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129826/0-17253315400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129826/0-17253315400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129826/0-17253315401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专题训练)【十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3走进化学实验室(专题训练)【十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与专题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解析)
展开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的特点:
(1)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物理变化的特点来判定物理变化时,不要被表现现象所迷惑了,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3)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4)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例: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别:
【考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1-1】(2022秋•重庆期末)关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产生新物质B.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C.可能伴随颜色变化D.可能产生新的元素
【典例1-2】 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 生成。
(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 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 分解为 ,这些 又重新构成新的 (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变式1-1】(2022秋•惠东县期末)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强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变式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 的变化,这种变化常表现为 ;还表现为 ; ; 等。
【变式1-3】(2022秋•阳新县校级期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如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考点2 物理变化的特点】
【典例2-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典例2-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 。
【变式2-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食物腐烂
C.燃放礼花D.切割玻璃
【变式2-2】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水沸腾变成蒸气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考点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典例3-1】(2023•曲靖模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时期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春节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贴对联B.粮食酿酒C.焚香祭祖D.燃放烟花
【典例3-2】(2022秋•北林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FGH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炸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E.瓷碗破碎 F.煤气燃烧 G.铁锅生锈 H.火药爆炸
【变式3-1】(2023•武昌区模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挂艾叶B.划龙舟C.煮粽子D.放纸鸢
【变式3-2】(2022秋•三河市校级期末)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学变化。 (判断对错)
【考点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典例4-1】(2023•宿迁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作制糖业脱色剂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D.不锈钢硬度大作医疗器械
【典例4-2】(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明显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不要求写具体的方法)
例题:黄金和木块:光泽或颜色;
(1)铜片和铁片: ;
(2)面粉和味精: ;
(3)汽油和清水: ;
(4)水银和白银: ;
(5)食盐和食醋: 。
【变式4-1】(2023•安溪县模拟)蒙脱石散是一种止泻药,一般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下列有关蒙脱石(蒙脱石散的生产原料)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片状晶体B.颜色白灰C.受热易分解D.不溶于水
【变式4-2】(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酒精燃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氮气常作保护气E.粉碎大理石 F.酒精挥发 G.汽油燃烧 H.气球爆炸 I.甲烷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性质的是 ,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物质用途的是 。
一、选择题。
1.(2022秋•惠阳区校级期中)其中最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剧烈燃烧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
2.(2023•埇桥区校级模拟)日常生活中常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刀裁玻璃
B.风力发电
C.青稞酿酒
D.雕琢玉石
3.(2023•岳阳一模)下列与初夏有关的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B.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D.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
4.(2023•广陵区校级二模)《天工开物》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A.日晒生霜B.质重而黑C.见水即化D.见火愈坚
5.(2023•成都模拟)汽车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钢化玻璃透光性好
B.合成橡胶做轮胎耐磨
C.汽车大灯可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铝合金做引擎盖,耐氧化耐腐蚀
6.(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户县“户太八号”葡萄享誉全省,由其酿成的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美容养颜、改善睡眠等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D.过滤果渣
7.(2023•天门二模)下列古代诗词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望庐山瀑布》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抱朴子》一“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二、填空题。
8.(2022秋•峰峰矿区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装置。根据下列描述,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
(2)点燃酒精灯后,酒精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三、解答题。
9.(2022秋•云阳县校级月考)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③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以上叙述中(填序号):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10.(2022•香坊区校级开学)氨气(NH3)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气可以与酸反应,将NH3通入装有黑色CuO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后可看到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铜,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和一种常见无色液体,回答问题:
(1)氨气的物理性质 。
(2)氨气的化学性质 。
(3)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1.(2023春•西乡塘区校级期中)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的硬度 (填“大”或“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 (填“高”或“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 接触反应。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
实 例
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
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
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海水晒盐
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
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锈蚀变化:金属生锈
其他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 意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
同学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甲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乙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丙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丁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戊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石灰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解析版)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对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中新物质来说,关键是个“新”字,并且这里的“新”是相对的,而不是指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才算是新物质,只要是相对于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即和变化前的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就认为是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的特点:
(1)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2)运用物理变化的特点来判定物理变化时,不要被表现现象所迷惑了,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的本质进行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只有当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时,该变化才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3)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4)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例: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区别:
