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2年6月,《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肉眼看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可长到2厘米,形状、大小和人类睫毛相似。下列有关华丽硫珠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B. 与酵母菌一样,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同时含有DNA和RNAD. 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D、华丽硫珠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染色体,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AD正确;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及其他细胞器,B错误;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C正确。
故选B。
2. 以黑藻为材料探究影响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
B. 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流动速率越快
C. 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D. 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选择的材料是黑藻幼嫩的小叶,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较大、数量较少。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
【详解】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黑藻叶龄、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A正确;
B、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原因新叶比老叶细胞代谢旺盛,而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低,B错误;
C、选择新鲜的叶片,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实验容易取得成功,C正确;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常以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B。
3. 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小分子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多
C. 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葡萄糖
D. 若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脂肪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种子萌发时,细胞内大分子有机物需要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氧化供能或转化为其他物质,淀粉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该过程需要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参与。从萌发到长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之前,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是有机物种类增多,含量减少。
【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所以种子中含有C、H、O、N、P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正确;
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生成简单有机物增多,导致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B正确;
C、若种子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种子中含有还原糖,C错误;
D、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D正确。
故选C。
4.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谷(谷物)为养,五果(水果)为助,五畜(禽畜)为益,五菜(蔬菜)为充”的饮食调养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谷”中富含淀粉,水解后以单糖形式被人体吸收
B. “五果”中富含糖类,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C. “五畜”中富含脂质和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
D. “五菜”中富含纤维素,该物质不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
(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必须被水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A正确;
B、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错误;
C、“五畜”中富含脂质和蛋白质,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两者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C正确;
D、“五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可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该物质不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5. 实验设计应注重科学性、遵循实验设计原则。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自变量为催化剂,因变量为O2生成量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选用唾液淀粉酶,并且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组
C. 探究“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可选用胃蛋白酶,在pH为6~8范围设置不同实验组
D.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可用斐林试剂鉴定产物中有无还原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A、“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自变量为高温、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或反应条件),因变量为H2O2的分解速率或单位时间内的O2生成量,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选用唾液淀粉酶,可设置不同温度的组相互对照,无需设计空白对照组,B错误;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在pH为6~8时酶会失活,因此探究“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可选用胃蛋白酶,在pH为1~3范围设置不同实验组,C错误;
D、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非还原性糖)分解为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非还原性糖)的水解,可通过用斐林试剂检测有无还原糖来证明酶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或研究中采用的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细胞器时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 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时,用到了荧光标记法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开;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来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A、由于细胞器的重量不同,运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来,A正确;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实验中用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D
7. 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进行观察的技术。科学家常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下图是正在进行冰冻蚀刻技术处理的细胞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S和PS侧均为磷脂层的亲水侧
B. 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不均匀分布的
C. 冰冻蚀刻技术冻结的细胞膜依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冰冻蚀刻技术中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而膜上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详解】A、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疏水端在膜中央,亲水端在膜两侧,据此推测,BS和PS侧均为磷脂层的亲水侧,A正确;
B、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不均匀,B正确;
C、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超低温下细胞膜被冻结,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失去了运动能力,故冰冻蚀刻技术冻结的细胞膜不再具有流动性,C错误;
D、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需要利用电镜进行观察,D正确。
