项错误;2006—2007年两湖水体面积都减小,至2010年都增大,到2011年都减小,故B项正确,C项错误;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D项错误。
    29.(2012江苏单科,8,2分)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答案 A 本题考查湖泊水的补给。鄱阳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该流域的降水。
    30.(2012广东文综,7,4分)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河流水与湖泊水的互补关系。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入湖径流量应该大于出湖径流量。读图可知①③时段符合,故C项正确。
    31.(2021浙江1月选考,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3分)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3分)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4分)
    31.答案 (1)大气降水(1分) 冰雪(川)融水(1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1分)
    (2)径流季节变化大;(1分)河流含沙量较大;(1分)山前地形平坦。(1分)
    (3)缓解水资源紧缺;(1分)补充地下水;(1分)减缓土地荒漠化;(1分)增加生物多样性。(1分)
    命题意图 本题以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为背景,重点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河流补给类型、河流水系特征、环境保护等内容,蕴含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图形解读
    解题思路 (1)疏勒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补给水源是祁连山脉的高山冰雪(川)融水、山地地形雨和地下水。
    (2)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多分汊”的含义是河流容易改道。泥沙淤积多,地形比较平坦,则河水受地形制约小,河道容易左右摆动。按照上述分析思路整理答题要点,规范书写。
    (3)注意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包含资源方面内容的。上游径流量增大,为下游提供更多水资源。下游河流水量变大,补充地下水,缓解因缺水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2.(2019海南单科,2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8分)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4分)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8分)
    答案 (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解析 (1)由图中长江上游清水河以上的湖泊位置可知,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材料中说明近年来气温上升,冰川融水量加大,降水增多,湖泊蓄水量增大;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顺地势往下流,贯通海拔较低的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2)结合湖泊(湿地)面积和新的河道受水蚀作用形成回答。(3)盐湖与清水河贯通后,湖水会流入楚玛尔河,从而使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同时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会由原来的内流湖变为外流湖,湖水的盐度及生态系统会发生改变。
    33.[2019天津文综,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答案 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中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森林植被会截留大气降水,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延缓洪峰和降低地表径流的洪水期水位,使地处俄、朝交界处的下游河段径流量更加平稳,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植被可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因此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34.(2019课标Ⅰ,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第(1)题,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隆起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山脉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第(2)题,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的原因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末次冰期晚期,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第(3)题,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的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里海盐度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第(4)题,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此两板块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考点三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2023辽宁,7—9,9分)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 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 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 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 显。下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 月盐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河流30.0、等盐度线(%) □ 水域 □ 陆 地
    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原因是海南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部地区位于海洋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地区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内流湖是指处于河流的尾闾或独自形成独立的集水区域,湖水均不外泄入海的湖泊。内流湖多为咸水湖。
    1.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域结冰少 B.径流汇入多
    C.沿岸水蒸发少 D.沿岸水积聚多
    D 由图可知,甲海域盐度低值中心位于黄河河口东南部,图为1月盐度分布图,结合材料可知,海水盐度会 受盛行风、海岸形状、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的综 合影响,推测可能是受1月盛行西北风影响,黄河入海 口的低盐度海水向东南方向移动,又受到海湾形状的限 制而积聚,故选D。
    2.1 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 )
    A.南进北出 B.北进南出
    C.中间进南北出 D.南北进中间出
    B 在冬季偏北季风的驱动下,沿岸水向渤海南部堆 积,在渤海南部大片海域分布着沿岸水,这种堆积造成 了渤海南部海平面升高,驱动沿岸水顺岸东流,故1月 渤海南部表现为出水;图中渤海北部等盐度线向西凸 出,形成由黄海向渤海的咸水舌,故渤海北部1月表现 为进水。B 正确。
    3.与1月相比,推测7月 ( )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
    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
    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
    D 7月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陆地径流流量比1 月大,稀释渤海海水;加之7月盛行东南风,驱动黄海海 水向渤海流动,致使海河、黄河等河流入海口处沿岸低 盐度水向西南部、南部海岸积聚,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 降低,并且造成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增大,A错误、 D正确;沿岸水主要受陆地轮廓的限制,月份差异不大, B错误;根据已有信息,无法判断渤海与黄海之前海水 交换强弱的变化,C错误。
    (2023 北京,8—9,6分)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 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
    答下面两题。
    ① ②
    ③ ④
    一995~等压线及数值/百帕6台风中心
    → 洋 流 — 国 界 vr 冷锋v 一准静止锋
