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沉淀溶解平衡(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
展开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题型四】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
【题型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题型四】和Ksp有关的计算与判断
【题型四】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02 重难创新练
03 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 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
1.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 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2.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w和c(OH-)均会增大
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aq)+CaSO4(s)⇌CaCO3(s)+SO(aq)
C.盐酸溶液中,CaCO3的溶解性大于CaSO4
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
3.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Ag(NH3)+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
C.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4.牙齿表面覆盖的牙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部分,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在牙齿表面存在着如下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aq)+OH-(aq) Ksp=6.8×10-37ml9·L-9。已知:Ca5(PO4)3F(s)的Ksp=2.8×10-61ml9·L-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经常吃糖易造成龋齿
B.由上述平衡可知,小孩长牙时要少吃糖多补钙
C.若减小OH-的浓度,上述平衡将向右移动,Ksp的值相应增大
D.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是因为Ca5(PO4)3OH(s)转化为更难溶的Ca5(PO4)3F(s)
5.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转化,同学们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B.①中存在平衡:
C.②中无明显变化是因为溶液中的过低
D.上述实验不能证明AgSCN向AgI沉淀转化反应的发生
题型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6.某电子厂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Fe3+、Cu2+、Fe2+和Cl-等离子,以这种废液为原料设计制备高纯Fe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操作和条件略)。已知:①HCl(浓)+FeCl3HFeCl4 (易溶于有机溶剂)②Ksp[Fe(OH)3]=8.0×10-38,1g2≈0.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1所发生的反应中存在氧化还原反应
B.在反萃取过程中利用了平衡移动原理,可用水作为反萃取剂
C.氨水的作用是调节pH使Fe3+沉淀,相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D.为使Fe3+沉淀完全(浓度小于1×10-5ml•L-1),需调节溶液pH>3.3
7.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有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流程如下:其中除杂过程包括: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X,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室温下:Ksp[Mg(OH)2]=1.8×10-11,Ksp[Al(OH)3]=3.0×10-34,Ksp[Fe(OH)3]=4.0×10-38。)
A.浸出时加入植物粉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
B.除杂过程中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可完全除去Fe、Al、Mg等杂质
C.试剂X可以是MnO、MnO2、MnCO3等物质
D.为提高沉淀MnCO3步骤的速率可以持续升高温度
8.钛酸钡(BaTiO3)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主要用于制作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件。以下是生产钛酸钡的一种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草酸氧化钛钡晶体的化学式为BaTiO(C2O4)2·4H2O;
②25℃时,BaCO3的溶度积Ksp=2.58×10-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4
B.在“酸浸”过程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C.流程中可以通过过滤得到草酸氧化钛钡晶体
D.若浸出液中c(Ba2+)=0.1ml/L,则c(CO)在浸出液中的最大浓度为2.58×10-8ml/L
(2024·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
9.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废水中的苯酚富集并加入Na2CO3;转化为苯酚钠,再通入CO2,可进一步分离回收。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也可用NaOH或NaHCO3替代
B.的平衡常数K约为9.57×103
C.转化反应中若,此时溶液中
D.当通入CO2至溶液pH=10时,溶液中的C6H5ONa完全转化为C6H5OH
(2024·浙江金华一中高三期中)
10.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的性质。已知:25℃时,的、的。
实验1: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约为12;
实验2:取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固体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
实验3:取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等体积稀盐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中,
B.根据实验2,可推测
C.实验3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D.25℃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题型三 和Ksp有关的计算与判断
11.分别进行下列操作,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12.已知: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向浓度均为0.01 ml·L-1的Cu2+和Mg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先出现的沉淀是Mg(OH)2
B.两种离子开始沉淀时,Cu2+所需溶液的pH较大
C.当两种沉淀共存时,说明溶液中完全不存在Cu2+、Mg2+
D.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8.2×108
13.取1.0L浓缩卤水(、浓度均为)进行实验:滴加一定量溶液,产生黄色沉淀;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已知:、。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黄色沉淀是,白色沉淀是
B.产生白色沉淀时,溶液中存在
C.若起始时向卤水中滴加2滴(0.1),能产生沉淀
D.白色沉淀开始析出时,
14.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25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2 m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l·L-1的KCl和0.001 ml·L-1的K2CrO4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Cl沉淀
C.0.11 m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的pH为9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增大
15.钡(Ba)和锶(Sr)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aSO4和SrSO4都是难溶性盐。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和转化成难溶弱酸盐。
已知:
(1)将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
(2)对于上述反应,实验证明增大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判断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常数K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 ;
②增大的浓度,平衡常数K将 。
