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1页。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学业质量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墙板 B.在闹市区设置噪声监测仪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密植树篱 D.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色 D.振幅3.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4.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阻断噪声的传播C.机场跑道的工作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听到声音的响亮程度减小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6.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B.老师发出的声音节奏不好C.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 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7.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D.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8.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1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2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环境噪声对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干扰B.噪声监测器能够有效减弱噪声C.2048 Hz的音属于次声波D.256 Hz的音和2048 Hz的音比较,256 Hz声音音调更高9.如图所示为某段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响度的角度看,A区域大于B区域B.从音调的角度看,A区域高于B区域C.从音色的角度看,A区域同于B区域D.从空气中的声速看,A区域等于B区域10.下列成语跟声音的响度有关的是( )A.曲高和寡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莺声燕语二、填空题(共28分)1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之一,人们能够区分“蝉叫声”和“鸟鸣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2.如图所示是一个噪声测试仪,此时测量的噪声是_______。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13.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振动引起的,二胡是靠______振动发声的,山间潺潺的流水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故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______.14.图所示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丁的___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5.中国高铁正在高速发展。在旷野里,远远看到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枚“白色子弹”,如图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________m。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是________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手表的滴答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_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17.(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是用两个纸杯和一根细绳自制的土电话,可以用它来进行简易的通话,这说明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5)四个实验中有一个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实验是_____(填“甲”“乙”“丙”或“丁”).18.(8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安和小康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两空均填编号)(2)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小安同学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4)通过实验,他们归纳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如图,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每个水瓶瓶口,发现音调逐渐变低,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水瓶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四、计算题(共16分)19.(8分)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汽车的速度为20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求鸣笛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2)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3)此汽车长10 m,以2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90 m的隧道,求汽车完全在隧道里的时间有多长?20.(8分)如图是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求(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2)此海域的深度。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闹市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植树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C解析: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B解析:A.“引吭高歌”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正确;C.“男低音”中“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故C错误;D.“低声细语”中“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机场跑道的工作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正确。5.答案:B解析: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7.答案:A解析: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拨动时振动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故A正确;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振动的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C.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则声音的音调变化越快,故D错误。故选A。8.答案:A解析:只要声音不超过70 dB,就能保证人的工作和学习,故A正确;噪声监测器只能显示此时的噪声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2048 Hz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256 Hz的音和2048 Hz的音比较,256 Hz的声音频率更低,音调更低,故D错误。9.答案:D解析:A.振幅影响响度,由波形图知道,B位置振动的幅度大,振幅大,则响度大,故A错误;B.相同的时间内B位置振动的次数多,振动快,故B区域的频率大于A区域的频率,B比A位置的音调高,故B错误;C.由图知道,A区域和B区域的波形图不同,代表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速的大小与频率快慢、振动幅度无关,A、B位置的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曲高和寡、语无伦次、莺声燕语与声音的响度无关;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11.答案:音色解析:音色与物质的结构、材料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因此区分蝉鸣和鸟声主要靠音色来区分.12.答案:89.9 dB;响度;不是解析:该噪声测试仪是测量声音的响度,此时的响度为89.9 dB;因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89.9 dB超出了这个范围,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13.答案:空气柱;弦;水;声源解析:管乐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弦乐器发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14.答案:音调和音色解析:由图可知,甲和丁的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甲和丁的波形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色相同;甲与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它们的响度不同。15.答案:1200;静止;声源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高铁行驶的距离;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答案:反射;响度;空气解析: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与光一样反回来,在物理学上叫回声,而回声产生的原理与光学中的“反射”现象类似;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由于A、B两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17.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跳动(3)空气(4)固体(5)丁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跳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用土电话进行简易通话时,说话一端声音引起细绳的振动,细绳的振动传至另一端,使另一端的人能够听到声音,声音通过细绳传递,说明固体可以传声;(5)甲、乙、丙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丁未运用到这一方法,故四个实验中丁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18.答案:(1)3、5;5、6(2)错误;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3)20(4)如图所示解析:(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长度、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用3、5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松紧程度不同的琴弦,用5、6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控制材料、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相同,只改变长度,故应选用4、5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控制材料、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小安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4)吹气时,振动的是空气柱,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从左至右,水量逐渐减少。19.答案:(1)320 m(2)360 m(3)4 s解析:(1)由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设鸣笛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为s,则,解得.(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3)汽车完全在隧道里的路程,由可知,汽车完全在隧道里的时间.20.答案:(1)1000m;(2)10120m解析:(1)潜水器在50s内下潜的深度(2)从发射超声波到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潜水器下潜的距离收到信息时潜水器到海底的距离此海域的深度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松紧程度1钢200.3紧2钢0.5紧3钢400.5紧4尼龙绳300.5紧5尼龙绳400.5紧6尼龙绳400.5松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 声的世界 学业质量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墙板 B.