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0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30页。

    \l "_Tc16452" 【题型1 物质的微粒性】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3
    \l "_Tc31833" 【题型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8
    \l "_Tc846" 【题型4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11
    \l "_Tc846" 【题型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15
    \l "_Tc16452" 【题型1 物质的微粒性】
    1.(2023•清原县一模)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2022秋•南华县期末)为了验证分子的特点,小华和小文分别按右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取一瓶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瓶无色的空气口对口放置,取下中间的下玻璃片,发现甲和乙中的两瓶气体都逐渐变红,且甲变红的快些,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 )
    A.N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3.(2023•新化县三模)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壶内水( )
    A.分子的体积增大B.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的质量增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
    4.(2021秋•上蔡县期中)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理由:

    \l "_Tc5338" 【题型2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5.(2022秋•浦北县期末)氧气(O2)、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B.氧离子C.氧元素D.氧气
    6.(2022•李沧区校级自主招生)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X四种离子,已知这四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5:2,则X离子可能是( )
    A.CO32﹣B.NO3﹣C.SO42﹣D.Mg2+
    7.(2023•西城区二模)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B.高锰酸钾C.氧气D.二氧化碳
    8.(2022秋•静安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D.二氧化碳由氧分子和碳原子构成
    9.(2022•阳新县校级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元素B.②是分子C.③是原子D.①是原子
    10.(2022秋•讷河市期末)(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1.(2022秋•桐柏县期中)请根据给出的下列物质,回答相关问题:
    ①氧气 ②蒸馏水 ③新鲜的空气 ④铜片 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
    ⑦自来水 ⑧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
    (1)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12.(2022秋•任城区期末)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构成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丁) 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
    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甲) 、(乙) 、(丙) 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氢气是由 构成的(填化学用语,下同),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13.(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微观粒子是:① ;(填名称,下同)② ;③ 。
    (2)④⑤⑥分别表示的物质是:④ ;(填化学符号,下同)⑤ ;⑥ 。
    \l "_Tc31833" 【题型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4.(2023•长宁区二模)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分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
    15.(2023•祁东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16.(2022秋•长沙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够相互结合成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17.(2022秋•阳新县校级月考)下列实验和事实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打开雪碧汽水瓶,有气体逸出
    B.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
    C.水在通电时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18.(2022秋•杨浦区期末)(多选)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19.(2021秋•盱眙县期中)观察图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硅是由 构成的。
    (2)水是由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0.(2022秋•舞阳县期中)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此变化中原子种类 (选填“变”或“不变”)。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蔗糖溶于水
    \l "_Tc846" 【题型4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1.(2023•肇东市校级模拟)“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端午时节粽飘香”,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变大
    22.(2023•宜阳县三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盛开季节,中国国花园内满园飘香,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变小
    23.(2023•哈尔滨三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24.(2023•襄阳模拟)新冠肺炎期间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会闻到较浓的酒精气味,这是因为( )
    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25.(2022秋•烟台期末)(多选)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26.(2023•朔州开学)铜火锅是山西特色美食之一,铜火锅常用木炭做燃料,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检验木炭燃烧的生成物可以用 ,远处就能闻到火锅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
    27.(2023•栾川县模拟)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
    (3)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
    28.(2023•河南二模)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
    (1)夏天,汽车轮胎充气太足,在暴晒时容易爆胎。
    (2)酒香不怕巷子深。
    29.(2023•郑州二模)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能闻到特殊气味 。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l "_Tc846" 【题型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2023•南召县二模)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的笔记,其中有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31.(2023•琼山区校级三模)如图将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一会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酚酞试液变红B.NH3分子的体积变大
    C.NH3分子间距离变大D.NH3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32.(2023•市北区二模)《黄帝内经》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雨水落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C.水蒸气聚集成云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33.(2023•德宏州模拟)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与水的分子构成不同 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34.(2022秋•蓬莱市期中)(多选)如图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为该装置的三种放置方法),两个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实验室抽去隔板然后观察发生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都将呈红棕色
    B.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丙装置最具有说服力
    D.乙装置变色最慢
    35.(2022秋•衡山县校级期中)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子之间的间隔:① ③(填“<”或“>”);
    (2)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①(填“<”或“>”);
    (3)③的水分子状态:是 (填“静止”或“运动”)。
    36.(2022秋•明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利用的原理是 .