    4.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B 根据题意可知,钓鱼岛位于120°E 以东,其地方 时比北京时间早,图①显示当地时间应是6月8日8点 过后,而钓鱼岛在6月8日的日出时间应在当地6点以 前,故A 项错误;图②显示当地时间是7月8日5点,接 近夏至日时间,且当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能看到 日出的可能性较大,故B 项正确;图③显示当地在台风 中心附近,多阴雨天气,看到日出的可能性小,故C 项错 误;4月8日当地应是在6点以前日出,而图④中时间表
    明当地已是8点过后,故D项错误。
    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一是要注意根据等压线判断天气, 阴雨天会影响观看日出;二是要注意经度位置,确定地方 时并结合具体日期判断是否正值日出。
    5.①中的洋流 (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A 题中信息表明,图①中的洋流是自南向北流动
    的,按洋流性质应分类是暖流,对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 有增温增湿作用,故 A 项正确,D项错误;洋流扰动海水 会使营养物质上泛,导致渔业资源增加,故 B项错误;厦 门至高雄的轮船是自北向南航行,和洋流流动方向相 反,航速会变慢,故C 项错误。
    (2023江苏,1—2,4分)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 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该地是游客全年与 野生海豚互动的最佳地点。下图为“游客与野
    生海豚互动照片”。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
    主要取决于 ( )
    A. 海 水 密 度 B. 海水盐度
    C.海水温度 D.海水水质
    C 海豚主要栖息在热带海域,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 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由于该地区纬度低,海水水
    温高,C 项正确。
    7.最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的蒙基米亚海
    底剖面形态是 ( )
    A 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 岸,说明其沿海地势平坦,海水较浅,有利于游客与野生
    海豚互动,A项正确。
    (2023 江苏,8—10,6分)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 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 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 — 2016年西南大西洋 海 区 3 6 °S 和 4 1 °S 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 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 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 。 据 此 回 答 下 面
    三题。
    1993.11997.2 2001.4
    月 平 均 流 量 m
    时间
    8.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
    A. 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
    B. 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C. 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
    D. 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8 D] 西南大西洋海区36°S 附近为巴西暖流,41°S附 近为北上寒流,图中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 负。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36°S海区变化趋势线整 体为负值,流向向南偏,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巴西暖流增强;1993—2016 年西南大西洋41°S 海区变化趋势线为正值,流 向向北偏,说明北上寒流减弱,D 项正确。
    9.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
    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
    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
    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9B1993—2016 年西南大西洋海区北上寒流减弱、
    巴西暖流增强,说明盛行西风带向高纬(南极)方向移 动,B项正确;极地东风带纬度位置较高,不会影响该海 域,A、C项错误;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会导致北 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错误。
    10.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
    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 C 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 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 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 南,③曲线正确。
    (2023浙江6月选考,9 — 10,4分)下图为南半球 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 下面两题。
    深度(km)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
    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密度最低 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
    9D]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大致位于45°S—65°S, 图 中 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海域表层,且纬度递减。根据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大洋表层海水 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可知,甲密度最高,乙密度大于丙,D 正确、A 错误。根 据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副热带海域盐度最 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可知,丁盐度最
    大,甲盐度小于丁,B、C 错误。
    10.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 以南的环南极洲海
    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10 C 南半球海洋中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在向
    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
    年 内 面 积 变 化 ( k m 2 )
    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而形成上升流,这股上 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水温较高,使得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②③正 确;大陆冰川融化会增加附近海域的淡水含量,不会增 加附近海域的营养物质,①错误;南半球西风漂流位于 南纬40°—60°的海域,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所形成的 自西向东流动的洋流,携带的营养物质较少,④错误。 故选C。
    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下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 (2022湖北,10,3分)影响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海水温度
    C.距陆远近 D.种群规模
    B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北风,而竹筴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项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游,B项正确;读图中洄游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远近无明显关联,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洄游路线的影响,D项错误。
    9. (2022湖北,11,3分)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 )
    A.冬季产卵
    B.顺流洄游
    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C 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低纬、偏东,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8. (2022湖北,12,3分)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
    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
    拉尼娜年,向南偏移
    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 B. C. D.
