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模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I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取得了很多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22 号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ⅣB族,属于过渡元素,故A正确;
B.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用途广泛,故B正确;
C.光纤材料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C错误;
D.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耐高温硬度大,故D正确;
故选C。
2.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B. 丙醛的键线式:
C. 次氯酸的电子式:D. 异丙醇的结构简式:CH3CH(OH)C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的分子构型是直线型,碳和氧在同周期,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碳原子的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比例模型:,故A错误;
B.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O,键线式:,故B错误;
C.次氯酸的电子式中氧原子在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与氢原子和氯原子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C错误;
D.异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可以看作是丙烷中亚甲基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结构简式是:CH3CH(OH)CH3,故D正确;
答案选D。
3. 医学界通过用14C标记的C60发现了一种C60的羟酸衍生物,这种羟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断裂DNA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下列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12C60的碳原子化学性质不同B. 与14N含的中子数相同
C. 14C60是12C60的同素异形体D. 与12C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与中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
B.和的中子数分别为8、7,故B错误;
C.与是碳元素的同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14C与12C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放入水中:
B. 通过灼热铁粉:
C. 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
D. 通入酸性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放入水中化学方程式应该是:,A选项中氧元素不守恒,A错误;
B.通过灼热铁粉应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错误;
C.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生成的气体不是氢气,应是二氧化硫,C错误;
D.通入酸性溶液中,被氧化为,被还原为,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5. 实验室中利用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G与H均为氧化产物
B. 实验I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D. 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m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时发生反应:,所得固体、和浓盐酸加热时发生反应:、,若有剩余,还发生反应:。和均为氧化产物,选项A正确;
B.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选项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
D.若完全分解,则得到,同时生成、,加热时与浓盐酸完全反应,共得到,此时和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0ml,由以上化学方程式知,全部与浓盐酸反应时得到的气体最多,为,但加热时发生分解,故与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小于0.25ml,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6.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通过排气系统的净化装置(催化剂主要由、、等物质和稀土材料组成)转化为无害气体,净化原理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B. 、均发生了氧化反应
C. 转化为时,转化为D.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CO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由图示可知,CO转化为CO2时,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则反应时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转化为,C正确;
D.催化剂对特定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故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有选择性,D正确;
答案选B。
7. Fentn试剂常用于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初始时c(X)=2.0×10-3 ml·L-1,反应10 min进行测定,得图1和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0℃,PH3~6之间,X降解率随pH增大而减小
B. pH=2,温度在40~80℃,X降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无需再进行后续实验,就可以判断最佳反应条件是:PH=3、温度为80℃