(3)已知,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实验所用的试剂为 ;实验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为 。
题型四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2024·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三模)
16.溶液中存在:、。已知25℃时或浓度的负对数()与pH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图可计算约为
B.时溶液中
C.调节饱和溶液pH至6,R元素仍主要以存在
D.向0.5L、的溶液中通入0.2ml HCl,R元素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仍为
(2024·浙江省浙江省舟山中学适应性考试)
17.已知:,,CuR难溶于水。常温下,Ka1()=1×10-9,Ka2()=2×10-13,当10mL0.1ml/LH2R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CuSO4粉末,溶液中c(H+)与(Cu2+)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点溶液的pH≈5
B.根据Y点数据可求得Ksp(CuR)=1×10-24
C.Z点溶液中含R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2R
D.Y点对应的溶液中:c(H+)+2c(Cu2+)=2c(R2-)+c(HR-)+2c()+c(OH-)
(2024·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18.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随而变化。实验发现,时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中随增大而减小
B.的溶度积
C.若忽略的第二步水解,
D.点溶液中:
(2024·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
19.时,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Z点对应的溶液中:
C.Y点对应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D.时,在平衡体系中
(2024·浙江省 A9 协作体高三联考)
20.常温下向H2C2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lgQ[Q表示或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Ksp(CaC2O4)=10-8.6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2O4溶液中:c(H2C2O4)
C.反应CaC2O4+2H+Ca2++H2C2O4的平衡常数K=10−3.21
D.当pH取值范围为(1.23,4.19)时c(HC2O)>c(C2O)>c(H2C2O4)
(2024·天津市第七中学高三检测)
21.已知:室温下氢硫酸(H2S)的Ka1=1×10-7,Ka2=1.3×10-13;CuS、FeS的Ksp分别为6.3×10-36,6.5×10-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H++FeSFe2++HS-的平衡常数K=5×10-5
B.可以用FeS除去污水中的CuS
C.从上述数据可推出CuS难溶于稀硫酸
D.0.1ml/L的H2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l/L的NaOH溶液,则有:c(Na+)>c(HS-)>c(H2S)>c(S2-)>c(OH-)>c(H+)
(2024·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
22.实验小组设计实验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O并进行定性检验。
已知:Ksp[Mg(OH)2]=5.6×10-12,Ksp(BaSO4)=1.1×10-10,Ksp(BaCO3)=2.6×10-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节溶液的pH>12,可使滤液中c(Mg2+)<1×10-5ml/L
B.加入Na2CO3溶液发生的反应是Ba2++CO=BaCO3↓、Ca2++CO=CaCO3↓
C.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2H++CO=CO2↑+H2O、H++OH-=H2O
D.若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进行过滤,可以避免白色沉淀M的生成
(2024·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联考模拟预测)
23.钡餐造影检查是以医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口服后随着人体消化管道的蠕动,涂抹在胃肠道内管壁及充填在管腔内,在X线照射下与周围器官形成明显对比,可以观察胃、食管等器官的外形、大小、位置、扩张性及蠕动波情况,进而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
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饱和溶液pH约为9.6,人体胃液pH约为2;的一级电离是完全电离,二级电离电离常数。结合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胃液中的溶解度大于
B.若每次加入的溶液,至少需要4次加入才能将全部转化为
C.饱和溶液通入少量后溶液中:
D.若误服,医学上可采用适当浓度的溶液洗胃或静脉缓注溶液实现解毒
(2024·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联考)
24.是二元弱酸。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Ⅰ: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
实验Ⅱ: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已知:的电离常数,;;不考虑碳酸的分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选用双指示剂指示终点,依次为酚酞、甲基红(变色范围4.4~6.2)
B.实验Ⅰ中时,存在
C.实验Ⅱ中发生反应:
D.实验Ⅱ中,时,溶液中
(2024·河北省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
25.饱和溶液中,随而变化,在温度下,与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溶度积
B.若忽略的第二步水解,
C.饱和溶液中随增大而减小
D.点溶液中:
(2024·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
26.室温下,将Na2CO3溶液与过量CaSO4固体混合,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反应的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下降的原因是逆向移动
C.0~600s内上层清液中存在:
D.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始终存在:
(2024·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
27.室温下,分别调节溶液、HF溶液、HA溶液[已知(HF)>(HA)]的pH,测得溶液中pX[;X代表、、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代表溶液中随溶液pH的变化B.NaF、NaA的混合溶液中:
C.转化为较容易实现D.和的交点A对应的pH约为6.7
(2024·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三模)
28.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常温下Ni2+在不同pH的Na2CO3体系中的可能产物。已知:图1中曲线表示Na2CO3体系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图2中曲线I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注:起始Na2CO3体系中;不同pH下由图1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碳酸钠溶液体系中存在:
B.M点时,溶液中存在
C.初始状态、,平衡后存在
D.沉淀制备时,选用溶液比溶液效果好
(2024·山东省泰安市高三模拟考试)
29.25℃下,图1表示溶液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在图2中,曲线Ⅰ满足关系,曲线Ⅱ满足关系。[注:起始,不同pH下由图1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平衡常数
B.当一半的发生水解时,溶液
C.图2的a点,平衡后的溶液中,
D.25℃时,
(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三联考)
30.碳酸盐存在条件下,可转化为沉淀或沉淀。图1为溶液中含碳粒子物质的量分数—pH关系曲线图,图2中的曲线满足在图1对应溶液在不同环境下,形成或的溶解平衡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2中曲线I为溶解平衡曲线
B.由图1可知的平衡常数为
C.由图1,图2,初始状态,的该溶液中主要转化为沉淀
D.由图1和图2,增大pH,溶液体系中均可发生反应:
(2023•浙江省1月选考,15)
31.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
[已知,,的电离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气体,溶液中保持不变
D.通过加溶液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
(2023•辽宁省选择性考试,15)
32.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通过调节pH使和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和的浓度,单位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③为与的关系曲线
C.D.