    B 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正确、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错误、正确。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 (2022广东, 10,3分)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C 从洋流的影响考虑,甲区域暖流的势力更强,水温更高,气温更高,气压更低,气旋更强,C项正确;寒流的范围更广、离岸流规模更大、沿岸上升流更盛,均会导致甲区域附近海域水温更低,气温更低,超强气旋少发,A、B、D项错误。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 (2022山东,13,3分)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D 丙位于海湾湾口,受海湾外部海水影响较大,且附近无河流汇入,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其次是丁;乙沿岸有河流汇入,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甲位于海湾最北侧,并且有众多河流汇入,表层海水盐度最低。因此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丙丁乙甲,D正确。
    知识归纳
    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径流汇入、水域封闭程度等。
    11. (2022山东,14,3分)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域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在盛行西南风的作用下,亚得里亚海的温暖的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运动,在其东岸形成自南往北运动的暖流;因为丙处地处亚得里亚海靠近地中海的海域,从较广阔的海域涌来较多的海水,流速大于丁处,故选C。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 (2022浙江6月选考,3,2分)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D 由图可知,①为北大西洋暖流,②为加那利寒流,故A、B、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13. (2022浙江6月选考, 4,2分)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B 甲海域洋流水平方向上南北分流,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流,难以形成渔场,排除A;乙群岛附近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强,再加上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出现荒漠景观,B说法正确;丙沿岸有暖流流经,冬季降温不明显,C说法错误;丁海域位于大西洋中脊东侧,英国北侧,远离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贫乏,D说法错误。
    知识归纳
    1.大型渔场与洋流的关系: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易形成渔场,如日本北海道渔场;上升流处营养物质上泛易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2.热带荒漠景观的分布规律: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3.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板块交界处。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两题。
    14.(2020浙江7月选考,8,2分)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答案 D 根据图示信息和储备知识分析可知,图中甲洋流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为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D项正确;南半球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项错误;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具有环球性,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项错误;西风漂流主要受西风带影响,C项错误。
    15.(2020浙江7月选考,9,2分)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 C 根据图示信息和储备知识分析可知,图中③处受西风带和西风漂流影响且水面较窄,行船时流急浪高,C项正确;①处受安第斯山脉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受沿岸洋流(福克兰寒流)影响,夏季时降水较少,A项错误;②处由于板块构造运动、海水侵蚀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破碎的海岸,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而成的,B项错误;④处为自南向北流的洋流,性质一般为寒流,极地附近盛行极地东风,此处为向岸风,难以形成上升补偿流,难以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项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6.(2018海南单科,19,3分)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答案 B 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据图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位于东海海域,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而蒸发旺盛,B项正确;同一区域海水流动速度差别不大,流速对蒸发影响也较小,A项错误;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则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C项错误;图示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D项错误。
    17.(2018海南单科,20,3分)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答案 C 图示地区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度相对较低,此处有日本暖流流经,而日本暖流从低纬而来,海面温度高,海气温差大,海面蒸发旺盛,C项正确;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北部的黄海、渤海多,A项错误;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海域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B项错误;冬季风自北向南减弱,D项错误。
    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18.(2016上海单科,13,2分)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

    A.甲、乙、丙B.甲、丙、丁
    C.丁、乙、甲D.丁、丙、乙
    答案 D 7月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甲海区是西南风形成的风海流;乙海区是非洲沿岸离岸风形成的涌升流;丙海区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密度流;丁海区是中纬西风带形成的风海流。
    19.(2016上海单科,14,2分)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 )
    A.我国东海海域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D.菲律宾海域
    答案 A 结合洋流分布规律,E处洋流向北流动,油污可能漂向我国的东海海域。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下题。
    20.(2014海南单科,16,3分)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 C 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经过P处的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流向向北,因此丙地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故选C项。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
    21.(2014江苏单科,13,2分)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D.越南东海岸
    答案 A 本题考查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向为顺时针,该岛以东地区洋流由南向北流,故油污带可能漂向印度西海岸,A项正确。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22.(2014安徽文综,25,4分)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
