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模]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2024年中考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6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下列认识或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B. 加高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有利于环境保护,此选项符合题意;
B. 加高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并没有消除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地下水、土壤,且在农作物中会有残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海水B. 镁铝合金C. 氯酸钾D. 氦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A错误;
B、镁铝合金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B错误;
C、氯酸钾是由氯元素、氧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C正确;
D、氦气是由氦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D错误。
故选C。
3.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上的重要文化地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于2024年5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下列古人制作文物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冶炼青铜B. 捏制陶俑C. 雕刻玉器 D. 纺织绸缎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冶炼青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捏制陶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雕刻玉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纺织绸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测溶液的pH
C. 称量固体药品D. 读液体示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以防止酸液飞溅,选项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色卡比较,读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选项错误;
C、因为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在称盘或称量纸上直接称量,需放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内或表面皿上称量,选项错误;
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若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量取到的实际液体偏大,若俯读示数,看到的读数偏大,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会偏小,选项正确。
故选D。
5. 《木草纲目》中记载的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B. 由43个原子构成
C. 相对分子质量为354D.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一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18+9=43个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12+1×18+16×9=354,故C说法正确;
D、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32:3:24,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B.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酸雨呈酸性,呈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故A推理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C推理错误;
D、酸雨呈酸性,呈酸性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呈酸性,但不是酸雨,pH<5.6的雨水是酸雨,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7.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点燃红磷(红磷足量),立即伸入锥形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红磷,将铝盒中的白磷放入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的白磷燃烧。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锥形瓶中的NaOH固体可以用熟石灰替换
B. 红磷和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不同
C.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D. 气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瓶内外气压,防止空气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装置温度升高,而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溶解时温度几乎不变,则不能用熟石灰替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红磷熄灭后,白磷还能燃烧,则说明红磷和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该反应有气体参加,则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则气球的主要作用为平衡瓶内外气压,防止空气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代表氢氧化钠
B. 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 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 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像可知甲的质量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增多而减少最终变为0,故判断甲表示氢氧化钠;如图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乙的质量还在增加,说明乙是水,因为所加入的稀硫酸中含有水,随着加入稀硫酸的增多水的质量也在变大。而丙在氢氧化钠变为0后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丙是生成的硫酸钠。
【详解】A、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图像可知甲的质量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增多而减少最终变为0,故判断甲表示氢氧化钠;
B、根据分析,甲表示氢氧化钠,如图加入m克稀硫酸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刚好变为0,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B正确;
C、如图a点时表示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钠以及剩余的氢氧化钠两种溶质,C错误;
D、如图b点为加入硫酸过量的时候,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显酸性,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4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计26分)
9. 时空交织的诗篇与现代科技交响,西安分会场闪耀2024龙年春晚。
(1)“诗仙”李白穿越永宁门,吟诵华章。李白的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意思是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香,说明 ___________(用分子的性质解释)。
(2)分会场的灯光熠熠生辉,仿佛一道流动的彩虹。这些灯饰中大都填充了稀有气体,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 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身披华丽唐装的“不倒翁”舞者表演的创意水袖舞灵动韵美。水袖由丝绸制作,丝绸的主要成分属于 _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4)AR数字技术的创新演绎,实现了真人与动画人物李白交互。生产A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硅属于 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物理 (3)天然 (4)非金属
【解析】(1)满店飘香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灯饰中大都填充了稀有气体,这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光,这一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填:物理。
(3)丝绸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纤维。故填:天然;
(4)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10.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1)“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______。
(3)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______。
(4)“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描写的就是水循环。水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营养素。
【答案】(1)不相同 (2)水循环 (3)C6H12O6 (4)属于
【解析】
(1)“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不相同;
(2)“三大循环中“氧循环”和“碳循环”都是通过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属于化学变化,而“水循环”只是水三态之间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水循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均不变,反应前有12个H、16个O、6个C,反应后有12个O,相差12个H、6个C、6个O,故Y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填:C6H12O6;
(4)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为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故填:属于。
11.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已经通过不同的方法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1)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名称)。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填符号)。
③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答案】(1)①. 氨分子 ②. N、H##H、N ③. 化合反应 (2)氢元素
【解析】(1)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氨分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除催化剂外,则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N、H。
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2)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氢元素。
12. 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下图是某固体物质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2)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或“=”)C的溶解度。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B在水中的溶解度
B.若要除去B溶液中混有的少量A,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C.t1℃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B>A=C
D.将t3℃时等质量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C>B>A
【答案】(1)①. 不饱和 ②. 15 (2)①. > ②. D
【解析】(1)甲溶液蒸发10g水无晶体析出,说明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乙溶液蒸发10g水有1g固体析出,说明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继续蒸发10g水,析出固体2.5g-1g=1.5g,说明1.5g固体溶于10g水中达到饱和,则100g水中溶解15g该物质达到饱和,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2)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C的溶解度;
A、搅拌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B在水中的溶解度,该选项叙述错误;
B、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B中混有少量的A,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该选项叙述错误;
C、溶解等量的固体时,溶解度越大,需要的水越少,t1℃时,溶解度B>A=C,所以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C>B,该选项叙述错误;
将t3℃时等质量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B,所以析出晶体A>B,所得溶液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C>B>A,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13. 不锈钢主要由铁、铬(Cr)、镍(Ni)等组成,因其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炊具容器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不锈钢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认识不锈钢。
(1)不锈钢属于___________(填“合金”或“合成材料”)。
(2)不锈钢和纯铁相互刻画,纯铁上留下划痕,说明硬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项目二】探究铁、铬(Cr)、镍(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3)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铁片分别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乙试管中的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甲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通过该实验可以判断出铁、铬、镍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合金
(2)不锈钢
(3)①. 铬、铁、镍 ②.
