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精品课时作业
展开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较 、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 易于发生生态 且难以 的区域。
2.分布: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 、林牧、 等复合交错带,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二、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范围:黄土高原一般泛指 以西、日月山以东、 以南、 以北。
2.生态环境脆弱
(1)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节, ;较为干燥的春季 。
(2)土壤主要为 以细沙为主, 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
(3)地表形态 ,长期流失侵蚀塑造了 地貌形态。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 , 降低,加之气候干燥,破坏后难以恢复。
三、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1.水土流失严重:面积 ,时空分布 。
2.自然灾害易发:旱灾、洪水、暴雨、霜冻等灾害易发,洪水和暴雨还会引发 等次生灾害。
3.影响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导致耕地 ,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
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1.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如 ,生物措施如 ,农业技术措施如 。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 。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为3.3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03%。结合江西省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山地丘陵面积较广②全年降水丰沛 ③土质疏松,多黄土 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水旱灾害加剧B.湖泊淤积
C.土壤盐碱化加重D.河床抬升
【答案】1.D 2.C
【分析】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影响。
1.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明显,水流速度快,容易产生水土流失,①正确;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秋,②错误;本地区主要是粘重的红壤,③错误;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保持水土能力降低,④正确。故D正确。
2.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本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所以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盐碱化。C符合题意。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进而导致湖泊淤积、河床抬升,还会导致水旱灾害加剧,ABD不合题意。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黄土广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风力堆积作用B.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流水堆积作用
C.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风力侵蚀作用D.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流水侵蚀作用
4.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A.发电B.防洪C.调节气候D.拦沙蓄水
【答案】3.A 4.D
【解析】3.读图根据图示地区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域是黄土高原,沟壑多,地势起伏大。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河流建造堤坝的主要作用是拦沙蓄水,以防止水土流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对于有经纬度的等高线地图在解读时,先要根据经纬度判定大致位置,再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判定大致所属地区,这往往是解题关键;然后,根据等高线辅助验证即可。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推测气候类型。
农牧交错带指农耕区与草原牧区之间的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确定农牧交错带分布具体范围,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B.GNSSC.RSD.GIS
6.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过渡性表现的相似点是( )
①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 ②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与草原景观之间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与人口密集区过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5.D 6.D
【解析】5.确定农牧交错带分布具体范围,需要用RS获取农牧交错带的信息,然后用GIS分析具体分布范围,D正确;GPS、GNSS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AB错误;RS技术不能分析地物的信息,C错误。所以选D。
6.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南方农牧交错带不是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①错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都是位于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过渡,降水的变率较大,②正确;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原景观和森林景观之间过渡,③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与胡焕庸线重合,位于人口稀疏区与人口密集区过渡,④正确。所以选D。
读我国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斜线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有关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地理特征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化问题突出B.地形崎岖,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C.矿产资源丰富,水能充足,重化工业发达D.沉积作用强,土壤深厚肥沃,农作物单产高
8.南方农牧交错带东、西两侧农业生产活动差异显著,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域文化B.海陆位置C.交通条件D.地形地势
【答案】7.B 8.D
【解析】7.读图并结合已学知识,由于南方农牧交错带为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且变率大,同时地形崎岖,且多暴雨,水土流失较严重,B对,A错;南方农牧交错带重化工业不发达,C错;由于地形崎岖,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贫瘠,D错。故选B。
8.南方农牧交错带西侧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以高寒畜牧业为主,东部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由于地势较低,气候暖湿,以种植业为主,所以南方农牧交错带东西两侧农业生产活动差异显著,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D对;南方农牧交错带东西两侧农业生产活动差异与交通条件,海陆位置与地域文化关系较小,ABC错。故选D。
三江源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9.三江源地区的服务功能表现为( )
①供给服务突出—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支撑服务突出—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③调节服务突出——调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径流
④文化服务突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下列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
【答案】9.C 10.B
【解析】9.三江源属于生态保护区,供给服务并不突出,①错误;三江源属于生态保护区,能够给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支撑服务突出,②正确;三江源为河流源头,不能够起到调蓄河流径流的作用,③错误;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价值较高,文化服务突出,故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0.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后,会导致地表蒸发更加旺盛,河流源头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河流长度缩短,B正确;A错误;三江源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破坏后难以恢复原貌,C错误;三江源地区为河流源头,水土流失问题并不严重,D错误;故选B。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增强
C.地下水流向交错带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1.B 12.D
【解析】11.由材料可知,“生态裂谷”指的是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得交错带的自然植被减少,植被固沙能力减弱,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风沙活动加强,风力侵蚀加强,AD错误,B正确;由于绿洲地下水位下降,“生态裂谷”附近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C错误。故选B。
