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测考试(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48319/0-17258969410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测考试(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48319/0-1725896941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测考试(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48319/0-17258969411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四七九名校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测考试(解析版)
展开(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下列不属于细胞间通讯的是( )
A.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
B. 同一物种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C.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D.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对应的病毒
【答案】D
【分析】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细胞间通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能够被识别,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
【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垂体细胞结合,传递信息能调节其代谢活动,A正确;
B、同一物种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体现了信息交流,B正确;
C、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可加强相关细胞的免疫效应,体现了信息交流,C正确;
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对应的病毒属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D。
2. 每个细胞生长都需要一个适宜的pH值,在该pH值下它发挥较佳作用。细胞内外及细胞内不同部位的pH值不同,如细胞质基质pH为7.2左右,溶酶体内部pH为5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环境稳态需要将血浆pH维持在7.35~8.45之间
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 细胞内pH过低时,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活性
D. 人体消化道内的pH需维持相同且适宜,才有利于消化
【答案】C
【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是指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内环境理化性质:
温度: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通常保持在37°C左右。体温的稳定对于酶的活性和蛋白质的结构完整性至关重要。
pH值:生物体内的pH值通常保持在7.35-7.45之间,这是一个略微碱性的环境。pH值的稳定对于维持酶的活性、蛋白质结构和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维持适当的渗透压对于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详解】A、人体内环境稳态需要将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A错误;
B、由题意可知,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pH为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溶酶体周围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因此H+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溶酶体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酶活性受到pH的影响,细胞pH过低时,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活性,C正确;
D、人内体消化道内的pH值不同,才有利于消化,如小肠为7.6左右,大肠液为8.3左右,D错误。
故选C。
3. 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脑部结构中脑干是控制躯体平衡的高级中枢
B. 迷走神经通过减少TNF-a的分泌产生抗炎效应
C. 图中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属于体液调节
D. 胃液中的盐酸在促进物质消化方面具有抑制作用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TNF-α可促进炎症反应;一方面,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通过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的效应;另一方面,迷走神经可以促进肠腺、胃腺中消化液的分泌。
【详解】A、在脑部结构中小脑是控制躯体平衡的高级中枢,A错误;
B、由图可知,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通过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的效应,B正确;
C、图中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属于神经调节,C错误;
D、胃液中的盐酸(胃酸)在促进物质消化的过程中,既有促进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酸维持了消化系统的平衡,防止消化过程的过度激活,保护了消化器官不受损害;胃酸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需要维持适宜的胃酸水平,D错误。
故选B。
4. 在基因组中,遗传信息存储在称为基因的DNA序列中,下表是两种生物细胞中的DNA含量及相关参数。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和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
B. 基因是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C. 人和大肠杆菌的基因中与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不相同
D. 人类基因组测序需测定24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答案】B
【分析】一、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二、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四、如果某DNA分子有n个碱基对,则其碱基可能的排列顺序有4n种。
【详解】A、人和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在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中都有分布,B错误;
C、由表格内容可知,人和大肠杆菌的基因中与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不相同,C正确;
D、人类基因组测序需测定22条常染色体加两条X、Y染色体,即24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B。
5.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这里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B.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
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动物种类丰富,每种动物的个体数都比其他森林动物多
D. 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干扰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面对干扰时,能够抵御变化的能力。例如,一个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往往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多种物种可以相互替代,维持生态功能。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受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恢复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详解】A、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从而影响了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层,A错误;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极高,复杂的食物网和生态关系使得该系统更能抵抗外界干扰和压力,稳定性较强。相比之下,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单一,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等影响,B正确;
C、热带雨林动物种类丰富,但并不是每种动物的个体数都比其他森林中的动物多。热带雨林的动物种群密度是多样化的,有些物种个体数可能并不多,C错误;