    图甲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乙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23.(2013江苏单科,17,2分)图甲甲处的洋流与图乙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本题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海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洋流及其相关知识,以及对地理图表的信息解读能力。甲处的洋流应为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暖流,自北向南由低纬海区流向中纬海区,综合比较①—④示意图,④正确。
    24.(2013江苏单科,18,2分)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顺流的海轮加速,对逆流的海轮减速,A项错误;该处无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无著名渔场,B项错误;该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大气有增温增湿效应,C项正确;洋流利于海洋污染的净化,同时又扩大了海洋污染范围,D项错误。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
    25.(2013课标Ⅱ,9,4分)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 D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洋流、天气气候等知识。读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美国西海岸,地中海气候区,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夏季多雾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强,空气湿度大;同时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强,导致水汽凝结。故D项正确。
    审题技巧 抓住文字材料中形成雾的两个关键信息“暖湿空气”和“寒冷的下垫面”,并结合经纬网和洋流分布规律确定沿岸有寒流。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6.(2012海南单科,1,3分)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答案 C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全年高于0℃,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③附近。
    27.(2012海南单科,2,3分)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
    答案 B 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读图判断能力。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
    28.[2023海南,18(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1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图2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说明图1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高盐度海水密度大,水面低;表层海水盐度小,密度小,水面高;水平方向,表层海水流向高盐度海区,下层海水从高盐度海区流出;垂直方向,高盐度海水密度大,海水下沉,表层海水流出,下层海水上升,形成闭合环流。
    解析 根据“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盐度海水海区,海水盐度较大,密度较大,导致海水水面较低;其他海区表层海水盐度较小,密度较小,海水水面较高;水平方向,表层海水流向高盐度海区,下层海水从高盐度海区流出;垂直方向,高盐度海区海水密度大,做下沉运动,表层海水流出,下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闭合环流。
    (2023广东,19,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 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 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 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 — 18千年), 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 过程中,于距今约17 — 15千年期间再次变 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 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 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 现同步增强特征。下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
    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 — 15千年期间,日本海 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
    低的原因。(6分)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 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
    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 1)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 小;(2分)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 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2分)海平面下降,日本
    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2分)
    (2)认同:现代对马暖流影响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 域;(2分)距今约8千年,这些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 强度开始同步增强,反映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全面影响这 些海域,表明现代对马暖流基本形成。(2分)
    不认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 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仅暗示此时对马暖流 势力增强;(2分)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 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2分)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 冷,洋面大量结冰,表层海水密度变大,上、下层海水密 度差减小,海水垂直方向上的流动减弱;气候变冷,冬季 风势力增强,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对马 暖流势力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海水扰动减小,上、下 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
    (2)认同:由材料“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 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 可知,对马暖流流经会提高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且距 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 交换强度同步增强,据此可判断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 今8千年。不认同:可从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 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季风、洋流共同影响分析。日本海背 靠亚欧大陆,冬夏季风显著,而海水交换受风力影响明 显,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 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 流流经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故不一定形成于 此时。
    29.(2022广东,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
    答案 (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2分)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2分)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2分)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2分)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2分)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2分)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2分)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2分)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2分)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2分)