故选C。
8. 用ɑ、β、γ表示ATP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ɑ~Pβ~Pγ),把少量ATP的Pγ用32P标记后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后32P出现在Pi中,但ATP 的含量几乎不变。而标记Pβ后做同样的实验,相同时间内32P不出现在Pi中。该现象不能说明( )
A. ATP中γ位的磷酸基团容易脱落B. 该过程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C. 32P标记的Pi是由被标记的ATP水解形成的D. 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的代谢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细胞中的反应可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因此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所含能量不多,易于转化。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DP和Pi,ADP和Pi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脱水形成ATP。同位素是指质量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同位素示踪法常用于科学研究。
【详解】A、少量ATP的Pγ用32P标记后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后32P出现在Pi中,说明ATP中γ位的磷酸基团容易脱落,A正确;
B、Pγ用32P标记后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后32P出现在Pi中,说明ATP分解,但ATP 的含量几乎不变,说明该过程ATP有合成,B正确;
C、32P 标记的是ATP,但标记却出现在Pi中,说明Pi是由被标记的ATP水解形成的,C正确;
D、本实验用的是细胞提取液,看不出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9. 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提出真核细胞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学说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叙述中不能支持该学说的是( )
A. 叶绿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质膜的成分
B. 叶绿体内的DNA呈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
C. 叶绿体tRNA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
D. 叶绿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叶绿体的内共生假说:叶绿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或蓝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
【详解】A、叶绿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质膜的成分,说明叶绿体可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细菌,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A不符合题意;
B、蓝细菌为原核生物,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呈环状形式存在,叶绿体中的DNA也不能与蛋白质结合且是环状的,这一共性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B不符合题意;
C、叶绿体tRNA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说明叶绿体可能是一类细菌,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细胞核DNA复制方式相同,不能支持该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哺乳期乳腺细胞分泌的多种抗体,会附着在婴儿的胃肠道黏膜,从而防止细菌、病毒的侵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哺乳期乳腺细胞的内质网等结构发达
B. 抗体的合成与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C. 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奶粉喂养的婴儿可能会因抗体不足容易患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进而在内质网上粗加工,随后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粗加工后的蛋白质运输至高尔基体,被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通过膜的流动性排出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详解】A、哺乳期乳腺细胞分泌乳汁,其中含有多种分泌蛋白,因此其中的内质网等结构发达,A正确;
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
C、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乳汁中含有多种抗体,而奶粉喂养的婴儿可能会因抗体不足容易患病,D正确。
故选C。
11. 马达蛋白是细胞内运输大分子颗粒和囊泡的载体,是一类利用ATP水解所产生的化学能量驱动自身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的蛋白质,其部分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马达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具有专一性
B. 马达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基本组成单位均是氨基酸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功能之间的联系可能依赖于细胞骨架
D. 胰岛素的分泌不受马达蛋白功能异常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由图可知,马达蛋白只能运输能与其尾部特异性结合的颗粒性物质,因此具有专一性,A正确;
B、由题干可知,马达蛋白是一种蛋白质,细胞骨架的成分也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由题干可知,马达蛋白是细胞内运输大分子颗粒和囊泡的载体,并且沿着细胞骨架定向移动,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运输物质,因此可推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功能之间的联系可能依赖于细胞骨架,C正确;
D、马达蛋白是细胞内运输大分子颗粒和囊泡的载体,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运输,因此马达蛋白功能异常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
故选D。
12. 如图表示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的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用a、b、c、d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2表示再用清水多次处理洋葱表皮,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曲线,则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 )。
A. 清水、0.3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0.5g/mL蔗糖溶液
B. 清水、0.3g/mL尿素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
C. 清水、0.5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
D. 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曲线原生质层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吸水;b曲线细胞先失水后自动复原,说明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 g/mL尿素溶液;c曲线原生质层的体积减小,加清水后复原,代表的是0.3 g/mL蔗糖溶液;d加清水后不能复原,说明细胞因过度脱水而死亡,代表的是0.5 g/ml 蔗糖溶液。
【详解】 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体积略有增加,对应a溶液;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尿素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但由于尿素分子又逐渐进入细胞,质壁分离的细胞可以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对应b溶液;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体体积又有所增加,对应c溶液;当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5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加清水后原生质体体积不变,对应d溶液。即B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机理如下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分子开关中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
B. 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来实现“开”和“关”的
C. 由图示过程可知:无活性的蛋白质被磷酸化的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
D. 从反应条件、反应物等角度看,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不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没有产生ATP。
【详解】A、由图可知,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可参与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开”和“关”的,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B错误;
