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课堂检测
展开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铁架台B.烧杯、玻璃棒
C.集气瓶、酒精灯D.导管、单孔塞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连接仪器;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正确顺序为( )
A.③④①②⑤⑥⑧⑦B.③④①②⑤⑥⑦
C.④③①②⑤⑥⑧⑦D.④③①②⑤⑥⑦⑧
3.(2023·四川攀枝花·校联考二模)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I、V的组合可作为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B.装置Ⅱ、V的组合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C.能否选用装置Ⅲ或IV来收集气体,只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
D.装置V可以用于收集H2、O2、NH3等气体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下列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高锰酸钾
B.先在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粉末,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给高锰酸钾加热,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5.实验室现需用250毫升的集气瓶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收集,其中合理的是( )
A.B.
C.D.
6.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便开始收集
7.实验室收集氧气,既可以选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选排水法的原因是( )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 ; ②氧气易溶于水 ; ③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 ④氧气密度比空气小
①④B.②④
C.②③D.①③
8.某同学在做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
B.用焰心加热,使冷的灯芯接触到热的试管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
9.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A.氧气溶于水造成的
B.忘了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C.氧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红色的物质
D.集气瓶沾上了少许红色染料
11.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1)撤去酒精灯并熄灭 (2)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3)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4)清洗仪器放回
A.(1)(3)(2)(4)B.(3)(2)(4)(1)
C.(2)(1)(3)(4)D.(1)(2)(3)(4)
1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进行这个操作的条件是( )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13.如图是实验室对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验证性质B.收集
C.氧气制备D.验满
14.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是氯酸钾
B.反应所用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氧气质量增加
D.加热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放出氧气较多
二、填空题
15.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
16.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1)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
(2)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
(3)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②停止加热③收集气体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17.根据下列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用B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有 时开始收集;当看到集气瓶口有 时说明已收集满。
(3)C装置中充满水时,可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按下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 ;② 。
18.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写序号)。
(2)过氧化氢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也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需使用的有 (填名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如图装置是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洗气(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端通入。
②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 端通入。
③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 端通入。
④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放约半瓶蒸馏水,这时氧气从 端通入。
三、实验题
19.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实验室制取氧气。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
(3)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代号),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 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4)在结束实验时应先 ,再 ,其目的是 。
Ⅱ、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实验数据见下表。
(5)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mL。
(6)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7)通过实验1、2、4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
20.(2023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用D装置收集氧气观察的现象是: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 (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选择 (填序号)。甲烷一般采用装置D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F所示,据此可以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四、科学探究题
21.(2023·广东佛山·九年级单元检测)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猜想1:催化剂的种类 猜想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猜想3:温度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使用分液漏斗目的: 写出实验3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 。
(3)通过对比实验1和3,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的实验依据是 ,通过实验 和 对比,证明猜想3成立
(4)实验过程中,学生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实验3探究中,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图2),BC段压强急剧上升原因与: 和 有关
(5)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选择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铁架台B.烧杯、玻璃棒
C.集气瓶、酒精灯D.导管、单孔塞
【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需要大试管(反应容器)、酒精灯(加热容器)、铁架台(固定)、单孔塞、导管,收集装置需要集气瓶、水槽等。不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故选B。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连接仪器;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⑦熄灭酒精灯;⑧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正确顺序为( )
A.③④①②⑤⑥⑧⑦B.③④①②⑤⑥⑦
C.④③①②⑤⑥⑧⑦D.④③①②⑤⑥⑦⑧
【答案】C
【解析】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⑤⑥⑧⑦。故选C。
3.(2023·四川攀枝花·校联考二模)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I、V的组合可作为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B.装置Ⅱ、V的组合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C.能否选用装置Ⅲ或IV来收集气体,只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
D.装置V可以用于收集H2、O2、NH3等气体
【答案】A
【解析】A、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如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V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收集,如氧气;故A对;B、装置V适用于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收集,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B错;C、装置Ⅲ或IV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是否与空气反应,故C错;D、NH3易溶于水,不能用装置V收集,故D错;故选A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下列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高锰酸钾
B.先在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粉末,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给高锰酸钾加热,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D
【解析】A、实验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高锰酸钾,A正确。B、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先在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粉末,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正确。C、为防止受热不均,给高锰酸钾加热,先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C正确。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D错。故选D。