(2023•全国新课标卷,13)
33.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可视为溶解度随浓度变化曲线
B.的溶度积常数
C.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D.时,溶液中
(2023•山东卷,15)
34.在含HgI2(s)的溶液中,一定c(I-)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平衡常数依次为。已知、,、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表示的变化情况
B.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C.
D.溶液中I元素与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
(2022•福建卷,7)
35.锂辉石是锂的重要来源,其焙烧后的酸性浸出液中含有和杂质离子,可在0~14范围内调节对其净化(即相关离子浓度)。时,与关系见下图(碱性过强时和会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被净化的区间最大
B.加入适量,可进一步提升净化程度
C.净化的先后顺序:
D.
(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10)
36.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
D.b点:
(2021•全国乙卷,13)
37.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随c(H+)而变化,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时为线性关系,如下图中实线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时,
B.MA的溶度积
C.溶液时,
D.HA的电离常数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硫酸和Na2S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与AgCl组成的悬浊液中
出现黑色沉淀
Ksp(AgCl)>Ksp(Ag2S)
B
向盛有2 mL 0.1 m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 mL 0.1 ml·L-1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4~5滴0.1 ml·L-1KI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向AgI悬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
固体变黑
Ksp(Ag2S)>Ksp(AgI)
D
将H2S气体通入浓度均为0.01 ml·L-1的ZnSO4和CuSO4
先出现CuS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物质
Mg(OH)2
CH3COOAg
AgCl
Ag2CrO4
Ksp
1.1×10-11
2.3×10-3
1.8×10-10
1.9×10-12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但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溶液中c(OH-)不变,所以溶液的pH不变,A错误;
B.给溶液加热,Ca(OH)2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c(OH-)减小,溶液的pH减小,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将与Ca(OH)2反应,从而使固体质量增加,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将增大溶液中的c(OH-),使Ca(OH)2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固体质量增大,D错误。
故选C。
【点睛】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Ca(OH)2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这与一般的固体物质不同,所以,升高温度,Ca(OH)2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溶液的pH减小。
2.D
【详解】A.温度升高,Kw增大,温度升高促进碳酸钠溶液水解,c(OH-)增大,A正确;
B.加入碳酸钠溶液,把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CO(aq)+CaSO4(s)CaCO3(s)+SO(aq),B正确;
C.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而硫酸钙不与盐酸反应,所以在盐酸溶液中碳酸钙的溶解性大于硫酸钙,C正确;
D.根据CO+CO2+H2O=2HCO知,阴离子HCO的浓度增大,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氯化银为常见的难溶物,存在的溶解平衡为AgCl(s)Ag+(aq)+Cl-(aq),A正确;
B.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沉淀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Ag++2NH3·H2OAg(NH3+)2+2H2O,可知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B正确;
C.实验室做完银镜反应的试验后,可用稀硝酸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氨水能溶解氯化银沉淀,不能溶解银单质,C错误;
D.AgCl浊液中加氨水,形成了银氨溶液,加入浓硝酸后,浓硝酸与氨水反应,最终得到的物质为AgCl,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和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促使平衡右移,保护牙齿的羟基磷酸钙[Ca5(PO4)3OH]溶解,易造成龋齿,故A正确;
B.根据Ca5(PO4)3OH(s)⇌5Ca2+(aq)+3PO(aq)+OH-(aq)分析可知,增大钙离子浓度,平衡左移,防止了牙齿中羟基磷酸钙[Ca5(PO4)3OH]溶解,起到保护牙齿作用,故B正确;