D. pH=2、温度为50℃,10min内v(X)=1.44x10-4m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1可知,50℃时,PH在3~6之间,X降解率随PH增大而减小,故A正确;
B.由图2可知,PH=2时,温度在40~80℃,X降解率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溶液pH值、温度会影响X的降解率,需要进行PH=3、温度对X降解率影响实验或温度为80℃、pH对X降解率影响实验才能确定最佳pH值、温度,故C错误;
D.由图2可知,PH=2,50℃时到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72%,X的浓度变化量=2.0×10-3ml•L-1×72%=1.44×10-3ml•L-1,故v(X)= =1.44×10-4ml•L-1min-1,故D正确;
故选C。
8. 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其中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转化中N2H4是还原剂B. 工业上也可使用Na2SO3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
C. 1ml N2H4可处理水中1.5 mlO2D. ③中发生反应后溶液的pH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转化中N2H4转化为N2 , N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N2H4是还原剂,A项正确;
B.Na2SO3具有较强还原性,可以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除去溶解氧,B项正确;
C.据图可知,整个流程中Cu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N2H4中N元素转化为N2,化合价升高2价,所以1ml N2H4反应时转移4ml电子, O2中的O元素由0价变为- 2价,所以转移4ml电子时反应1ml O2,C项错误;
D.第②步中加入氨水,溶液呈碱性,③中氧气得电子,碱性溶液中会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pH增大,D项正确;
答案选C。
9.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的消去反应中,催化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少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碳单质,碳和浓硫酸之间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气体,该气体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A错误;
B.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它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发生,验证水解产物时必须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混合液变为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故B错误;
C.甲苯和溴水之间不会发生取代反应,只有在铁催化下才和纯液溴反应,溴在甲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甲苯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甲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故C正确;
D.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具有醛基,但是不一定为醛,比如甲酸、甲酸酯都含有醛基,但是不属于醛类,故D错误;
答案选C。
10. 氨硼烷(NH3·BH3)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起始未加入氨硼烷之前,两极室内液体质量相等),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NH3·BH3+3H2O2=NH4B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NH3·BH3-6e-+2H2O=+BO+6H+
B. 当消耗6.2gNH3·BH3时,左右两极室内液体质量差为5g
C. 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移动
D. 其他条件不变,向酸性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能增强溶液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以氨硼烷(NH3•BH3)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NH3•BH3+3H2O2═NH4BO2+4H2O可知,左侧通入NH3•BH3电极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H3•BH3+2H2O-6e-=NH4BO2+6H+,右侧H2O2所在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H2O2+6H++6e-═6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左侧通入NH3•BH3电极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H3•BH3+2H2O-6e-=NH4BO2+6H+,A正确;
B.未加入氨硼烷之前,两极室质量相等,消耗6.2gNH3•BH3后,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H3•BH3+2H2O-6e-=NH4BO2+6H+,正极反应式为3H2O2+6H++6e-═6H2O,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l,则左室质量增加=6.2g-1.2g=5g,右室质量增加1.2g,即两极质量相差(5-1.2)g=3.8g,B错误;
C.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右侧H2O2所在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时H+由左侧极室经质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极室,C正确;
D.由于H2SO4是强电解质,其他条件不变,向酸性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能增大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故能增强溶液导电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11. 水体中过量氨氮(以NH3表示)或总氮(溶液中所有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总量)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的一种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ClO除去氨氮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2NH3+3NaClO=N2+3NaCl+3H2O