D、易地保护通常不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热带雨林的原生环境不受破坏,D错误。
故选B。
6. 已知某种植物的叶形、圆针/尖叶由等位基因M/m控制;叶片颜色,深绿,浅绿由等位基因N/n控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存在的最可能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圆叶深绿植株自交实验,得到的子代中圆叶深绿:圆叶浅绿:尖叶深绿:尖叶浅绿=2:1: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从实验结果可判断含M基因的雌或雄配子致死,N基因纯合个体致死
B. 该实验中亲本圆叶深绿植株和子代圆叶深绿植株的基因型都为MmNn
C. 让该植物种群繁殖多代,种群中的M和N的基因频率都会逐年降低
D. 将尖叶深绿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知,圆叶深绿植株自交实验,得到的子代中圆叶深绿:圆叶浅绿:尖叶深绿:尖叶浅绿=2:1:2:1,可推断出圆叶对尖叶为显性,深绿对浅绿为显性。
【详解】A、子代圆叶:尖叶=1:1,可推测亲本控制叶形为杂合子Mm自交,当含M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时会出现该现象;子代中深绿:浅绿=2:1,深色对浅色为显性,可推断亲本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型为Nn,当出现NN个体致死时,则会出现该比例,因此从实验结果可判断含M基因的雌或雄配子致死,N基因纯合个体致死,A正确;
B、由题意知,亲本中圆叶浅绿基因型为MmNn,该个体自交,由于含M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NN个体致死,因此子代中圆叶深绿基因型为MmNn,因此该实验中亲本圆叶深绿植株和子代圆叶深绿植株的基因型都为MmNn,B正确;
C、由于含M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含NN基因型的个体致死,在子代中不会出现MM,NN个体,更多的是Mm,mm,Nn,nn个体,因此M、N的基因频率都会逐年下降,C正确;
D、将尖叶深绿植株mmNn进行自交,获得的子代有mmNn:mmnn=2:1,所获得的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7. 植物工厂是通过生产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不同波长光的配比对某植物幼苗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不同波长光的配比对该植物幼苗干重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分组如下表所示。
注:每组输出的功率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收营养液中含氮的离子可参与合成____(答一点即可)物质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高中实验室中分离并初步测定叶绿素含量常用____法。
(2)植物工厂运行过程中,需随时监测营养液中的离子浓度,离子浓度不能过高,主要原因是____。
(3)由图甲、图乙可知,以上几组中选用红、蓝光配比为____时最有利于该植物产量的提高,原因是____,由此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此时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原因是____。
【答案】(1)①. 酶、叶绿素、ADP、NADP+(任答一点即可) ②. 纸层析
(2)营养液中离子浓度过高会使根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而造成植物萎蔫
(3)①. 3:2 ②. 叶绿素和氮的含量最多,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植物干重最多 ③. 不能 ④. 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此条件下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
【分析】一、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量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二、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小问1详解】植物吸收营养液中含氮的离子可参与合成酶、叶绿素(元素组成是C、H、O、N、Mg等)、ADP(元素组成是C、H、O、N、P)、NADP+等;高中实验室中分离并初步测定叶绿素含量常用纸层析法。
【小问2详解】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而营养液中离子浓度过高会使根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而造成植物萎蔫,故植物工厂运行过程中,需随时监测营养液中的离子浓度,离子浓度不能过高。
【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B组的干重最高,原因是叶绿素和氮的含量最多,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植物干重最多,故以上几组中选用红、蓝光配比为3:2时最有利于该植物产量的提高;由于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此条件下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故不能得出此时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8. 蔬菜采摘后,储藏期普遍较短,特别是一些叶类蔬菜,如果储藏不当,没有采取一定的保鲜措施,品质下降快,并会造成营养流失甚至发生腐烂变质而失去食用价值。为研究植物激素与叶片保鲜的关系,某科研团队研究了脱落酸(ABA)、玉米素对离体蔬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发现玉米素也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____,这一新发现扩展了人们对植物激素种类的认识。
(2)由图可知,____可用于植物的保鲜,判断依据是____;玉米素和脱落酸对蔬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表现为相互____(填“协同”或“拮抗”)。
(3)由于植物激素含量很少,在实际生产中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有____(答三点即可)。
【答案】(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①. 玉米素 ②. 玉米素处理组比对照组叶绿素含量下降慢,说明玉米素能延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因此可用于植物的保鲜 ③. 拮抗
(3)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植物激素有的促进植物生长,如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有的抑制生长,如高浓度生长素、脱落酸等。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小问1详解】研究者发现玉米素也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玉米素可用于植物的保鲜,判断依据是玉米素能够延缓叶绿素的降解,由此推测玉米素可用于植物的保鲜。ABA组的叶绿素含量在一段时间后低于对照组,而玉米素+ABA组的叶绿素含量在一段时间后高于对照组因此玉米素和脱落酸对蔬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表现为相互拮抗。
【小问3详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 (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与植物激素相比,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有:①作用面广,应用领域多,原料广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适用于几乎包含了种植业中的所有高等和低等植物;②容易合成,要么人工合成或者直接天然提取;③效果稳定。
9. 阿利效应是指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并对生殖发生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许多小种群不稳定,一旦种群密度低于某一水平,种群的相互作用就会消减。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部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____,图1中,若该动物种群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
(2)为有利于持续获得该动物较大的捕获量,图1中,应将该动物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为____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原因是____。
(3)图2不够完善,缺少的能量去向是____,其中乙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____的能量,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原因是____。
【答案】(1)①. 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②. 下降,最终可能会降为0
(2)①. c ②. 此时该动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①. 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②. 生长,发育和繁殖 ③. 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度利用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初始密度介于0~b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下降;初始密度超过b点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增加;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
