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精练
展开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所以该图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第2题,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风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答案:1.B 2.B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 )
A.甲风带为西风带
B.乙为副热带高压带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位置不会发生季节性移动
4.此时北京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解析:第3题,图中甲风带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影响,盛行东北风,故甲风带为东北信风带,A项错误;乙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压带,B项错误;丙位于低纬度地区,随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C项正确;丁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D项错误。第4题,由图示材料可知,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的环流示意图。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景象,与北半球夏季相符,A项正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述的是冬季大雪纷飞的景象,B项错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述的是春季柳树发芽的景象,C项错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述的是秋季草木枯黄、大雁南飞的景象,D项错误。
答案:3.C 4.A
大气冰冻圈是大气层内所有冰体的总称,包括冰晶、雪花等,对全球辐射平衡、水循环和灾害天气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响。平均冰水含量是描述大气冰冻圈物质分布的重要指标。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大气冰冻圈平均冰水含量最高的地方在( )
A.极地附近 B.副热带地区 C.副极地地区 D.赤道附近
6.与其他大陆相比,亚欧大陆大气冰冻圈平均冰水含量季节差异更大,主要取决于( )
A.下垫面性质 B.平均海拔 C.海陆轮廓 D.大气环流
解析:第5题,赤道附近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全年高温,海域面积广阔,水汽来源充足,蒸发量大,对流运动旺盛,大气圈水汽凝结量大,大气冰冻圈平均冰水含量最高,D项正确;极地附近气候严寒,气温低,蒸发量小,A项错误;副热带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B项错误;副极地地区受锋面气旋控制,有水汽凝结,但水汽含量与赤道相比较少,C项错误。第6题,与其他大陆相比,亚欧大陆大气冰冻圈平均冰水含量季节差异更大,主要取决于大气环流中的季风环流。亚欧大陆大气冰冻圈的水汽相当一部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亚欧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形成南亚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风从纬度较低的海洋吹向纬度较高的陆地,能带来充足的水汽并凝结;冬季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大陆气团水汽含量低,无法形成大量的水汽凝结,因此大气冰冻圈季节差异大,D项正确。与下垫面性质、平均海拔、海陆轮廓的关系不大,A、B、C三项错误。
答案:5.D 6.D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8.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解析:第7题,盛行风①为西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性质为暖湿。第8题,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与海陆轮廓无关。
答案:7.A 8.B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哪一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说明判断的理由。
(2)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读季节。第(2)题,C是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D是来自极地高压带的冷而重的气流,二者相遇后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
答案:(1)冬季。 理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2)副热带高压带。 C气流暖而轻,D气流冷而重。
(二)拓展提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中国简称“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西部的高压脊。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变化。读2014—2023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甲、乙、丙三区受季风影响时段示意图,完成10~12题。
注: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代气象学上仍沿用。
10.甲、乙、丙依次表示( )
A.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
C.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
11.季风影响的时空差异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
①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 ②年降水量南多北少 ③旱涝灾害多发 ④南北地域分异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导致受季风影响时段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西太平洋副高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全球气候变化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受季风影响的时间开始早、结束晚,影响时间长,故可判断为华南地区;丙地区受季风影响的时间开始晚、结束早,影响时间最短,可判断为华北地区,A项正确。第11题,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故年降水量南多北少,但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故旱涝灾害频发,②③正确,C项正确。第12题,材料显示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变化,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故导致受季风影响时段的年际变化,B项正确。
答案:10.A 11.C 12.B
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可用季风指数的大小来度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冬、夏季风指数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图示期间,我国季风环流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弱
B.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夏季风小
C.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强
D.冬季风和夏季风均偏强
14.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1960—1965年期间( )
A.华北地区河流结冰时,冰层偏厚
B.北方地区出现降雪的频率偏低
C.东北地区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提早
D.江南地区桃花开花较早
15.与2000年相比,196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少,面积减小
B.泥沙沉积多,面积增大
C.泥沙沉积少,面积增大
D.泥沙沉积多,面积减小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冬季风指数变化幅度小于夏季风指数,由材料可知,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可用季风指数的大小来衡量,故冬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夏季风小,B项正确;夏季风指数和冬季风指数有些年份呈正相关,有些年份呈负相关,A、C两项错误;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数有的年份高于平均值,有的年份低于平均值,故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D项错误。故选B项。第14题,由图可知,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1960—1965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数都高于平均值,说明冬季风和夏季风都较强,冬季风强,华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河流结冰厚,A项正确;冬季风强,会导致北方地区降雪次数多,春季气温回升晚,农作物播种晚,B、C两项错误;江南地区受强冬季风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晚,桃花开放晚,D项错误。故选A项。第15题,与2000年相比,1960年冬季风和夏季风指数都高于平均值,说明冬季风和夏季风都较强,夏季风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量大,含沙量大,在黄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多,三角洲面积增大,故选B项。
答案:13.B 14.A 15.B
(三)挑战创新
16.读沿北纬50°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分析,甲、乙两地近地面分别受哪种气压控制?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和丁地的风向。
(3)如果甲、乙、丙三地均受到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地点?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面向下凹,乙地等压面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低压中心,乙地为高压中心。第(2)题,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理,丁地位于甲地(气旋)的正西方向,其西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第(3)题,如果甲、乙、丙三地均受到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是乙地,原因是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答案:(1)甲地近地面受低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受高气压控制。
(2)丙地和丁地都吹西北风。
(3)乙地。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人教版 (2019)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37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对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该地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时练习</a>,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原卷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docx、新教材精创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解析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44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当堂检测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气候类型为,该地最可能位于,与汉堡相比,杭州,烧荒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岘港雨季主要受,甲、乙、丙地区典型植被依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