【解析】(1)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合金;
(2)不锈钢和纯铁相互刻画,纯铁上留下划痕,说明硬度较大的是不锈钢;
(3)①将两块相同的铁片分别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乙试管的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通过该实验可判断出铬的活动性比铁强,铁的活动性比镍强,即铁、铬、镍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铬、铁、镍;
②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比镍强,所乙中生成的单质的是镍,化学方程式为。
14.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Cl、CuCl2、Mg(OH)2、Ca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CaCO3的用途有___________(任写其一)。
(2)蓝色溶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1)作补钙剂
(2)CuCl2
(3)NaCl+AgNO3=AgCl↓+NaNO3
(4)NaCl、Mg(OH)2 ##Mg(OH)2 、NaCl
【解析】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沉淀Ⅰ和无色溶液Ⅰ,得到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镁,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沉淀Ⅰ中一定含氢氧化铜,则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沉淀Ⅰ中一定含碳酸钙,则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钙,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不确定是否含氢氧化镁。向无色溶液Ⅰ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沉淀Ⅱ和无色溶液Ⅱ,但是不确定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氯化钠,因为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
(1) CaCO3的用途有作补钙剂、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等,故填:作补钙剂;
(2)由分析可知,蓝色溶液中的显蓝色物质是氯化铜,其化学式为:CuCl2,故填:CuCl2;
(3) 由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Ⅱ的反应是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故填:NaCl+AgNO3=AgCl↓+NaNO3;
(4) 由分析可知,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故填:NaCl、Mg(OH)2或Mg(OH)2 、NaCl。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计13分)
15. 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实验方法:
①组装甲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制备氧气,并收集。
②乙装置为洗气瓶,内盛少量浓硫酸,通入氧气进行干燥。
③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烧殆尽时,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1)实验原理:实验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现象:
①当观察到甲装置中______的现象时,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
②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实验结论:丙装置中细铁丝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问题与交流:为保证实验乙的成功,你认为需要注意的是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1)
(2)①. 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助燃性(或者支持燃烧)
(4)气体要从长导管a端进,短导管b端出(合理即可)
【解析】(1)装置甲中试管口放有棉花团,故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2)①甲装置中收集方法为排水集气法,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故填: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②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丙装置中细铁丝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助燃性(或者支持燃烧),故填:助燃性(或者支持燃烧);
(4)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气体制取干燥的氧气。气体通入到浓硫酸中,才能起到干燥作用。注意气体要从长导管a端进,短导管b端出,故填:气体要从长导管a端进,短导管b端出(合理即可)。
16. 科学种田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助力乡村振兴。为选择合适农作物,“圆梦”活动小组对土壤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检测土壤的酸碱性。
(1)取少量土壤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8.2,说明土壤呈碱性,由此判断下列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土壤中的碱性物质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结合已有知识,小组同学猜测碱性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2)完成下列表格
【反思与交流】
(3)某同学经过思考,认为盐碱地土壤长期曝露在空气中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任务三:如何改变土壤的碱性?
【查阅资料】
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
(4)活动小组按照用量要求向试验田中加入硫粉,3个月后,再次测得土壤pH=6.3,确认可以种植草莓。土壤碱性改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交流反思】
(5)作物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可增加其产量。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钾(K2CO3)、尿素[CO(NH2)2]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___________。
【答案】(1)海水稻
(2)①. 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②. 无明显现象
(3)长期曝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4)
(5)磷酸二氢钾
【解析】(1)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适合在pH=8.2的土壤中种植的作物是海水稻,因为海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8.0~9.2,故填:海水稻;
(2)实验结论: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只有碳酸钠。若要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先除去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检验氢氧化钠的干扰,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目的是检验并除尽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土壤中不含氢氧化钠,由此可得出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只有碳酸钠,故填: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无明显现象;
(3)长期曝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盐碱地土壤长期曝露在空气中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填:长期曝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4)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土壤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磷酸二氢钾 (KH2P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碳酸钾(K2CO3) 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尿素[CO(NH2)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填:磷酸二氢钾。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1小题,计5分)
17. 镁条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物膜,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镁条表面氧化程度,将3.2g镁条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除有MgO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镁条中Mg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0.2
(2)设镁条中镁的质量为x。
x=2.4g
镁条中MgO质量分数=。
答:该镁条中MgO的质量分数为25%。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详见答案。
作物
小麦
大豆
海水稻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6.0~7.0
6.5~7.5
8.0~9.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只有碳酸钠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
06,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06,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