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0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的特点:
    (1)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物理变化的特点来判定物理变化时,不要被表现现象所迷惑了,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3)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4)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例: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别:
    【考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1-1】(2022秋•重庆期末)关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产生新物质B.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C.可能伴随颜色变化D.可能产生新的元素
    【典例1-2】 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 生成。
    (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 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 分解为 ,这些 又重新构成新的 (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变式1-1】(2022秋•惠东县期末)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强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变式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 的变化,这种变化常表现为 ;还表现为 ; ; 等。
    【变式1-3】(2022秋•阳新县校级期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如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考点2 物理变化的特点】
    【典例2-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典例2-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 。
    【变式2-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食物腐烂
    C.燃放礼花D.切割玻璃
    【变式2-2】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水沸腾变成蒸气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考点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典例3-1】(2023•曲靖模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时期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春节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贴对联B.粮食酿酒C.焚香祭祖D.燃放烟花
    【典例3-2】(2022秋•北林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FGH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炸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E.瓷碗破碎 F.煤气燃烧 G.铁锅生锈 H.火药爆炸
    【变式3-1】(2023•武昌区模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挂艾叶B.划龙舟C.煮粽子D.放纸鸢
    【变式3-2】(2022秋•三河市校级期末)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学变化。 (判断对错)
    【考点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典例4-1】(2023•宿迁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作制糖业脱色剂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D.不锈钢硬度大作医疗器械
    【典例4-2】(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明显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不要求写具体的方法)
    例题:黄金和木块:光泽或颜色;
    (1)铜片和铁片: ;
    (2)面粉和味精: ;
    (3)汽油和清水: ;
    (4)水银和白银: ;
    (5)食盐和食醋: 。
    【变式4-1】(2023•安溪县模拟)蒙脱石散是一种止泻药,一般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下列有关蒙脱石(蒙脱石散的生产原料)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片状晶体B.颜色白灰C.受热易分解D.不溶于水
    【变式4-2】(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酒精燃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氮气常作保护气E.粉碎大理石 F.酒精挥发 G.汽油燃烧 H.气球爆炸 I.甲烷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性质的是 ,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物质用途的是 。
    一、选择题。
    1.(2022秋•惠阳区校级期中)其中最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剧烈燃烧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
    2.(2023•埇桥区校级模拟)日常生活中常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刀裁玻璃
    B.​风力发电
    C.​青稞酿酒
    D.​雕琢玉石
    3.(2023•岳阳一模)下列与初夏有关的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B.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D.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
    4.(2023•广陵区校级二模)《天工开物》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A.日晒生霜B.质重而黑C.见水即化D.见火愈坚
    5.(2023•成都模拟)汽车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钢化玻璃透光性好
    B.合成橡胶做轮胎耐磨
    C.汽车大灯可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铝合金做引擎盖,耐氧化耐腐蚀
    6.(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户县“户太八号”葡萄享誉全省,由其酿成的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美容养颜、改善睡眠等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D.过滤果渣
    7.(2023•天门二模)下列古代诗词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望庐山瀑布》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抱朴子》一“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二、填空题。
    8.(2022秋•峰峰矿区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装置。根据下列描述,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
    (2)点燃酒精灯后,酒精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三、解答题。
    9.(2022秋•云阳县校级月考)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③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以上叙述中(填序号):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10.(2022•香坊区校级开学)氨气(NH3)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气可以与酸反应,将NH3通入装有黑色CuO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后可看到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铜,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和一种常见无色液体,回答问题:
    (1)氨气的物理性质 。
    (2)氨气的化学性质 。
    (3)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1.(2023春•西乡塘区校级期中)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的硬度 (填“大”或“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 (填“高”或“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 接触反应。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
    实 例
    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
    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
    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海水晒盐
    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
    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锈蚀变化:金属生锈
    其他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 意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
    同学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石灰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解析版)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的特点:
    (1)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物理变化的特点来判定物理变化时,不要被表现现象所迷惑了,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3)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4)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例: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别:
    【考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1-1】(2022秋•重庆期末)关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产生新物质B.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C.可能伴随颜色变化D.可能产生新的元素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结合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可能伴随颜色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新的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典例1-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 新物质 生成。
