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请完成1~3题
1. 存放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实验仪器是
A 集气瓶B. 烧杯C. 细口瓶D. 广口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能存放固体化学药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化学药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化学药品,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 取液时挤入空气B. 横放在桌面
C. 滴加液体D. 滴瓶上滴管用水冲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液时,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药品中吸取药品,防止药品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完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无需用水冲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 在实验室吃零食B. 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C. 实验室追打闹D. 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有害,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故选项说法错误;
B、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有害,实验时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不能在实验室追逐打闹,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有害,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回答相关小题。
4. 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发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助推器分离B. 火箭点火发射
C. 整流罩脱落D. 推进舱帆板展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助推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火箭点火发射,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整流罩脱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推进舱帆板展开,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认,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5. 下列“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失重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发育
B. 水球成像实验
C. 浮力消失实验
D. 水球中放入泡腾片,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失重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发育,属于生物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水球成像实验,属于物理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浮力消失实验,属于物理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水球中放入泡腾片,产生大量气泡,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酒精用作燃料B.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用于制作霓虹灯,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助燃,即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用于食品防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B. 门捷列夫C. 道尔顿D. 屠呦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A. 稀有气体B. 液氧C. 海水D. 人呼出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C、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9. 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氧是淡蓝色的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回答下列小题。
10. 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防治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这里的“氟”指的是
A. 氟离子B. 氟元素C. 氟原子D. 氟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防治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11. 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铁FEB. 氟FuC. 钙CaD. 镁mg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书写时,要“一大二小”,铁元素符号为Fe,不正确;
B、氟元素符号为F,不正确;
C、钙元素符号为Ca,正确;
D、元素符号书写时,要“一大二小”,镁元素符号为Mg,不正确;
故选C。
12. 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D。
13. 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发明了照明弹,里面含有的可燃物之一是镁粉。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是2个,为第二周期元素
C.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是2个,有三个电子层,所以是第三周期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C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过省略,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 下列有关事实中,用“微粒观”解释错误的是
A.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氢气和液氢可做燃料—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C. 水烧开以后易把壶盖冲起—水分子体积变大
D. 夏天晒衣服干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氢是氢气的液态,所以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体积不变,故C符合题意;
D、夏天晒衣服干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的缘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D.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当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足够多的氧气时,充气气球内的空气在周围氧气的压力作用下,会沿导管排出气球,气球变小,导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16.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_______,氧气占 _______,_______占0.94%。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写物质符号);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写物质符号)。
(2)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外,还包括下列的第_______项(填序号)。
A. 氮气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
(3)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盛大开幕。为创建绿色亚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
A.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 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 增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答案】(1) ①. 78% ②. 21% ③. 稀有气体 ④. CO2 ⑤. H2O (2)C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符号为:CO2;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液化成小水滴,故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符号为:H2O;
【小问2详解】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外,还包括二氧化硫,故选C;
【小问3详解】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故A正确;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石燃料的燃烧,故B正确;
C、增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依然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17.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钠的密度是0.97g/cm3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填“核电荷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3)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4)据短文,写出金属钠的用途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5)实验室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钠金属B. 钠能与氧气反应
C. 钠能与水反应D. 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0.8g/cm3)大
【答案】(1) ①. 银白色固体 ②. 硬度小等(合理即可)
(2)最外层电子数 (3)分解
(4)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或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 (5)BD
【解析】
【小问1详解】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说明是银白色固体,用小刀一切,说明硬度小,钠的密度是0.97g/cm3;
【小问2详解】
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小问3详解】
根据可知,此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金属钠的用途: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
【小问5详解】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钠能与氧气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0.8g/cm3)大,故选BD。
18.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如图。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2)写出图甲中标有序号①、④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④_______。请选用图甲中的仪器组装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固定装置略),需要用到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固定装置时,某同学发现试管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图乙中的旋钮_______ (填“A” 或“B”或“C”)。
(3)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检验氧气的纯度后B.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C. 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时
(4)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
(2) 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③. ①②⑤ ④. B (3)C
(4)
(5)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图甲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仪器④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连接装置时,需要用到图甲中的仪器有①②⑤;组装发生装置时,某同学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图乙中的旋钮B;
【小问3详解】
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开始出来的氧气中混有试管内的空气,故填C;
【小问4详解】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5详解】
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制氧气除了可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马铃薯、铁锈、红砖粉末等物质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想检验生活中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1)写出实验Ⅱ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与实验Ⅱ_______;
【得出结论】马铃薯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此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探究马铃薯的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拓展】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定量测定对比马铃薯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 ;
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反思】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外,还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
A.催化剂的颗粒大小 B.温度 C.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 ①. 复燃 ②.
③. 作对照 ④. 质量 ⑤. 排水法收集25mL氧气所用时间 ⑥. 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⑦. ABC
【解析】
【详解】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可知待实验Ⅱ中没有气泡放出后,继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马铃薯仍能催化过氧化氢产生氧气,所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仍会复燃;
实验Ⅱ反应为过氧化氢在马铃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与实验Ⅱ形式对照,说明马铃薯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还应探究马铃薯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分析实验方案可知,“待测数据”是指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
若a >b,说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气体速度快,则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比淀粉的催化效果好;
A、催化剂的颗粒大小会影响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所以颗粒大小有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所以温度有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单位空间内的粒子个数就越多,相互接触的概率就更大,发应就更剧烈,所以反应物的浓度有可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故选ABC。
20. 如图是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4)氧气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下列字母)。
a.气焊 b.急救 c.作燃料 d.潜水
(5)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T在_______℃范围内,可以将表中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
【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物理
(2)沸点 (3)化学性质稳定
(4)abd (5)-196~-183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故为混合物;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故为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利用的是空气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故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小问3详解】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
【小问4详解】
a、潜水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正确;
b、急救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正确;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故错误;
d、气焊利用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故正确;
故选abd。
【小问5详解】
表中数据可知,控制温度T在-196~-183℃范围内,氮气会由液体变成气体,氧气还是液体,故可以将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
21. 学习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后,同学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1和图2)。
(已知: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红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240℃。集气瓶中气体体积为250mL)
(1)图1装置中,白磷燃烧过程中活塞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
(2)若白磷用量不足,活塞最终停在刻度线_______(填下列序号)。
A. 4处B. 5处C. 4﹣5之间D. 3﹣4之间
(3)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4)图2中橡胶管未夹止水夹,测定结果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改进后,实验结束时流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48mL,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1)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2)C
(3)
(4) ①. 无影响 ②. 19.2%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活塞向右移动,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气体体积减小,活塞向左移动,活塞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小问2详解】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氧气被完全消耗则会停留在刻度4,白磷量不足,则氧气无法被完全消耗,最终停留在4-5之间,故选C;
【小问3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
图4装置中橡胶管未夹止水夹,开始燃烧放热,气压变大,集气瓶中的水被压入量筒之后温度下降,氧气被消耗,气压变小,大气压将量筒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反应前后无其他气体进入或排出,这会使测定结果无影响;实验结束时流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48mL,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不复燃
II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加入0.5g马铃薯(切成豆粒大小),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Ⅲ
待实验Ⅱ中没有气泡放出后,继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____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I
20mL
马铃薯0.5g
a
II
20mL
二氧化锰0.5g
b
物质
沸点/℃
H2O
0
CO2
-56.6
N2
-196
O2
-183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