5.实验室现需用250毫升的集气瓶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收集,其中合理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A中无刻度,故A不正确;采用BC装置,从储气的角度应该是把水压出,所以是短进长出,故均错误;而D中长管进入气体后会上升导致装置内的水被压着从右侧的长管流入量筒,所以既可以储气也可以测量体积。故选D。
6.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便开始收集
【答案】A
【解析】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由于集气瓶中氧气很少,所以实验现象不明显,故正确;
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错误;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错误;D、收集氧气时,由于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只有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是正确的操作,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错误。
7.实验室收集氧气,既可以选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选排水法的原因是( )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 ; ②氧气易溶于水 ; ③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 ④氧气密度比空气小
①④B.②④
C.②③D.①③
【答案】D
【解析】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D。
8.某同学在做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
B.用焰心加热,使冷的灯芯接触到热的试管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造成试管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B、用焰心加热,使冷的灯芯接触到热的试管,造成试管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产生的冷凝水不会回流到试管底部,不会导致试管炸裂,正确;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水槽中倒吸入试管,会导致试管炸裂,错误。故选C。
9.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答案】B
【解析】A. 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故选B。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A.氧气溶于水造成的
B.忘了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C.氧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红色的物质
D.集气瓶沾上了少许红色染料
【答案】B
【解析】未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会导致高锰酸钾小颗粒随产生的氧气进入导管,沿导管进入水槽,导致水变红,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1.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1)撤去酒精灯并熄灭 (2)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3)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4)清洗仪器放回
A.(1)(3)(2)(4)B.(3)(2)(4)(1)
C.(2)(1)(3)(4)D.(1)(2)(3)(4)
【答案】C
【解析】(2)从水槽里移出导管 (1)撤去酒精灯并熄灭 (3)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4)清洗仪器放回;
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2)(1)(3)(4);故选C。
12.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进行这个操作的条件是(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答案】D
【解析】A、加热固体药品前将导管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会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氧气不纯,A不符合题意;B、同A,加热需要达到分解温度,才能产生氧气,也会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氧气不纯,B不符合题意;C、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膨胀排除的空气,会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氧气不纯,C不符合题意;D、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说明氧气被持续产生,可以收集,D符合题意。故选:D。
13.如图是实验室对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验证性质B.收集
C.氧气制备D.验满
【答案】C
【解析】A、在铁丝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A错误;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把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故B错误;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故C正确;D.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验满时,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D错误。故选:C。
14.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是氯酸钾
B.反应所用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氧气质量增加
D.加热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放出氧气较多
【答案】D
【解析】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B.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D.观察图示可知,加热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氯酸钾放出氧气较多,故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5.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
【答案】(1)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3)B;(4) 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1)由图可知,该装置中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受热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则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高锰酸钾,故填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3)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出现时,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避免收集装置中的空气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故填B。(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故填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能够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燃烧,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即可,则检验方法是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16.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1)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
(2)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
(3)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②停止加热③收集气体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答案】(1)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3)④①③②;(4)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中,堵塞导管。(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开始加热,等气体收集满时,停止加热,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4)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7.根据下列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用B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有 时开始收集;当看到集气瓶口有 时说明已收集满。
(3)C装置中充满水时,可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按下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① ;② 。
【答案】(1);(2)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内无水剩余;(3)a;(4) 助燃性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1)装置A是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则说明该装置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2)装置B为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则证明装置内空气已完全排出,此时开始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或看到集气瓶内无水剩余,则证明集气瓶内水已完全排出,说明已收集满氧气。(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氧气先集中在集气瓶底部,则氧气应从长导管一端(a端)通入。(4)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均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证明①中氧气浓度更大,则说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18.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写序号)。
(2)过氧化氢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也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需使用的有 (填名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如图装置是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洗气(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端通入。
②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 端通入。
③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 端通入。