C、无活性的蛋白质被磷酸化的过程消耗了ATP,是一个吸能反应,C正确;
D、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两个过程所需的酶的种类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D正确。
故选B。
14. 研究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回收机制使细胞器的驻留蛋白质返回到正常驻留部位。驻留在内质网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他们回收到内质网,KDEL信号序列和受体的亲和力受pH高低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OPI、COPII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识别与结合KDEL信号序列的受体
B. 低pH能促进KDEL序列与受体蛋白的结合,高pH有利于其从受体蛋白上释放
C. 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而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
D. 内质网驻留蛋白质的合成、运输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COPⅡ膜泡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顺面膜囊的物质运输,COPⅠ膜泡负责从高尔基体顺面网状区到内质网的膜泡运输,回收内质网驻留膜蛋白和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COPⅠ、COPⅡ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识别与结合KDEL信号序列的受体,以保证可以通过KDEL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内质网驻留膜蛋白和内质网逃逸蛋白回收到内质网,A正确;
B、根据图文可知,KDEL序列与受体的亲和力受到pH高低的影响,低pH促进结合,高pH有利于释放,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是由蛋白质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氨基酸序列决定的,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而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
D、内质网驻留蛋白质的合成、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参与,当该蛋白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15. 原尿中葡萄糖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等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则会导致尿量增加
B. 据图分析可知,钠钾泵具有催化功能
C. 无论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都不需要ATP供能
D. 加入呼吸抑制剂不会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胞吐胞吞。
【详解】A、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原尿中含有的葡萄糖增多,使原尿的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尿量增加,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ATP在钠钾泵的作用下形成了ADP和Pi,说明钠钾泵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
C、由图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且消耗Na+在细胞内外浓度差而形成的势能,不直接消耗ATP提供的能量,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C正确;
D、钠钾泵运输Na+和K+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水解供给,所以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等相关内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6. 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
A. Ay3与Ce5 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B. 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有关
C. 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
D. 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为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作用机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详解】A、由表可知,Ce5具有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Ay3具有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当缺少Ce5后,就不能催化纤维素类底物,当Ay3与Ce5同时存在时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增强,所以Ay3与Ce5 可能存在相互影响,A正确;
B、由表可知,不论是否与Bi结合,Ay3均可以催化S1与S2,说明Bi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无关,B错误;
C、由表可知,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去除Ce5后,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C正确;
D、需要检测Ce5-Ay3-Bi肽链的活性,才能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D正确。
故选B。
三、非选择题:(5道题,共60分)
17.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三种物质基本单位均为______,其中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并能调节血糖含量的是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
(2)图乙中,①所代表碱基的中文名称是______,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为______。某同学认定该模型表示的生物大分子是DNA,其判断依据是碱基中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①表示氨基酸经______反应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r,通过化学反应形成m条肽链,再经盘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n的蛋白质,则该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目是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 ①. 葡萄糖 ②. 糖原 ③. 纤维素
(2) ①. 胞嘧啶 ②. 1:1 ③. 不含碱基U而含有碱基T
(3) ①. 脱水缩合 ②. (n-rm)/(r-18)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小问1详解】
甲图表示的是多糖,三种物质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动物细胞中能调节血糖含量的多糖是糖原。在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主要构成植物细胞壁,在功能上与糖原和淀粉截然不同。
【小问2详解】
图乙中,①所代表碱基的中文名称是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为 1:1。判断该模型表示 DNA 的依据是碱基中不含碱基 U 而含有碱基 T。
【小问3详解】
图丙中,①表示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设肽键数目为 x,则氨基酸的数目为 x+m,根据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水分子量×肽键数目,可得 n=r(x+m)-18x,化简可得 x=(n-rm)/(r-18)。
18. 以下是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膜结构基本支架是______。图中Na⁺向外运输的方式属于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______,前者转运物质时会发生______的改变;后者运输分子或离子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分子或离子结合。
(3)图中K⁺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膜蛋白甲、乙对各种物质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______的特点。除了图中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外,______的过程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4)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图中______相似。(填序号)
①Na⁺向外运输的方式 ②K⁺向内运输的方式 ③Na⁺向内运输的方式 ④葡萄糖向内运输的方式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主动运输 ③. 消耗能量(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2) ①. 转运蛋白 ②. 自身构象 ③. 不需要
(3) ①. 相同 ②. 选择透过性 ③. 胞吞或胞吐
(4)③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层。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图中Na⁺向外运输消耗能量(或逆浓度梯度运输),Na⁺向外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运输分子或离子时,自身构象不发生改变,不需要与分子或离子结合。
【小问3详解】