    37.(2023•费县一模)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现象是: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C中最终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小于,其原因是 (写一种);若将集气瓶中的红磷、水更换成碳粉、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原因 。
    38.(2022秋•礼泉县期末)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
    (2)实验二中,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中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B中棉花 。
    (3)通过实验三中的现象,可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 。
    3.1 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
    TOC \ "1-3" \h \u
    \l "_Tc16452" 【题型1 物质的微粒性】 PAGEREF _Tc16452 \h 1
    \l "_Tc5338" 【题型2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3
    \l "_Tc31833" 【题型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8
    \l "_Tc846" 【题型4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11
    \l "_Tc846" 【题型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15
    \l "_Tc16452" 【题型1 物质的微粒性】
    1.(2023•清原县一模)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答案】D
    【分析】根据微粒的特性进行分析,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
    【解答】解:由物质的微粒性可知: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所以,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由此可知:
    A、微粒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微粒的大小没有改变,故B错误;
    C、微粒的质量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微粒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2.(2022秋•南华县期末)为了验证分子的特点,小华和小文分别按右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取一瓶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瓶无色的空气口对口放置,取下中间的下玻璃片,发现甲和乙中的两瓶气体都逐渐变红,且甲变红的快些,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 )
    A.N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答案】D
    【分析】因为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空气的密度小,向上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向下运动,所以A瓶中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B瓶中的混合较慢是因为空气密度小,在上面运动,二氧化氮密度大,在下面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
    A、甲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快,乙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慢,说明空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
    B、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
    C、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本现象没有发生温度改变,故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3.(2023•新化县三模)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壶内水( )
    A.分子的体积增大B.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的质量增大D.分子的个数增多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答】解:水烧开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壶内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故选:B。
    4.(2021秋•上蔡县期中)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B ,理由: 气体分子间间隙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B,因为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
    \l "_Tc5338" 【题型2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5.(2022秋•浦北县期末)氧气(O2)、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分子B.氧离子C.氧元素D.氧气
    【答案】C
    【分析】根据氧气(O2)、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由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可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解答。
    【解答】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均不含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氯由氯元素与氧元素组成,过氧化氢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故它们均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李沧区校级自主招生)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X四种离子,已知这四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5:2,则X离子可能是( )
    A.CO32﹣B.NO3﹣C.SO42﹣D.Mg2+
    【答案】C
    【分析】结合电荷守恒判断X离子的电荷,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已知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3×1+2×3=9;已知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5×1=5,则X为阴离子,2个X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为9﹣5=4,则每个X离子所带负电荷数为4÷2=2,且该离子能与钠离子、铝离子共存,则该离子可能是硫酸根离子。
    故选:C。
    7.(2023•西城区二模)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B.高锰酸钾C.氧气D.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2022秋•静安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D.二氧化碳由氧分子和碳原子构成
    【答案】B
    【分析】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不含碳和氧气两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2022•阳新县校级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元素B.②是分子C.③是原子D.①是原子
    【答案】A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①是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结合成分子,则②是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结合成分子,则③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①是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2022秋•讷河市期末)(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AD
    【分析】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1.(2022秋•桐柏县期中)请根据给出的下列物质,回答相关问题:
    ①氧气
    ②蒸馏水
    ③新鲜的空气
    ④铜片
    ⑤五氧化二磷
    ⑥高锰酸钾
    ⑦自来水
    ⑧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
    (1)属于混合物的有 ③⑦⑧ (填序号,下同)。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①②⑤ 。
    【答案】(1)③⑦⑧;
    (2)①②⑤。
    【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解答】解:(1)①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蒸馏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④铜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⑤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⑥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⑦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⑧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⑦⑧;
    (2)由前面分析可知,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④⑤⑥;①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②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④铜是由铜原子构成;⑤五氧化二磷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⑥高锰酸钾由离子构成;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①②⑤。
    故答案为:(1)③⑦⑧;
    (2)①②⑤。
    12.(2022秋•任城区期末)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构成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丁) 元素 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 钠元素和氯元素 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甲) 分子 、(乙) 原子 、(丙) 离子 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氢气是由 H2 构成的(填化学用语,下同),铁是由 Fe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Na+、C1﹣ 构成的。
    【答案】(1)元素;钠元素和氯元素;
    (2)分子;原子;离子;H2;Fe;Na+、C1﹣。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H2)构成的,甲是分子;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乙是原子;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1﹣)构成的,丙是离子。
    故答案为:
    (1)元素;钠元素和氯元素;
    (2)分子;原子;离子;H2;Fe;Na+、C1﹣。
    13.(2022秋•鼓楼区校级月考)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微观粒子是:① 原子 ;(填名称,下同)② 分子 ;③ 离子 。
    (2)④⑤⑥分别表示的物质是:④ Fe(合理即可) ;(填化学符号,下同)⑤ H2O(合理即可) ;⑥ NaCl(合理即可) 。
    【答案】(1)原子;分子;离子;
    (2)Fe(合理即可);H2O(合理即可);NaCl(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各粒子间的转化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可分为原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氯化镁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微观粒子是①原子;②分子;③离子;