    (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 微粒 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这些 原子 又重新构成新的 分子 (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微观实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故填: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故填:新物质;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故填:微粒;分子;原子;原子;分子。
    【变式1-1】(2022秋•惠东县期末)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强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答案】C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C。
    【变式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 能量 的变化,这种变化常表现为 吸热、放热、发光等 ;还表现为 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 生成沉淀 等。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结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常表现为发光、吸热、放热等,还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故答案为:
    能量;吸热、放热、发光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变式1-3】(2022秋•阳新县校级期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如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答】解: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故答案为: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
    【考点2 物理变化的特点】
    【典例2-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已经伴随的形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
    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2-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物理 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化学 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 生成新物质 。
    【答案】物理;化学;生成新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
    故答案为:物理;化学;生成新物质。
    【变式2-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食物腐烂
    C.燃放礼花D.切割玻璃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切割玻璃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变式2-2】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水沸腾变成蒸气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液态水加热时,会观察到水沸腾变成蒸气,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蒸气与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
    【考点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典例3-1】(2023•曲靖模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时期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春节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贴对联B.粮食酿酒C.焚香祭祖D.燃放烟花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贴对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粮食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焚香祭祖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燃放烟花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典例3-2】(2022秋•北林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FGH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炸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E.瓷碗破碎
    F.煤气燃烧
    G.铁锅生锈
    H.火药爆炸
    【答案】DFGH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高粱酿成酒、煤气燃烧、铁锅生锈、火药爆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木柴劈成块、西瓜榨成汁、残雪化成水、瓷碗破碎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FGH.
    【变式3-1】(2023•武昌区模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挂艾叶B.划龙舟C.煮粽子D.放纸鸢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挂艾叶、划龙舟、放纸鸢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挂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划龙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煮粽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放纸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3-2】(2022秋•三河市校级期末)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学变化。 错 (判断对错)
    【答案】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错。
    【考点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典例4-1】(2023•宿迁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作制糖业脱色剂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D.不锈钢硬度大作医疗器械
    【答案】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此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在此过程中有产生新物质,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不锈钢硬度大作医疗器械,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4-2】(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明显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不要求写具体的方法)
    例题:黄金和木块:光泽或颜色;
    (1)铜片和铁片: 颜色 ;
    (2)面粉和味精: 溶解性 ;
    (3)汽油和清水: 气味或颜色 ;
    (4)水银和白银: 状态 ;
    (5)食盐和食醋: 气味或状态 。
    【答案】(1)颜色;
    (2)溶解性;
    (3)气味或颜色;
    (4)状态;
    (5)气味或状态。
    【分析】比较常见物质的性质,找出特性,根据特性进行鉴别,先考虑物理性质不同,再考虑化学性质不同,只要能鉴别开就行。
    【解答】解:(1)铜片是紫红色,铁片是银白色,可通过颜色区分;
    (2)面粉不溶于水,味精能溶于水,可通过是否溶于水区分;
    (3)汽油有汽油味、有颜色,清水没有颜色和气味,可通过颜色或气味区分;
    (4)水银在常温是液态,白银是固态,可通过状态区分;
    (5)食盐为固体颗粒,无味,食醋为液态,有酸味,可通过气味或状态区分。
    故答案为:(1)颜色;
    (2)溶解性;
    (3)气味或颜色;
    (4)状态;
    (5)气味或状态。
    【变式4-1】(2023•安溪县模拟)蒙脱石散是一种止泻药,一般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下列有关蒙脱石(蒙脱石散的生产原料)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片状晶体B.颜色白灰C.受热易分解D.不溶于水
    【答案】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片状晶体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为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颜色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为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受热易分解,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为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溶解是物理变化,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不溶于水为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4-2】(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酒精燃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氮气常作保护气E.粉碎大理石 F.酒精挥发 G.汽油燃烧 H.气球爆炸 I.甲烷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C ,化学性质的是 BI ,物理变化的是 EFH ,化学变化的是 AG ,物质用途的是 D 。
    【答案】C;BI;EFH;AG,D。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过物理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现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体现氧气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常作保护气,体现氮气的用途;
    E.粉碎大理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F.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G.汽油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且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
    H.气球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I.甲烷能燃烧,体现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C,
    化学性质的是BI,
    物理变化的是EFH,
    化学变化的是AG,
    物质用途的是D;
    故答案为:C;BI;EFH;AG,D。
    一、选择题。
    1.(2022秋•惠阳区校级期中)其中最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剧烈燃烧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分析】利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的知识,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判断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只有生成白色固体说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