    解析 (1)“冬半年盛行西风”,该地位于湖泊东侧,则湖泊能为西风提供较多的水汽;同时东侧地势较高,利于水汽抬升降温形成地形雨。(2)运用河流侵蚀作用知识,分析河流最终连通即可。注意此处河流弯曲,位于分水岭两侧,则侵蚀作用表现为凹岸侵蚀和溯源侵蚀;当侵蚀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河流袭夺现象。(3)由两湖间分水岭及古湖岸线的高程可判断两湖曾经贯通;图示水系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则全球变暖会增加补给的水量,使湖泊水位上升;据此分析即可。
    思路点拨
    (1)降水较多的原因可通过降水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结合区域特征(湖泊位置、盛行风、地形等)进行分析。
    30.(2022广东,19,10分)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答案 表层水温变化;(2分)盐度(密度)变化。(2分)
    北半球冬季,位于卡里马塔海峡北侧的南海海域受南下冬季风和信风的作用,表层海水向南流动;(2分)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面升高;(2分)叠加海峡地形的狭管效应,进一步抬升海面高度,加快流速。(2分)
    解析 海洋水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温度、盐度和密度;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实现了南海与爪哇海之间水体热量和盐分的交换,因此使爪哇海的表层水温、盐度(密度)发生变化。该海峡地处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南下的冬季风与东北信风吹拂南海海域表层海水向南流;受南部岛屿与沿海大陆架阻挡,南海南部海平面升高,与爪哇海形成较大的水位差;卡里马塔海峡自北向南变窄,狭管效应进一步抬升海峡北部海平面。因此,在盛行风与地形作用下,冬季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流速达到最大。
    疑难突破
    卡里马塔海峡主要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时,东南亚盛行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因地转偏向力发生改变,在卡里马塔海峡形成西北季风。
    31.(2014上海单科,34—37,16分)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答案 (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依据: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依据: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
    (2)图中有两条等温线,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此洋流来自温度相对较低的低温区,是寒流。
    (3)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是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4)该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风、夏季沿岸寒流的影响有关。
    考点四 海—气相互作用
    (2023北京,5—6,6分)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 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 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 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 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距今时间/年
    1.由图可知 ( )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1C 据材料可知该地暴雨出现的频次与厄尔尼诺事 件呈正相关,即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 正 确;图中显示在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厄尔尼诺事件频 次较高,说明气候不稳定,A 错误;在距今3500年左右 该地厄尔尼诺事件频次较低,暴雨引发的洪水较少,河 流侵蚀作用弱,B 错误;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 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不是全球气温
    下降引发的,D 错误。故选C。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
    2D] 厄尔尼诺是发生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海
    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A、B 错误;厄尔
    尼诺发生时,会造成沃克环流减弱,导致亚欧大陆东部 降水减少,南美洲西部降水增多,故该地最可能位于南
    美洲西部,D正确,C错误。故选 D。
    知识拓展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持续9到12个月, 一般 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 季风增强,从而导致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 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Ⅰ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Ⅱ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黄浦江沿岸地区所在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应该大,因此①错误。黄浦江沿岸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度大,因此②错误。③表述的地形特征和④表述的降水成因与特征符合当地情况,并易引发黄浦江的内涝,故选D。
    2.(2019浙江4月选考,10,2分)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 B 由图可知,黄浦江防汛墙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段,其高度逐年上升,原因是黄浦江水位上涨,与地下水位关系不大。黄浦江防汛墙不会因短时间内河床淤积而升高,更不会因地壳抬升而变高,而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河流顶托作用加剧,同时风暴潮位升高所致。
    3.[2023海南,18(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1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图2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分析图2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3.参考答案 盛行风减弱,使海水的上升运动减弱,从海洋深层带至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生物资源减少;盛行风减弱,使冷海水上泛规模减弱,表层海水温度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解析 读题图1可知,盛行风为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当盛行风减弱,上升流随之减弱,导致表层海区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生物资源减少;冷海水上泛规模减弱,表层海水温度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4.[2022北京,17(2),3分]毛里求斯岛地处印度洋西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图(a)为毛里求斯岛地图,图(b)为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1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a)
    (b)
    说明岛上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的理由。(3分)
    答案 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量季节变化大等。
    解析 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从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流程、流速、流量及其变化、结冰期、水系通达度等。当地为岛屿,面积小,河流流程短小,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流量季节变化大,尤其是有显著的枯水期,不利于航运等。
    5.(2021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 。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 (填方位)移动。(2分)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6分)
    5.答案(1)西南 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