【考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1-1】(2022秋•重庆期末)关于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产生新物质B.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C.可能伴随颜色变化D.可能产生新的元素
【答案】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结合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可能伴随颜色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新的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典例1-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 新物质 生成。
(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 微粒 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 分子 分解为 原子 ,这些 原子 又重新构成新的 分子 (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微观实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故填: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故填:新物质;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故填:微粒;分子;原子;原子;分子。
【变式1-1】(2022秋•惠东县期末)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强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
【答案】C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C。
【变式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 能量 的变化,这种变化常表现为 吸热、放热、发光等 ;还表现为 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 生成沉淀 等。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结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常表现为发光、吸热、放热等,还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故答案为:
能量;吸热、放热、发光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变式1-3】(2022秋•阳新县校级期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如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答】解: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反例: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故答案为: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
【考点2 物理变化的特点】
【典例2-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已经伴随的形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
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2-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物理 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化学 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 生成新物质 。
【答案】物理;化学;生成新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
故答案为:物理;化学;生成新物质。
【变式2-1】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食物腐烂
C.燃放礼花D.切割玻璃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切割玻璃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变式2-2】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
(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有:
A.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水沸腾变成蒸气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液态水加热时,会观察到水沸腾变成蒸气,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蒸气与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
【考点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典例3-1】(2023•曲靖模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时期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春节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贴对联B.粮食酿酒C.焚香祭祖D.燃放烟花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贴对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粮食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焚香祭祖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燃放烟花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典例3-2】(2022秋•北林区校级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FGH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炸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E.瓷碗破碎
F.煤气燃烧
G.铁锅生锈
H.火药爆炸
【答案】DFGH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高粱酿成酒、煤气燃烧、铁锅生锈、火药爆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木柴劈成块、西瓜榨成汁、残雪化成水、瓷碗破碎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FGH.
【变式3-1】(2023•武昌区模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以下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挂艾叶B.划龙舟C.煮粽子D.放纸鸢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挂艾叶、划龙舟、放纸鸢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挂艾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划龙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煮粽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放纸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3-2】(2022秋•三河市校级期末)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学变化。 错 (判断对错)
【答案】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错。
【考点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典例4-1】(2023•宿迁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作制糖业脱色剂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D.不锈钢硬度大作医疗器械
【答案】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此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在此过程中有产生新物质,红磷用于制作烟幕弹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不锈钢硬度大作医疗器械,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4-2】(2023春•丰城市校级月考)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明显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不要求写具体的方法)
例题:黄金和木块:光泽或颜色;
(1)铜片和铁片: 颜色 ;
(2)面粉和味精: 溶解性 ;
(3)汽油和清水: 气味或颜色 ;
(4)水银和白银: 状态 ;
(5)食盐和食醋: 气味或状态 。
【答案】(1)颜色;
(2)溶解性;
(3)气味或颜色;
(4)状态;
(5)气味或状态。
【分析】比较常见物质的性质,找出特性,根据特性进行鉴别,先考虑物理性质不同,再考虑化学性质不同,只要能鉴别开就行。
【解答】解:(1)铜片是紫红色,铁片是银白色,可通过颜色区分;
(2)面粉不溶于水,味精能溶于水,可通过是否溶于水区分;
(3)汽油有汽油味、有颜色,清水没有颜色和气味,可通过颜色或气味区分;
(4)水银在常温是液态,白银是固态,可通过状态区分;
(5)食盐为固体颗粒,无味,食醋为液态,有酸味,可通过气味或状态区分。
故答案为:(1)颜色;
(2)溶解性;
(3)气味或颜色;
(4)状态;
(5)气味或状态。
【变式4-1】(2023•安溪县模拟)蒙脱石散是一种止泻药,一般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下列有关蒙脱石(蒙脱石散的生产原料)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片状晶体B.颜色白灰C.受热易分解D.不溶于水
【答案】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片状晶体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为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颜色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为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受热易分解,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为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溶解是物理变化,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故不溶于水为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4-2】(2022秋•从化区校级期末)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酒精燃烧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氮气常作保护气E.粉碎大理石 F.酒精挥发 G.汽油燃烧 H.气球爆炸 I.甲烷能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C ,化学性质的是 BI ,物理变化的是 EFH ,化学变化的是 AG ,物质用途的是 D 。
【答案】C;BI;EFH;AG,D。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过物理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现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体现氧气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常作保护气,体现氮气的用途;
E.粉碎大理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F.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G.汽油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且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
H.气球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I.甲烷能燃烧,体现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C,
化学性质的是BI,
物理变化的是EFH,
化学变化的是AG,
物质用途的是D;
故答案为:C;BI;EFH;AG,D。
一、选择题。
1.(2022秋•惠阳区校级期中)其中最能说明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剧烈燃烧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分析】利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的知识,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判断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只有生成白色固体说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