    (2)铁由铁原子构成,故④可填:Fe;水由水分子构成,故⑤:H2O;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⑥:NaCl。
    故答案为:(1)原子;分子;离子;
    (2)Fe(合理即可);H2O(合理即可);NaCl(合理即可)。
    \l "_Tc31833" 【题型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4.(2023•长宁区二模)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分
    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
    【答案】A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正确;
    B、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
    C、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错;
    D、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故D错。
    故选:A。
    15.(2023•祁东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答案】B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说法错误;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也在不停地运动,说法错误;
    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质量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说法错误。
    故选:B。
    16.(2022秋•长沙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够相互结合成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答案】B
    【分析】A、根据分子与原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某些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两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7.(2022秋•阳新县校级月考)下列实验和事实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打开雪碧汽水瓶,有气体逸出
    B.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
    C.水在通电时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答案】C
    【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A、打开雪碧汽水瓶,有气体逸出,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缘故,A错误;
    B、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的缘故,B错误;
    C、水在通电时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正确;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错误;
    故选:C。
    18.(2022秋•杨浦区期末)(多选)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答案】BC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的质量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不能说分子的质量比所有原子的质量大,如铁原子的质量大于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19.(2021秋•盱眙县期中)观察图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硅是由 硅原子 构成的。
    (2)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构成的。
    【答案】(1)硅原子;
    (2)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分析】根据微粒图示和物质的构成微粒,化学式的意义回答本题。
    【解答】解:(1)硅是由硅原子构成;
    (2)由微粒图示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1)硅原子;
    (2)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20.(2022秋•舞阳县期中)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C ;此变化中原子种类 不变 (选填“变”或“不变”)。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蔗糖溶于水
    【答案】AC;不变。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在该反应中氢分子分为氢原子,氧分子分为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可结合为水分子,可证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正确。
    B、水的蒸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可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正确。
    D、蔗糖溶于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则此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
    AC;不变。
    \l "_Tc846" 【题型4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1.(2023•肇东市校级模拟)“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端午时节粽飘香”,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端午节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粽子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
    故选:A。
    22.(2023•宜阳县三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盛开季节,中国国花园内满园飘香,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变小
    【答案】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牡丹盛开季节,中国国花园内满园飘香,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间间隔、分子的体积、质量无关。
    故选:C。
    23.(2023•哈尔滨三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硬而石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说法正确;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说法错误;
    C、加压,CO2变成干冰,所占体积变小,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故说法正确;
    D、盐酸、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者均呈酸性,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4.(2023•襄阳模拟)新冠肺炎期间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会闻到较浓的酒精气味,这是因为( )
    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闻到较浓的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
    故选:B。
    25.(2022秋•烟台期末)(多选)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B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D。
    26.(2023•朔州开学)铜火锅是山西特色美食之一,铜火锅常用木炭做燃料,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碳+氧气二氧化碳 ,检验木炭燃烧的生成物可以用 澄清石灰水 ,远处就能闻到火锅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分子不断运动 。
    【答案】碳+氧气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分子不断运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法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木炭做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碳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木炭燃烧的生成物可以用澄清石灰水;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所以远处就能闻到火锅味。
    故答案为:碳+氧气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分子不断运动。
    27.(2023•栾川县模拟)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3)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分子的构成不同 。
    【答案】(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汞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分子的构成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2)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汞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分子的构成不同。
    28.(2023•河南二模)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
    (1)夏天,汽车轮胎充气太足,在暴晒时容易爆胎。
    (2)酒香不怕巷子深。
    【答案】(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夏天,汽车轮胎充气太足,在暴晒时容易爆胎,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故答案为:
    (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9.(2023•郑州二模)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能闻到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喷洒75%的酒精溶液消毒时,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固体变成气体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气体体积变大,故填: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变成气体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l "_Tc846" 【题型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30.(2023•南召县二模)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的笔记,其中有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答案】A
    【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微粒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约为21%,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31.(2023•琼山区校级三模)如图将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一会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酚酞试液变红B.NH3分子的体积变大
    C.NH3分子间距离变大D.NH3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B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的性质和酚酞遇碱溶液能变红的性质回答.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
    【解答】解: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A说法正确;