C.若减小OH-的浓度,上述平衡将向右移动,但溶度积常数为温度常数,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Ksp的值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羟基磷酸钙的Ksp大于氟磷酸钙,两种物质阴阳离子比相同,证明氟磷酸钙更难溶解,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龋齿,能够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Qc(浓度商)>Ksp时有沉淀生成,所以①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故A正确;
B.难溶固体存在沉淀溶解平衡,①中有AgSCN固体,存在平衡:,故B正确;
C.Fe3+遇SCN-溶液变红,②中无明显变化是因为溶液中的过低,故C正确;
D.②中溶液不变红,③中溶液变红,说明③中增大,存在反应,能证明AgSCN向AgI沉淀转化反应的发生,故D错误;
选D。
6.C
【详解】A.反应1为氯气氧化二价铁离子变成三价铁离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所发生的反应中存在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反萃取中,即HFeCl4HCl(浓)+FeCl3,将HFeCl4从有机相中反萃取出来,氯化氢、氯化铁易溶于水,可用作反萃取剂,使HFeCl4HCl(浓)+FeCl3右向进行,所以在反萃取过程中利用了平衡移动原理,故B正确;
C.氨水的作用是调节pH使Fe3+沉淀,氨水为弱碱,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C错误;
D.根据Ksp[Fe(OH)3]=8.0×10-38,三价铁离子完全沉淀时(浓度小于1×10-5ml•L-1),则c(OH-)>2×10-11ml•L-1,所以为使Fe3+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pH>3.3,故D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结合流程分析,需将四价锰还原为二价,因植物粉为有机物,具有还原性,选项A正确;
B、根据KSP可知,pH为3.5-5.5不能完全除去镁离子,选项B错误;
C、二氧化锰不能与酸反应,无法调节pH,选项C错误;
D、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不能温度太高,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8.B
【分析】由制备流程可知,BaCO3用盐酸酸浸得到氯化钡溶液,再向氯化钡混合液中加入TiCl4溶液和草酸溶液得到草酸氧化钛钡晶体和HCl,生成的HCl可循环利用,最后通过洗涤、干燥、煅烧草酸氧化钛钡晶体得到BaTiO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BaTiO3中O为-2价,Ba为+2价,则Ti 元素的化合价为2×3-2=4,即+4价,故A正确;
B.如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可生成硫酸钡沉淀,消耗钡离子,难以得到钛酸钡,故B错误;
C.由流程可知,加入草酸,得到草酸氧化钛钡晶体,可用过滤的方法得到,故C正确;
D.若浸出液中c( Ba2+)=0.1ml/L,则c(CO)在浸出液中的最大浓度为ml/L=2.58×10-8ml/L,故D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根据已知可得酸性:碳酸>苯酚>,则苯酚不能与NaHCO3反应,故A错误;
B.的平衡常数,故B错误;
C.转化反应中若存在物料守恒:,即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C6H5ONa,由于酸性:碳酸>苯酚,则C6H5O-水解程度大于,此时溶液中,故C正确;
D.苯酚C6H5OH具有弱酸性,若溶液pH=10时为碱性,则C6H5ONa不可能完全转化为C6H5OH,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Na2CO3溶液呈碱性,c(OH-)>c(H+),电荷守恒关系为c(Na+)+c(H+)=c()+2c()+c(OH-),则c(Na+)>c()+2c()>c()+c(),故A错误;
B.CaCO3和CaSO4的物质类型相似,溶解度小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根据实验2,可推测Ksp(CaCO3)<Ksp(CaSO4),故B错误;
C.Na2CO3溶液物料守恒关系为c(Na+)=c(H2CO3)+c()+c(),滴入等体积0.1ml⋅L-1稀盐酸后生成NaCl和NaHCO3,仍然存在c(Na+)=c(H2CO3)+c()+c(),即c(Na+)>c(H2CO3)+c()+c(),故C错误;
D.反应+H2SO3⇌+的平衡常数
,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稀硫酸和Na2S反应生成H2S,H2S会与AgNO3反应生成Ag2S沉淀,没有沉淀的转化,无法判断Ksp(AgCl)和Ksp(Ag2S)的大小,故A错误;
B.上述溶液中AgNO3过量,过量的AgNO3直接与KI反应生成AgI沉淀,没有沉淀的转化,无法判断Ksp(AgCl)和Ksp(AgI)大小,故B错误;
C.向AgI悬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AgI沉淀转化为黑色的Ag2S沉淀,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则证明Ksp(Ag2S)
故答案选D。
12.D
【详解】A. Ksp[Cu(OH)2] < Ksp[Mg(OH)2],因此向浓度相等的Mg2+和Cu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Cu(OH)2先沉淀,故A项错误;
B. 由于 Ksp[Cu(OH)2] < Ksp[Mg(OH)2],因此相同浓度的Mg2+和Cu2+形成沉淀时,Cu2+需要的OH-浓度较小,溶液pH较小,故B项错误;
C. 若两种沉淀共存,表明Cu2+一定沉淀完全,Mg2+可能有部分形成了沉淀,故C项错误;
D. 沉淀共存时, ≈8.2×108,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3.D
【详解】A.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则先生成的黄色沉淀为碘化银,A项正确;
B.产生白色沉淀时,碘化银已经达到沉淀溶解平衡,B项正确;
C.若起始时向1.0L卤水中滴加2滴(0.1),则混合后的硝酸银浓度约等于,,比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则有碘化银沉淀生成,C项正确;
