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小华参观当地自来水厂,了解到自来水的生产有以下过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自然沉淀B. 过滤C. 活性炭吸附 D. 投药消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自然沉淀,是杂质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过滤,是将液体与不溶性固体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分子,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投药消毒,消毒过程中细菌病毒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闻气体气味
C. 读液体体积D. 给液体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未用外焰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4课开讲。实验仓内使用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
A. 78%B. 0.03%C. 0.94%D. 21%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则“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故选D。
4.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可知反应后只有一种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多种分子生成一种分子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是由4个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删去两边相同的分子,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6=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
B. 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分子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大
D.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故错误;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的大,如氢分子的质量故错误;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钠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A。
6. 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 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 发展绿色化学,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从源头防治水污染
D. 节约用水应从点滴做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能保护水资源,该选项认识正确;
B、工业废水应处理后再排放,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C、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从源头防治水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该选项认识正确;
D、节约用水应从点滴做起,该选项认识正确。
故选B。
7. 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已知:Y形管的容积是60 mL,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槽中的水和量筒中的水作用不同
B. 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C. 该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D. 若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则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大于38 m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装置可知,水槽中的水为80 ℃热水,作用是为实验提供可燃物燃烧的温度,量筒内的水是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通过量筒内水倒吸入Y形管中水的体积来测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水的温度为80 ℃,由此可知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实验现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已知Y形管的容积是60 mL,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五分之一,白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氧气的体积为60 mL×=12 mL,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会观察到量筒中的水进入Y形管,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因此量筒中的水减少了12 mL,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50 mL-12 mL=38 mL,若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Y形装置内有热空气,使装置内气体膨胀,得出量筒中的水进入Y形管中水的体积小于12mL,则此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应大于38 mL,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 下列有关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和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B.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原子的构成不同
C. 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
D. 空气中CO或CO2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说明了CO和CO2都具有毒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且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和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将金属还原出来,A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和CO2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的物质,所含的原子都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B错误;
C、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不包含二氧化碳,C错误;
D、CO有毒,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所以空气中CO含量过高会危及人的生命;CO2不支持呼吸,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使人接触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危及生命,但CO2本身没有毒性,D错误。
故选:A。
9. 价类图是学习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价类转化关系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点可表示多种不同的单质
B. 图中A→B→C都只能通过O2的反应来实现
C. 图中B→C的反应类型可能为化合反应
D. 图中可发生C→D发生反应,可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A点可表示多种不同的单质,例如可以表示金刚石、石墨等,正确。
B、加热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一定需要氧气,不正确。
C、图中B→C的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正确。
故选:B。
10. 不同温度下K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
B. 将20℃的KCl饱和溶液升温至50℃,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 将5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3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6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KCl,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0g,则100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4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将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5.5g,则向100g水中加入50gKCl,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 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A. 由蓝到绿B. 由绿到蓝
C. 由橙到绿D. 由红到紫
【答案】A
【解析】
【分析】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碱性减弱,pH值由大变小,颜色变化应是由紫→蓝→绿→橙→红。
【详解】A、由蓝到绿是pH值由大到小的颜色变化,符合题意;
B、由绿到蓝是pH值由小到大的颜色变化,体现溶液碱性增强,不符合题意;
C、由橙到绿是pH值由小到大的颜色变化,体现溶液酸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D、由红到紫是pH值由小到大的颜色变化,体现溶液从酸性变为碱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钾离子、钙离子、氢氧根离子B. 氢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
C. 氯离子、钙离子、碳酸根离子D. 钠离子、钡离子、硫酸根离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pH=1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
【详解】A、钾离子、钙离子都与氢离子不反应,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pH=1的溶液中不能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A错误;
B、氢离子、钠离子、硝酸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氯离子、钙离子都与氢离子不反应,钙离子可以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同时氢离子可以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所以钙离子不能与碳酸根离子大量共存,氢离子不能与碳酸根离子大量共存,C错误;
D、钠离子、钡离子、硫酸根离子都与氢离子不反应,但钡离子可以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钡离子不能与硫酸根离子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13. 鉴别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物质,所选试剂能达到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 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稀HCl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稀H2SO4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则加入石蕊试液无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选项错误;
B、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NaCl溶液显中性、食醋显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则无法鉴别二者,选项错误;
C、NaOH 固体溶于水会使水温升高、NaCl固体溶于水水温无明显变化、NH4NO3固体溶于水会使水温降低,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D、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冒气泡,而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均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则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故选:C。
14.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故错;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对.