    故选:D。
    2.(2023•埇桥区校级模拟)日常生活中常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刀裁玻璃
    B.​风力发电
    C.​青稞酿酒
    D.​雕琢玉石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玻璃刀裁玻璃,只是玻璃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青稞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雕琢玉石,玉石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岳阳一模)下列与初夏有关的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B.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D.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只是对风景和时间的描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只是对风景的描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梅子味道很酸,吃的时候牙本质与酸发生反应,感觉牙齿酸软,芭蕉进行光合作用开始生长,绿茵映衬到纱窗上,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只是对风景的描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广陵区校级二模)《天工开物》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A.日晒生霜B.质重而黑C.见水即化D.见火愈坚
    【答案】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日晒生霜”是通过阳光照射使水分蒸发,氯化钠变为晶体析出,此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没有涉及化学性质,故A错误;
    B.“质重而黑”是指出产的盐又重又黑,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见水即化”,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见火愈坚”是指盐碰上火愈发坚硬,说明盐遇热化学性质较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5.(2023•成都模拟)汽车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钢化玻璃透光性好
    B.合成橡胶做轮胎耐磨
    C.汽车大灯可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铝合金做引擎盖,耐氧化耐腐蚀
    【答案】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钢化玻璃透光性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合成橡胶做轮胎耐磨,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汽车大灯可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在高压电作用下会发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铝合金做引擎盖,耐氧化耐腐蚀,是因为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户县“户太八号”葡萄享誉全省,由其酿成的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美容养颜、改善睡眠等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D.过滤果渣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清洗葡萄、捣碎葡萄、过滤果渣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清洗葡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捣碎葡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葡萄发酵成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过滤果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2023•天门二模)下列古代诗词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望庐山瀑布》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抱朴子》一“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卷走茅草,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云烟缭绕、瀑布飞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该过程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秋•峰峰矿区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装置。根据下列描述,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 ④
    (2)点燃酒精灯后,酒精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②
    (3)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
    【答案】(1)④;
    (2)②;
    (3)③。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1)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酒精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点燃酒精灯后,酒精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
    (1)④;
    (2)②;
    (3)③。
    三、解答题。
    9.(2022秋•云阳县校级月考)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③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以上叙述中(填序号): ① 是物理性质; ④ 是化学性质; ② 是化学变化; ③ 是现象; ⑤ 是用途。
    【答案】①;④;②;③;⑤。
    【分析】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②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
    ③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等属于实验现象;
    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填:①;④;②;③;⑤。
    10.(2022•香坊区校级开学)氨气(NH3)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气可以与酸反应,将NH3通入装有黑色CuO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后可看到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铜,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和一种常见无色液体,回答问题: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
    (2)氨气的化学性质 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 。
    (3)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NH3+CuOCu+N2+H2O 。
    【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
    (3)NH3+CuOCu+N2+H2O。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故答案为: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
    (3)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氮气和水,故答案为:NH3+CuOCu+N2+H2O。
    11.(2023春•西乡塘区校级期中)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常温下与水反应 (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钠的密度比水小 。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的硬度 小 (填“大”或“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 低 (填“高”或“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 氧气/O2 接触反应。
    【答案】(1)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低;
    (4)氧气/O2。
    【分析】(1)钠与水反应,据此分析;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钠的密度比水小,据此分析;
    (3)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据此分析;
    (4))“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钠具有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故填: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故填: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刀可以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硬度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反应而变质。
    故答案为:
    (1)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低;
    (4)氧气/O2。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
    实 例
    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
    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
    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海水晒盐
    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
    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锈蚀变化:金属生锈
    其他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 意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
    同学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BD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石灰石等
    AC
    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序号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1)
    BD
    (2)
    AC
    相关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248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肥料一课一练</a>,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化肥的用途,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巩固练习</a>,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实质,中和反应的证明,调节溶液酸碱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