12.荒漠区极度缺水,植树造林不易成活,A错误;交错带是沙漠和绿洲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农业易造成生态破坏,荒漠化加剧,B错误;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C错误;绿洲区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兼顾生态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D。
石漠化是植被、土壤覆盖的碳酸盐岩地区转变为岩石裸露的喀斯特景观的过程,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严峻的生态问题。下图示意广西西北部某县城不同强度石漠化发生率(不同坡度等级的石漠化发生率为某一坡度等级石漠化面积与该坡度等级喀斯特面积的比值)随坡度等级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 )
A.潜在石漠化与坡度等级关系不大B.极强度石漠化在一级坡度发生率很高
C.坡度越小,石漠化程度越高D.石漠化发生率为轻度>中度>极强度>强度
14.下列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最有效的是( )
A.降低坡度,修筑梯田B.北土南运,改良土壤
C.封闭矿区,禁止开采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答案】13.B 14.D
【解析】13.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潜在石漠化发生率与坡度大小有呈负相关的坡度,也有呈正相关的坡度,说明其与坡度关联度较高,A错误;极强度石漠化在一级坡度发生率高于其他坡度等级,B正确;整体分析,坡度越小,地势越平坦,土层越厚,石漠化程度越低,C错误;任意坡度的石漠化发生率均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D错误。故选B。
14.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多,应注意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D正确;大范围降低坡度,修筑梯田,会破坏地表形态和植被,引发水土流失,A错误;北土南运,改良土壤,耗资巨大,难度大,B错误;对于矿区应该进行合理开采,要注意生态恢复,不应完全封闭矿区,C错误。故选D。
贵州清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该地王家寨,绘制了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主要成因是水土流失,属于水蚀荒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迎风坡,风力大B.处于阳坡,蒸发旺盛
C.处于陡坡,流水侵蚀D.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16.该地区石漠化过程包括( )
①植被退化演替过程②土壤侵蚀过程③风力侵蚀过程④地表水流失过程⑤盐碱化过程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⑤
【答案】15.D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该地区极强度石漠化区坡度小于30,为缓坡,适合农耕,开发强度大,流水侵蚀加剧,石漠化严重,D正确,C错误;由图可知,极强度石漠化区主要为南坡,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流水侵蚀强度大,石漠化严重,并不是风力强或蒸发旺盛,AB错误。故选D。
16.该地区位于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石漠化过程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过程,表现为在自然及人为作用下,植被不断退化,随着植被的退化,土壤侵蚀严重,地表水不断流失,岩石被溶蚀,石漠化日趋严重,①②④正确。贵州省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和盐碱化问题不突出,③⑤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我国西北某地启动了百万亩(一亩≈666.7m2)盐碱地改良工程,该工程通过整治排水渠,在地表下铺设秸秆隔层,在地表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下图是该改良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蒸发B.保持土温C.减弱风沙D.减少下渗
18.图中秸秆隔层除了阻断底层盐分上移,还可以( )
A.减少水的下渗B.富集矿物养分C.腐烂后提供肥料D.改变土壤质地
19.图中排水渠主要用来( )
A.种植常绿植物B.收集地表径流C.引入淡水灌溉D.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17.A 18.C 19.D
【解析】17.塑料薄膜可以减少土层接受太阳辐射,减少蒸发,抑制土壤盐碱化,A正确;由题意可知,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是改良盐碱地,保持土温、减弱风沙与改良盐碱地关系不大,BC错误;塑料薄膜会减少地表水、降水、露水的下渗,但减少下渗不利于治理盐碱化,D错误。故选A。
18.秸秆可以增加盐水下渗,A错误;矿物养分由成土母质提供,秸秆不能富集矿物养分,B错误;秸秆腐烂后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供肥料,C正确;土壤质地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秸秆不能改善土壤质地,D错误。故选C。
19.排水渠内土壤湿度过大,不适合种植树木;西北地区热量条件差,常绿森林无法生长;由题意可知,排水渠的主要目的是排水,而不是种植森林,A错误;由题意可知,排水渠的主要目的是排水,而不是收集地表径流和引入淡水灌溉,BC错误;排水渠排水后,可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向土壤表层迁移,减轻表层土壤的盐碱化,D正确。故选D。
新疆是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分布较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地区。盐生植物对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吸收积累作用,对盐碱地有明显改良作用。枸杞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物种,但生长较慢,覆盖面积小。某研究团队在新疆沙湾市设置了如下实验:枸杞间作苜蓿(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为牲畜饲料)、枸杞间作油菜、枸杞间作碱蓬(碱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耐盐,嫩苗可食用,植株可作为牲畜饲料,种子可榨油)、枸杞单作,研究盐碱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下图为盐碱地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统计图。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新疆土壤积盐较重的原因。
(2)简述与枸杞单作相比,枸杞间作苜蓿模式下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特点。
(3)说明使用枸杞间作模式改良盐碱地的优势。
【答案】(1)新疆深居内陆,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降水稀少,土壤表层的盐分无法被淋洗,导致土壤积盐较重。
(2)与枸杞单作相比,枸杞间作苜蓿可使土壤盐分含量总体减小;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减小幅度最大,下层土壤盐分含量减小幅度较小。
(3)间作耐盐植物可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降雨时可增强下渗,有利于淋洗表层土壤盐分;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枸杞间作其他作物,可提高土壤利用率;枸杞间作其他经济作物,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6分,3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盐碱地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统计图为材料,考查了盐碱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本题要求从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结合新疆的气候特征从降水和蒸发两个角度分析即可。新疆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水汽影响小,其降水稀少,土壤表层沉积的盐分无法被淋洗,导致土壤积盐较重。
(2)结合图示信息,从总体和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含量两个角度分析变化特点。从图中来看,与枸杞单作相比,枸杞间作苜蓿可使土壤盐分含量总体减小;从不同的深度来看,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减小幅度最大,下层土壤盐分含量减小幅度较小。
(3)间作模式改良盐碱地的优势主要从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枸杞间作苜蓿、油菜、碱蓬,间作耐盐植物可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增多,降雨时可增强地表下渗,有利于淋洗表层土壤盐分;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也能够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枸杞间作其他作物,减少了土地浪费,可提高土壤利用率;枸杞间作其他经济作物,其间作的作物可作为牲畜饲料,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开挖排盐水沟等。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优秀精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3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优秀精练</a>,文件包含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3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二节 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精品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2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22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34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后复习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