图中K⁺和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但是逆浓度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图中膜蛋白甲、乙对各种物质的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选择透过性的特点。除了图中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外,胞吞或胞吐的过程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小问4详解】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③图中③Na⁺向内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与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相同,③符合题意;
①②④Na⁺向外运输的方式,K⁺向内运输的方式,葡萄糖向内运输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①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19. 植物内的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甘蓝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
(1)过氧化物酶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分解H2O2的原因是过氧化物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___。
(2)1、2号试管中,___试管是对照组,若只分析试管l和2,则实验的自变量是___。
(3)2号试管显橙红色,并不能证明甘蓝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可在试管l的基础上增设一组,该组的与试管l的不同是__。
(4)若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其原因是__。
(5)已知白菜梗内也含过氧化物酶,经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活化能 (2) ①. l号 ②. 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
(3)将试管l中的缓冲液换成了2 mL过氧化物酶
(4)高温使甘蓝梗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
(5)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或种类、数目、多肽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其中1号试管是对照组,2号和3号试管是实验组。
【小问1详解】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过氧化物酶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分解H2O2的原因是过氧化物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小问2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甘蓝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所以1、2号试管中,1号试管是对照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
【小问3详解】
若2号试管显橙红色,并不能证明甘蓝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需要再增加一组实验,把缓冲液换成2mL过氧化物酶,其他条件与1号试管相同。
【小问4详解】
若3号试管加入的是煮沸冷却后的甘蓝梗提取溶液,而高温使甘蓝梗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所以试管中不显橙红色。
【小问5详解】
已知白菜梗内也含过氧化物酶,经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同,过氧化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两种植物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或种类、数目、多肽空间结构不同)。
20.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当线粒体受损时,细胞通过清理受损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内的稳态。我国科研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反应会生成大量ATP,这些ATP被用于细胞内多种________(选填“吸能”或“放能”)反应。
(2)科研人员推测受损线粒体可通过进入迁移体(细胞在迁移中形成的一种囊泡结构)而被释放到细胞外,即“线粒体胞吐”。为此,科研人员利用绿色荧光标记迁移体,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用药物C处理细胞使线粒体受损,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验证上述推测。
(3)为研究受损线粒体进入迁移体的机制,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
①真核细胞内的_________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与细胞器在细胞内的运输有关。
②为研究D蛋白和K蛋白在线粒体胞吐中作用,对红色荧光标记了线粒体的细胞进行相应操作,检测迁移体中的红色荧光,操作及结果如图1和2。
图1结果表明,K蛋白__________________。图2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吸能 (2)红绿荧光(在迁移体中)重叠
(3) ①. 细胞骨架 ②. 在线粒体受损时促进线粒体胞吐 ③. 有K蛋白时D蛋白才能发挥抑制线粒体胞吐的作用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未敲除K基因并用药物C处理时,荧光相对值大,而敲除该基因并用药物C处理时,相对值小,说明K蛋白的作用是在线粒体受损时促进线粒体胞吐;
分析图2可知,敲除D基因,即D 蛋白缺失时会导致与药物 C 处理相同情况,故D蛋白的作用是:有K蛋白时,D蛋白才能发挥抑制线粒体胞吐的作用。
【小问1详解】
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反应会生成大量ATP, ATP 能够为反应提供能量(ATP水解释放能量),需要 ATP 提供能量的反应为吸能反应。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用绿色荧光标记迁移体,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若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重叠即红绿荧光(在迁移体中)重叠,可以说明线粒体进入迁移体内,可初步验证推测。
【小问3详解】
①真核细胞内的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与细胞器在细胞内的运输有关,除此之外,还与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有关。
②分析图1可知,未敲除K基因并用药物C处理时,荧光相对值大,而敲除该基因并用药物C处理时,相对值小,说明K蛋白的作用是在线粒体受损时促进线粒体胞吐;分析图2可知,敲除D基因,即D 蛋白缺失时会导致与药物 C 处理相同情况,故D蛋白的作用是:有K蛋白时,D蛋白才能发挥抑制线粒体胞吐的作用。
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在20~80mg/100mL(不含80 mg/100mL)属于酒驾,而≥80mg/100mL则属于醉驾。酒精对人体细胞有毒害作用,肝脏具有解毒功能,酒精能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分解。其过程如下:
(1)由以上反应式可以看出,酒精彻底分解的阶段是_________(编号)。人喝酒后,酒精首先通过_______________(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
(2)据专家分析指出目前市面上所谓的“解酒药”只是普通的化学药剂。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请完善以下实验内容。(观察方法和指标:交管部门提供的吹气式微电脑数控酒精测试仪,显示酒精含量值)
①实验组服用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服用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当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解酒药”X不具解酒功效。
【答案】(1) ①. ③ ②. 自由扩散
(2) ①. 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 ②. 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 ③. 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 ④. 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由题意知:肝脏具有解毒功能,乙醇能在肝脏中发生氧化分解,①将酒精分解成乙醛,②为将乙醛分解成乙酸,③将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乙醇彻底分解的阶段是③,其分解的实质为有机物(乙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酒精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小问2详解】
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服用“解酒药”,依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可知:
①实验组应服用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应服用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当实验组(酒精测试仪显示)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当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时,说明“解酒药”X不具解酒功效。肽链
纤维素类底物
褐藻酸类底物
W1
W2
S1
S2
Ce5-Ay3-Bi-CB
+
+++
++
+++
Ce5
+
++
—
—
Ay3-Bi-CB
—
—
++
+++
Ay3
—
—
+++
++
Bi
—
—
—
—
CB
—
—
—
—
试管编号
l%焦性没
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甘蓝梗提取
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甘
蓝梗提取液/mL
l
2
2
2
-
-
2
2
2
-
2
-
3
2
2
-
-
2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