    B、氨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变为气态,氨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说法错误;
    C、氨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氨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C说法正确;
    D、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氨分子没有改变,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2.(2023•市北区二模)《黄帝内经》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雨水落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C.水蒸气聚集成云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D
    【分析】A、根据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分子的间隔变大进行分析;
    B、根据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C、根据水蒸气聚集成云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D、根据云和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分子的间隔变大,故A错误;
    B、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
    C、水蒸气聚集成云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C 错误;
    D、云和雨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3.(2023•德宏州模拟)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与水的分子构成不同
    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A
    【分析】根据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只是水分子的存在状态的改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气凝胶冰”是由水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气凝胶冰”在改变件下会融化,故B错误;
    C.“气凝胶冰”与水的分子构成相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故C错误;
    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不停止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34.(2022秋•蓬莱市期中)(多选)如图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为该装置的三种放置方法),两个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实验室抽去隔板然后观察发生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都将呈红棕色
    B.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丙装置最具有说服力
    D.乙装置变色最慢
    【答案】CD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一段时间后两个瓶子都将呈红棕色,故A说法正确;
    B、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说法正确;
    C、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故C不正确;
    D、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乙装置变色最快,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D。
    35.(2022秋•衡山县校级期中)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子之间的间隔:① > ③(填“<”或“>”);
    (2)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 ①(填“<”或“>”);
    (3)③的水分子状态:是 运动 (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1)>;
    (2)<;
    (3)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及温度对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间隔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比③的温度高,因此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故答案为:>;
    (2)②比①的温度低,因此分子运动慢,故答案为:<;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此③的水分子状态是运动,故答案为:运动。
    36.(2022秋•明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酚酞试液滴在滤纸上 .利用的原理是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氨水是一种碱,显碱性;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很容易挥发,说明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并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解:试管内滤纸条没有变色,说明滤纸条上没有酚酞试液.脱脂棉变成红色,说明脱脂棉上有酚酞试液,可能将酚酞与氨水滴反了,从而也说明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应将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酚酞试液滴在滤纸上;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浓氨水易挥发,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浓氨水;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酚酞试液滴在滤纸上;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
    37.(2023•费县一模)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现象是: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分子在不断运动 。
    (2)B中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SO2+2NaOH=Na2SO3+H2O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C中最终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小于,其原因是 装置气密性不好 (写一种);若将集气瓶中的红磷、水更换成碳粉、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原因 不能,因为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SO2+2NaOH=Na2SO3+H2O;
    (3)装置气密性不好;不能,因为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分析】(1)根据A中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②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3)根据导致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进行分析。
    【解答】解:(1)A中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②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2)B中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所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3)实验C中最终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反应冷却后空气进入;或者红磷不足量,装置内氧气未消耗尽;也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即打开弹簧夹读数,装置内气体还处于膨胀状态,进入的水也少;若将集气瓶中的红磷、水更换成碳粉、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
    (2)SO2+2NaOH=Na2SO3+H2O;
    (3)装置气密性不好;不能,因为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8.(2022秋•礼泉县期末)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出大量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
    (2)实验二中,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中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B中棉花 变红 。
    (3)通过实验三中的现象,可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 分子之间有间隔 。
    【答案】(1)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变红;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
    (2)根据分子不断运动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
    (3)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打开止水夹,氨分子运动到B试管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故几秒钟后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故答案为:变红;
    (3)水和无水酒精混合物后体积减小,说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相互占据一部分体积,而混合后都呈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硬而石墨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水分子不断运动
    C
    加压,CO2变成干冰,所占体积变小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
    盐酸、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
    事实
    解释
    A
    氢气燃烧生成水
    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B
    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增大
    D
    氧气和液氧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硬而石墨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水分子不断运动
    C
    加压,CO2变成干冰,所占体积变小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
    盐酸、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
    事实
    解释
    A
    氢气燃烧生成水
    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B
    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
    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增大
    D
    氧气和液氧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相关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4.2水的净化(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4.2水的净化(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3元素(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3元素(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2原子的结构(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2原子的结构(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共33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3.1分子和原子(专题训练)【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