故选:D。
2.(2023•埇桥区校级模拟)日常生活中常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刀裁玻璃
B.风力发电
C.青稞酿酒
D.雕琢玉石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玻璃刀裁玻璃,只是玻璃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青稞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雕琢玉石,玉石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岳阳一模)下列与初夏有关的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B.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D.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只是对风景和时间的描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只是对风景的描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梅子味道很酸,吃的时候牙本质与酸发生反应,感觉牙齿酸软,芭蕉进行光合作用开始生长,绿茵映衬到纱窗上,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只是对风景的描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广陵区校级二模)《天工开物》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A.日晒生霜B.质重而黑C.见水即化D.见火愈坚
【答案】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日晒生霜”是通过阳光照射使水分蒸发,氯化钠变为晶体析出,此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没有涉及化学性质,故A错误;
B.“质重而黑”是指出产的盐又重又黑,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见水即化”,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见火愈坚”是指盐碰上火愈发坚硬,说明盐遇热化学性质较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5.(2023•成都模拟)汽车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钢化玻璃透光性好
B.合成橡胶做轮胎耐磨
C.汽车大灯可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铝合金做引擎盖,耐氧化耐腐蚀
【答案】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钢化玻璃透光性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合成橡胶做轮胎耐磨,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汽车大灯可用稀有气体做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在高压电作用下会发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铝合金做引擎盖,耐氧化耐腐蚀,是因为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3•雁塔区校级模拟)户县“户太八号”葡萄享誉全省,由其酿成的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美容养颜、改善睡眠等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捣碎葡萄
C.葡萄发酵成酒D.过滤果渣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清洗葡萄、捣碎葡萄、过滤果渣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清洗葡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捣碎葡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葡萄发酵成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过滤果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2023•天门二模)下列古代诗词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望庐山瀑布》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抱朴子》一“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D.《天工开物》一“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狂风卷走茅草,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云烟缭绕、瀑布飞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该过程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秋•峰峰矿区期末)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装置。根据下列描述,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 ④
(2)点燃酒精灯后,酒精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②
(3)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
【答案】(1)④;
(2)②;
(3)③。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1)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酒精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点燃酒精灯后,酒精气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
(1)④;
(2)②;
(3)③。
三、解答题。
9.(2022秋•云阳县校级月考)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③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以上叙述中(填序号): ① 是物理性质; ④ 是化学性质; ② 是化学变化; ③ 是现象; ⑤ 是用途。
【答案】①;④;②;③;⑤。
【分析】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②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
③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等属于实验现象;
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填:①;④;②;③;⑤。
10.(2022•香坊区校级开学)氨气(NH3)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气可以与酸反应,将NH3通入装有黑色CuO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后可看到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固体铜,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和一种常见无色液体,回答问题: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
(2)氨气的化学性质 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 。
(3)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NH3+CuOCu+N2+H2O 。
【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
(3)NH3+CuOCu+N2+H2O。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故答案为:氨气可以与酸反应、NH3能与CuO反应;
(3)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氮气和水,故答案为:NH3+CuOCu+N2+H2O。
11.(2023春•西乡塘区校级期中)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常温下与水反应 (写一点即可)。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钠的密度比水小 。
(3)根据“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的硬度 小 (填“大”或“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 低 (填“高”或“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 氧气/O2 接触反应。
【答案】(1)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低;
(4)氧气/O2。
【分析】(1)钠与水反应,据此分析;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钠的密度比水小,据此分析;
(3)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据此分析;
(4))“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钠具有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1)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故填: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故填: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刀可以轻轻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金属钠硬度小,“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低;
(4)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反应而变质。
故答案为:
(1)常温下与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小;
(3)小;低;
(4)氧气/O2。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放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
实 例
性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
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
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压强过大导致爆炸(气球、轮胎、高压锅)、海水晒盐
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
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锈蚀变化:金属生锈
其他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 别
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 意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
同学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甲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乙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丙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丁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戊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BD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石灰石等
AC
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序号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1)
BD
(2)
AC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248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肥料一课一练</a>,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化肥的用途,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巩固练习</a>,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实质,中和反应的证明,调节溶液酸碱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