④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放约半瓶蒸馏水,这时氧气从 端通入。
【答案】 ①③④;长颈漏斗;过氧化氢 水+氧气;b ; a ; b ; b
【解析】(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氧气需要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填:①③④。(2)根据图形识别仪器的名称即可,故填:长颈漏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考查的基础知识记忆情况,较为简单,只是本题需要注意反应条件改为了土豆块。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3)洗气瓶的用途很广泛,如洗气、集气、验气等。使用洗气瓶一定要注意气体进入的方向:洗气和验气时一般为长进短出;集气要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瓶内介质密度大小的关系判断,气体密度大于瓶内介质密度时从下面进(哪一根导管在下就从哪根导管进),反之从上面进,切忌用长进短出判断进气方向。①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从下面进,故填:b;②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上面进,故填:a;③水的密度大于氧气密度,从下面进,故填:b;④洗气时长进短出,故填:b。
三、实验题
19.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实验室制取氧气。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
(3)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代号),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 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4)在结束实验时应先 ,再 ,其目的是 。
Ⅱ、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实验数据见下表。
(5)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mL。
(6)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7)通过实验1、2、4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酒精灯;(2)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3)D ;正;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连续、均匀的冒出;(4) 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5)6;(6)3、4;(7)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速率越大
【解析】(1)装置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酒精灯。(2)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装置A是加热固体制气体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发生的反应是加热高猛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管中开始产生的气泡混有空气,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4)在结束实验时应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5)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控制变量法是只改变一个量,其他量均相同。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6mL。(6)实验3、4中,只有过氧化氢浓度一个变量,其他量均相同,可以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故填:3、4。(7)实验1、2、4对比,只有温度一个变量,2中温度最高,90℃,60分内产生氧气体积41.0mL;4中温度70℃,60分内产生氧气体积12.1mL;1中温度20℃,未产生氧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速率越大。
20.(2023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用D装置收集氧气观察的现象是: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 (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选择 (填序号)。甲烷一般采用装置D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F所示,据此可以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1)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则收满了;橡皮塞没有塞紧;(2) C ;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3)bac;(4)b;(5) A ;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解析】(1)由于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的气体较纯净,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观察的现象是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则收满了。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比如橡皮塞没有塞紧等。(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即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添加速度,分液漏斗即可起到这个作用。所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是C作为发生装置。控制反应速率就是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B装置由于可以通过止水夹来控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是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为: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bac。(4)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通入。(5)由于反应物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选择A。由于D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所以甲烷难溶于水;由于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F所示,瓶口向下,所以甲烷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因此,可以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四、科学探究题
21.(2023·广东佛山·九年级单元检测)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猜想1:催化剂的种类 猜想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猜想3:温度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使用分液漏斗目的: 写出实验3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 。
(3)通过对比实验1和3,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的实验依据是 ,通过实验 和 对比,证明猜想3成立
(4)实验过程中,学生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实验3探究中,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图2),BC段压强急剧上升原因与: 和 有关
(5)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 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或 ;(2)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b>37; 1 ;4
(4)放热;生成氧气 ;反应放热;(5)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解析】(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使实验现象容易观察,则实验中使用分液漏斗目的: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3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或 。(2)对比实验1和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相同,催化剂相同,实验2反应时间短,则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对比实验1和3,温度、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体积均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说明加入氧化铜的实验用时较长,故实验依据是b>37,猜想3成立,说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4,温度不同,气体条件均相同,温度高的用时较短,故通过实验1和4对比,证明猜想3成立。(4)实验过程中,学生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说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实验3探究中,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图2),反应放热,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均使压强急剧上升,故BC段压强急剧上升原因与:反应放热和生成氧气有关。(5)CD段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压强降低,故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压强降低。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gNaCl
0.5gFeCl3
60分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序号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1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4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40
二氧化锰
14
3
20
5%
40
氧化铜
b
4
80
5%
40
二氧化锰
29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gNaCl
0.5gFeCl3
60分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序号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1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4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40
二氧化锰
14
3
20
5%
40
氧化铜
b
4
80
5%
40
二氧化锰
29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元素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会观察元素周期表并总结规律,72,9g,09,8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元素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定义,元素理解,元素的含量分布,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巩固练习</a>,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