答案:D
15.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与加入的铁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Fe(NO3)2、Cu(NO3)2、AgNO3
B. bc段发生的反应是
C. 完全反应后所得Ag、Cu质量比为108:64
D. d点时若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金属活动性铁>铜>银,铁先和AgNO3反应,再和Cu(NO3)2反应;
【详解】A、b点之前发生的反应是Fe+2AgNO3=2Ag+Fe(NO3)2,所以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Fe(NO3)2、Cu(NO3)2、Ag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发生的反应是 Fe+Cu(NO3)2=Cu+Fe(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置换铜和银消耗铁的质量相等,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NO3)2=Cu+Fe(NO3)2、Fe+2AgNO3=2Ag+Fe(NO3)2可知,完全反应后所得Ag、Cu质量比为216:64,故选项说法错误;
D、d点铁有剩余,此时若将反应后物质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微粒_____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3)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答案】(1)He (2) (3)
【解析】(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故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氦原子,符号是:He。
(2)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硫酸根离子化学符号是,表示多个微粒时,只需在微粒符号前加上相应数字,则3个硫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3)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设形成氯化亚铁所需要的铁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x∶y,则有,解得x∶y=1∶2,则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故填:。
17.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农耕生产与节气息息相关。
(1)“谷雨”:时雨乃降,百果乃登。pH<5.6的雨水容易导致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填名称)。
(2)“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应追加肥料。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填标号)。
A. CO(NH2)2B. Ca3(PO4)2C. NH4NO3D. KNO3
(3)“秋分”:一粒好种,万担好粮。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已知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则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1)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 (2)D (3)不饱和溶液
【解析】(1)氢氧化钙呈碱性,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或石灰乳,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复合肥是含有N、P、K这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两种的化肥。
A、CO(NH2)2只含有N这种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A错误;
B、Ca3(PO4)2只含有P这种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B错误;
C、NH4NO3只含有N这种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C错误;
D、KNO3含有K、N这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D正确。
故选:D。
(3)已知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26.5%>16%,说明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18.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_____℃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分别取A、C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掉n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_____C (填“>”、“<”、“=”或“无法确定”)。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常用______方法提纯得到A物质。
【答案】(1)t2 (2)> (3)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对应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所以A、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C,各恒温蒸发掉ng水,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g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由于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的饱和溶液,所以相同质量的水能溶解更多的A,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A>C。
(3)根据溶解度曲线,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B更大,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物质。
1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气燃烧热值高,约是煤的4倍,被视为理想的清洁燃料。我国氢能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分解海水制氢被认为是最可行的清洁制氢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方向。
光解水:在太阳光驱动下催化水发生分解反应,虽然这项技术操作简单,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但因光腐蚀,能量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并未实际投入生产。研究发现使用氮化细镓/氮化镓作为催化剂进行光解水可以提高制氢效率。
电解水: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海水中成分复杂,电解时易对电极等材料造成腐蚀或生成不需要的副产物。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海上制氢平台,该平台将海水中的水以水汽的形式跨膜转移,实现了海水中的杂质完全分离。分解海水所需电能完全来自于风能和太阳能,向世界展示零碳能源的中国方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解水目前未实际投入生产,其原因_______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煤的热值没有氢气高。
②电解海水时,海水中溶解的物质会对电极造成腐蚀。
【答案】(1)存在光腐蚀,能量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2)
(3)①②
【解析】(1)根据题目信息,光解水目前未实际投入生产,其原因是:存在光腐蚀,能量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2)电解水是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①根据题目信息,氢气燃烧热值高,约是煤的4倍,所以煤的热值没有氢气高,①正确;
②根据题目信息,海水中成分复杂,电解时易对电极等材料造成腐蚀或生成不需要的副产物,②正确。
故选:①②。
20. 钼(元素符号是M)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含有它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利用钼矿石(主要成分为MS2)制备金属钼的一种流程,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
(2)操作1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
(3)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可以用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H2S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漏斗##普通漏斗
(3)
【解析】(1)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①中将钼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流程图,经过操作1,得到固体杂质和钼酸铵溶液,说明操作1实现了固液分离,该操作是过滤,过滤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或普通漏斗)。
(3)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于制备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B装置中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装置A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4)图F是用“碎碎冰”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来制取CO2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药品量如图F),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试管
(2)
(3)①. BCE ②.