B.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在较高温度下,氨氮去除率会降低
D. NaClO投入过多,总氮去除率可能会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图分析,只进去的为反应物,只出来的物质为生成物,所以该反应为2NH3+3NaClO=N2+3NaCl+3H2O,A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较高温度下,次氯酸容易分解,氨氮去除率降低,C正确;
D.次氯酸钠投入过多,可能将氨气氧化为硝酸根离子,去除率降低,D正确;
故选B。
12.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子由Y极流出,经质子交换膜到X极
B. 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pH降低
C. Y极反应式为V2+-e-=V3+
D. 每转移1 ml,电子理论上有2 ml 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池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主要涉及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移动、PH变化、计算。
【详解】A. 观察装置,由物质转化可以确定右边发生氧化反应,Y极为负极,左边发生还原反应,X为正极。电子只能在导线上迁移,即电子由Y极经导线流向X极,故A错误。
B. 放电过程中,电池反应式为V2++VO2++2H+=V3++VO2++H2O,消耗H+,pH升高,故B错误。
C. Y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离子转化关系知反应式为V2+-e-=V3+,故C正确。
D. X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得失电子数决定氢离子迁移数目。转移1ml电子,只有1mlH+迁移,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3. 我国科学家在可充放电式锌-空气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核心组分是驱动氧化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双功能催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的总反应式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
B. 放电时锌电池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4]2-
C. 充电时催化剂降低析氧反应(OER)的活化能
D. 充电时阴极生成6.5gZn的同时阳极产生2.24LO2(标准状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2Zn+O2+4OH-+2H2O=2[Zn(OH)4]2-可知,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为原电池正极,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K+向正极移动,故A正确;
B.由总反应式知,放电时负极是活泼金属锌失去电子被氧化为Zn2+,Zn2+与OH-反应结合为[Zn(OH)4]2-:Zn-2e-+4OH-=[Zn(OH)4]2-,故B正确;
C.由总反应式和原理图知,放电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ORR)”,充电时发生“析氧反应(OER)”,“双功能催化剂”意味着无论放电还是充电均能降低反应活化能,起到催化作用,故C正确;
D.充电时阴极生成6.5 g Zn转移0.2 ml e-,而阳极产生2.24 L O2(标准状况),转移0.4 ml e-,故D错误;
答案选D。
14. 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N2为载气,以恒定组成的N2、CH4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为CaO+CO2=CaCO3;反应②为CaCO3+CH4CaO+2CO+2H2
B. 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CH4C+2H2
C. t2时刻,副反应生成H2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H2速率
D. 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干图1所示信息可知,反应①为CaO+CO2=CaCO3,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②为,A正确;
B.由题干图2信息可知,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率不变,且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碳,故可能有副反应,反应②和副反应中CH4和H2的系数比均为1:2,B正确;
C.由题干反应②方程式可知,H2和CO的反应速率相等,而t2时刻信息可知,H2的反应速率未变,仍然为2mml/min,而CO变为1~2mml/min之间,故能够说明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H2速率,C错误;
D.由题干图2信息可知,t3之后,CO的速率为0,CH4的速率逐渐增大,最终恢复到1,说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而后副反应逐渐停止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三醋酸锰[(CHCOO)3Mn ]是一种很好的有机反应氧化剂,可用如下反应制备:4Mn(NO3)2·6H2O+26(CH3CO)2O=4(CH3COO)3Mn+8HNO2 + 3O2↑+ 40CH3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醋酸锰[(CHCOO)3Mn ]中阳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该价层电子排布式中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 (填“ 相同”或“相反")。
(2)过渡元素锰能形成很多重要的配合物。三醋酸锰就是一种配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配位键数为____________。
Mn2+能形成配离子为八面体的配合物MnClm·nNH3,在该配合物的配离子中,Mn2+位于八面体的中心。若含l ml该配合物的溶液与足量AgNO3溶液作用可生成l mlAgCl沉淀,则化学式中的n为___________。