    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命题意图本题以西北太平洋海雾的形成和影响为载体,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等地理知识,注重对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和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突出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1)审题指导准确运用图2和图3信息即可做出准确判断。
    解题思路获取图2所表达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西南风;利用图3信息进行判断,每年3月到6月海雾频发的南界不断向南移动。
    (2)解题思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水汽凝结需要降温、水汽和凝结核等条件,风力过大,空气层湍流交换,不利于低层空气降温,进而不利于水汽凝结;风力过小,输送暖湿空气的力量较弱,不利于水汽输送。
    (3)审题指导水汽来源的角度,一个是蒸发量的大小,一个是输送量的大小。
    解题思路题干要求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成因,甲地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促进了海水的蒸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由图可以看出,甲地夏季位于夏威夷高压的西侧,盛行偏南风,风从南面广阔的海面上带来较多的水汽,经冷海面凝结。依据图3信息可知,甲地所在海区夏季形成的海雾范围广,影响范围大;结合图中航线可知,该航线途经太平洋的西岸,所经海域沿岸经济较发达,航运比较繁忙,受海雾影响较大。
    6.(2021广东,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6分)
    6.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命题意图本题以南极罗斯海区域冰架、洋流及降水的变化等材料为载体,考查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知识,注重对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和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1)审题指导解答该题可借鉴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形成过程的分析思路。
    解题思路获取图中信息,可知罗斯环流受陆坡流和西风漂流的共同影响,同时在罗斯环流运动过程中还会受到广阔的洋面、海陆轮廓及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
    (2)审题指导结合图中冰架所处的位置考虑风、洋流、重力等作用。
    解题思路冰架区纬度高,气温低,表面辐射冷却剧烈,气流下沉形成的气压较高,产生了向海洋方向的气压梯度力,再由于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作用,进一步加强风速,将脱离冰架的冰筏带向外海,同时还会受到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陆坡流的带动,导致冰筏漂移。
    (3)审题指导解释海冰融化加速的原因,调用所学影响热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雨水所含热量较丰富,降落到冰雪面上,可直接加速海冰融化;雨水降到冰雪面上进行冲刷,冰雪面变得不太平整,减弱了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冰面温度会增加,加速融化;海冰融化后,冰雪面积减小,海水面积扩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加强,加速海冰融化。
    7. (2021福建,1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
    (1)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4分)
    (2)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6分)
    7.答案 (1)条件: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2)
    解释:3月初沿海海域水温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甲产卵场依次逐渐符合要求。
    命题意图本题以小黄鱼产卵洄游规律为情境,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突出了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结合图文信息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根据小黄鱼产卵场的地理位置分析小黄鱼的洄游线路。
    解题思路(1)由图可知,丁海域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较小;冬季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这些都是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
    (2)由图可知,冬季位于沿海海域的产卵场受寒流影响,水温较低,春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水温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丙产卵场纬度最低,升温最早,然后依次为乙、甲产卵场,所以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首先到达丙产卵场,然后依次到达乙、甲产卵场产卵。
    8.(2016课标Ⅱ,43,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10分)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本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势北、西、南三面较高,东部地势较低,又有湖泊、运河分布,故工程措施有开挖入海新河,建水利枢纽、蓄水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只说明宣传教育、监测预报即可。
    9.(2016课标Ⅲ,43,10分)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 首先明确设问是“概括”“空间分布”,即要把5个区域大致概括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材料中给出的是水旱灾害年数,故特征在内容上还要说明水旱年份的多与少。其次,运用知识分析,河南被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区水旱灾害的根源在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且温带季风气候变化大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0.(2015课标Ⅰ,43,10分)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a
    b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而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灾的形成原因。一方面要结合题干要求只从自然原因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位置从气候、地形、海水等方面分析其对降水汇集及下泄的影响。
    11.(2013课标Ⅰ,4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解析 本题中居民点位于河谷中,不利于排水;当地位于江南丘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大而集水面积广,故来水量大而易出现洪灾。据洪灾成因,应对措施可从修建水库、修建防洪堤、改变居民点位置等角度考虑。
    方法技巧 洪灾的自然原因一般从降水、地形、水系等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来水多且集中,排水不畅。其应对措施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考虑。
    10.(2012海南地理,25)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10分)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地震,引起海啸。(3分)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且充分得7分)
    解析 本题是考查同学们运用知识判断推理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地位于热带,且村庄因受自然灾害而损毁,推断该地发生的灾害可能有海啸灾害或风暴潮灾害,阐述理由即可。
    (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依据材料“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信息,结合洋流成因类型,描述洋流的形成过程。
    结合上升流对渔场的影响,说明上升流减弱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相关试卷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讲 海水运动(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2讲 海水运动(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5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