(4)挤压下方软塑料管,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
【解析】(1)根据图示,B装置中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和试管,任写一个即可。
(2)装置A有酒精灯,说明反应需要加热,且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是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通常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CO2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则需要对产生的气体进行干燥,装置C中的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CO2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CO2,综上所述,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CE。
故填:BCE;。
(4)制取CO2时,大理石必须与稀盐酸接触才能发生反应。利用装置F来制取CO2气体,药品加入完毕后,为了使反应发生,接下来的操作是:挤压下方软塑料管,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
2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实验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1: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能实现将盐酸极其缓慢地加入到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并通过磁力搅拌,使溶液迅速扩散。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预先滴加2滴酚酞溶液。
用延时摄影技术将1h实验过程压缩到34s,使短时间内看到快速连续的变化,按时间顺序连续记录不同时间阶段的实验现象,结果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②的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2中,由起始现象可知,Na2CO3溶液显________性。
(3)实验2中,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2中的现象可知,阶段①中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通过本实验,你对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新的认识是____________。
【答案】(1)
(2)碱
(3)
(4)
(5)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分阶段进行的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酚酞遇碱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实验2中,Na2CO3溶液中预先滴加2滴酚酞溶液,起始溶液呈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碱性。
(3)实验2中,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对比实验2中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浅粉色,阶段①中Na2CO3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变为浅粉色(说明生成了碳酸氢钠),无气泡产生,所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上述分析可知,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分阶段进行的。
四、计算题(5分)
23. 古玩市场惊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款假黄金面具。
【查阅资料】(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2)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ρ≈0.09g/L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金面具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利用下图设计了如下实验:
1.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锥形瓶中加入5.0g黄佥面具样品,注射器中吸入25mL稀硫酸。
3.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温馨提示:要考虑加入稀硫酸体积对结果的影响),如下表。
(1)上表中的数据x=_________。
(2)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案】(1)520
(2)解:设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题目信息,锌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y=29.25%
答: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为29.25%。
【解析】(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由图可知,第1次与第2次实验后气体增加的体积均为200mL,第3次气体增加的体积数为,表明第3次加入5mL稀硫酸后锌完全反应,第4次加入5mL稀硫酸后,没有氢气产生,加入5mL稀硫酸排出5mL气体,则第4次实验后收集气体的体积为,即x=520,故填520。
(2)第5次实验后收集的气体的体积等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与加入的稀硫酸的体积和,则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而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ρ≈0.09g/L,据此可计算出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进而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详见答案。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4.0
37.0
40.0
426
45.5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值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待鉴别物质
所选试剂
A
NaOH 溶液、稀HCl、稀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NaOH溶液、NaCl溶液、食醋
无色酚酞试液
C
NaOH 固体、NaCl固体、NH4NO3固体
水
D
蒸馏水、NaCl溶液、Na2CO3溶液
稀盐酸
序号
①
②
装置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起始
呈红色
呈浅粉色
阶段①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变为浅粉色,无气泡产生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逐渐产生气泡
阶段②
溶液颜色继续变浅,直至褪色,逐渐产生气泡
不断产生气泡
阶段③
不断产生气泡
没有新气泡产生
阶段④
没有新的气泡产生
——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200
400
515
x
525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化学(三)(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化学(三)(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化学三原卷版docx、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化学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09,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一): 这是一份09,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一),共6页。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二):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化学试卷(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