D.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白色沉淀氯化银开始析出时,,所以,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14.D
【详解】A.浓度均为0.2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均变为0.1 ml·L-1,此时c(Ag+)·c(CH3COO-)=0.01>2.3×10-3,所以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A正确;
B.根据氯化银和铬酸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在氯离子和铬酸根离子浓度均为0.001 的条件下开始出现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8×10-7、4.4×10-5,所以先产生AgCl沉淀,B正确;
C.根据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可知0.11 m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因此氢离子浓度是10-9,则溶液的pH为9,C正确;
D.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AgCl)不变,D错误;
故选D。
15. ,加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rCO3 减小 不变 盐酸 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未完全转化
【分析】(1)SrSO4转化成SrCO3的原因是依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实现,反应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依据沉淀转化的反应方程式结合平衡常数概念写出表达式即可,依据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即可;
(2)①、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②、平衡常数不随浓度变化;
(3)、依据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说明SrCO3溶于酸,SrSO4不溶于酸,据此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成分。
【详解】(1)、依据物质Ksp大小可知,SrSO4转化成SrCO3的溶解性不同,反应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依据沉淀转化写出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为的溶解平衡常数为:;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Ksp (SrCO3)< Ksp (SrSO4),加入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rCO3,故答案为:;;,加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SrCO3;
(2)①、实验证明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K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②、增大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改变,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3)、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说明SrCO3溶于酸,SrSO4不溶于酸,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实验所用试剂为盐酸;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为不完全转化,故答案为:盐酸;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为不完全转化。
16.B
【分析】由题中所给的两个方程式可以判断左侧斜线代表浓度的负对数()与pH的关系,右侧则代表浓度的负对数()与pH的关系。
【详解】A.取pH=7,,此时-lgc=3,即 根据Ksp计算公式可得,A正确;
B.根据,取pH=13,,此时-lgc=4,即 可得出本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当pH=9时,,求得此时,同理将代入,得,二者不相等,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当调节饱和溶液pH至6时,-lgc=1,即,C正确;
D.,根据,可知,可知此时溶液中含有约1.6ml,将通入的0.2mlHCl消耗掉还剩余1.4ml,,代入,而此时,故此时R元素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仍为,D正确;
故选B。
17.B
【详解】A.设0.1ml/LH2R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xml/L,可列出三段式如下:,
则,可求得,所以X点溶液的pH≈5,A项正确;
B.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可知,Y点的,此时溶液中的,则可求得,此时,则,B项错误;
C.根据Y点数据可得到,此时,而Z点铜离子浓度更大,则的浓度更小,Z点溶液中含R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2R,C项正确;
D.Y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D项正确;
故选B。
18.D
【详解】A.由图象知c2(Ba2+)随c(H+)增大而增大,所以c(Ba2+)随pH增大而减小,A正确;
B.c(H+)几乎为0时,c(OH-)浓度最大,抑制离子水解程度最大,此时c(Ba2+)=c(),此时c2(Ba2+)越接近2.6×10-9,此时,B正确;
C.若忽略的第二步水解,当c()=c()时,,溶液中有c(Ba2+)=c()+c()=2c(),故c2(Ba2+)=c(Ba2+)·2c()=2c(Ba2+)·c()=2Ksp=5.2×10-9,即M点,此时c(H+)=5×10-11,=c(H+)=5×10-11,C正确;