【小问1详解】调查动物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因活动范围、活动能力不同而不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记(志)重捕法。
初始密度介于0~a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降低,当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衰退、消亡即最终会将为0。
【小问2详解】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小问3详解】图2中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乙表示初级消费者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1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现有甲(高秆不抗病)、乙(矮秆抗病)、丙(矮秆不抗病)三种小麦纯合植株,用这三种纯合植株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填编号)可以判断高秆、抗病为显性性状。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控制小麦的株高与是否抗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____定律。
(2)若让实验①的F1与实验②的F1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控制该小麦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
(3)若要进一步探究控制该小麦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选择表中实验材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
(4)若控制着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让实验①的F1与实验②的F1自由交配(实验①的F1与实验②的F1按数量比为1:1混合),子代中高秆抗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
【答案】(1)①. ③(或①和②) ②. 分离
(2)①. 不能 ②.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无论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表型及比例都相同(或都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1:1:1:1)
(3)用实验③的F1自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若子代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则控制着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
(4)1/8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是显性性状,甲(高秆不抗病)、乙(矮秆抗病)、丙(矮秆不抗病)三种小麦纯合植株,其中甲×乙杂交后子一代都是高秆抗病,说明高秆、抗病为显性性状;由于F2表型及分离比是3∶1,说明控制小麦的株高与是否抗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由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无论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表型及比例都相同(或都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1:1:1:1),故若让实验①的F1与实验②的F1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能验证控制该小麦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要进一步探究控制该小麦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实验③的F1自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若子代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是两个3∶1的组合),则控制着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
【小问4详解】设相关基因是A/a、B/b,实验①的F1Aabb(AAbb×aabb→Aabb)与实验②的F1aaBb(aaBB×aabb→aaBb)自由交配,实验①的F1与实验②的F1按数量比为1:1混合,即1/2Aabb、1/2aaBb自由交配,配子种类及比例是1/4Ab、1/4aB、1/2ab,据棋盘法可知,子代中高秆抗病(A-B-)植株的比例为1/8。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 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结合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为检测不同洗衣粉的去污效果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中发现加酶洗衣粉A对奶渍去污效果好,对油渍去污效果与无酶洗衣粉效果相当;加酶洗衣粉B对油渍去污效果好,对奶渍去污效果与无酶洗衣粉效果相当,据此推测洗衣粉A、B中添加的酶分别是____。在添加多种酶的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原因是____。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原因是____。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指____,通常包括的方法有____(答三种即可)。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出现乙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为____(至少答两点)。
(3)用果胶酶处理草莓,可以得到比较澄清的草莓汁;而相同时间内利用稀盐酸处理草莓可以制得糊状的草莓酱。果胶酶和盐酸催化果胶水解的不同点在于____。
【答案】(1)①. 蛋白酶、脂肪酶 ②.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或酶)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 ③. 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方向发展
(2)①.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②. 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③.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注射器滴加速度过快,注射器离液面过近等
(3)催化效率不同(或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产物片段长度不同)
【分析】一、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二、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小问1详解】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题意可知,加酶洗衣粉A对奶渍去污效果好,对油渍去污效果与无酶洗衣粉效果相当,说明其中添加的是蛋白酶,而加酶洗衣粉B对油渍去污效果好,对奶渍去污效果与无酶洗衣粉效果相当,说明添加的是脂肪酶;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或酶)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故在添加多种酶的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原因是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方向发展。
【小问2详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通常包括的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据图可知,与甲组相比,乙组的凝胶失败,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注射器滴加速度过快,注射器离液面过近等。
【小问3详解】草莓植物细胞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酶具有高效性,果胶酶和盐酸催化果胶水解的不同点在于催化效率不同(或两者催化果胶水解得到的产物片段长度不同)。
细胞类型
DNA分子碱基对数
基因数
基因中碱基对数
染色体数(1个染色体组)
大肠杆菌
4.7×106
4.4×103
4.4×106
-
人
3.2×109
3.0×104
6.1×107
23
CK组
A组
B组
C组
自然光
红光:蓝光=1:2
红光:蓝光=3:2
红光:蓝光=2:1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分离比
①
高秆不抗病
高秆不抗病:矮秆不抗病=3:1
②
矮秆抗病
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3:1
③
高秆抗病
?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2页。
生物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考2025届高三8月开学考试生物 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考2025届高三8月开学考试生物 试卷及答案,共29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