(3)CH3COOH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CH3COOH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 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1 ml 醋酸酐[(CH3CO)2O]中所含σ键数与π键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5)碘与锰形成的某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及晶胞参数如图所示(已知图中I原子与所连接的三个Mn原子的距离相等),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晶体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g/cm3(计算式可不化简)。
【答案】 ①. 3d4 ②. 相同 ③. 3 ④. 5 ⑤. sp2 sp3 ⑥. O>C>H ⑦. V型 ⑧. 6:1 ⑨. MnI2 ⑩. (或 )
【解析】
【分析】根据Mn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式写出Mn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判断电子的自旋状态;根据三醋酸锰的结构判断配位数,并由题中信息分析计算n值;根据价层电子对数判断碳原子杂化形式,并根据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电负性的大小;根据VSEPR理论判断空间构型,并由醋酸酐[(CH3CO)2O]结构简式计算σ键数与π键数比值;根据“均摊法”进行晶胞的相关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1) Mn为2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知,M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54s2,失电子时,从最外层失去,即失去4s上2个电子和3d上一个电子,故Mn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4,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4,该价层电子排布图为,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同;答案为3d4,相同。
(2)由三醋酸锰的结构可知,配位键数为3;由1ml配合物与足量AgNO3作用生成1mlAgCl沉淀,知道1ml配合物电离出1ml Cl-,即配离子显+1价,又因为外界有1个Cl-,且Mn显+2价,所以[MnClp•nNH3]+中有1个氯原子,即p=1,又因为该配合物为八面体的配合物,Mn2+位于八面体的中心,如图所示,其中数字处的小圆圈表示NH3分子或Cl-,Mn2+位于八面体的中心,该配合物配位数为6,所以n=6-1=5,该配合物为MnCl2·5NH3;答案为3,5。
(3) CH3COOH中甲基上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羧基上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前者为sp3、后者是sp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CH3COOH中非金属性O>C>H,则电负性O>C>H;答案为sp2 sp3,O>C>H。
(4) 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2+=2+1=3,含一对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该离子空间构型为V型;单键全是σ键,双键含一个σ键一个π键,醋酸酐[(CH3CO)2O]结构简式可表示为,1 ml 醋酸酐中含12mlσ键与2mlπ键,则σ键数与π键数之比为6:1;答案为V型,6:1。
(5) 如图所示,I在内部,有2个,Mn在顶点,数目为×8=1,最简整数比为2:1,即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nI2;根据ρ===g·cm-3=g·cm-3;答案为MnI2,(或)。
16. 石油加氢精制和天然气净化等过程产生有毒的H2S,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
(1)工业上用克劳斯工艺处理含H2S的尾气获得硫黄,流程如下:
①反应炉中的反应:2H2S(g)+3O2(g) =2SO2(g)+2H2O(g) ∆H=-1035.6 kJ·ml−1
催化转化器中的反应:2H2S(g)+SO2(g) = 3S(g)+2H2O(g) ∆H=-92.8 kJ·ml−1
克劳斯工艺中获得气态硫黄的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为了提高H2S转化为S的比例,理论上应控制反应炉中H2S的转化率为______。
(2)科研工作者利用微波法处理尾气中的H2S并回收H2和S,反应为:H2S H2+S,一定条件下,H2S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H2S分解生成H2和S的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微波的作用是______。
(3)某科研小组将微电池技术用于去除天然气中的H2S,装置示意图如下,主要反应:2Fe+2H2S+O2= 2FeS+2H2O(FeS难溶于水),室温时,pH=7的条件下,研究反应时间对H2S的去除率的影响。
①装置中微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单位时间内H2S的去除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2H2S(g)+O2(g) = 2S(g)+2H2O(g) ∆H=-407.1 kJ·ml−1 ②. 或33.3% ③. 吸热 ④. 微波使H2S⇌H2+S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平衡转化率 ⑤. Fe-2e-+H2S= FeS+2H+ ⑥. 生成的FeS附着在铁碳填料的表面,原电池负极的表面积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铁的量因消耗而减少,形成微电池的数量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分析】(1) ①根据盖斯定律书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为了提高H2S转化为S的比例,催化转化器中H2S(g)、SO2(g)应恰好完全反应;
(2)根据图示,随温度升高,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相同温度下,利用微波法处理尾气H2S的平衡转化率大。
(3)根据总反应2Fe+2H2S+O2= 2FeS+2H2O,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Fe是负极;从影响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单位时间内H2S的去除率降低的原因。
【详解】(1) ① 反应Ⅰ:2H2S(g)+3O2(g) =2SO2(g)+2H2O(g) ∆H=-1035.6 kJ·ml−1
反应Ⅱ:2H2S(g)+SO2(g) = 3S(g)+2H2O(g) ∆H=-92.8 kJ·ml−1