D.在M点,由C选项得知,c()=c(),N点c(H+)大,所以更促进转化成,因此有c(Ba2+)>c()>c(),D错误;
故选D。
19.B
【分析】由溶度积可知,碳酸镉饱和溶液中pCd2+=pKspCdCO3-pCO,氢氧化镉饱和溶液中pCd2+=pKspCd(OH)2-2pOH-,由图可知,曲线I为氢氧化镉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II为碳酸镉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T℃时,碳酸镉的溶度积Ksp(CdCO3)=10-8ml/L×10-4ml/L=10-12,氢氧化镉的溶度积Ksp[Cd(OH)2]=10-6ml/L×(10-4ml/L)2=10-14。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II为碳酸镉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故A错误;
B.由图可知,Z点溶液中c(Cd2+)>c(),由电荷守恒c(H+)+2c(Cd2+)=2c()+c()+ c(OH-),则溶液中c(H+)<c()+c(OH-),故B正确;
C.由图可知,T℃时,Y点对应的Cd(OH)2溶液中浓度熵Qc=10-4ml/L×(10-6ml/L)2=10-16<Ksp[Cd(OH)2],则Y点对应氢氧化镉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0.01,故D错误;
故选B。
20.D
【分析】= 或=,二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Ka2,左侧直线表示Q与c(H+)乘积等于1×10−1.23,则H2C2O4溶液的Ka1=1×10−1.23,右侧直线表示Q与c(H+)乘积等于1×10−4.19,则H2C2O4溶的Ka2=1×10−4.19。
【详解】A. HC2O的电离平衡常数=1×10−4.19,HC2O的水解平衡常数K= == 10−12.77,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NaHC2O4溶液中:c(H2C2O4)
C. 反应CaC2O4+2H+Ca2++H2C2O4的平衡常数K= 10−3.21,故C正确;
D. lgQ为增函数,pH=1.23时,左侧曲线中,lgQ=lg=0时,c(HC2O)=c(H2C2O4),右侧曲线中lgQ=lg=lg =≈-3,103c(C2O)=c(HC2O)=c(H2C2O4);pH=4.19时,左侧曲线中,lgX=lg≈3,c(HC2O)=103c(H2C2O4),右侧曲线中,lgX=lg=0,c(C2O)=c(HC2O)=103c(H2C2O4),所以1.23<pH<4.19的过程中,c(HC2O)实质先逐渐增大后减小,c(H2C2O4)逐渐减小,c(C2O)逐渐增大,则不一定满足c(C2O)>c(H2C2O4),故D错误;
故选D。
21.D
【详解】A.反应H++FeSFe2++HS-的平衡常数K===5×10-5,A正确;
B.CuS的Ksp小于FeS,可以用FeS除去污水中的CuS,B正确;
C.反应H++CuSCu2++HS-的平衡常数K==,可知CuS难溶于稀硫酸,C正确;
D.0.1ml/L的H2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l/L的NaOH溶液得到NaHS溶液,HS-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则有:c(Na+)>c(HS-)>c(OH-)>c(H2S)>c(H+)>c(S2-),D错误;
故选D。
22.B
【详解】A.调节溶液的pH>12,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10-2ml/L,则滤液中c(Mg2+)<<1×10-5ml/L,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加入过量饱和BaCl2溶液后存在平衡:BaSO4(s)Ba2+(aq)+SO(aq),故加入过量饱和Na2CO3溶液还会存在部分钡离子转化为碳酸钡,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SO浓度增大,故还有反应:BaSO4(s)+CO(aq)=BaCO3(s)+SO(aq),B错误;
C.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碳酸钠,gu 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是2H++CO=CO2↑+H2O、H++OH-=H2O,C正确;
D.流程中加入碳酸钠会将部分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沉淀同时生成硫酸根离子,故若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进行过滤,可以避免样品中混入硫酸根离子,避免白色沉淀M的生成,D正确;
故选B。
23.B
【详解】A.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知纯水中,,在胃液中因和结合(硫酸二级电离不完全),使平衡正向移动,溶解度增大,故A正确;
B.向中加入溶液,发生反应:,,若每次加入的溶液能处理的物质的量为xml,得出,将处理需要加入,至少需要加入6次,故B错误;
C.饱和溶液pH约为9.6,饱和溶液存在,,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得出,此时,通入少量后,溶液中发生反应减少增多,,故C正确;
D.若误服,根据,<,只要溶液浓度合适就可以将转化为实现解毒,故D正确;
故选B。
24.D
【详解】A.、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滴定终点分别为、溶液,分别为弱碱性,弱酸性,选用双指示剂指示终点,依次为酚酞、甲基红,A正确;
B.实验Ⅰ中时,根据物料守恒,存在,B正确;
C.实验Ⅱ中发生反应:,C正确;
D.时,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后剩余钙离子浓度为,溶液中,D错误;
故选D。
25.C
【详解】A.由图知,当浓度越大,越抑制水解,,使越接近,此时,A正确;
B.若忽略的第二步水解,当时,,即点,此时,B正确;
C.由图像知随增大而减小,所以随增大而增大,C错误;
D.在点,由选项得知,点小,大,所以更促进转化成,因此有,D正确;
故选C。
26.D
【详解】A.反应的,A正确;
B.随着反应进行,碳酸根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左移,溶液pH下降,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0~600s内上层清液成碱性,,故,C正确;