在闹市区设置噪声监测仪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密植树篱 D.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色 D.振幅3.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4.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阻断噪声的传播C.机场跑道的工作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听到声音的响亮程度减小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6.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B.老师发出的声音节奏不好C.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 D.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7.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发声的响度大C.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D.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8.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1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2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环境噪声对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干扰B.噪声监测器能够有效减弱噪声C.2048 Hz的音属于次声波D.256 Hz的音和2048 Hz的音比较,256 Hz声音音调更高9.如图所示为某段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响度的角度看,A区域大于B区域B.从音调的角度看,A区域高于B区域C.从音色的角度看,A区域同于B区域D.从空气中的声速看,A区域等于B区域10.下列成语跟声音的响度有关的是( )A.曲高和寡 B.语无伦次 C.震耳欲聋 D.莺声燕语二、填空题(共28分)1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之一,人们能够区分“蝉叫声”和“鸟鸣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2.如图所示是一个噪声测试仪,此时测量的噪声是_______。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13.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振动引起的,二胡是靠______振动发声的,山间潺潺的流水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故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______.14.图所示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丁的___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5.中国高铁正在高速发展。在旷野里,远远看到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枚“白色子弹”,如图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________m。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是________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手表的滴答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_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17.(8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是用两个纸杯和一根细绳自制的土电话,可以用它来进行简易的通话,这说明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5)四个实验中有一个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实验是_____(填“甲”“乙”“丙”或“丁”).18.(8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安和小康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两空均填编号)(2)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小安同学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4)通过实验,他们归纳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又做了另一个实验:如图,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每个水瓶瓶口,发现音调逐渐变低,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水瓶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四、计算题(共16分)19.(8分)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汽车的速度为20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1)求鸣笛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2)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3)此汽车长10 m,以2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90 m的隧道,求汽车完全在隧道里的时间有多长?20.(8分)如图是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求(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2)此海域的深度。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施工的场地周围设置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闹市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在住宅和小区周围植树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C解析: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B解析:A.“引吭高歌”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正确;C.“男低音”中“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故C错误;D.“低声细语”中“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机场跑道的工作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正确。5.答案:B解析: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同学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7.答案:A解析:A.演奏前需要调弦,绷紧的弦拨动时振动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故A正确;B.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细琴弦振动的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C.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则声音的音调变化越快,故D错误。故选A。8.答案:A解析:只要声音不超过70 dB,就能保证人的工作和学习,故A正确;噪声监测器只能显示此时的噪声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2048 Hz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256 Hz的音和2048 Hz的音比较,256 Hz的声音频率更低,音调更低,故D错误。9.答案:D解析:A.振幅影响响度,由波形图知道,B位置振动的幅度大,振幅大,则响度大,故A错误;B.相同的时间内B位置振动的次数多,振动快,故B区域的频率大于A区域的频率,B比A位置的音调高,故B错误;C.由图知道,A区域和B区域的波形图不同,代表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速的大小与频率快慢、振动幅度无关,A、B位置的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曲高和寡、语无伦次、莺声燕语与声音的响度无关;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11.答案:音色解析:音色与物质的结构、材料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因此区分蝉鸣和鸟声主要靠音色来区分.12.答案:89.9 dB;响度;不是解析:该噪声测试仪是测量声音的响度,此时的响度为89.9 dB;因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89.9 dB超出了这个范围,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13.答案:空气柱;弦;水;声源解析:管乐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弦乐器发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14.答案:音调和音色解析:由图可知,甲和丁的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甲和丁的波形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色相同;甲与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它们的响度不同。15.答案:1200;静止;声源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高铁行驶的距离;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的位置保持不变,是静止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答案:反射;响度;空气解析: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与光一样反回来,在物理学上叫回声,而回声产生的原理与光学中的“反射”现象类似;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由于A、B两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17.答案:(1)乒乓球弹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跳动(3)空气(4)固体(5)丁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跳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用土电话进行简易通话时,说话一端声音引起细绳的振动,细绳的振动传至另一端,使另一端的人能够听到声音,声音通过细绳传递,说明固体可以传声;(5)甲、乙、丙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丁未运用到这一方法,故四个实验中丁用到的物理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18.答案:(1)3、5;5、6(2)错误;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3)20(4)如图所示解析:(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长度、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用3、5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松紧程度不同的琴弦,用5、6两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控制材料、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相同,只改变长度,故应选用4、5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控制材料、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小安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4)吹气时,振动的是空气柱,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从左至右,水量逐渐减少。19.答案:(1)320 m(2)360 m(3)4 s解析:(1)由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设鸣笛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为s,则,解得.(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大山的距离.(3)汽车完全在隧道里的路程,由可知,汽车完全在隧道里的时间.20.答案:(1)1000m;(2)10120m解析:(1)潜水器在50s内下潜的深度(2)从发射超声波到12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潜水器下潜的距离收到信息时潜水器到海底的距离此海域的深度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松紧程度1钢200.3紧2钢0.5紧3钢400.5紧4尼龙绳300.5紧5尼龙绳400.5紧6尼龙绳400.5松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