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 2H2S(g)+O2(g) = 2S(g)+2H2O(g) ∆H=-407.1 kJ·ml−1;
②为了提高H2S转化为S的比例,催化转化器中H2S(g)、SO2(g)应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催化转化器中参加反应的H2S(g)的物质的量为2ml,SO2的物质的量是1ml,即反应炉中需要生成1mlSO2,反应炉中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为1ml,所以理论上应控制反应炉中H2S的转化率为;
(2) ①根据图示,随温度升高,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根据图示,相同温度下,利用微波法处理尾气H2S的平衡转化率大,所以微波的作用是使H2S⇌H2+S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平衡转化率;
(3) ①根据总反应2Fe+2H2S+O2= 2FeS+2H2O,Fe发生氧化反应, Fe是原电池负极,负极反应式是Fe-2e-+H2S= FeS+2H+;
②负极生成FeS附着在铁碳填料的表面,原电池负极的表面积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铁的量因消耗而减少,形成微电池的数量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所以一段时间后,单位时间内H2S的去除率降低。
【点睛】本题以有毒的H2S的处理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原电池原理,明确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历程无关,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17. 孟鲁司特(F),结构为可用于成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有多种合成路线。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3)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C中手性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
(4)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的同分异构体中,与含有相同官能团且含有四元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
(6)设计以和CH3MgBr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羟基、酮羰基
(2)取代反应 (3) ① ②. 1
(4)+HBr
(5)16 (6)
【解析】
【分析】A和LiAlH4发生还原反应得到B,根据已知②和C的结构简式,可以推出B的结构简式为;在D→F的系列反应中,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知D和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E,再根据已知①和F的结构简式,可以推出E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1详解】
C中含氧官能团为羟基、酮羰基;
【小问2详解】
C→D的反应中,C中的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故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小问3详解】
经分析,B的结构简式为;手性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C的手性碳原子有1个,即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
【小问4详解】
D和 发生取代反应得到E为,D→E的反应方程式:+HBr;
【小问5详解】
该化合物中,有5个饱和碳原子,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中,除了有饱和四元环、—SH、—COOH外,还有一个饱和的碳原子,则相应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骨架:①若四元环连有—CHSH、—COOH,有3种结构;②若四元环连有—CH2COOH、—SH,有3种结构;③若四元环连有—CH(SH)COOH,有1种结构;④若四元环连有—SH、—COOH、—CH3,其中—SH和—COOH处于邻位,有4种结构;—SH和—COOH处于对位,有3种结构;—SH和—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结构;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6种;
【小问6详解】
中碳碳双键先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在NaOH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再发生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与CH3MgBr发生已知反应①得到,该物质的合成路线:。
18. 工业上利用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Fe、Mg、Ca碳酸盐、Cu、Ni、Al的氧化物及少量不溶杂质)制备硫酸锰,其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中MnCO3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为提高“酸浸”速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升温 B.采用高压氧酸浸 C.使用98%的浓硫酸 D.将矿石粉碎成小块
(2)“除铝铁”步骤中加入Mn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加入氨水调节pH与铝铁去除率、锰损失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应调节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1~2 B.2~3 C.3~4 D.4~5
已知在此条件下Mn2+不会产生沉淀,推测锰元素损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除铜镍”步骤可以加入硫化铵将Cu、Ni元素除去,其缺点是___________。造成锰元素损失,产率下降。实际生产采用SDD代替。
(5)“结晶分离”步骤所得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6)为确定所得硫酸锰中含有的结晶水,称取纯化后的硫酸锰晶体8.45g,加热至完全脱去结晶水,固体减重0.9g,则该硫酸锰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C ③. ④. D ⑤. Al(OH)3、Fe(OH)3形成胶体吸附Mn2+ ⑥. 可能生成MnS ⑦. MgSO4、CaSO4 ⑧.