D.在Na2CO3溶液中,由物料守恒得,但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浓度会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27.B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Ka==10-pXc(H+),L2上点(1,3.80)可知,该直线所示的Ka=10-3.8×10-1=10-4.8,同理可知,L1上点(2,1.45)可知,该直线所示的Ka=10-1.45×10-2=10-3.45,又知(HF)>(HA),故L1代表p随溶液pH的变化,L2代表p随溶液pH的变化,L3代表Mg2+随溶液pH的变化,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L2代表p随溶液pH的变化,A正确;
B.NaF、NaA的混合溶液中,即,B错误;
C.由直线L3上点(9,1.3)可知,Mg(OH)2的Ksp[Mg(OH)2]=c(Mg2+)c2(OH-)=10-1.3(10-5)2=10-11.3,而Ksp(MgF2)=7.0×10-11,故Ksp[Mg(OH)2]< Ksp(MgF2),转化为较容易实现,C正确;
D.由分析可知,Ka=10-1.45×10-2=10-3.45,直线L1方程为:pX=pH-lgKa=-pH+3.45,同理直线L3方程为:pX=2pH-28-lgKsp[Mg(OH)2]=2pH-16.7,联立两式可的pH=6.7,D正确;
故选B。
28.B
【详解】A.由图1可知,pH=6.37时,c(H2CO3)=c()故有Ka1(H2CO3)=×c(H+)=10-6.37,同理可知pH=10.25时c()=c(),此时Ka2(H2CO3)=×c(H+)=c(H+)=10-10.25,则Ka1Ka2=×c2(H+)=10-6.37×10-10.25,pH=7时,==10-2.62<1,即碳酸钠溶液体系中存在:,A错误;
B.由图1可知,pH=10.25时c()=c(),此时Ka2(H2CO3)=×c(H+)=c(H+)=10-10.25,M点时pH=8.25,c(H+)=10-8.25ml/L,c(OH-)=ml/L=10-5.75ml/L,溶液中c()≈0.1ml/L,则c()==10-10.25×0.1×ml/L=10-3ml/L,所以M点时,溶液中存在:c()>c(OH-),B正确;
C.由图可知,初始状态为pH=9、1g[c(Ni2+)]=-5,此时恰好为Ni(OH)2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不会生成NiCO3沉淀,含碳微粒总量不变,即体系达平衡后存在:c()+c()+c(H2CO3)=0.1ml/L,C错误;
D.由图2可知pH<8.25时,NiCO3优先于Ni(OH)2生成沉淀,pH>8.25时Ni(OH)2优先于NiCO3生成沉淀,0.1ml•L-1NaHCO3溶液的pH接近8,0.1ml•L-1Na2CO3溶液的pH接近12,所以沉淀Ni2+制备NiCO3时,选用0.1ml•L-1NaHCO3溶液比0.1ml•L-1Na2CO3溶液的效果好,D错误;
故答案为:B。
29.C
【详解】A.图1中点(6.2,0.5)可知,,点(10.2,0.5)可知,;的平衡常数,故A正确;
B.,当一半的发生水解时,则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为0.05ml/L,剩余碳酸根离子浓度为0.05ml/L,结合A分析可知,,,pOH=3.8,pH=10.2,故B正确;
C.图2的a点在碳酸镁曲线上方,部分碳酸根离子转化为碳酸镁沉淀,根据物料守恒,平衡后的溶液中,,故C错误;
D.25℃时,=,故D正确;
故选C。
30.D
【详解】A.pH越大,越易形成氢氧化镁沉淀,图2中曲线I为溶解平衡曲线,故A正确;
B.的平衡常数 ,由图1可知,Ka1=10-6.37、Ka2=10-10.25,的平衡常数为,故B正确;
C.由图1,图2,初始状态,时,Q()>Ksp (),Q()
选D。
31.B
【详解】A.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A错误;
B.根据Ka2=4.7×10-11可得,则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为,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
C.向体系中通入CO2,,c()减小,CaCO3(s)⇌Ca2+(aq)+CO(aq)正向移动,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
D.由题干可知,,,则的平衡常数K,故通过加溶液不可实现向的有效转化,D错误;
故答案选B。
32.D
【分析】已知H2S饱和溶液中随着pH的增大,H2S的浓度逐渐减小,HS-的浓度增大,S2-浓度逐渐增大,则有-lgc(HS-)和-lg(S2-)随着pH增大而减小,且相同pH相同时,HS-浓度大于S2-,即-lgc(HS-)小于-lg(S2-),则Ni2+和Cd2+浓度逐渐减小,且,即当c(S2-)相同时,c(Ni2+)>c(Cd2+),则-lgc(Ni2+)和-lg(Cd2+)随着pH增大而增大,且有-lgc(Ni2+)小于-lg(Cd2+),由此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②代表Ni2+、③代表S2-,④代表HS-,据此分析结合图像各点数据进行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d2+、③代表S2-,由图示曲线①③交点可知,此时c(Cd2+)=c(S2-)=10-13ml/L,则有,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③为与的关系曲线,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曲线④代表HS-,由图示曲线④两点坐标可知,此时c(H+)=10-1.6ml/L时,c(HS-)=10-6.5ml/L,或者当c(H+)=10-4.2ml/L时,c(HS-)=10-3.9ml/L,,C错误;
D.已知Ka1Ka2==,由曲线③两点坐标可知,当c(H+)=10-4.9ml/L时,c(S2-)=10-13ml/L,或者当c(H+)=10-6.8ml/L时,c(S2-)=10-9.2ml/L,故有Ka1Ka2===10-21.8,结合C项分析可知Ka1=10-7.1,故有,D正确;
故答案为D。
33.A
【分析】氯化银饱和溶液中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相等,向饱和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中银离子浓度减小,氯离子浓度增大、一氨合银离子增大,继续滴加氨水,一氨合银离子增大的幅度小于二氨合银离子,则曲线I、Ⅱ、Ⅲ、Ⅳ分别表示二氨合银离子、一氨合银离子、银离子、氯离子与氨气浓度对数变化的曲线。