【解析】
【分析】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Fe、Mg、Ca的碳酸盐、Cu、Ni、Al的氧化物及少量不溶杂质,加入硫酸酸浸,生成硫酸锰、硫酸镁、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钙、硫酸铜、硫酸镍、硫酸铝的混合溶液,过滤出溶渣,向溶液中加入MnO2把Fe2+氧化为Fe3+,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出沉淀,向溶液中若加入(NH4)2S,可生成NiS、CuS沉淀,除铜、除镍,过滤后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分离出硫酸钙、硫酸镁,继续蒸发浓缩、结晶形成硫酸锰晶体。
【详解】(1)“酸浸”中Mn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98%的浓硫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使用98%的浓硫酸不能加快酸浸的速率,故选C;
(2)“除铝铁”步骤中,加入MnO2把Fe2+氧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加入氨水调节pH与铝铁去除率、锰损失率的关系图, pH范围为4~5 时,铝铁去除率高、锰损失率低,故选D;锰元素损失的原因可能是Al(OH)3、Fe(OH)3形成胶体吸附Mn2+;
(4)“除铜镍”步骤可以加入硫化铵将Cu、Ni元素除去,其缺点是可能生成MnS沉淀,造成锰元素损失,产率下降。
(5)根据流程图, “结晶分离”步骤前的溶液中含有杂质MgSO4、CaSO4,所以“结晶分离”的滤渣主要成分是MgSO4、CaSO4;
(6) 设硫酸锰晶体的化学式是,则,解得x=1,则该硫酸锰晶体的化学式为。
【点睛】本题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Fe、Mg、Ca的碳酸盐、Cu、Ni、Al的氧化物及少量不溶杂质)制备硫酸锰,明确各步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掌握常见混合物的分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9. 绿矾(FeSO4·xH2O)是生血片的主要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绿矾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猜想】
猜想1:生成Fe2O3、SO2、H2O;
猜想2:生成Fe、Fe2O3、SO2、H2O;
猜想3:生成Fe2O3、SO2、SO3、H2O;
……
【实验探究】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熄灭酒精灯,冷却
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c.点燃酒精灯,加热
d.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的N2
其中操作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固体加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无气体放出;
②取①中溶液滴入适量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不褪色;
③取①中溶液滴入KSCN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由此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为________。
(4)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还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取D中沉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以确定其组成,从而确定FeSO4·xH2O的分解产物,你认为是否需要?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5)硫酸亚铁晶体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
(6)有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认为该装置也可以验证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产物。
①G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H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bdca ②.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干扰实验
(2) ①. 由白色变蓝色 蓝色变红色 ②. Fe2O3
(3)BaSO4、BaSO3
(4) ①. 不需要 ②. 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只有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进入D中的气体为SO3和SO2
(5)2(FeSO4·xH2O)Fe2O3+SO2↑+SO3↑+2xH2O
(6) ①.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 5SO2+2MnO+2H2O=2Mn2++5SO+4H+ ③. 防倒吸
【解析】
【分析】A中的FeSO4·xH2O加热分解,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证明有水生成;C中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有酸性气体生成;D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2或SO3生成。再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最终确定FeSO4·xH2O的分解产物。
改进实验中,先通氮气将容器中的空气赶走,加热硫酸亚铁晶体,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水,用KMnO4溶液检验生成的SO2,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小问1详解】
该实验需要探究是否有气体生成,故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Fe2+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影响探究结果,故应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的N2,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干扰实验;点燃酒精灯,对样品进行加热,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进行冷却。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dca。
【小问2详解】
加热时,FeSO4·xH2O首先会失去结晶水,然后FeSO4分解。B中无水CuSO4用于检验水的生成,吸水后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C中收集到酸性气体,该气体会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小问3详解】
由实验①可知,没有气体放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A中固体没有单质Fe,二是有单质Fe与Fe2O3,二者反应生成Fe2+;由实验②可知,溶液中不存在Fe2+,则可知A中固体没有单质Fe;由实验③和固体颜色可知,A中固体应为Fe2O3。
【小问4详解】
由(3)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只有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从而可知进入D中的气体为SO3和SO2,因此D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4和BaSO3,不需要再经过实验验证。
【小问5详解】
根据实验可知,FeSO4·xH2O加热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xH2O)Fe2O3+SO2↑+SO3↑+2xH2O。
【小问6详解】
SO2有还原性,能将KMnO4还原为Mn2+,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2H2O=2Mn2++5SO+4H+。
②S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应用NaOH溶液吸收。若直接将导管插入溶液中,容易引起倒吸,故用球形干燥管防止倒吸。A.蛟龙号潜水器用到钛合金,22 号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B.港珠澳大桥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
C.中国天眼传输信息用的光纤材料是硅
D.国产 C919 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所得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气体中只含有乙烯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发生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C
向甲苯中滴入适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甲苯萃取溴所致
D
将少量某物质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
说明该物质一定是醛
北京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模拟卷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北京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模拟卷化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表示正确是, 实验室中利用固体进行如下实验,25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北京十一学校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北京十一学校高三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