【详解】A.氨的浓度较小时AgCl(s)Ag+(aq)+Cl-(aq),浓度较大时AgCl(s)+2NH3(aq)+Cl-(aq),氯化银的溶解度曲线应与氯离子的曲线吻合,应该为曲线Ⅳ,故A错误;
B.由图可知,c(NH3)=10-1ml/L时,c(Cl-)=10-2.35ml/L,c(Ag+)=10-7.40ml/L,则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0-2.35×10-7.40=10-9.75,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氨分子浓度对数为-1时,溶液中二氨合银离子和一氨合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2.35ml/L和10-5.16ml/L,则的平衡常数K=
==,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曲线I、Ⅱ、Ⅲ、Ⅳ分别表示二氨合银离子、一氨合银离子、银离子、氯离子与氨气浓度对数变化的曲线,则时,溶液中,故D正确;
故选A。
34.BD
【分析】
由题干反应方程式可知,K1=,则有c(Hg2+)=,则有lgc(Hg2+)=lgK1+lgc(HgI2)-2lgc(I-),同理可得:lgc(HgI+)=lgK2+lgc(HgI2)-lgc(I-), =lgK3+lgc(HgI2)+ lgc(I-), ==lgK4+lgc(HgI2)+ 2lgc(I-),且由可知K0=为一定值,故可知图示中 曲线1、2、3、4即L分别代表、、、,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线表示的变化情况,A正确;
B.已知的化学平衡常数K0=,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随增大,始终保持不变,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曲线1方程为:lgc(Hg2+)=lgK1+lgc(HgI2)-2lgc(I-),曲线2方程为: lgc(HgI+)=lgK2+lgc(HgI2)-lgc(I-)即有①b= lgK1+lgc(HgI2)-2a,②b= lgK2+lgc(HgI2)-a,联合①②可知得:,C正确;
D.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HgI2,则I-离子浓度应该是一个定值,而不是横坐标这样可以变大的,题目是先HgI2溶液中额外加入含I-离子的溶液,比如KI,则I元素与Hg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2:1,D错误;
故答案为:BD。
35.B
【详解】A.对离子净化时,相关离子浓度c<10-5ml/L,则lgc<-5,由图可知,可作净化的pH区间最大的是Fe3+,A错误;
B.加入适量H2O2,可将Fe2+氧化为Fe3+,提高净化程度,B正确;
C.由图可知,净化的先后顺序为,C错误;
D.对离子净化时,相关离子浓度c<10-5ml/L,lgc<-5,由图可知,Fe3+完全沉淀的pH约为2.5,c(H+)=10-2.5ml/L,c(OH-)=10-11.5ml/L,,Al3+完全沉淀的pH约为4.5,c(H+)=10-4.5ml/L,c(OH-)=10-9.5ml/L,,Fe2+完全沉淀的pH约为8.5,c(H+)=10-8.5ml/L,c(OH-)=10-5.5ml/L, ,则有,D错误;
故选B。
36.C
【分析】向含浓度相等的 Cl-、 Br-和 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4.50mL硝酸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mL×10-3L/mL×0.1000ml/L=4.5×10-4ml,所以Cl-、 Br-和 I-均为1.5×10-4ml。
【详解】A.I-先沉淀,AgI是黄色的,所以a点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故A错误;
B.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为1.5×10-4ml,则I-的浓度为=0.0100ml⋅L-1,故B错误;
C.当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1.0×10-5ml/L),溶液中的c(Ag+)==5.4×10-8ml/L,若Cl-已经开始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Cl-)==3.3×10-3ml/L,原溶液中的c(Cl-)= c(I-)=0.0100ml⋅L-1,则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确;
D.b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的I-、Br-、Cl-全部转化为沉淀,则Ag+浓度最大,根据溶度积可知,b点各离子浓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37.C
【分析】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具体见详解。
【详解】A.由图可知pH=4,即c(H+)=10×10-5ml/L时,c2(M+)=7.5×10-8ml2/L2,c(M+)=ml/L<3.0×10-4ml/L,A正确;
B.由图可知,c(H+)=0时,可看作溶液中有较大浓度的OH-,此时A-的水解极大地被抑制,溶液中c(M+)=c(A-),则,B正确;
C.设调pH所用的酸为HnX,则结合电荷守恒可知
,题给等式右边缺阴离子部分nc(Xn-),C错误;
D.当时,由物料守恒知,则,,则,对应图得此时溶液中,,D正确;
故选C。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综合实验题型探究(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综合实验题型探究(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共51页。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综合实验题型探究(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综合实验题型探究(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共76页。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4讲电化学原理综合应用(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含解析答案,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